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 第五十回 遇難成祥馬能伏虎 逢兇化吉婦可降夫

關燈
話說那虎望著小山、若花,按著前足,搖著大尾,發威作勢,又要迎面撲來。

     二人連說“不好……”正在驚慌,忽聞一陣鼓聲如雷鳴一般,振的山搖地動。

    從那鼓聲之中,由高峰撺下一匹怪馬:渾身白毛,背上一角,四個虎爪,一條黑尾。

     口中放出鼓聲,飛奔而來。

    大蟲一見,早已逃撺去了。

    若花道:“此獸雖然有角,無非騾馬之類,生的并不兇惡,為何虎卻怕他?阿妹可知其名麼?”小山道:“妹子聞得駁馬一角在首,其鳴如鼓,喜食虎豹。

    此獸角雖在背,形狀與駁馬相仿,大約必是駁馬之類。

    ”隻見此獸走到眼前,搖頭擺尾,甚覺馴熟,就在面前卧下,口食青草。

    小山見他如此馴良,用手在他背上撫摩,因向若花道:“妹子聞得良馬最通靈性。

    此時我們斷不能上山,何不将他騎上?或能駝過嶺去,也未可知,況他背上有角,又可抱住,不緻傾跌。

    必須把他頸頂縛住,就如絲缰一般,帶在手裡,才不緻亂走。

    不知他可聽人調度?我且試他一試。

    ”随将身邊絲縧解下,向駁馬道:“我唐閨臣因尋親至此,蒙若花姐姐攜伴同行,不意一時足痛不能上山,今幸得遇良馬。

    吾聞良馬比君子,若果能通靈性,即将我們駝過嶺去,将來回歸故土,當供良馬牌位,日日焚香,以志大德。

    ”一面說著,将絲縧縛在駁馬頂上,包袱都挂角上,牽至一塊石旁,把若花攙扶上去,一手抱角,一手牽著絲縧。

    小山登在石上,就在若花身後,也騎在駁馬背上。

    若花道:“阿妹将我身背抱緊,我放辔頭了。

    ”手提絲縧抖了兩抖,駁馬放開四足,竟朝嶺上走去。

    二人騎在馬上,甚覺平穩,歡喜非常。

    不多時,越過高嶺,來到嶺下。

    那個大蟲正在趕逐野獸,駁馬一見,早已放出鼓聲,要想奔去。

    若花忙提絲縧,帶到一塊石旁,把馬勒住,都由石上慢慢下來,取了包袱,解下絲縧。

    駁馬連撺帶跳,轉眼間越過山峰,追趕大蟲去了。

     二人略略歇息,背了包袱,又走數裡。

    小山恐若花足痛,早早尋個石洞歇了。

     次日又朝前進,若花道:“今日喜得道路平坦,緩步而行,尚不費力。

    但我自從吃這松實柏子,腹中每每覺餓,連日雖然吃些桑椹之類,也不濟事。

    此地離船甚遠,必須把豆面再吃一頓,方葉行路;不然,腿上更覺無力了。

    ”小山道:“妹子自從吃了松實柏子,隻覺精神陡長,所以日日以他為糧。

    那知姐姐卻是如此。

     何不早說?”即将豆面取出。

    若花飽餐一頓,登時腿腳強健。

    又走兩日。

    這日在路閑談,小山道:“我們自從上山,走了半月,才到鏡花嶺;如今從泣紅亭回來,已走七日,看來已有一半路程。

    這二十餘日,舅舅、舅母,不知怎樣盼望!”若花道:“婉如阿妹缺了伴侶,隻怕還更想哩。

    ” 忽聽林内有人叫道:“好了!好了!你們回來了!”二人小覺吃了一吓,忙按寶劍,将腳立住,遙見林之洋氣喘噓噓跑來道:“俺在那邊樹下遠遠看著兩人,頭戴帽兜,背著包袱,俺說必是你們回來,好極!好極!幾乎盼殺俺了!”小山道:“甥女别後,舅母身上可好?舅舅為何不在山下看守船隻,卻走出若幹路程,吃這辛苦?”若花道:“阿父山下何日起身?離船幾日了?阿母、阿妹,身體可安?”林之洋道:“你們兩個想是把路走迷了?前面已到小蓬萊石碑,頃刻就要下山,怎說這話?俺因你們去了二十多日不見回來,心裡記挂,每日上來望望,今日來了多時,正在盼望,那知你們巧巧回來。

    ”二人聽了,如夢方醒,更歎仙家作用之奇。

     即同林之洋下山上船,放下包袱,見過呂氏、婉如;侞母替他們除了帽兜,脫去箭衣。

    喘息定了,小山才把“遇見樵夫,接著父親之信,囑我回去赴試,俟中才女,方能相見”的話,告訴一遍。

    林之洋把信看了。

    歡喜道:“妹夫說等甥女中過方能相聚。

    不過再隔一年,就可相見。

    ”小山道:“話雖如此,安知父親不是騙我?況海外又無便船,如何就能回鄉?”林之洋聽了,惟恐小山又要上去,連忙說道:“據俺看來:這話決不騙你,他若立意不肯回家,為甚寄信與你?甥女隻管放心!好在這路俺常販貨來往,将來甥女考過,你父親如不回家,俺們仍舊同來;如今早早回去,也免你母親在家挂念。

    ”小山聽罷,正中下懷,暗暗歡喜,故意說道:“舅舅既允日後仍舊同來,甥女何必忙在一時?就遵舅舅之命,暫且回去,将來再計較。

    ”林之洋點頭道:“甥女這話才是,但你父親信内囑你改名‘閨臣’,自然有個道理,今後必須改了,才不負你父親之意。

    ”因向婉如道:“已後把他叫作閨臣姐姐,莫叫小山姐姐了。

    ”随即張羅開船。

    唐閨臣把信收過。

    呂氏見閨臣肯回嶺南,也甚喜道:“此番速速回去,不獨你母親放心,那考才女也是一樁大事。

    你若中了才女,你父母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