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十
關燈
小
中
大
。
不可稍分畛域。
應否添募營勇之處。
着酌度辦理。
至慶泗等府屬境。
屢有黔苗竄擾。
尤當加意嚴防。
着馮子材、康國器、迅饬孔憲隆、潘其泰、越境進兵。
協同黔軍。
埽除獨山荔波各匪。
進規古州。
搗其巢穴。
免緻侵轶為患。
平樂密迩省城。
該處有匪徒搶掠。
富川恭城等處。
亦有江華匪股竄入。
雖均經兵勇分頭摉剿。
捦獲匪首多名。
尚恐外來匪徒。
句通内匪滋事。
着康國器饬令曾協均。
迅将敗匪就地殲除。
毋任逃匿。
江華富川交界處所。
即着責成陳培桂。
約同楚軍。
實力摉拏。
毋令餘匪乘閑竄突。
以固疆圉。
将此由五百裡谕知馮子材。
并傳谕康國器知之。
○以甘肅攻克杜家寨等處賊巢。
甯夏南路肅清出力。
予總兵官李葆珠以提督用。
賞參将趙昌富、遊擊萬清傳、二品封典。
遊擊金鈞巴圖魯名号。
同知姚文炳、都司張有才等翎。
守備馬振清等藍翎。
餘加銜升叙有差。
○戊戌。
谕内閣、前因已革員外郎寶山。
承辦定陵應用各物。
未能交代。
以緻延誤。
當經降旨令該旗傳案查究。
茲據溥楙等奏稱接準鑲藍旗滿洲咨覆。
寶山業已病故。
覆訊書吏李雙。
堅供各項應用物件。
已領未領。
均系寶山一人承辦。
并查據工部覆稱。
應需各物。
全憑來冊。
備具文領。
行文各處。
給發承領之員支領等語。
此案寶山承辦各物。
未經交齊。
既經溥楙等将前後情節确切查明。
所有寶山領過物料工運銀兩。
着鑲藍旗滿洲都統着落該故員家屬賠補。
其應由各該處咨領物件。
着總管内務府戶部工部逐款查明。
始已全數給領。
均令該家屬一并賠補。
郎中阿爾薩蘭、尚膳正兆瑞、尚茶正延昌、原禀措詞過當。
亦有不合。
着交部分别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巴揚阿等奏、湖南會匪。
攻陷城池。
現在布置情形一摺。
會匪疊陷益陽龍陽兩城。
龍陽已于四月十八日克複。
匪股回竄益陽。
該逆現雖退出龍陽。
并未大受懲創。
難保不再行紛竄。
荊門等處邊防。
未可稍形疏懈。
着巴揚阿、李瀚章、郭柏蔭、希元、文全、悉心會商。
督饬派出各營。
嚴密防維。
毋令匪蹤闌入。
前谕李瀚章、郭柏蔭、會商郭松林扼要設防。
如常郡情形吃緊。
該提督自應越境助剿。
仍須兼顧荊州防務。
巴揚阿現拟商令郭松林、移紮常郡會剿。
即以荊旗備戰之師。
遙為策應。
應如何酌度緩急妥籌布置之處。
着巴揚阿、李瀚章、郭柏蔭、希元、文全、會商辦理。
湖南逆匪滋擾。
兩縣城池。
相繼失陷。
軍情極為吃緊。
郭柏蔭奏益陽龍陽失守。
于本月初三日。
早經報到。
本日又據巴揚阿等奏龍陽業已克複。
乃劉昆身任本省巡撫。
竟隻字奏到。
不知所司何事。
颟顸已極。
殊堪痛恨。
着傳旨嚴行申饬。
劉昆現在如何布置。
朝廷亦無從知悉。
該撫務當振刷精神。
督饬官軍。
迅将此股逆匪就地殲除。
傥縱令匪勢蔓延。
擾害地方。
或不能實力剿辦。
俟匪蹤退出。
以業經收複縣城一奏了事。
緻贻養癰之患。
恐劉昆不能當此重咎也。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曾璧光、周達武奏、剿平下遊股匪。
收複八寨等城一摺。
貴定平越等處賊股。
既經殲除。
都勻所屬平浪各賊巢。
亦已攻破。
惟逆首李崽腐。
逃往桃花五寨未獲。
其定番李高腳一股。
經副将何世華等擊敗。
賊由廣西一路奔竄。
李逆亦未就捦。
仍着曾璧光、周達武、嚴饬派出各軍。
分投追剿。
務将着名首逆設法捦獲。
以絕根株。
昨據康國器、馮子材奏、現令副将孔憲隆、潘其泰、協同黔軍剿辦獨山荔波苗匪。
此時李高腳一股。
竄往粵境。
人數已屬無多着馮子材、康國器、即饬孔憲隆等。
會合黔軍前截後追。
迅将此股殘匪悉數殄除。
以清邊患。
苗酋聞國興等、率衆投誠。
收複八寨上江下江三腳各城。
曾璧光等現令率領原部駐守八寨。
并調劉廷玉一軍前往钤束。
仍着随時察看情形。
妥籌布置。
毋稍大意。
一面趁此聲威。
饬令王彥等軍。
由平口一帶進兵。
兼為八寨聲援。
次第由都勻麻哈各路。
節節進剿。
平靖苗疆。
将此由六百裡谕知曾璧光、馮子材、并傳谕康國器、周達武知之。
○以貴州剿平下遊積匪。
收複八寨等城。
賞副将李得貴巴圖魯名号。
同知黎開南等花翎。
縣丞周玉德等藍翎。
副将何世華等升叙有差。
贈陣亡參将黃立成副将。
都司楊遇恩遊擊。
守備彭正昇都司。
外委楊順發千總。
均予祭葬世職加等。
○己亥。
以祈禱靈應。
頒山東省城雨師廟扁額曰應時澤普。
不可稍分畛域。
應否添募營勇之處。
着酌度辦理。
至慶泗等府屬境。
屢有黔苗竄擾。
尤當加意嚴防。
着馮子材、康國器、迅饬孔憲隆、潘其泰、越境進兵。
協同黔軍。
埽除獨山荔波各匪。
進規古州。
搗其巢穴。
免緻侵轶為患。
平樂密迩省城。
該處有匪徒搶掠。
富川恭城等處。
亦有江華匪股竄入。
雖均經兵勇分頭摉剿。
捦獲匪首多名。
尚恐外來匪徒。
句通内匪滋事。
着康國器饬令曾協均。
迅将敗匪就地殲除。
毋任逃匿。
江華富川交界處所。
即着責成陳培桂。
約同楚軍。
實力摉拏。
毋令餘匪乘閑竄突。
以固疆圉。
将此由五百裡谕知馮子材。
并傳谕康國器知之。
○以甘肅攻克杜家寨等處賊巢。
甯夏南路肅清出力。
予總兵官李葆珠以提督用。
賞參将趙昌富、遊擊萬清傳、二品封典。
遊擊金鈞巴圖魯名号。
同知姚文炳、都司張有才等翎。
守備馬振清等藍翎。
餘加銜升叙有差。
○戊戌。
谕内閣、前因已革員外郎寶山。
承辦定陵應用各物。
未能交代。
以緻延誤。
當經降旨令該旗傳案查究。
茲據溥楙等奏稱接準鑲藍旗滿洲咨覆。
寶山業已病故。
覆訊書吏李雙。
堅供各項應用物件。
已領未領。
均系寶山一人承辦。
并查據工部覆稱。
應需各物。
全憑來冊。
備具文領。
行文各處。
給發承領之員支領等語。
此案寶山承辦各物。
未經交齊。
既經溥楙等将前後情節确切查明。
所有寶山領過物料工運銀兩。
着鑲藍旗滿洲都統着落該故員家屬賠補。
其應由各該處咨領物件。
着總管内務府戶部工部逐款查明。
始已全數給領。
均令該家屬一并賠補。
郎中阿爾薩蘭、尚膳正兆瑞、尚茶正延昌、原禀措詞過當。
亦有不合。
着交部分别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巴揚阿等奏、湖南會匪。
攻陷城池。
現在布置情形一摺。
會匪疊陷益陽龍陽兩城。
龍陽已于四月十八日克複。
匪股回竄益陽。
該逆現雖退出龍陽。
并未大受懲創。
難保不再行紛竄。
荊門等處邊防。
未可稍形疏懈。
着巴揚阿、李瀚章、郭柏蔭、希元、文全、悉心會商。
督饬派出各營。
嚴密防維。
毋令匪蹤闌入。
前谕李瀚章、郭柏蔭、會商郭松林扼要設防。
如常郡情形吃緊。
該提督自應越境助剿。
仍須兼顧荊州防務。
巴揚阿現拟商令郭松林、移紮常郡會剿。
即以荊旗備戰之師。
遙為策應。
應如何酌度緩急妥籌布置之處。
着巴揚阿、李瀚章、郭柏蔭、希元、文全、會商辦理。
湖南逆匪滋擾。
兩縣城池。
相繼失陷。
軍情極為吃緊。
郭柏蔭奏益陽龍陽失守。
于本月初三日。
早經報到。
本日又據巴揚阿等奏龍陽業已克複。
乃劉昆身任本省巡撫。
竟隻字奏到。
不知所司何事。
颟顸已極。
殊堪痛恨。
着傳旨嚴行申饬。
劉昆現在如何布置。
朝廷亦無從知悉。
該撫務當振刷精神。
督饬官軍。
迅将此股逆匪就地殲除。
傥縱令匪勢蔓延。
擾害地方。
或不能實力剿辦。
俟匪蹤退出。
以業經收複縣城一奏了事。
緻贻養癰之患。
恐劉昆不能當此重咎也。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曾璧光、周達武奏、剿平下遊股匪。
收複八寨等城一摺。
貴定平越等處賊股。
既經殲除。
都勻所屬平浪各賊巢。
亦已攻破。
惟逆首李崽腐。
逃往桃花五寨未獲。
其定番李高腳一股。
經副将何世華等擊敗。
賊由廣西一路奔竄。
李逆亦未就捦。
仍着曾璧光、周達武、嚴饬派出各軍。
分投追剿。
務将着名首逆設法捦獲。
以絕根株。
昨據康國器、馮子材奏、現令副将孔憲隆、潘其泰、協同黔軍剿辦獨山荔波苗匪。
此時李高腳一股。
竄往粵境。
人數已屬無多着馮子材、康國器、即饬孔憲隆等。
會合黔軍前截後追。
迅将此股殘匪悉數殄除。
以清邊患。
苗酋聞國興等、率衆投誠。
收複八寨上江下江三腳各城。
曾璧光等現令率領原部駐守八寨。
并調劉廷玉一軍前往钤束。
仍着随時察看情形。
妥籌布置。
毋稍大意。
一面趁此聲威。
饬令王彥等軍。
由平口一帶進兵。
兼為八寨聲援。
次第由都勻麻哈各路。
節節進剿。
平靖苗疆。
将此由六百裡谕知曾璧光、馮子材、并傳谕康國器、周達武知之。
○以貴州剿平下遊積匪。
收複八寨等城。
賞副将李得貴巴圖魯名号。
同知黎開南等花翎。
縣丞周玉德等藍翎。
副将何世華等升叙有差。
贈陣亡參将黃立成副将。
都司楊遇恩遊擊。
守備彭正昇都司。
外委楊順發千總。
均予祭葬世職加等。
○己亥。
以祈禱靈應。
頒山東省城雨師廟扁額曰應時澤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