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楊太後餓死金墉城 衛元德投降鮮卑部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賈後殺了龐氏,一心隻望楊太後氣死,誰知楊太後雖然氣苦成病,卻一時不死。
賈後等得不耐煩,便典與程據商量,要行那鸩弑手段。
程據曰:&ldquo若是顯行殺害,恐怕人心不服。
此時雖已除去汝南王及楚王,然諸王尚多,若得知此信,興兵問罪,豈不費手?不如設法令其自死。
&rdquo賈後怒曰:&ldquo前番我便欲殺卻,汝等勸我聽其自死;他至今不死,誰有耐心聽其千秋萬歲,壽終内寝耶?&rdquo程據曰:&ldquo皇後少怒,倘必欲置之死地,臣有一計,可以令其計日而死,又無殺害痕迹,諸王閉口無言,人心安靖如故。
&rdquo賈後回嗔作喜曰:&ldquo卿有此妙計,何不早言。
但不知計将安出?&rdquo程據走近一步,附在賈後耳邊,說個如此如此。
賈後不覺笑逐顔開曰:&ldquo惟卿所命。
&rdquo程據即辭了出外,領了五十名禁兵,前去行事。
卻說楊太後住在金墉城幽室之中,度日如年,真個日夕以眼淚洗面。
幸得左右尚有十餘個宮人,更番勸慰,因此強進飲食,視息偷生。
雖不複望惠帝夫婦回心轉意,複轉尊号,隻望安安樂樂,就在金墉城延過一生。
原來這金墉城系魏明帝所築,就在今河南省河南府洛陽縣之東北隅地方。
當築造這金墉城時,本無甚用意,不過魏明帝性好土功,連年築造無有已時,于建造宮殿之外,偶然及此。
及後晉武帝司馬炎篡魏,廢魏主曹奂為陳留王,押往金墉城安置。
當魏明帝築此金墉城時,正不啻代自己子孫預營菟裘也。
自此,晉朝即以金墉城為安置廢帝、廢後之地,閑話表過不提。
且說金墉城雖非樂土,楊太後自遷居其地,處于幽室之中,已是愁苦萬狀;加以母親龐氏被殺,其悲慘自不必言。
何況以子廢母,以媳廢姑,為天倫之大變;更以母親之故,上表賈後,自稱臣妾,百般哀乞,以求保存母命,亦不可得。
本來還有甚樂趣?左右人等,雖時時勸慰,終不免飲泣悲啼。
一日,忽報太醫令程據請見。
楊太後曰:&ldquo我殊無疾病,何用太醫,彼來有何事故?&rdquo道言未了,程據已昂然而入,向太後起居畢,奏曰:&ldquo太後屈居于此,本非帝後之意,迫于廷臣公論,不得不然。
今帝後眷念慈帏,特令某來省視,兼恐左右宮人伏侍不周,特旨取回洛陽去,另調妥當人來,聽候呼喚。
&rdquo楊太後曰:&ldquo此十餘人,與我患難相随,為日已久,伺候一切,甚為妥協,可以無容更換。
&rdquo程據曰:&ldquo皇後有旨,誰敢有違?楊太後曰:&ldquo雖承聖恩,更換宮人,我因為此十餘人相随已久,不願遣去,也不曾違甚旨。
&rdquo程據變色曰:&ldquo帝後旨意,誰敢有違?&rdquo言罷,大叱:&ldquo武士何在?&rdquo喝聲未了,門外早擁進數十員彪形大漢,聽候指揮。
程據喝令将十餘個宮人,盡數拘押出去,不許遺留一人。
衆武士得令,即如狼似虎般,霎時拘拿淨盡,連執爨老媪,亦驅逐出去,隻剩下楊太後一人。
程據始率領衆人一哄而散,便在門外,前後守住,不放一人出入。
可憐楊太後,從此身旁更無一人,門外又有程據率領衆武士嚴密把守,飲食從此斷絕。
急得楊太後繞室号呼,直至力竭聲嘶,倒仆在地,挨了八日,居然一命嗚呼,時年僅三十四歲。
程據在外,不住使人窺探,探得已經氣絕,即連忙飛馬入洛陽,報知賈後。
賈後大喜曰:&ldquo此卿之功也,必不忘報。
&rdquo既而又愀然曰:&ldquo老婢雖死得并無傷毒痕迹,不畏人言,但是他魂到九泉,豈不要向先帝訴冤,如何是好?&rdquo程據笑曰:&ldquo此是巫觋之言,何足為信?其實人死即滅,何有陰魂。
&rdquo賈後正色曰:&ldquo不然。
倘陰魂之說為虛,何以師巫之輩曆數千年不敗?申生太子晝見,何以載在經傳?【眉】此婦亦熟讀《左傳》,為之一笑。
卿男子輩,多不信此,俟吾與師巫商之。
&rdquo言訖,即命内侍往召師巫。
須臾召至,賈後曰:&ldquo楊庶人已在金墉城病死,不知其陰魂如何?汝為我細心查探之,不惜厚謝。
&rdquo師巫領旨,焚香作法,閉目張口,喃喃良久,呵欠而言曰:&ldquo楊庶人罪大惡極,死乃其分,惟彼陰魂不散,将往尋先帝訴苦。
所幸彼初到泉壤,無引路之鬼,一時尚不得達也。
&rdquo賈後顧程據曰:&ldquo如何?我固知老婢之
賈後等得不耐煩,便典與程據商量,要行那鸩弑手段。
程據曰:&ldquo若是顯行殺害,恐怕人心不服。
此時雖已除去汝南王及楚王,然諸王尚多,若得知此信,興兵問罪,豈不費手?不如設法令其自死。
&rdquo賈後怒曰:&ldquo前番我便欲殺卻,汝等勸我聽其自死;他至今不死,誰有耐心聽其千秋萬歲,壽終内寝耶?&rdquo程據曰:&ldquo皇後少怒,倘必欲置之死地,臣有一計,可以令其計日而死,又無殺害痕迹,諸王閉口無言,人心安靖如故。
&rdquo賈後回嗔作喜曰:&ldquo卿有此妙計,何不早言。
但不知計将安出?&rdquo程據走近一步,附在賈後耳邊,說個如此如此。
賈後不覺笑逐顔開曰:&ldquo惟卿所命。
&rdquo程據即辭了出外,領了五十名禁兵,前去行事。
卻說楊太後住在金墉城幽室之中,度日如年,真個日夕以眼淚洗面。
幸得左右尚有十餘個宮人,更番勸慰,因此強進飲食,視息偷生。
雖不複望惠帝夫婦回心轉意,複轉尊号,隻望安安樂樂,就在金墉城延過一生。
原來這金墉城系魏明帝所築,就在今河南省河南府洛陽縣之東北隅地方。
當築造這金墉城時,本無甚用意,不過魏明帝性好土功,連年築造無有已時,于建造宮殿之外,偶然及此。
及後晉武帝司馬炎篡魏,廢魏主曹奂為陳留王,押往金墉城安置。
當魏明帝築此金墉城時,正不啻代自己子孫預營菟裘也。
自此,晉朝即以金墉城為安置廢帝、廢後之地,閑話表過不提。
且說金墉城雖非樂土,楊太後自遷居其地,處于幽室之中,已是愁苦萬狀;加以母親龐氏被殺,其悲慘自不必言。
何況以子廢母,以媳廢姑,為天倫之大變;更以母親之故,上表賈後,自稱臣妾,百般哀乞,以求保存母命,亦不可得。
本來還有甚樂趣?左右人等,雖時時勸慰,終不免飲泣悲啼。
一日,忽報太醫令程據請見。
楊太後曰:&ldquo我殊無疾病,何用太醫,彼來有何事故?&rdquo道言未了,程據已昂然而入,向太後起居畢,奏曰:&ldquo太後屈居于此,本非帝後之意,迫于廷臣公論,不得不然。
今帝後眷念慈帏,特令某來省視,兼恐左右宮人伏侍不周,特旨取回洛陽去,另調妥當人來,聽候呼喚。
&rdquo楊太後曰:&ldquo此十餘人,與我患難相随,為日已久,伺候一切,甚為妥協,可以無容更換。
&rdquo程據曰:&ldquo皇後有旨,誰敢有違?楊太後曰:&ldquo雖承聖恩,更換宮人,我因為此十餘人相随已久,不願遣去,也不曾違甚旨。
&rdquo程據變色曰:&ldquo帝後旨意,誰敢有違?&rdquo言罷,大叱:&ldquo武士何在?&rdquo喝聲未了,門外早擁進數十員彪形大漢,聽候指揮。
程據喝令将十餘個宮人,盡數拘押出去,不許遺留一人。
衆武士得令,即如狼似虎般,霎時拘拿淨盡,連執爨老媪,亦驅逐出去,隻剩下楊太後一人。
程據始率領衆人一哄而散,便在門外,前後守住,不放一人出入。
可憐楊太後,從此身旁更無一人,門外又有程據率領衆武士嚴密把守,飲食從此斷絕。
急得楊太後繞室号呼,直至力竭聲嘶,倒仆在地,挨了八日,居然一命嗚呼,時年僅三十四歲。
程據在外,不住使人窺探,探得已經氣絕,即連忙飛馬入洛陽,報知賈後。
賈後大喜曰:&ldquo此卿之功也,必不忘報。
&rdquo既而又愀然曰:&ldquo老婢雖死得并無傷毒痕迹,不畏人言,但是他魂到九泉,豈不要向先帝訴冤,如何是好?&rdquo程據笑曰:&ldquo此是巫觋之言,何足為信?其實人死即滅,何有陰魂。
&rdquo賈後正色曰:&ldquo不然。
倘陰魂之說為虛,何以師巫之輩曆數千年不敗?申生太子晝見,何以載在經傳?【眉】此婦亦熟讀《左傳》,為之一笑。
卿男子輩,多不信此,俟吾與師巫商之。
&rdquo言訖,即命内侍往召師巫。
須臾召至,賈後曰:&ldquo楊庶人已在金墉城病死,不知其陰魂如何?汝為我細心查探之,不惜厚謝。
&rdquo師巫領旨,焚香作法,閉目張口,喃喃良久,呵欠而言曰:&ldquo楊庶人罪大惡極,死乃其分,惟彼陰魂不散,将往尋先帝訴苦。
所幸彼初到泉壤,無引路之鬼,一時尚不得達也。
&rdquo賈後顧程據曰:&ldquo如何?我固知老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