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百二

關燈
○又谕、本日據程矞采奏、咪唎口□堅國使臣在粵洋九洲灣泊。

    欲來天津朝觐。

    現經該護督開導拒絕。

    令夷目傳知使臣。

    尚未回覆等語。

    着讷爾經額饬知天津鎮道等、豫為籌度。

    如夷船到津。

    迅即飛報該督。

    一面饬令該夷聽候總督到時。

    有何言語。

    再行酌辦。

    該國既稱朝觐。

    切勿開炮打仗。

    所需食物淡水。

    準其購買。

    但不準一人登岸。

    所稱商議章程各情。

    該督到津後。

    谕以耆英系原議大臣。

    現調兩廣總督。

    即日到粵。

    該國貿易章程。

    前已議定。

    饬令即速折回廣東。

    此處未便更議。

    其來京朝見一節。

    谕以天朝撫馭外夷。

    一切率由舊章。

    未便代為奏請。

    務須婉言開導。

    據理拒絕。

    萬勿稍有含混。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據程矞采奏、咪唎口□堅國使臣巡船。

    在廣東九洲灣泊。

    欲來天津朝觐等語。

    已由五百裡谕知耆英、令其馳驿赴粵矣。

    西洋向來不通朝貢。

    斷無準令來京之理。

    惟番舶乘風行駛。

    行蹤不定。

    着谕知禧恩、崇恩、壁昌、孫善寶、劉韻珂、劉鴻翺、梁寶常、分饬各海口員弁。

    如有咪唎口□堅使臣船隻停泊。

    切勿開炮接仗。

    所需食物淡水。

    準其購買。

    但不準夷人登岸。

    并谕以耆英已抵廣東。

    令其折回粵洋。

    聽候辦理。

    将此由四百裡各谕令知之。

     ○庚申。

    谕内閣、朕此次恭谒東陵。

    改于三月初三日、自圓明園啟銮。

    初六日禮成後旋跸。

    初九日由煙郊回圓明園。

     ○修浙江山陰、會稽、上虞、三縣海塘。

    從巡撫梁寶常請也。

     ○辛酉。

    谕内閣、前據刑部奏、請覆驗康陳氏屍傷。

    當經派令賽尚阿、祝慶蕃、會同刑部詳細覆驗。

    茲據奏稱、覆驗康陳氏屍傷。

    委系自缢身死。

    取具原驗各官結稱眼同覆驗。

    實系自缢等語。

    此案康王氏、先在北城坊承認因奸商同奸夫石文平、謀勒親姑康陳氏身死。

    罪名甚重。

    該犯等何以遽行承認。

    并康陳氏因何自缢根由。

    仍着賽尚阿、祝慶蕃、會同刑部悉心研鞫。

    務得确情。

    按律定拟具奏。

     ○谕軍機大臣等、昨有旨、改于三月初三日啟銮。

    讷爾經額、前赴馬蘭鎮一帶查道。

    計此時距京不遠。

    着谕知該督再行來京具摺請安。

    将此谕令知之。

     ○命乾清門侍衛副都統巴雅爾、在禦前行走。

     ○壬戌。

    上詣绮春園問皇太後安。

     ○谕軍機大臣等、禦史江鴻升奏、河員習尚奢侈。

    亟宜湔除一摺。

    兩河每歲搶修。

    及另案工程。

    需項浩繁。

    原為捍禦水災。

    保衛民生而設。

    若如所奏、廳員奢侈揮霍。

    已成風氣。

    間有二三樸實自好者。

    共指為不合時宜。

    試思該員等豈能自出己資。

    無非濫行支領。

    克減工程。

    以資糜費而飽私橐。

    殊屬可惡。

    着潘錫恩、鐘祥、各饬所屬。

    力除積習。

    如有用度過侈。

    查明實在劣迹。

    嚴參懲辦。

    仍于每歲查工時。

    嚴密查察。

    傥有料垛虛松。

    工程克減。

    一經查出。

    立即參處。

    無稍姑容。

    原摺鈔給閱看。

    将此各谕令知之。

    尋江南河道總督潘錫恩奏、屬員賢否。

    随時訪察。

    如有用度過侈者。

    即據實參懲。

    至料垛親自點驗。

    工段逐細丈量。

    務期澆風盡革。

    料足工堅。

    得旨、勉力振作。

    又批、此系拔本塞源之道。

    勿視為泛常。

    必應核實。

    勿受蔽混。

    河東河道總督鐘祥奏、通饬所屬。

    一體欽遵。

    務期實用在工。

    則奢侈私肥之弊。

    不除而自除。

    得旨、知之匪艱。

    行之維艱。

    言顧行。

    行顧言。

    懔之勉之。

     ○癸亥。

    孝昭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軍機大臣等、耆英奏、江蘇善後機宜。

    首在消弭伏莽。

    固結民心。

    操練士卒。

    江北遣散壯勇。

    勾結棚民。

    群聚為盜。

    阜甯縣境内有匪徒拒傷把總之案。

    當經捦獲各犯。

    燒毀巢穴。

    又于海州續獲三十餘犯。

    始行解散。

    浙江長興縣之白龍山。

    有匪徒盤踞。

    出沒于江浙交界之處。

    肆行劫奪。

    又太湖土匪。

    乘間伺劫。

    現在分案嚴辦等語。

    匪徒肆行無忌。

    總由營伍廢弛。

    将庸兵惰。

    操演等于兒戲。

    何能禦侮折沖。

    耆英自任兩江總督以來。

    督饬省标陸路各營将備。

    挑選弁兵。

    弓箭務求挽強命中。

    槍炮務求捷速有準。

    藤牌務求滾護有法。

    雜技務求舞擊得勢。

    現在已漸改觀。

    其水師則以巡為操。

    責成各營将備。

    親督弁兵。

    無分風雨梭巡。

    如值兩船相遇。

    或與鄰境兵船會合。

    即各逞其能。

    互相比較。

    不準将操練巡防。

    分為二項。

    亦不準止巡内江。

    不巡外海。

    所辦均屬妥協。

    着壁昌等即照耆英所定章程。

    勤加訓練。

    俾水陸皆成勁旅。

    以期有備無患。

    至戰船一項。

    據奏惟放大<?舟古>船、江海均屬相宜。

    最為合用。

    拟就善後案内。

    酌量造船一百數十隻。

    就原額三百二十九船之例價。

    均勻增給。

    在江甯蘇州兩處設廠。

    照市價核實辦理。

    不敷銀數。

    由外捐補等語。

    着壁昌等察核情形。

    如能于操防得力。

    并無窒礙。

    即行酌核妥辦。

    傥成造之員。

    辦理未能如式。

    驗收之員。

    索費拖累。

    均着嚴參懲處。

    至沿江炮台。

    據稱築以甎石。

    則工費浩繁。

    若以土築。

    又慮風雨剝蝕。

    不久即為平壤。

    似宜節省建築之費。

    移為造船練兵之用。

    又新設福山鎮。

    及所屬衙署兵房。

    應駐劄福山。

    以守全江門戶。

    已饬徐州道查文經等、會鎮覆勘等情。

    均着壁昌等體察情形。

    奏明妥辦。

    又總兵順保、那用營款一案。

    業經訊明屬實。

    亦着從嚴懲辦以肅營伍。

    至上海通商。

    目前雖甚安靜。

    但夷人惟利是視。

    全在收其利柄。

    不可倒持以授之。

    耆英所見。

    甚屬有識。

    總之兵練船固。

    伏莽自消。

    民心自定。

    果能衆志成城。

    自可漸收實效。

    不至日形渙散。

    方為妥善。

    孫善寶、到江甯接篆時。

    諒耆英已将應辦機宜。

    詳細告知。

    先為籌辦。

    俟壁昌到任後。

    仍着會同孫善寶、及提督尤渤、分别查辦。

    并通饬各鎮總兵。

    不分水陸。

    認真訓練。

    毋稍懈弛。

    是為至要。

    将此谕令知之。

     ○調盛京刑部侍郎花沙納、為禮部右侍郎。

    盛京工部侍郎德厚、為盛京刑部侍郎。

    禮部右侍郎博迪蘇、為盛京工部侍郎。

     ○賞浙江等省癸卯科鄉試年老諸生鄭世火□岡等、一百三十四名舉人副榜有差。

     ○旌表守正被戕江蘇吳江縣民沈格堂妻陳氏。

     ○甲子。

    遣官祭賢良祠。

     ○以吏部右侍郎侯桐、為國史館副總裁官。

     ○乙醜。

    谕内閣、前據祁<?土貢>等奏稱、廣東瓊州廉州一帶。

    近接夷洋。

    嗣後遇有匪徒。

    請知照越南國員弁。

    一體堵拏等語。

    當交軍機大臣、會同該部議奏。

    茲據奏稱、夷洋交界處所。

    遇有盜賊遊奕劫掠。

    即責成沿海文武員弁。

    認真督緝。

    盡力捕剿。

    不得意存觀望。

    傥偵知竄入夷界。

    即行檄令捦獲解回。

    其夷匪逃進内地。

    亦即拏解該國。

    自無慮其此拏彼竄。

    着即照所議辦理。

    至該前督等請知會越南國一體堵拏。

    是中國應行緝捕匪犯。

    借資外夷兵力。

    不但無此體制。

    且沿海兵船。

    恃有外夷協緝。

    轉緻懈怠軍心。

    廢弛武備。

    又安用設立水師将弁為耶。

    祁<?土貢>、程矞采、所奏實屬冒昧。

    着交部議處。

     ○丙寅。

    谕内閣、此次恭谒東陵。

    着四阿哥奕詝五阿哥奕誴、六阿哥奕?、恭代行禮。

    即于初三日起程前往。

    初八日回圓明園。

    着派内務府大臣裕誠、随同前往。

     ○丁卯。

    谕内閣、朕每屆谒陵。

    于跸路經過州縣。

    均經随時加恩。

    本年恭谒東陵。

    業已先期降旨。

    現在雖不親行。

    而沿途地方。

    業經備辦。

    所有跸路應行經過之大興、通州、三河、薊州、遵化、五州縣地方應徵本年錢糧。

    仍着加恩蠲免十分之三。

     ○又谕、此次派出随扈之兵丁。

    已領馬價銀兩。

    着加恩免其繳還。

    以示體恤。

     ○又谕、此次直隸備辦橋道各項。

    一切應行報銷之款。

    着仍準其照例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