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

關燈
大夫,領少府。

    敦既不讨蘇峻,常懷愧恥,名論自此虧矣。

    尋以憂卒,追贈本官,加散騎常侍,谥曰敬。

    子滔嗣。

     劉超,字世瑜,琅邪臨沂人,漢城陽景王章之後也。

    章七世孫封臨沂縣慈鄉侯,子孫因家焉。

    父和,為琅邪國上軍将軍。

    超少有志尚,為縣小吏,稍遷琅邪國記室掾。

    以忠謹清慎為元帝所拔,恆親侍左右,遂從渡江,轉安東府舍人,專掌文檄。

    相府建,又為舍人。

    于時天下擾亂,伐叛讨貳,超自以職在近密,而書迹與帝手筆相類,乃絕不與人交書。

    時出休沐,閉門不通賓客,由是漸得親密。

    以左右勤勞,賜爵原鄉亭侯,食邑七百戶,轉行參軍。

      中興建,為中書舍人,拜騎都尉、奉朝請。

    時台閣初建,庶績未康,超職典文翰,而畏慎靜密,彌見親待。

    加以處身清苦,衣不重帛,家無儋石之儲。

    每帝所賜,皆固辭曰:“凡陋小臣,橫竊賞賜,無德而祿,殃咎足懼。

    ”帝嘉之,不奪其志。

    尋出補句容令,推誠于物,為百姓所懷。

    常年賦稅,主者常自四出诘評百姓家赀。

    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書家産,投函中訖,送還縣。

    百姓依實投上,課輸所入,有逾常年。

    入為中書通事郎。

    以父憂去官。

    既葬,屬王敦稱兵,诏超複職,又領安東上将軍。

    尋六軍敗散,唯超案兵直衛,帝感之,遣歸終喪禮。

    及錢鳳構禍,超招合義士,從明帝征鳳。

    事平,以功封零陵伯。

    超家貧,妻子不贍,帝手诏褒之,賜以魚米,超辭不受。

    超後須純色牛,市不可得,啟買官外廄牛,诏便以賜之。

    出為義興太守。

    未幾,征拜中書侍郎。

    拜受往還,朝廷莫有知者。

    會帝崩,穆後臨朝,遷射聲校尉。

    時軍校無兵,義興人多義随超,因統其衆以宿衛,号為“君子營”。

    鹹和初,遭母憂去官,衰服不離身,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及蘇峻謀逆,超代趙胤為左衛将軍。

    時京邑大亂,朝士多遣家人入東避難。

    義興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聽,盡以妻孥入處宮内。

    及王師敗績,王導以超為右衛将軍,親侍成帝。

    屬太後崩,軍衛禮章損阙,超躬率将士奉營山陵。

    峻遷車駕石頭,時天大雨,道路沈陷,超與侍中鐘雅步侍左右,賊給馬不肯騎,而悲哀慷慨。

    峻聞之,甚不平,然未敢加害,而以其所親信許方等補司馬督、殿中監,外托宿衛,内實防禦超等。

    時饑馑米貴,峻等問遺,一無所受,缱绻朝夕,臣節愈恭。

    帝時年八歲,雖幽厄之中,超猶啟授《孝經》、《論語》。

    溫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為帝所親遇,疑之尤甚。

    後王導出奔,超與懷德令匡術、建康令管旆等密謀,将欲奉帝而出。

    未及期,事洩,峻使任讓将兵入收超及鐘雅。

    帝抱持悲泣曰:“還我侍中、右衛!”任讓不奉诏,因害之。

    及峻平,任讓與陶侃有舊,侃欲特不誅之,乃請于帝。

    帝曰:“讓是殺我侍中、右衛者,不可宥。

    ”由是遂誅讓。

    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遷高顯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

    追贈衛尉,谥曰忠。

    超天性謙慎,曆事三帝,恆在機密,并蒙親遇,而不敢因寵驕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子讷嗣,謹饬有石慶之風,曆中書侍郎、下邳内史。

    讷子享,亦清慎,為散騎郎。

     鐘雅,字彥胄,颍川長社人也。

    父晔,公府掾,早終。

    雅少孤,好學有才志,舉四行,除汝陽令,入為佐著作郎。

    母憂去官,服阕複職。

    東海王越請為參軍,遷尚書郎。

     避亂東渡,元帝以為丞相記室參軍,遷臨淮内史、振威将軍。

    頃之,征拜散騎侍郎,轉尚書右丞。

    時有事于太廟,雅奏曰:“陛下繼承世數,于京兆府君為玄孫,而今祝文稱曾孫,恐此因循之失,宜見改正。

    又禮,祖之昆弟,從祖父也。

    景皇帝自以功德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廟,亦宜除伯祖之文。

    ”诏曰:“禮,事宗廟,自曾孫已下皆稱曾孫,此非因循之失也。

    義取于重孫,可曆世共其名,無所改也。

    稱伯祖不安,如所奏。

    ”轉北軍中候。

    大将軍王敦請為從事中郎,補宣城内史。

    錢鳳作逆,加廣武将軍,率衆屯青弋。

    時廣德縣人周?為鳳起兵攻雅,雅退據泾縣,收合士庶,讨?,斬之。

    鳳平,征拜尚書左丞。

     時帝崩,遷禦史中丞。

    時國喪未期,而尚書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臣聞放勳之殂,八音遏密,雖在凡庶,猶能三載。

    自茲以來,曆代所同。

    肅祖明皇帝崩背萬國,當期來月。

    聖主缟素,泣血臨朝,百僚慘怆,動無歡容。

    陶無大臣忠慕之節,家庭侈靡,聲妓紛葩,絲竹之音,流聞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憲。

    請下司徒,論正清議。

    ”穆後臨朝,特原不問。

    雅直法繩違,百僚皆憚之。

     北中郎将劉遐卒,遐部曲作亂,诏郭默讨之,以雅監征讨軍事、假節。

    事平,拜骁騎将軍。

    蘇峻之難,诏雅為前鋒監軍、假節,領精勇千人以距峻。

    雅以兵少,不敢擊,退還。

    拜侍中。

    尋王師敗績,雅與劉超并侍衛天子。

    或謂雅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時之宜而坐待其斃。

    ”雅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執簡而至矣。

    ”庾亮臨去,顧謂雅曰:“後事深以相委。

    ”雅曰:“棟折榱崩,誰之責也。

    ”亮曰:“今日之事,不容複言,卿當期克複之效耳。

    ”雅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及峻逼遷車駕幸石頭,雅、超流涕步從。

    明年,并為賊所害。

    賊平,追贈光祿勳。

    其後以家貧,诏賜布帛百匹。

    子誕,位至中軍參軍,早卒。

     史臣曰:應詹行業聿修,文史足用,入居列位,則嘉謀屢陳;出撫籓條,則惠政斯洽。

    甘卓伐暴甯亂,庸績克宣,作鎮扞城,威略具舉。

    及兇渠犯順,志在勤王。

    既而人撓其謀,天奪其鑒,疑留不斷,自取誅夷。

    卞壸束帶立朝,以匡正為己任;褰裳衛主,蹈忠義以成名。

    遂使臣死于君,子死于父,惟忠與孝,萃其一門。

    古稱社稷之臣,忠貞之謂矣。

    劉超勤肅奉上,鐘雅正直當官。

    屬臣猾滔天,幼君危逼,乃崎岖寇難,契闊艱虞,匪石為心,寒松比操,貞軌皆沒,亮迹雙升。

    雖高赫在難彌恭,荀息繼之以死,方之二子,曾何足雲! 贊曰:卓臨南服,詹莅西州。

    政刑克舉,威惠兼修。

    應嗟運促,甘斃疑留。

    望之徇義,處死為易。

    惟子惟臣,名節斯寄。

    鐘劉入仕,忠貞攸履。

    竭其股肱,繼之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