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七

關燈
蘇門四學士此稱六君子者益以陳師道李廌二人也 三國志文類六十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臣】等謹案是編今流傳有宋刋本考宋藝文志載此書注雲集者不知名則當時已無可考矣 詩家鼎脔二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臣】等謹案是集卷首題詞署曰倦叟無可考 十先生奧論十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臣】等謹案是書集程子張耒楊時朱子張栻呂祖謙楊萬裡胡寅方恬陳傅良葉适穆元戴溪張震陳武鄭湜凡十六人之論分類編之題曰十先生所未詳也且據其原目凡前後續集各十五卷此本止四十卷佚去尚多其作者不知凡幾謹識俟考 兩宋名賢小集一百五十七卷 舊本題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思世隆俱見子類【臣】等謹案是編所録宋人詩集始于楊億終于潘音共一百五十七家有紹定三年魏了翁序即寶刻叢編序更易書名其為僞托無疑 何無适倪希程詩準三卷附録一卷 詩翼四卷無适希程爵裡俱未詳 羣公四六續集十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大全賦會五十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啟劄錦繡一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宋遺民録一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金 元好問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樂府一卷 唐詩鼔吹十卷 好問見子類 【臣】等謹案好問中州集録金一代之詩在宋末江湖諸????之上考集中小傳皆兼評其樂府是二編本合而為一今仍之不别入詞曲類焉唐詩鼔吹皆唐人七言律詩凡九十六家其門人中書左丞郝天挺注 段克己成己二妙集八卷 克己字複之号遯庵稷山人嘗舉進士成己字誠之号菊軒至大進士授宜陽主簿并入元不仕 元 方囘瀛奎律髓四十九卷 囘見子類 杜本谷音二卷 本見别集類 馮子振釋明本梅花百詠一卷 子振字海粟攸州人官承事郎集賢待制明本姓孫氏号中峯錢塘人居吳山聖水寺 【臣】等謹案是編乃子振與明本倡和之作有七言絶句一百首後附春字韻七律一百首僅有明本和章而子振原唱已佚 房祺河汾諸老詩集八卷 祺平陽人官大同路儒學教授自稱橫汾隐者 金履祥濂洛風雅六卷 履祥見經類 周南瑞天下同文集五十卷 南瑞裡貫無考 祝堯古賦辨體八卷外集二卷 堯上饒人延佑進士官無錫州同知 元朝野詩集【無卷數】 不着編輯者名氏 【臣】等謹案是集所録大抵仁宗以後順帝以前之詩一名元風雅考當時别有元風雅二十四卷乃傅習孫存吾所輯視此較為完備顧嗣立元詩選序載有蔣易元風雅一書或即其殘本欤 吳宏道中州啟劄二卷 宏道字仁卿金台人江西省檢校掾史 圭唐欸乃集二卷 許有壬及其弟有孚子桢倡和之詩有壬見别集類有孚桢始末俱未詳 陳桱尺牍筌蹄三卷 桱見史類 趙景良忠義集七卷 景良字秉善南豐人 【臣】等謹案南豐劉埙作補史十忠詩一卷其子麟瑞撰昭忠逸詠凡四卷景良合二集為一編又采宋末遺老諸作續為二卷總名之曰忠義集 汪澤民張師愚宛陵羣英集十二卷 澤民字叔志婺源人延佑進士累官禮部尚書至正中賊?甯國被執不屈死贈江浙行中書省左丞追封谯國郡公谥文節師愚字仲愚甯國人兩領鄉薦 蘇天爵元文類七十卷目録三卷 天爵見史類 傅習孫存吾元風雅二十四卷 習字說卿清江人仕履無考存吾字如山廬陵人嘗為儒學正 【臣】等謹案是編前集十二卷習所采輯後集十二卷存吾所采輯 楊士宏唐音十四卷 士宏字伯謙襄城人 左克明古樂府十卷 克明豫章人自序題至正丙戌則順帝時人也 武夷山詩集一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缪思?等庚辛唱和詩一卷 思?裡貫未詳 【臣】等謹案至正庚子辛醜間思?等遊嘉興景德寺分韻唱和之作共二十六人 顧瑛玉山名勝集【無卷數】 草堂雅集十三卷 玉山紀遊一卷 瑛見詩集類 賴良大雅集八卷 良字善卿天台人 【臣】等謹案是編良所裒輯楊維桢删定去取頗稱精密蓋維桢工于詩故鑒别終不苟焉又每人之下略注字号裡貫元末詩人無集行世者亦頗賴以考見 元音遺響十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臣】等謹案是集前八卷為胡布詩又名崆峒樵音後二卷則張逹劉紹詩也三人皆元遺民而他書罕見故其出處莫詳布字子申逹字季充皆旴江人紹字子憲黎川人 劉履風雅翼十四卷 履字坦之上虞人入明不仕号草澤閑民 【臣】等謹案是編首為選詩補注八卷取文選各詩删補訓釋而各斷以己意次為選詩補遺二卷取古歌謡詞以補文選之缺次為選詩續編四卷取唐宋諸家詩詞之近古者以為文選嗣音其去取大旨本于真德秀文章正宗其訓釋體例則悉以朱子詩集傳為凖 譚金孫殘本諸儒奧論策學統宗二十三卷 金孫字叔金号存理裡貫未詳 周砥馬治荊南倡和集一卷 砥字履道無錫人從張士誠死于兵治字孝常宜興人入明官建昌知府 【臣】等謹案周砥馬治詩同一集人隔兩朝遂無時代可歸今以治雖入明而詩作於元砥死于兵未嘗入明故以砥為主而附于元人之末 贈言小集一卷 不着編輯者名氏 釋圓至唐詩說二十一卷 圓至見别集類 釋壽甯靜安八詠詩集一卷 壽甯字無為号一庵上海人居于邑西之靜安寺 明 世宗宸章集録一卷 輔臣贊和詩集一卷 翊學詩一卷 【臣】等謹案以上三編系嘉靖五年六年七年賜大學士費宏楊一清等禦制詩諸臣依韻和進随時編録者 偶桓乾坤清氣集十四卷 桓字武孟号清翁因眇一目又自号瞎牛太倉人洪武中官荊門州吏目 孫原理元音十二卷 原理甯波人仕履無考 鄭太和麟溪集十二卷别編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