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序
關燈
小
中
大
自《三國演義》行世之後,曆史小說,層出不窮。蓋吾國文化,開通最早。開通早,則事迹多,而吾國人具有一種崇拜古人之性質,崇拜古人,則喜談古事。自周秦迄今,二千餘年,曆姓嬗代,紛争無已,遂演出種種活劇,誠有令後人追道之,猶為之怵心膽,動魂魄者。故《三國演義》出,而脍炙人口,自士夫以至輿台,莫不人手一篇,人見其風行也,遂競為之。然每愈況下,動以附會為能,轉使曆史真相,隐而不彰,而一般無稽之言,徒亂人耳目。愚昧之人,讀之互相傳述,一若吾古人果有如是種種之怪謬之事也者。嗚呼!自此等書出,而愚人益愚矣。
吾嘗默計之,自《春秋列國》以迄《英列傳》《鐵冠圖》,除《列國》外,其附會者當居百分之九九,甚至借一古人之姓名,以為一書之主腦,除此主腦姓名之外,無一非附會者。如《征東傳》之寫薛仁貴,《萬花樓》之寫狄青,是也。至如《封神榜》之以神怪之談,而借曆史為依附者,更無論矣。夫小說雖小道,究亦同為文字,同供流傳者,其内容乃如是,縱不懼重誣古人,豈亦不畏贻誤來者耶?等而上之者,如《東西漢》《東西晉》等書,似較以上雲雲者略善矣,顧又失于簡略,殊乏意味,而複不能免蹈虛附會之談。夫蹈虛附會,誠小說所不能免者;然既蹈虛附會矣,而仍不免失于簡略無味,人亦何貴有此小說也?人亦何樂讀此小說也?況其章回之分剖未明,叙事之不成片段,均失小說體裁,此尤蒙所竊不解者也。
月月小說社主人,創為《月月小說》,就商于餘。餘向以滑稽自喜,年來更從事小說,蓋改良社會之心,無一息敢自已焉。至是乃正襟以語主人曰:&ldquo小說雖一家言,要其門類頗複雜,餘亦不能枚舉。要而言之,奇正兩端而已。餘時曩喜為奇言,蓋以為正規不如谲谏,莊語不如諧詞之易入也。然《月月小說》者,月月為之,使盡為詭谲之詞,毋亦徒取憎于社會耳。無已,則寓教育于閑談,使讀者于消閑遣興之中,仍可獲益,于消遣之際,如是者其為曆史小說乎。
曆史小說之最足動人者,為《三國演義》,讀至篇終,鮮有不怅然以不知晉以後事為憾者。吾請繼《三國演義》以為《兩晉演義》。雖坊間已有《東西晉》之刻,然其書不成片段,不合體裁,文人學士見之,則曰:&ldquo有正史在,吾何必閱此?&rdquo略識之無者,見之則曰:&ldquo吾不解此也。&rdquo是有小說如無小說也。吾請更為之,以《通鑒》為線索,以《晉書》《十六國春秋》為材料,一歸于正,而沃以意味,使從此而得一良小說焉。謂為小學曆史教科之臂助焉可;謂為失學者補習曆史之南針焉,亦無不可;其對于舊有之《東西晉》也,謂餘此作為改良彼作焉可;謂為餘之别撰焉,亦無不可。庶幾不以小說家言,見诮大方,而筆墨匠亦不緻笑我之浪用其資料也。
主人聞而首肯,乃馳書告諸友曰:&ldquo吾将一變其诙詭之方針,而為曆史小說矣。愛我者乞有以教我也。旋得吾益友蔣子紫侪來函,勖我曰:&ldquo撰曆史小說者,當以發明正史事實為宗旨,以借古鑒今為誘導,不可過涉虛誕,與正史相刺謬;尤不可張冠李戴,以别朝之事實,牽率羼入,贻誤閱者&rdquo雲雲。末一語,蓋蔣子以餘所撰《痛史》而發也。餘之撰《痛史》,因别有所感故爾爾,即征蔣子勉言,餘且不複為,今而後尤當服膺斯言矣。操筆之始,因記之以自勵。著者自序。
吾嘗默計之,自《春秋列國》以迄《英列傳》《鐵冠圖》,除《列國》外,其附會者當居百分之九九,甚至借一古人之姓名,以為一書之主腦,除此主腦姓名之外,無一非附會者。如《征東傳》之寫薛仁貴,《萬花樓》之寫狄青,是也。至如《封神榜》之以神怪之談,而借曆史為依附者,更無論矣。夫小說雖小道,究亦同為文字,同供流傳者,其内容乃如是,縱不懼重誣古人,豈亦不畏贻誤來者耶?等而上之者,如《東西漢》《東西晉》等書,似較以上雲雲者略善矣,顧又失于簡略,殊乏意味,而複不能免蹈虛附會之談。夫蹈虛附會,誠小說所不能免者;然既蹈虛附會矣,而仍不免失于簡略無味,人亦何貴有此小說也?人亦何樂讀此小說也?況其章回之分剖未明,叙事之不成片段,均失小說體裁,此尤蒙所竊不解者也。
月月小說社主人,創為《月月小說》,就商于餘。餘向以滑稽自喜,年來更從事小說,蓋改良社會之心,無一息敢自已焉。至是乃正襟以語主人曰:&ldquo小說雖一家言,要其門類頗複雜,餘亦不能枚舉。要而言之,奇正兩端而已。餘時曩喜為奇言,蓋以為正規不如谲谏,莊語不如諧詞之易入也。然《月月小說》者,月月為之,使盡為詭谲之詞,毋亦徒取憎于社會耳。無已,則寓教育于閑談,使讀者于消閑遣興之中,仍可獲益,于消遣之際,如是者其為曆史小說乎。
曆史小說之最足動人者,為《三國演義》,讀至篇終,鮮有不怅然以不知晉以後事為憾者。吾請繼《三國演義》以為《兩晉演義》。雖坊間已有《東西晉》之刻,然其書不成片段,不合體裁,文人學士見之,則曰:&ldquo有正史在,吾何必閱此?&rdquo略識之無者,見之則曰:&ldquo吾不解此也。&rdquo是有小說如無小說也。吾請更為之,以《通鑒》為線索,以《晉書》《十六國春秋》為材料,一歸于正,而沃以意味,使從此而得一良小說焉。謂為小學曆史教科之臂助焉可;謂為失學者補習曆史之南針焉,亦無不可;其對于舊有之《東西晉》也,謂餘此作為改良彼作焉可;謂為餘之别撰焉,亦無不可。庶幾不以小說家言,見诮大方,而筆墨匠亦不緻笑我之浪用其資料也。
主人聞而首肯,乃馳書告諸友曰:&ldquo吾将一變其诙詭之方針,而為曆史小說矣。愛我者乞有以教我也。旋得吾益友蔣子紫侪來函,勖我曰:&ldquo撰曆史小說者,當以發明正史事實為宗旨,以借古鑒今為誘導,不可過涉虛誕,與正史相刺謬;尤不可張冠李戴,以别朝之事實,牽率羼入,贻誤閱者&rdquo雲雲。末一語,蓋蔣子以餘所撰《痛史》而發也。餘之撰《痛史》,因别有所感故爾爾,即征蔣子勉言,餘且不複為,今而後尤當服膺斯言矣。操筆之始,因記之以自勵。著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