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
永城,上。
蒙城。
上。
本山桑,天寶元年更名。
徐州彭城郡,緊。
土貢:雙絲綾、絹、綿紬、布、刀錯、紫石。
戶六萬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萬八千六百七十六。
縣七。
彭城,望。
秋丘冶有鐵。
蕭,上。
豐,上。
沛,上。
武德五年置。
滕,上。
宿遷,上。
本宿預,隸泗州。
寶應元年更名,來屬。
下邳。
上。
武德四年以下邳、郯、良城置邳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郯、良城,以下邳隸泗州,又省泗州之淮陽入焉。
元和四年來屬。
泗州臨淮郡,上。
本下邳郡,治宿預,開元二十三年徙治臨淮。
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錦、貲布。
戶三萬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萬五千九百五十九。
縣四。
臨淮,緊。
長安四年析徐城置。
漣水,上。
武德四年以縣置漣州,并置金城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金城,以漣水來屬。
總章元年隸楚州,鹹亨五年復故。
有新漕渠,南通淮,垂拱四年開,以通海、沂、密等州。
盱眙,緊。
武德四年以縣置西楚州,八年州廢,隸楚州。
光宅初曰建中,後復故名。
建中二年來屬。
有直河,太極元年,敕使魏景清引淮水至黃土岡,以通揚州。
徐城。
中。
濠州鍾離郡,上。
「濠」字初作「豪」,元和三年改從「濠」。
土貢:絁、綿、絲布、雲母。
戶二萬一千八百六十四,口十三萬八千三百六十一。
縣三。
鍾離,緊。
武德七年省塗山縣入焉。
南有故千人塘,乾封中修以溉田。
有塗山。
定遠,緊。
本臨豪,武德三年更名。
招義。
上。
本化明,武德二年析置睢陵縣,三年更化明曰招義,四年省睢陵。
大業末,縣民馬簿盜據,號化州。
後楊益德殺簿,自號刺史,又置濟陰縣,是年來降。
貞觀元年廢化州,省濟陰。
宿州,上。
元和四年析徐州之苻離、蘄,泗州之虹置。
大和三年州廢,七年復置。
初治虹,後徙治苻離。
土貢:絹。
縣四。
苻離,武德四年置。
貞觀元年省徐州之諸陽入焉。
有西句山,一曰石城。
東北九十裡有隋故牌湖堤,灌田五百餘頃,顯慶中復修。
虹,中。
本夏丘。
武德四年以夏丘、穀陽置仁州,又析夏丘置虹及龍亢二縣。
六年省夏丘。
貞觀八年州廢,省龍亢,以虹隸泗州,穀陽隸北譙州。
有銅。
有廣濟新渠,開元二十七年,採訪使齊澣開,自虹至淮陰北十八裡入淮,以便漕運,旣成,湍急不可行,遂廢。
蘄,上。
顯慶元年省穀陽入焉。
臨渙。
緊。
武德四年以臨渙、永城、山桑、蘄置北譙州。
貞觀八年增領穀陽。
十七年州廢,以臨渙、永城、山桑隸亳州,穀陽、蘄隸徐州。
元和後來屬。
鄆州東平郡,緊。
本治鄆城,貞觀八年徙治須昌。
土貢:絹、防風。
戶八萬三千四十八,口五十萬一千五百九。
縣九。
須昌,望。
貞觀八年省宿城縣入焉。
景龍三年復置宿城縣。
貞元四年曰東平,大和四年曰天平,六年省入須昌。
壽張,緊。
武德四年以縣置壽州,并置壽良縣。
五年州廢,省壽良,以壽張來屬。
有刀梁山。
鄆城,緊。
天祐二年曰萬安。
鉅野,望。
武德四年以縣置麟州。
五年州廢,隸鄆州。
貞觀元年省乘丘縣入焉。
後隸戴州,州廢來屬。
盧,緊。
本濟州,武德四年析東平郡置。
隋曰濟北郡,天寶元年更名濟陽郡。
領盧、平陰、長清、東阿、陽穀、範六縣,又置昌城、濟北、穀城、孝感、冀丘、美政六縣。
六年省美政、孝感、穀城、冀丘、昌城,八年以範隸濮州,貞觀元年省濟北,天寶十三載郡廢,以長清隸齊州,以盧、平陰、東阿、陽穀來屬。
北有碻磝津故關。
平陰,緊。
大和六年省入盧、東阿。
開成二年復置。
有龍山。
東阿,緊。
陽穀,上。
中都。
上。
本平陸,隸兗州。
天寶元年更名。
貞元十四年來屬。
齊州濟南郡,上。
本齊郡,天寶元年更名臨淄,五載又更名。
土貢:絲、葛、絹、綿、防風、滑石、雲母。
戶六萬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萬五千九百七十二。
縣六。
歷城,上。
有華不注山。
有鐵。
章丘,上。
武德二年,縣民李義滿以縣來降,於平陵置譚州,并置平陵縣,以章丘、亭山、營城、臨邑隸之。
八年省營城入平陵,又領臨濟、鄒平。
貞觀元年州廢,以平城、亭山、章丘、臨邑、臨濟來屬,鄒平隸淄州。
十七年,齊王祐反,平陵人不從,因更名全節。
元和十五年省全節入歷城,省亭山入章丘。
有大胡山、長白山。
臨邑,上。
元和十三年析德州之安德置歸化縣,隸德州。
大和二年來屬,四年省入臨邑。
北有鹿角故關。
臨濟,上。
武德元年以臨濟、鄒平、長山、高苑,滄州之蒲臺置鄒州。
八年州廢,以長山、高苑、蒲臺隸淄州。
長清,中。
本隸濟州,貞觀十七年來屬。
武德元年析置山茌縣,天寶元年曰豐齊,元和十年省。
有牛山。
西南有四口關,武德中廢。
禹城。
上。
本祝阿,貞觀元年省源陽縣入焉。
天寶元年更名。
曹州濟陰郡,上。
土貢:絹、綿、大蛇粟、葶藶。
戶十萬三百五十二,口七十一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縣六。
濟陰,緊。
武德四年析置蒙澤縣,貞觀元年,及定陶省入焉。
考城,上。
武德四年以縣置東梁州,五年州廢,來屬。
元和十四年權隸宋州,尋復故。
宛句,上。
武德四年析置濟陽縣,隸杞州。
貞觀元年省。
乘氏,上。
武德四年置陽晉縣,尋省。
南華,上。
本離狐,天寶元年更名。
成武。
緊。
武德四年以成武及宋州之單父、楚丘置戴州,并置高鄉、鑿城二縣,尋省高鄉、鑿城入單父。
貞觀十七年州廢,以成武來屬。
光化二年,朱全忠表縣隸輝州。
濮州濮陽郡,上。
武德四年置。
土貢:絹、犬。
戶五萬七千七百八十二,口四十萬六百四十八。
縣五。
鄄城,緊。
武德四年析置永定縣,八年省。
北有靈津關。
濮陽,緊。
武德四年析置昆吾縣,五年省。
範,上。
武德二年以縣置範州。
五年州廢,隸濟州。
貞觀八年
永城,上。
蒙城。
上。
本山桑,天寶元年更名。
徐州彭城郡,緊。
土貢:雙絲綾、絹、綿紬、布、刀錯、紫石。
戶六萬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萬八千六百七十六。
縣七。
彭城,望。
秋丘冶有鐵。
蕭,上。
豐,上。
沛,上。
武德五年置。
滕,上。
宿遷,上。
本宿預,隸泗州。
寶應元年更名,來屬。
下邳。
上。
武德四年以下邳、郯、良城置邳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郯、良城,以下邳隸泗州,又省泗州之淮陽入焉。
元和四年來屬。
泗州臨淮郡,上。
本下邳郡,治宿預,開元二十三年徙治臨淮。
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錦、貲布。
戶三萬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萬五千九百五十九。
縣四。
臨淮,緊。
長安四年析徐城置。
漣水,上。
武德四年以縣置漣州,并置金城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金城,以漣水來屬。
總章元年隸楚州,鹹亨五年復故。
有新漕渠,南通淮,垂拱四年開,以通海、沂、密等州。
盱眙,緊。
武德四年以縣置西楚州,八年州廢,隸楚州。
光宅初曰建中,後復故名。
建中二年來屬。
有直河,太極元年,敕使魏景清引淮水至黃土岡,以通揚州。
徐城。
中。
濠州鍾離郡,上。
「濠」字初作「豪」,元和三年改從「濠」。
土貢:絁、綿、絲布、雲母。
戶二萬一千八百六十四,口十三萬八千三百六十一。
縣三。
鍾離,緊。
武德七年省塗山縣入焉。
南有故千人塘,乾封中修以溉田。
有塗山。
定遠,緊。
本臨豪,武德三年更名。
招義。
上。
本化明,武德二年析置睢陵縣,三年更化明曰招義,四年省睢陵。
大業末,縣民馬簿盜據,號化州。
後楊益德殺簿,自號刺史,又置濟陰縣,是年來降。
貞觀元年廢化州,省濟陰。
宿州,上。
元和四年析徐州之苻離、蘄,泗州之虹置。
大和三年州廢,七年復置。
初治虹,後徙治苻離。
土貢:絹。
縣四。
苻離,武德四年置。
貞觀元年省徐州之諸陽入焉。
有西句山,一曰石城。
東北九十裡有隋故牌湖堤,灌田五百餘頃,顯慶中復修。
虹,中。
本夏丘。
武德四年以夏丘、穀陽置仁州,又析夏丘置虹及龍亢二縣。
六年省夏丘。
貞觀八年州廢,省龍亢,以虹隸泗州,穀陽隸北譙州。
有銅。
有廣濟新渠,開元二十七年,採訪使齊澣開,自虹至淮陰北十八裡入淮,以便漕運,旣成,湍急不可行,遂廢。
蘄,上。
顯慶元年省穀陽入焉。
臨渙。
緊。
武德四年以臨渙、永城、山桑、蘄置北譙州。
貞觀八年增領穀陽。
十七年州廢,以臨渙、永城、山桑隸亳州,穀陽、蘄隸徐州。
元和後來屬。
鄆州東平郡,緊。
本治鄆城,貞觀八年徙治須昌。
土貢:絹、防風。
戶八萬三千四十八,口五十萬一千五百九。
縣九。
須昌,望。
貞觀八年省宿城縣入焉。
景龍三年復置宿城縣。
貞元四年曰東平,大和四年曰天平,六年省入須昌。
壽張,緊。
武德四年以縣置壽州,并置壽良縣。
五年州廢,省壽良,以壽張來屬。
有刀梁山。
鄆城,緊。
天祐二年曰萬安。
鉅野,望。
武德四年以縣置麟州。
五年州廢,隸鄆州。
貞觀元年省乘丘縣入焉。
後隸戴州,州廢來屬。
盧,緊。
本濟州,武德四年析東平郡置。
隋曰濟北郡,天寶元年更名濟陽郡。
領盧、平陰、長清、東阿、陽穀、範六縣,又置昌城、濟北、穀城、孝感、冀丘、美政六縣。
六年省美政、孝感、穀城、冀丘、昌城,八年以範隸濮州,貞觀元年省濟北,天寶十三載郡廢,以長清隸齊州,以盧、平陰、東阿、陽穀來屬。
北有碻磝津故關。
平陰,緊。
大和六年省入盧、東阿。
開成二年復置。
有龍山。
東阿,緊。
陽穀,上。
中都。
上。
本平陸,隸兗州。
天寶元年更名。
貞元十四年來屬。
齊州濟南郡,上。
本齊郡,天寶元年更名臨淄,五載又更名。
土貢:絲、葛、絹、綿、防風、滑石、雲母。
戶六萬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萬五千九百七十二。
縣六。
歷城,上。
有華不注山。
有鐵。
章丘,上。
武德二年,縣民李義滿以縣來降,於平陵置譚州,并置平陵縣,以章丘、亭山、營城、臨邑隸之。
八年省營城入平陵,又領臨濟、鄒平。
貞觀元年州廢,以平城、亭山、章丘、臨邑、臨濟來屬,鄒平隸淄州。
十七年,齊王祐反,平陵人不從,因更名全節。
元和十五年省全節入歷城,省亭山入章丘。
有大胡山、長白山。
臨邑,上。
元和十三年析德州之安德置歸化縣,隸德州。
大和二年來屬,四年省入臨邑。
北有鹿角故關。
臨濟,上。
武德元年以臨濟、鄒平、長山、高苑,滄州之蒲臺置鄒州。
八年州廢,以長山、高苑、蒲臺隸淄州。
長清,中。
本隸濟州,貞觀十七年來屬。
武德元年析置山茌縣,天寶元年曰豐齊,元和十年省。
有牛山。
西南有四口關,武德中廢。
禹城。
上。
本祝阿,貞觀元年省源陽縣入焉。
天寶元年更名。
曹州濟陰郡,上。
土貢:絹、綿、大蛇粟、葶藶。
戶十萬三百五十二,口七十一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縣六。
濟陰,緊。
武德四年析置蒙澤縣,貞觀元年,及定陶省入焉。
考城,上。
武德四年以縣置東梁州,五年州廢,來屬。
元和十四年權隸宋州,尋復故。
宛句,上。
武德四年析置濟陽縣,隸杞州。
貞觀元年省。
乘氏,上。
武德四年置陽晉縣,尋省。
南華,上。
本離狐,天寶元年更名。
成武。
緊。
武德四年以成武及宋州之單父、楚丘置戴州,并置高鄉、鑿城二縣,尋省高鄉、鑿城入單父。
貞觀十七年州廢,以成武來屬。
光化二年,朱全忠表縣隸輝州。
濮州濮陽郡,上。
武德四年置。
土貢:絹、犬。
戶五萬七千七百八十二,口四十萬六百四十八。
縣五。
鄄城,緊。
武德四年析置永定縣,八年省。
北有靈津關。
濮陽,緊。
武德四年析置昆吾縣,五年省。
範,上。
武德二年以縣置範州。
五年州廢,隸濟州。
貞觀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