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活埋①
關燈
小
中
大
六年(七九七)四月太政官符雲:
“亨納堡舊城是一派強有力的伯爵家的住所,在城壁間有一處穹門,據傳說雲造堡時有一匠人受了一筆款答應把他的小孩砌到牆壁裡去。
給了小孩一塊餅吃,那父親站在梯子上監督砌牆。
末後的那塊磚頭砌上之後,小孩在牆裡邊哭了起來,那人悔恨交并,失手掉下梯子來,摔斷了他的項頸。
關于利本思但的城堡也有相似的傳說。
一個母親同樣地賣了她的孩子。
在那小東西的周圍牆漸漸地高起來的時候,小孩大呼道,媽媽,我還看見你!過了一會兒,又道,媽媽,我不大看得見你了!末了道,媽媽,我看你不見了!” “二十八年冬十月丙寅朔庚午,天皇母弟倭彥命薨。
十一月丙申朔丁酉,葬倭彥命于身狹桃花鳥扳。
于是集近習者,悉生立之于陵域。
數日不死,晝夜泣吟。
遂死而爛臭,大鳥聚吹。
天皇聞此泣吟聲,心有悲傷,诏群卿曰,夫以生時所愛使殉于亡者,是甚可傷也。
斯雖古風而不良,何從為,其議止殉葬。
”垂仁天皇二十八年正當基督降生前二年,即漢哀帝元壽元年也。
至三十二年皇後崩,野見宿祢令人取土為人馬進之,天皇大喜,诏見宿祢曰,爾之嘉謀實洽朕心。
遂以土物立于皇後墓前,号曰誼輪。
此以上偶代生人的傳說本是普通,可注意的是那種特别的埋法。
孝德紀載大化二年(六四六)的命令雲: “中國民族似有嗜殺性,近三百年中張李洪楊以至義和拳諸事即其明徽,書冊所說錄百不及一二,至今讀之猶令人驚然。
今日重翻此記,益深此感。
嗚呼,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乎。
”然而此記中亦不見有活埋的紀事焉。
民國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大公報》乃載唐山通信雲: “上古淳樸,葬禮無節,屬山陵有事,每以生人殉埋,鳥吟魚爛,不忍見聞。
”與垂仁紀所說正同,鳥吟魚爛也正是用漢文煉字法總括那數日不死雲雲十七字。
以上原本悉用一種特别的漢文,今略加修改以便閱讀,但仍保留原來用字與句調,不全改譯為白話。
至于埋半身的理由,中山翁謂是古風之遺留,上古人死則野葬,露其頭面,親族口往視之,至腐爛乃止,琉球津堅島尚有“此俗,近始禁止,見伊波普(左酉右犬)著文《南島古代之葬儀》中,伊波氏原系琉球人也。
“三十五年始皇以方士盧生求仙藥不得,以為诽謗,諸生連相告引,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鹹陽,是坑儒也。
”但是如李卓吾在《雅笑》卷三所說,“人皆知秦坑儒,而不知何以坑之。
”這的确是一大疑問。
孔疏又引衛宏《古文奇字序》雲: “一八八五年珂耳思華西教區修理禮拜堂,西南角的牆拆下重造。
在牆内,發見一副枯骨,夾在灰石中間。
這一部分的牆有點壞了,稍為傾側。
據發見這骨殖的泥水匠說,那裡并無一點墳墓的痕迹,卻顯見得那人是被活埋的,而且很急忙的。
一塊石灰糊在那嘴上,好些磚石亂堆在那屍體的周圍,好像是急速地倒下去,随後慢慢地把牆壁砌好似的。
” 死隻一個,而死法有好些,同一死法又有許多的方式。
譬如窒息是一法,即設法将呼吸止住了,凡缢死,扼死,煙煤等氣熏死,土囊壓死,燒酒毛頭紙糊臉,武大郎那樣的棉被包裹上面坐人,印度黑洞的悶死,淹死,以及活埋而死,都屬于這一類。
本來死總不是好事,而大家對于活埋卻更有兇慘之感,這是為什麼呢?本來死無不是由活以至不活,活的投入水中與活的埋入上内論理原是一樣,都因在缺乏空氣的地方而窒息,以雲苦樂殆未易分,然而人終覺得活埋更為兇慘,此本隻是感情作用,卻亦正是人情之自然也。
又活埋由于以上塞口鼻而死,順埋倒埋并無分别,但人又特别覺得倒埋更為兇慘者,亦同樣地出于人情也。
世界大同無論來否,戰争刑罰一時似未必能廢,鬥毆謀殺之事亦殆難免,但野蠻的事縱或仍有,而野蠻之意或可減少。
船火兒待客隻預備馄饨與闆刀面,殆可謂古者盜亦有道欽。
人情惡活埋尤其是倒埋而中國有人喜為之,此蓋不得謂中國民族的好事情也。
廿四年九月 (1935年9月作,選自《苦竹雜記》)
給了小孩一塊餅吃,那父親站在梯子上監督砌牆。
末後的那塊磚頭砌上之後,小孩在牆裡邊哭了起來,那人悔恨交并,失手掉下梯子來,摔斷了他的項頸。
關于利本思但的城堡也有相似的傳說。
一個母親同樣地賣了她的孩子。
在那小東西的周圍牆漸漸地高起來的時候,小孩大呼道,媽媽,我還看見你!過了一會兒,又道,媽媽,我不大看得見你了!末了道,媽媽,我看你不見了!” “二十八年冬十月丙寅朔庚午,天皇母弟倭彥命薨。
十一月丙申朔丁酉,葬倭彥命于身狹桃花鳥扳。
于是集近習者,悉生立之于陵域。
數日不死,晝夜泣吟。
遂死而爛臭,大鳥聚吹。
天皇聞此泣吟聲,心有悲傷,诏群卿曰,夫以生時所愛使殉于亡者,是甚可傷也。
斯雖古風而不良,何從為,其議止殉葬。
”垂仁天皇二十八年正當基督降生前二年,即漢哀帝元壽元年也。
至三十二年皇後崩,野見宿祢令人取土為人馬進之,天皇大喜,诏見宿祢曰,爾之嘉謀實洽朕心。
遂以土物立于皇後墓前,号曰誼輪。
此以上偶代生人的傳說本是普通,可注意的是那種特别的埋法。
孝德紀載大化二年(六四六)的命令雲: “中國民族似有嗜殺性,近三百年中張李洪楊以至義和拳諸事即其明徽,書冊所說錄百不及一二,至今讀之猶令人驚然。
今日重翻此記,益深此感。
嗚呼,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乎。
”然而此記中亦不見有活埋的紀事焉。
民國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大公報》乃載唐山通信雲: “上古淳樸,葬禮無節,屬山陵有事,每以生人殉埋,鳥吟魚爛,不忍見聞。
”與垂仁紀所說正同,鳥吟魚爛也正是用漢文煉字法總括那數日不死雲雲十七字。
以上原本悉用一種特别的漢文,今略加修改以便閱讀,但仍保留原來用字與句調,不全改譯為白話。
至于埋半身的理由,中山翁謂是古風之遺留,上古人死則野葬,露其頭面,親族口往視之,至腐爛乃止,琉球津堅島尚有“此俗,近始禁止,見伊波普(左酉右犬)著文《南島古代之葬儀》中,伊波氏原系琉球人也。
“三十五年始皇以方士盧生求仙藥不得,以為诽謗,諸生連相告引,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鹹陽,是坑儒也。
”但是如李卓吾在《雅笑》卷三所說,“人皆知秦坑儒,而不知何以坑之。
”這的确是一大疑問。
孔疏又引衛宏《古文奇字序》雲: “一八八五年珂耳思華西教區修理禮拜堂,西南角的牆拆下重造。
在牆内,發見一副枯骨,夾在灰石中間。
這一部分的牆有點壞了,稍為傾側。
據發見這骨殖的泥水匠說,那裡并無一點墳墓的痕迹,卻顯見得那人是被活埋的,而且很急忙的。
一塊石灰糊在那嘴上,好些磚石亂堆在那屍體的周圍,好像是急速地倒下去,随後慢慢地把牆壁砌好似的。
” 死隻一個,而死法有好些,同一死法又有許多的方式。
譬如窒息是一法,即設法将呼吸止住了,凡缢死,扼死,煙煤等氣熏死,土囊壓死,燒酒毛頭紙糊臉,武大郎那樣的棉被包裹上面坐人,印度黑洞的悶死,淹死,以及活埋而死,都屬于這一類。
本來死總不是好事,而大家對于活埋卻更有兇慘之感,這是為什麼呢?本來死無不是由活以至不活,活的投入水中與活的埋入上内論理原是一樣,都因在缺乏空氣的地方而窒息,以雲苦樂殆未易分,然而人終覺得活埋更為兇慘,此本隻是感情作用,卻亦正是人情之自然也。
又活埋由于以上塞口鼻而死,順埋倒埋并無分别,但人又特别覺得倒埋更為兇慘者,亦同樣地出于人情也。
世界大同無論來否,戰争刑罰一時似未必能廢,鬥毆謀殺之事亦殆難免,但野蠻的事縱或仍有,而野蠻之意或可減少。
船火兒待客隻預備馄饨與闆刀面,殆可謂古者盜亦有道欽。
人情惡活埋尤其是倒埋而中國有人喜為之,此蓋不得謂中國民族的好事情也。
廿四年九月 (1935年9月作,選自《苦竹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