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石将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關燈
軍馬向前探路。

    至前面半裡多路,早見一簇人馬,約有一百餘人,盡是紅衣紅甲,擁有一個穿紅少年壯士,橫戟立馬【金夾批:奇文奇格。

    】在山坡前,大叫道:“今日我和你比試,分個勝敗,見個輸赢!”【金眉批:此一節是呂方、郭盛半戟,特表花榮神箭。

    】【芥眉批:于途中又生出情事來,始不寡薄。

    然強造與牽纏,又是一病。

    須知此一段專為顯花榮神箭而出,便免此。

    】隻見對過山岡子背後,早擁出一隊人馬來,也有百十餘人,都是白衣白甲,也擁著一個穿白少年壯士,手中也使一枝方天畫戟。

    【金夾批:奇文奇格。

    O處處皆用散叙,此處忽然用兩扇一聯法,奇絕。

    】這邊都是素白旗号,那壁都是绛紅旗号。

    【金夾批:又一聯。

    】隻見兩邊紅白旗搖,震地花腔鼓擂,那兩個壯士更不打話,各人挺手中戟,縱坐下馬。

    兩個就中間大闊路上鬥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花榮與宋江兩個在馬上看了喝采。

    【金夾批:看他前後兩番喝采,寓意深隐,為之一歎。

    】花榮一步步趱馬向前看時,隻見那兩個壯士鬥到深澗裡,這兩枝戟上,一枝是金錢豹子尾,一枝是金錢五色幡,【金夾批:又一聯。

    】卻攪做一團,上面絨縧結住了,那裡分拆得開。

    【金夾批:奇文。

    】花榮在馬上看了,便把馬帶住,左手去飛魚袋内取弓,右手向走獸壺中拔箭;【金夾批:亦是一聯。

    O此一段文都作分外耀豔語。

    】搭上箭,拽滿弓,觑著豹尾絨縧較親處,飕的一箭,恰好正把絨縧射斷。

    【容夾批:也好。

    】隻見兩枝畫戟分開做兩下。

    【金夾批:奇文。

    】【芥眉批:絨縧箭射得斷,壯士反分拆不開,此難信之法,隻取巧而言。

    】那二百餘人一齊喝聲采。

    【金夾批:前言兩番喝采,寓意深隐者,何也?蓋兩戟相交,不相上下,則兩戟之妙,可得而知也。

    兩戟之妙可得而知,然而宋江知,花榮知者,二百餘人不得知。

    二百餘人不得知,則止有宋江、花榮馬上喝采,而二百餘人瞠目不出一聲矣。

    蓋天下曲高寡和,才高無賞,往往如是,不足怪也。

    迨夫花榮一箭分開兩戟,而二百餘人齊聲喝采。

    夫二百人,即又豈知花榮之内正外直,左托右抱乎哉!眼見兩戟得箭而開,則喝采耳。

    嗚呼! 天下以成功論英雄,又往往如是,亦不足怪也。

    】 那兩個壯士便不鬥,【金夾批:寫兩戟互不相服,卻寫一箭能服兩戟,可謂極表花榮矣。

    】【餘評:花榮一箭而複(服)呂方、郭盛,此猶比當年呂溫陵(侯)轅門射(戟),而救劉備之危矣。

    】都縱馬跑來,直到宋江、花榮馬前,就馬上欠身聲喏,都道:“願求神箭将軍大名?”花榮在馬上答道:“我這個義兄,【芥眉批:先舉義兄,妙。

    】乃是郓城縣押司山東及時雨宋公明。

    【金夾批:說得響。

    】我便是清風鎮知寨小李廣花榮。

    ”【金夾批:說得響。

    O願求神箭大名,卻反先說郓城押司,豈以神箭重押司哉,得押司而神箭越重耳。

    】那兩壯士聽罷,紮住了戟,便下馬,推金山,倒玉柱,【金夾批:又一聯。

    O此六字,他書亦學用之矣,卻不知在此處分外耀豔中,則映襯成色耳。

    他書前後不稱,亦複硬用入來,真是文章苦海也。

    】都拜道:“聞名久矣!”宋江、花榮慌忙下馬,扶起那兩位壯士道:“且請問二位壯士高姓大名?”那個穿紅的說道:“小人姓呂,名方,祖貫潭州人氏。

    平昔愛學呂布為人,因此習學這枝方天畫戟。

    人都喚小人做小溫候呂方。

    【金夾批:一個古人。

    】因販生藥到山東,消折了本錢,不能彀還鄉,權且占住這對影山,打家劫舍。

    近日走這個壯士來,要奪呂方的山寨;和他各分一山,他又不肯,因此每日下山厮殺。

    不想原來緣法注定,今日得遇尊顔。

    ”宋江又問這穿白的壯士高姓。

    那人答道:“小人姓郭,名盛,祖貫四川嘉陵人氏。

    因販水銀貨賣,黃河裡遭風翻了船,回鄉不得。

    原在嘉陵學得本處兵馬張提轄的方天戟;向後使得精熟,人都稱小人做賽仁貴郭盛。

    【金夾批:又一個古人,兩異名又是一聯。

    O三個古人,一般絕技,文心妙絕。

    】江湖上聽得說,對影山有個使戟的占住了山頭,打家劫舍;因此一迳來來比并戟法。

    連連戰了十數日,不分勝敗。

    不期今日得遇二公,天與之幸。

    ”宋江把上件事都告訴了,便道:“既幸相遇,就與二位勸和,如何?”兩個壯士大喜,都依允了。

    後隊人馬已都到齊,一個個都引著相見了。

    呂方先請上山,殺牛宰馬筵會。

    次日,卻是郭盛置酒設席筵宴。

    宋江就說他兩個撞籌入夥,【餘評:宋江到此又遇呂方、郭盛,随勸二人入夥,亦星宿之一會也。

    】湊隊上梁山泊去投奔晁蓋聚義。

    【金夾批:大書宋江倡衆。

    】歡天喜地,都依允了,【金夾批:此二少年上山,讀之真有芝蘭玉樹,生于庭階之樂。

    】便将兩山人馬點起,收拾了财物。

     待要起身,宋江便道:“且住,非是如此去。

    【金夾批:一路文勢如龍赴海,至此忽用中途一變,遂令讀者不複知其鱗甲在何處。

    】假如我這裡有三五百人馬投梁山泊去,他那裡亦有探細的人在四下裡探聽;倘或隻道我們真是來收捕他,不是耍處。

    等我和燕順先去報知了,【金夾批:後文手書,尚足相據,豈有今日宋江親在行間,而虞山泊之見怪者?隻是要憑空生出枝節,令下文風雨忽變,不欲宋江引着一行人直至山寨,如僧家所謂行道者然也。

    】【袁眉批:智計疊變,又頓挫,又周匝,又脫卸,可另生枝節,又使人想不出後文。

    】你們随後卻來。

    還作三起而行。

    ”花榮、秦明道:“兄長高見。

    正是如此計較,陸續進程。

    兄長先行半日,我等催督人馬,随後起身來。

    ” 且不說對影山人馬陸續登程。

    隻說宋江和燕順各騎了馬,帶領随行十數人,先投梁山泊來。

    在路上行了兩日,當日行到晌午時分,正走之間,隻見官道傍邊一個大酒店。

    宋江看了道:“孩兒們走得困乏,都叫買些酒了過去。

    ”當時宋江和燕順下了馬,入酒店裡來;【金眉批:此一節是酒店遇石勇。

    】叫孩兒們松了馬肚帶,【金夾批:看官記此一句。

    】都入酒店裡坐。

    宋江和燕順先入店裡來看時,隻有三副大座頭,小座頭不多幾副。

    隻見一副大座頭上,先有一個在那裡占了。

     宋江看那人時,裡一頂豬嘴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金不換扭絲銅镮;上穿一領皂綢衫,腰系一條白(月答)膊;下面腿絣護膝,八搭麻鞋;【金夾批:看官記此一句。

    】桌子邊倚著短棒;【金夾批:看官記此一句。

    】橫頭上放著個衣包;【金夾批:看官記此一句。

    】生得八尺來長,淡黃骨查臉,一雙鮮眼,沒根髭髯。

    【金夾批:怪醜如畫。

    】【袁眉批:畫出。

    】宋江便叫酒保過來,說道:“我的伴當多,我兩個借你裡面坐一坐。

    你叫那個客人,移換那副大座頭與我伴當們坐地吃些酒。

    ”【袁眉批:争端都妙。

    】酒保應道:“小人理會得。

    ”宋江與燕順裡面坐了。

    先叫酒保打酒來:“大碗先與伴當,一人三碗。

    有肉便買些來與他衆人吃,【金夾批:借宋江愛念衆人,為酒保央求換座地;借酒保換座,為那人厮鬧地;借尋人厮鬧,為得書地。

    看他叙事,何等曲折盡變,定不肯直寫一筆也。

    】【袁眉批:既見照顧從人,又使酒保着急。

    】卻來我這裡斟酒。

    ”酒保又見伴當們都立滿在爐邊,【金夾批:如畫。

    O又貼一句,為酒保必要換座地也。

    】酒保卻去看著那個公人模樣的客人道:“有勞上下,【金夾批:央求換座,何至便到尋鬧,卻先寫個酒保誤認他是上下,如此生情出筆,真稱妙絕。

    】那借這副大座頭與裡面兩個官人的伴當坐一坐。

    ”那漢嗔怪呼他做“上下,”便焦躁道:“也有個先來後到!甚麼官人的伴當要換座頭!老爺不換!”【容眉批:是。

    】燕順聽了,對宋江道:“你看他無禮麼?”【金夾批:先放一句,下便有節次。

    】宋江道:“由他便了,你也和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