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學典禮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選試儒人免差
丁酉年八月二十五日,皇帝聖旨道與呼圖克、和塔拉、和坦、谔噜、博克達紮爾固齊【[一]紮爾固齊,元代文獻中常作「劄魯花赤」,參見《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
】官人每:自來精業儒人,二十年間學問方成。
古昔張置學校,官為?給,養育人才。
今來名儒凋喪,文風不振。
所據民間應有儒士,都收拾見數。
若高業儒人,轉相教授,攻習儒業,務要教育人材。
其中選儒士,若有種田者,輸納地稅,買賣者,出納商稅,開張門面營運者,依行例供出差發,除外,其餘差發并行蠲免。
此上委令斷事官蒙格德依與山西東路征收課程所長官劉中,遍【行】【[二]據行文體例補。
】諸路一同監試,仍将論及經義、詞賦分為三科,作三日程試,專治一科為一經,或有能兼者,但不失文義者為中選。
其中選儒人,與各住處達噜噶齊【[三]達噜噶齊,元代文獻中常作「達魯花赤」,參見《元史》卷九○《百官志六》。
】、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當者。
随後照依先降條理,開辟舉場,精選入仕,續聽朝命。
準此。
秀才免差發 羊兒年三月初一日,欽奉聖旨條畫節該:一款:應州城裡村子裡的達噜噶齊【[四]達噜噶齊,元代文獻中常作「達魯花赤」,參見《元史》卷九○《百官志六》。
】官人每、過往宣使每,已前的聖旨如今也罷了者。
咱每的聖旨裡,和尚每、葉爾羌【[五]葉爾羌,元代文獻中常作「也裡可溫」,參見《元史》卷八九《百官志五》。
】每、先生、達什愛滿【[六]達什愛滿,元代文獻中常作「答失蠻」,參見《元史》卷九三《食貨志一》。
】每的體例裡,漢兒、河西秀才每,不揀甚麼差發徭役不教當者,秀才的功業習學者。
說來的聖旨體例裡。
這的每河西田地裡住坐的高智耀為頭兒秀才每,執把行打的聖旨與了也。
這秀才每鋪馬、祗應休拿者,地産、物業不揀他每是甚麼休争奪,無體例的氣力休教到者。
這秀才每兄弟孩兒每,秀才的功業好生習學者。
這秀才每??文字有。
聖旨:不是秀才【阿】【呵】【[七]據行文用字通例改。
】,差發根底躲閃将别人,自己休隐藏者,别人根底無體例的氣力休教到者。
若隐藏無體例氣力,到不怕那甚麼他每?聖旨俺的。
羊兒年二月二十六日,青山子根底有時分寫來。
至元十六年二月,浙東道提學司赍擎前件,檢會到大興府,欽奉聖旨,至十月十五日宣慰司開讀。
【高學士諱智耀,字顯道,河西中興路人也。
世為西夏顯族,曾祖某擢蕃科第一,祖某仕至大都督府尹,父某仕至中書右丞相。
夏設蕃、漢二科以取士,蕃科經賦與漢等,特文字異耳。
公巍然擢第,授佥判,未及大用,天兵西役,夏人舉國歸附,公隐處賀蘭山。
哈幹【[八]哈幹,元代文獻常作「合罕」或「哈罕」,參見《通制條格》卷二《戶令?戶例》。
】請于公,遂乘驿走千裡,詣藩府進見,難遽陳儒者事。
适太子懸一笙于木上,募有能吹響者,大賞之。
公應募而前,太子大悅。
公曰:「本家世業儒,粗知音樂,兵燼之餘,某家樂工尚多存者。
」因公乘驿往取之。
公遂言西州多士,昔皆給複,今置傳,與編氓等,乞與蠲免。
太子從之。
公奉旨歸取樂工,複往西涼。
太子喜,欲官之,公不就,受重賞而歸。
久之,蒙克皇帝即位。
公複以儒人差役事,北上奏陳:「儒者之所能,三綱五常,治國平天下。
自古以來,用之則治,不可一日無者,故有國家蠲其徭役,以養成之。
」因備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有補于世,非區區技術者所能萬一。
上曰:「有是乎?此至美之事也,前未有與朕言者。
」遂诏漢地、河西儒戶,徭役悉蠲之,無所與。
色辰皇帝居潛藩,公因帕克巴國師進見,首論佛教,帝大悅。
公曰:「釋教固美矣、至于治天下,則有儒者之道。
」又反複論其所以然者,帝甚異之,有用公意。
及即位,刻符印付公,凡漢北、河西儒戶,悉委公鎮之,從公給文以為驗。
時漢北、淮、蜀儒人多為驅者,公奏曰:「以儒為驅,古無是也。
帝方以古道治天下、宜除之。
」上可其奏,命公奉旨以行,前後得釋為民者幾三四千人。
以此忤權勢,或愬于上曰:「高秀才所釋者多非儒也。
」上诘公,公對曰:「譬之于金也,有淺深,謂之非金,不可。
儒者學問亦有高下,謂之非儒,亦不可。
」上為之釋然。
時庶事草創,綱紀未張,公奏曰:「前代有禦史台為天子耳目,所以肅官常,整治具,誠不可阙。
」上命宰臣記其事。
越明年,命立禦史台,實用公議。
久之,有權臣欲令儒戶與民給徭役者,公奏曰:「昔孟嘗君,一列國陪臣耳,尚養士三千人,至今多之。
今陛下富有四海,皆為臣妾,儒在其中萬分一耳,除之何補于政。
然使之安意講習,幼學壯行,為治理助,其?不亦多乎?陛下何惜此而不為也。
」上以為
】官人每:自來精業儒人,二十年間學問方成。
古昔張置學校,官為?給,養育人才。
今來名儒凋喪,文風不振。
所據民間應有儒士,都收拾見數。
若高業儒人,轉相教授,攻習儒業,務要教育人材。
其中選儒士,若有種田者,輸納地稅,買賣者,出納商稅,開張門面營運者,依行例供出差發,除外,其餘差發并行蠲免。
此上委令斷事官蒙格德依與山西東路征收課程所長官劉中,遍【行】【[二]據行文體例補。
】諸路一同監試,仍将論及經義、詞賦分為三科,作三日程試,專治一科為一經,或有能兼者,但不失文義者為中選。
其中選儒人,與各住處達噜噶齊【[三]達噜噶齊,元代文獻中常作「達魯花赤」,參見《元史》卷九○《百官志六》。
】、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當者。
随後照依先降條理,開辟舉場,精選入仕,續聽朝命。
準此。
秀才免差發 羊兒年三月初一日,欽奉聖旨條畫節該:一款:應州城裡村子裡的達噜噶齊【[四]達噜噶齊,元代文獻中常作「達魯花赤」,參見《元史》卷九○《百官志六》。
】官人每、過往宣使每,已前的聖旨如今也罷了者。
咱每的聖旨裡,和尚每、葉爾羌【[五]葉爾羌,元代文獻中常作「也裡可溫」,參見《元史》卷八九《百官志五》。
】每、先生、達什愛滿【[六]達什愛滿,元代文獻中常作「答失蠻」,參見《元史》卷九三《食貨志一》。
】每的體例裡,漢兒、河西秀才每,不揀甚麼差發徭役不教當者,秀才的功業習學者。
說來的聖旨體例裡。
這的每河西田地裡住坐的高智耀為頭兒秀才每,執把行打的聖旨與了也。
這秀才每鋪馬、祗應休拿者,地産、物業不揀他每是甚麼休争奪,無體例的氣力休教到者。
這秀才每兄弟孩兒每,秀才的功業好生習學者。
這秀才每??文字有。
聖旨:不是秀才【阿】【呵】【[七]據行文用字通例改。
】,差發根底躲閃将别人,自己休隐藏者,别人根底無體例的氣力休教到者。
若隐藏無體例氣力,到不怕那甚麼他每?聖旨俺的。
羊兒年二月二十六日,青山子根底有時分寫來。
至元十六年二月,浙東道提學司赍擎前件,檢會到大興府,欽奉聖旨,至十月十五日宣慰司開讀。
【高學士諱智耀,字顯道,河西中興路人也。
世為西夏顯族,曾祖某擢蕃科第一,祖某仕至大都督府尹,父某仕至中書右丞相。
夏設蕃、漢二科以取士,蕃科經賦與漢等,特文字異耳。
公巍然擢第,授佥判,未及大用,天兵西役,夏人舉國歸附,公隐處賀蘭山。
哈幹【[八]哈幹,元代文獻常作「合罕」或「哈罕」,參見《通制條格》卷二《戶令?戶例》。
】請于公,遂乘驿走千裡,詣藩府進見,難遽陳儒者事。
适太子懸一笙于木上,募有能吹響者,大賞之。
公應募而前,太子大悅。
公曰:「本家世業儒,粗知音樂,兵燼之餘,某家樂工尚多存者。
」因公乘驿往取之。
公遂言西州多士,昔皆給複,今置傳,與編氓等,乞與蠲免。
太子從之。
公奉旨歸取樂工,複往西涼。
太子喜,欲官之,公不就,受重賞而歸。
久之,蒙克皇帝即位。
公複以儒人差役事,北上奏陳:「儒者之所能,三綱五常,治國平天下。
自古以來,用之則治,不可一日無者,故有國家蠲其徭役,以養成之。
」因備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有補于世,非區區技術者所能萬一。
上曰:「有是乎?此至美之事也,前未有與朕言者。
」遂诏漢地、河西儒戶,徭役悉蠲之,無所與。
色辰皇帝居潛藩,公因帕克巴國師進見,首論佛教,帝大悅。
公曰:「釋教固美矣、至于治天下,則有儒者之道。
」又反複論其所以然者,帝甚異之,有用公意。
及即位,刻符印付公,凡漢北、河西儒戶,悉委公鎮之,從公給文以為驗。
時漢北、淮、蜀儒人多為驅者,公奏曰:「以儒為驅,古無是也。
帝方以古道治天下、宜除之。
」上可其奏,命公奉旨以行,前後得釋為民者幾三四千人。
以此忤權勢,或愬于上曰:「高秀才所釋者多非儒也。
」上诘公,公對曰:「譬之于金也,有淺深,謂之非金,不可。
儒者學問亦有高下,謂之非儒,亦不可。
」上為之釋然。
時庶事草創,綱紀未張,公奏曰:「前代有禦史台為天子耳目,所以肅官常,整治具,誠不可阙。
」上命宰臣記其事。
越明年,命立禦史台,實用公議。
久之,有權臣欲令儒戶與民給徭役者,公奏曰:「昔孟嘗君,一列國陪臣耳,尚養士三千人,至今多之。
今陛下富有四海,皆為臣妾,儒在其中萬分一耳,除之何補于政。
然使之安意講習,幼學壯行,為治理助,其?不亦多乎?陛下何惜此而不為也。
」上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