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走賢王東晉肇丕基 縱劉淵中華開擾亂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張方引兵入洛陽,先使人擒下王瑚斬之,遂使人往迎成都王。
成都王既入洛陽,張方往見,下拜曰:&ldquo河間王久欽殿下盛德,使某提兵入洛陽,實将迎立殿下,君臨四海,便請受禅。
&rdquo盧志從旁叱曰:&ldquo成都王忠貞孝友,此來不過清除君側。
今諸佞既除,行将退守藩服,汝何得出此污耳之言?&rdquo言畢悻悻退出。
成都王乃慰張方曰:&ldquo汝之功自不可泯,此事尚容緩圖。
&rdquo張方退出,轉恨盧志,而無如之何,乃縱兵大索羊玄之、皇甫商三族,盡皆誅之。
次日入朝,逼着惠帝廢羊皇後為庶人,出居金墉城,廢太子覃仍為清河王。
原來太子遹被賈後殺害之後,便立太孫臧。
趙王篡位時,又殺太孫。
及惠帝複辟,子孫皆盡,乃立康王遐之子清河王覃為太子,至是又被張方廢去。
适河間王有書與張方,囑力謀立成都王,苟不得驟立,亦當預為之地,故張方逼廢太子之後,即倡言成都王仁慈孝友,宜立為皇太弟。
在朝諸臣,皆畏其勢焰,莫敢不從,于是即日立成都王為皇太弟。
張方引兵還關中。
盧志力勸成都王還邺,成都王遂上表請上意。
東海王越言于惠帝,使其以太弟還鎮邺,又遣使封河間王為太宰,領雍州牧,自是朝政歸于東海王。
且說成都王自立為太弟之後,還鎮邺郡,日恣驕縱,奢侈無度。
時東安王繇、琅琊王睿同在邺郡,東安王屢屢勸谏太弟,太弟不從,且奢侈愈甚,出警入跸,擅用天子輿服儀仗,東安王忿忿不平,琅琊王搖首浩歎而已。
原來琅琊王睿,系宣帝之曾孫,琅琊恭王觐之子,東安王繇系琅琊王之弟,叔侄皆幼有令名,而琅琊王尤恭儉退讓、沉敏有度,舉動不露鋒芒。
見東安王屢勸太弟,因谏曰:&ldquo驕奢淫逸之人,必自敗,勸無益也。
且吾家頻年起阋牆之變,宗室之間,易生猜忌,叔父屢勸太弟,是自取禍也。
&rdquo東安王不能聽。
時東海王越見惠帝昏愦多病,默忖其不久人世,自思久攬朝政,又慮帝崩之後,太弟嗣位,必不能總攬大權,清河王覃,時年僅十一二歲,不如借故廢太弟,仍立太子;及聞太弟在邺,僭用天子銮衛,喜曰:&ldquo廢之有名矣。
&rdquo遂降诏廢太弟,仍立清河王覃為太子。
一面使人往金墉城迎羊庶人入宮,仍立為皇後。
又恐成都王不服,興兵犯阙,計不如先發制人,乃點起宿衛兵,逼着惠帝禦駕親征。
一面檄召四方兵助剿,及禦駕至安陽。
【夾】今河南彰德府。
應诏之兵,至者十餘萬。
成都王聞報,急聚衆商議。
東安王大呼曰:&ldquo天子親征,有何商議?惟有解甲素服,面縛請罪耳。
&rdquo成都王大怒曰:&ldquo汝欲殺我耶?&rdquo東安王曰:&ldquo今天子自來殺爾,何必我殺?&rdquo拂衣徑起,不辭而出。
成都王欲殺之,盧志谏止,乃令石超為都督,率兵迎敵。
石超領命,帶領大兵,殺向安陽而來。
此時應诏之兵雖多,然皆互相觀望,兵心極懈。
東海王檄調赴敵,多不應者。
石超遂揮兵撲來,應诏之兵,四面逃散,東海王抵敵不住,且戰且走。
石超揮弓弩手,四遠射去,且追且射。
惠帝不敢乘馬,大呼:&ldquo朕辇何在?&rdquo侍中嵇紹率衆擁辇至,扶惠帝上辇。
時帝面上已中三箭,呼痛不絕,嵇紹坐在辇前,以身障帝,急走至湯陰。
【夾】今彰德府湯陰縣。
石超一馬趕到,惠帝大呼曰:&ldquo此嵇侍中,不可殺!&rdquo石超亦大呼曰:&ldquo奉太弟命,惟不傷陛下一人。
&rdquo言已舉槍望嵇紹刺去,再複一槍刺死,其血濺得惠帝滿身。
石超再舉槍橫搠禦辇,辇倒,帝堕辇下。
石超令左右扶惠帝上馬,徑帶回自己營中,所有禦玺及禦用法物,盡行失去。
成都王大兵已到,聞惠帝已獲,
成都王既入洛陽,張方往見,下拜曰:&ldquo河間王久欽殿下盛德,使某提兵入洛陽,實将迎立殿下,君臨四海,便請受禅。
&rdquo盧志從旁叱曰:&ldquo成都王忠貞孝友,此來不過清除君側。
今諸佞既除,行将退守藩服,汝何得出此污耳之言?&rdquo言畢悻悻退出。
成都王乃慰張方曰:&ldquo汝之功自不可泯,此事尚容緩圖。
&rdquo張方退出,轉恨盧志,而無如之何,乃縱兵大索羊玄之、皇甫商三族,盡皆誅之。
次日入朝,逼着惠帝廢羊皇後為庶人,出居金墉城,廢太子覃仍為清河王。
原來太子遹被賈後殺害之後,便立太孫臧。
趙王篡位時,又殺太孫。
及惠帝複辟,子孫皆盡,乃立康王遐之子清河王覃為太子,至是又被張方廢去。
适河間王有書與張方,囑力謀立成都王,苟不得驟立,亦當預為之地,故張方逼廢太子之後,即倡言成都王仁慈孝友,宜立為皇太弟。
在朝諸臣,皆畏其勢焰,莫敢不從,于是即日立成都王為皇太弟。
張方引兵還關中。
盧志力勸成都王還邺,成都王遂上表請上意。
東海王越言于惠帝,使其以太弟還鎮邺,又遣使封河間王為太宰,領雍州牧,自是朝政歸于東海王。
且說成都王自立為太弟之後,還鎮邺郡,日恣驕縱,奢侈無度。
時東安王繇、琅琊王睿同在邺郡,東安王屢屢勸谏太弟,太弟不從,且奢侈愈甚,出警入跸,擅用天子輿服儀仗,東安王忿忿不平,琅琊王搖首浩歎而已。
原來琅琊王睿,系宣帝之曾孫,琅琊恭王觐之子,東安王繇系琅琊王之弟,叔侄皆幼有令名,而琅琊王尤恭儉退讓、沉敏有度,舉動不露鋒芒。
見東安王屢勸太弟,因谏曰:&ldquo驕奢淫逸之人,必自敗,勸無益也。
且吾家頻年起阋牆之變,宗室之間,易生猜忌,叔父屢勸太弟,是自取禍也。
&rdquo東安王不能聽。
時東海王越見惠帝昏愦多病,默忖其不久人世,自思久攬朝政,又慮帝崩之後,太弟嗣位,必不能總攬大權,清河王覃,時年僅十一二歲,不如借故廢太弟,仍立太子;及聞太弟在邺,僭用天子銮衛,喜曰:&ldquo廢之有名矣。
&rdquo遂降诏廢太弟,仍立清河王覃為太子。
一面使人往金墉城迎羊庶人入宮,仍立為皇後。
又恐成都王不服,興兵犯阙,計不如先發制人,乃點起宿衛兵,逼着惠帝禦駕親征。
一面檄召四方兵助剿,及禦駕至安陽。
【夾】今河南彰德府。
應诏之兵,至者十餘萬。
成都王聞報,急聚衆商議。
東安王大呼曰:&ldquo天子親征,有何商議?惟有解甲素服,面縛請罪耳。
&rdquo成都王大怒曰:&ldquo汝欲殺我耶?&rdquo東安王曰:&ldquo今天子自來殺爾,何必我殺?&rdquo拂衣徑起,不辭而出。
成都王欲殺之,盧志谏止,乃令石超為都督,率兵迎敵。
石超領命,帶領大兵,殺向安陽而來。
此時應诏之兵雖多,然皆互相觀望,兵心極懈。
東海王檄調赴敵,多不應者。
石超遂揮兵撲來,應诏之兵,四面逃散,東海王抵敵不住,且戰且走。
石超揮弓弩手,四遠射去,且追且射。
惠帝不敢乘馬,大呼:&ldquo朕辇何在?&rdquo侍中嵇紹率衆擁辇至,扶惠帝上辇。
時帝面上已中三箭,呼痛不絕,嵇紹坐在辇前,以身障帝,急走至湯陰。
【夾】今彰德府湯陰縣。
石超一馬趕到,惠帝大呼曰:&ldquo此嵇侍中,不可殺!&rdquo石超亦大呼曰:&ldquo奉太弟命,惟不傷陛下一人。
&rdquo言已舉槍望嵇紹刺去,再複一槍刺死,其血濺得惠帝滿身。
石超再舉槍橫搠禦辇,辇倒,帝堕辇下。
石超令左右扶惠帝上馬,徑帶回自己營中,所有禦玺及禦用法物,盡行失去。
成都王大兵已到,聞惠帝已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