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 第四十八回 睹碑記默喻仙機 觀圖章微明妙旨
關燈
小
中
大
,又非天榜了。
”因向若花道:“姐姐:你看此碑可是天榜麼?”若花道:“我看此碑都是篆文,一字不識,誰見甚麼天榜?”小山道:“妹子真心請問,怎麼姐姐忽然鬥起趣來?”若花道:“愚姐怎麼鬥趣?”小山道:“此碑所镌都是随常楷書,姐姐說是篆文,豈非鬥趣麼?”若花聽了,把眼柔了一柔,又朝碑上細看道:“上面各字,與外面匾對一樣,都是科鬥古文,若有一字認得,算我有心欺你。
果真不識,豈有戲言!”小山不覺詫異道:“明明都是楷節,為何到了姐姐眼裡,卻變作古文?世間竟有如此奇事?怪不得姐姐說我認得科鬥文字,原來卻是這個緣故。
以此看來,可見凡事隻要有緣:妹子同他有緣,所以一望而知;姐姐同他無緣,因此變成古篆。
” 若花道:“此碑我雖不識,幸喜阿妹都知,就請費心把這情節講說一遍,愚姐也就如同目睹了。
”小山道:“上面所載,俱是我們姊妹日後之事,約計百人之多。
此時姐姐既于碑上一無所見,可見仙機不可洩漏。
妹子若要捏造虛言,權且支吾,未免欺了姐姐;若說出實情,又恐洩漏天機,緻生災患。
好在碑上之事,将來總要出現,妹子意欲等待事後再細細面陳。
姐姐以為何如?”若花道:“阿妹所見極是。
但我望著此碑,隻覺紅光四射,兩眼被這紅光耀的隻覺發昏。
字既不識,站在這裡甚覺無味,莫若且到亭外走走。
阿味在此,把這情節細細記在心裡,事後告訴我們,也是一段佳話。
”小山道:“姐姐言這碑上紅光四射;與我所見,又是兩樣,妹子望去,隻覺一股清氣。
今姐姐看是紅光,可見姐姐将來必是受享洪福之人,與妹子迥不相同。
”若花道:“我現在離鄉背井,子然一身,将未得能附骥,考個才女,心願足矣,那裡還有甚麼洪福輪到身上!若有洪福,也不投奔他邦了。
”說著,滴下兩點眼淚,把包袱取下放在石幾上,走出去了。
小山又朝後看,人名之後,還有一段總論,寫的是: 泣紅亭主人曰:“以史幽探、哀萃芳冠首者,蓋主人自言窮探野史,嘗有所見,惜湮沒無聞,而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
或紀其沉魚落雁之妍,或言其錦心繡口之麗,故以紀沉魚、言錦心為之次焉。
繼以謝文錦者,意謂後之觀者,以斯為記事則可;若目為錦繡之文,則吾既未能文,而又何有于錦?矧壽夭不劉,辛酸滿腹,往事紛纭,述之惟恐不逮,讵暇工于文哉!則惟謝之。
而師仿蘭言,案其迹敷陳表白而傳述之,故謝文錦後,承之以師蘭言、陳淑媛、白麗娟也。
給以花再芳、畢全貞者,蓋以群芳淪落,幾至澌滅無聞,今賴斯而得不朽,非若花之重芳乎?所列百人,莫非瓊林琪樹,合璧骈珠,故以全貞畢焉。
總論後有個篆字圖章,寫的是: 茫茫大荒,事涉荒唐。
唐時遇唐,流布遐荒。
小山看罷,忖道:“這‘唐時遇唐,流布遐荒’八個字,細細揣奪,如今正當唐時,我又姓唐,又親見此碑,豈非教我流傳海内麼?仙機雖是如此,奈此碑所列百人之多,不獨頭緒紛繁,就是人名也甚難記,這是苦我所難了!”思忖多時,因走路辛苦,要尋坐處歇息,恰好旁邊有一石幾,石幾面前有條石凳,就在登上坐了。
把包袱取下,放在幾上,歇息片晌。
複又想道:“這個碑記,明明教我流傳海内,偏偏筆硯又未帶來,這卻怎好?也罷,莫若把他讀的爛熟,記在心裡,也是一樣。
”于是望著玉碑從頭讀去。
讀了幾句,甚覺拗口。
正在為難,隻見若花走了進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古香齋輸入
”因向若花道:“姐姐:你看此碑可是天榜麼?”若花道:“我看此碑都是篆文,一字不識,誰見甚麼天榜?”小山道:“妹子真心請問,怎麼姐姐忽然鬥起趣來?”若花道:“愚姐怎麼鬥趣?”小山道:“此碑所镌都是随常楷書,姐姐說是篆文,豈非鬥趣麼?”若花聽了,把眼柔了一柔,又朝碑上細看道:“上面各字,與外面匾對一樣,都是科鬥古文,若有一字認得,算我有心欺你。
果真不識,豈有戲言!”小山不覺詫異道:“明明都是楷節,為何到了姐姐眼裡,卻變作古文?世間竟有如此奇事?怪不得姐姐說我認得科鬥文字,原來卻是這個緣故。
以此看來,可見凡事隻要有緣:妹子同他有緣,所以一望而知;姐姐同他無緣,因此變成古篆。
” 若花道:“此碑我雖不識,幸喜阿妹都知,就請費心把這情節講說一遍,愚姐也就如同目睹了。
”小山道:“上面所載,俱是我們姊妹日後之事,約計百人之多。
此時姐姐既于碑上一無所見,可見仙機不可洩漏。
妹子若要捏造虛言,權且支吾,未免欺了姐姐;若說出實情,又恐洩漏天機,緻生災患。
好在碑上之事,将來總要出現,妹子意欲等待事後再細細面陳。
姐姐以為何如?”若花道:“阿妹所見極是。
但我望著此碑,隻覺紅光四射,兩眼被這紅光耀的隻覺發昏。
字既不識,站在這裡甚覺無味,莫若且到亭外走走。
阿味在此,把這情節細細記在心裡,事後告訴我們,也是一段佳話。
”小山道:“姐姐言這碑上紅光四射;與我所見,又是兩樣,妹子望去,隻覺一股清氣。
今姐姐看是紅光,可見姐姐将來必是受享洪福之人,與妹子迥不相同。
”若花道:“我現在離鄉背井,子然一身,将未得能附骥,考個才女,心願足矣,那裡還有甚麼洪福輪到身上!若有洪福,也不投奔他邦了。
”說著,滴下兩點眼淚,把包袱取下放在石幾上,走出去了。
小山又朝後看,人名之後,還有一段總論,寫的是: 泣紅亭主人曰:“以史幽探、哀萃芳冠首者,蓋主人自言窮探野史,嘗有所見,惜湮沒無聞,而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
或紀其沉魚落雁之妍,或言其錦心繡口之麗,故以紀沉魚、言錦心為之次焉。
繼以謝文錦者,意謂後之觀者,以斯為記事則可;若目為錦繡之文,則吾既未能文,而又何有于錦?矧壽夭不劉,辛酸滿腹,往事紛纭,述之惟恐不逮,讵暇工于文哉!則惟謝之。
而師仿蘭言,案其迹敷陳表白而傳述之,故謝文錦後,承之以師蘭言、陳淑媛、白麗娟也。
給以花再芳、畢全貞者,蓋以群芳淪落,幾至澌滅無聞,今賴斯而得不朽,非若花之重芳乎?所列百人,莫非瓊林琪樹,合璧骈珠,故以全貞畢焉。
總論後有個篆字圖章,寫的是: 茫茫大荒,事涉荒唐。
唐時遇唐,流布遐荒。
小山看罷,忖道:“這‘唐時遇唐,流布遐荒’八個字,細細揣奪,如今正當唐時,我又姓唐,又親見此碑,豈非教我流傳海内麼?仙機雖是如此,奈此碑所列百人之多,不獨頭緒紛繁,就是人名也甚難記,這是苦我所難了!”思忖多時,因走路辛苦,要尋坐處歇息,恰好旁邊有一石幾,石幾面前有條石凳,就在登上坐了。
把包袱取下,放在幾上,歇息片晌。
複又想道:“這個碑記,明明教我流傳海内,偏偏筆硯又未帶來,這卻怎好?也罷,莫若把他讀的爛熟,記在心裡,也是一樣。
”于是望著玉碑從頭讀去。
讀了幾句,甚覺拗口。
正在為難,隻見若花走了進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古香齋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