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 第四十四回 小孝女嶺上訪紅蕖 老道姑舟中獻瑞草

關燈
話說林之洋惟恐小山憂悶成疾,不時解勸,每逢閑暇,就便談些海外風景,或講些各國人物以及所出土産之類,意欲借此替他消遣。

    談來談去,恰好小山向在家中,如海外各書,都曾看過,因事涉虛渺,将信将疑,不意今聽舅舅所言,竟有大半都是古人書中所有的,于是肄團頓釋。

    沿途就借這些閑話,倒也解悶。

    無如林之洋雖在海外走過幾次,諸事并不留心,究竟見聞不廣,被小山盤根問底,今日也談,明日也談,腹中所有若幹故典,久已告竣。

    幸喜多九公本系呂氏至親,兼之年已八旬,向來呂氏、小山,也都時常見面,到了無事時,林之洋無話可談,就把多老翁過來閑話。

    多九公本是久慣江湖,見多識廣,每逢談到海外風景,竟是滔滔不絕。

     一路上不獨小山解去許多愁煩,就是婉如、若花也長許多見識。

    雖不寂寞,奈小山受不慣海面風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卧床不起。

    足足病了一月,這才好些。

     眠食雖然照舊,身體甚弱。

    不知不覺,已交新春。

     這日到了東口山,将船泊岸。

    林之洋說起當日駱紅蕖打虎一事:“妹夫因他至孝,甚為喜愛,曾托業師尹大人作媒替外甥求婚。

    後來到了軒轅,接著尹大人書信,才曉這段婚姻業已定了。

    ”小山道:“前者甥女看見父親行裹内有書一封,内中提著兄弟姻事,甥女正要請問舅舅,後來匆匆忙忙,也就忘了,适聞舅舅說起,才知有這緣故。

    今既到此,甥女自應上去探望,問他何日才回家鄉,日後住在何處,彼此也好通個音信。

    況他既能打虎,若肯陪伴甥女同去尋親,那更好了。

    ”林之洋道: “甥女這話甚是。

    但你身子甚弱,上面山路又不好走,這便怎處?”小山道:“将來到了小蓬萊,甥女還要尋訪父親,若怕難走,豈有不去之理?好在甥女前在家中,已将腿腳練的靈便,如今正好借這山路躁練躁練,省得到了小蓬萊又要費事,此時身子雖弱,借此走走,倒可消遣消遣。

    ”林之洋點頭。

    随即帶了器械。

    婉如、若花也要同去。

    林之洋托多九雲在船照應,帶了幾個水手,一同登岸。

    小山姊妹三人一同攜手慢慢上了山坡,略為歇息,又朝前進。

    走了多時,歇息數次。

    才到了蓮花庵。

     走進裡面,并無一人。

    正在詫異,隻見庵旁走過兩個農人,林之洋上前訪問駱太公下落。

    那兩個農人道:“我們就是駱太公佃戶,自從前年太公去世,駱小姐搬到水仙村居住,就把這些曰地賞給我們種了。

    此山大蟲,虧得駱小姐殺的一乾二淨,我們才能在此安業。

    今年正月,駱小姐忽把太公靈樞搬去,聞得要回天朝,不知何時才來。

    這位小姐在此除了大害,至今人人感仰。

    但願他配個好女婿;也不枉衆人感戴一場。

    ”小山聽了,悶悶不樂,隻得同衆人仍歸舊路。

     慢慢來到岸邊,離船不遠,隻見多九公站在岸上同一年老道站在那裡講話。

    一齊進前,看那道姑身穿一件破衣,手中拿著一枝芝草,滿面青氣,好不怕人。

    林之洋道:“這個花子既來化緣,九公就該教水手随便拿些錢米與他,同他談甚麼!” 多九公道:“這個道站瘋瘋颠颠,并非化緣。

    手中拿著靈芝,口裡唱著歇兒,要求我們渡到前面,他将靈芝就算船錢。

    及至老夫問他渡到甚麼地方,他說要到‘回頭岸’去。

    老夫在海外多年,從未聽見有個甚麼‘回頭岸’。

    這樣颠颠倒倒,豈非是個瘋子麼?”隻聽那道姑口中又唱起歌兒。

    他唱的是: 我是蓬萊百草仙,與卿相聚不知年; 因憐谪貶來滄海,願獻靈芝續舊緣。

     小山聽了,忽覺心中動了一動,連忙上前合掌道:“仙姑既要渡過彼岸,我就渡你過去。

    不知那枝靈芝可肯見賜?”道姑道:“女菩薩如發慈心,渡我過去,這枝靈芝,豈敢不獻?況女菩薩面帶病容,非此不能平複。

    ”小山道:“既如此,就請登舟,我們也好趱路。

    ”道姑聽了,即同三人上船。

    多、林二人望著,不好攔擋,隻得收拾揚帆。

     多九公道:“他這靈芝,并非仙品,唐小姐須要留神,不可為妖人所騙。

    老夫前在小蓬萊吃了一技,破腹多日,幾乎喪命,近來身體疲憊,還是這個病根。

    ”道姑道:“這是老翁與這靈芝無緣,其實靈芝何害于人。

    即如桑椹,人能久服,可以延年益壽;斑鸠食之,則昏迷不醒。

    又加人服薄荷則清熱;貓食之則醉,靈芝原是仙品,如遇有緣,自能立登仙界;若誤給貓狗吃了,安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