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創,制度初立,雖庸蜀順軌,吳猶未賓,宜俟清泰,乃議複古之制。
”書比三上,辄報不許。
其後國相上長吏缺,典書令請求差選。
攸下令曰:“忝受恩禮,不稱惟憂。
至于官人叙才,皆朝廷之事,非國所宜裁也。
其令自上請之。
”時王家人衣食皆出禦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絕之。
前後十餘上,帝又不許。
攸雖未之國,文武官屬,下至士卒,分租賦以給之,疾病死喪賜與之。
而時有水旱,國内百姓則加振貸,須豐年乃責,十減其二,國内賴之。
遷骠騎将軍,開府辟召,禮同三司。
降身虛己,待物以信。
常歎公府不案吏,然以董禦戎政,複有威克之宜,乃下教曰:“夫先王馭世,明罰敕法,鞭撲作教,以正逋慢。
且唐虞之朝,猶須督責。
前欲撰次其事,使粗有常。
懼煩簡之宜,未審其要,故令劉、程二君詳定。
然思惟之,鄭鑄刑書,叔向不韪;範宣議制,仲尼譏之。
令皆如舊,無所增損。
其常節度所不及者,随事處決。
諸吏各竭乃心,思同在公古人之節。
如有所阙,以賴股肱匡救之規,庶以免負。
”于是内外祗肅。
時骠騎當罷營兵,兵士數千人戀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乃還攸兵。
攸每朝政大議,悉心陳之。
诏以比年饑馑,議所節省,攸奏議曰:“臣聞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當今方隅清穆,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業。
然守相不能勤心恤公,以盡地利。
昔漢宣歎曰:‘與朕理天下者,惟良二千石乎!’勤加賞罰,黜陟幽明,于時翕然,用多名守。
計今地有餘羨,而不農者衆,加附業之人複有虛假,通天下謀之,則饑者必不少矣。
今宜嚴敕州郡,檢諸虛詐害農之事,督實南畝,上下同奉所務。
則天下之谷可複古政,豈患于暫一水旱,便憂饑餒哉!考績黜陟,畢使嚴明,畏威懷惠,莫不自厲。
又都邑之内,遊食滋多,巧伎末業,服飾奢麗,富人兼美,猶有魏之遺弊,染化日淺,靡财害谷,動複萬計。
宜申明舊法,必禁絕之。
使去奢即儉,不奪農時,畢力稼穑,以實倉廪。
則榮辱禮節,由之而生,興化反本,于茲為盛。
” 轉鎮軍大将軍,加侍中,羽葆、鼓吹,行太子少傅。
數年,授太子太傅,獻箴于太子曰:“伊昔上皇,建國立君,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創業恢道,以安人承祀,祚延統重,故援立太子。
尊以弘道,固以貳己,儲德既立,邦有所恃。
夫親仁者功成,迩佞者國傾,故保相之材,必擇賢明。
昔在周成,旦奭作傅,外以明德自輔,内以親親立固,德以義濟,親則自然。
嬴廢公族,其崩如山;劉建子弟,漢祚永傅。
楚以無極作亂,宋以伊戾興難。
張禹佞給,卒危強漢。
輔弼不忠,禍及乃躬;匪徒乃躬,乃喪乃邦。
無曰父子不間,昔有江充;無曰至親匪貳,或容潘崇。
谀言亂真,谮潤離親,骊姬之讒。
晉侯疑申。
固親以道,勿固以恩;修身以敬,勿托以尊。
自損者有餘,自益者彌昏。
庶事不可以不恤,大本不可以不敦。
見亡戒危,睹安思存。
冢子司義,敢告在阍。
”世以為工。
鹹甯二年,代賈充為司空,侍中、太傅如故。
初,攸特為文帝所寵愛,每見攸,辄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
及帝寝疾,慮攸不安,為武帝叙漢淮南王、魏陳思故事而泣。
臨崩,執攸手以授帝。
先是太後有疾,既瘳,帝與攸奉觞上壽,攸以太後前疾危笃,因歔欷流涕,帝有愧焉。
攸嘗侍帝疾,恆有憂戚之容,時人以此稱歎之。
及太後臨崩,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
以是屬汝,勿忘我言。
” 及帝晚年,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屬意于攸。
中書監荀勖、侍中馮紞皆谄谀自進,攸素疾之。
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為嗣,禍必及己,乃從容言于帝曰:“陛下萬歲之後,太子不得立也。
”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歸心于齊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試诏齊王之國,必舉朝以為不可,則臣言有征矣。
”紞又言曰:“陛下遣諸侯之國,成五等之制者,宜先從親始。
親莫若齊王。
”帝既信勖言,又納紞說,太康三年乃下诏曰:“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禦方嶽。
周之呂望,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侍中、司空、齊王攸,明德清暢,忠允笃誠。
以母弟之親,受台輔之任,佐命立勳,劬勞王室,宜登顯位,以稱具瞻。
其以為大司馬、都督青州諸軍事,侍中如故,假節,将本營千人,親騎帳下司馬大車皆如舊,增鼓吹一部,官騎滿二十人,置騎司馬五人。
餘主者詳案舊制施行。
”攸不悅,主簿丁頤曰:“昔太公封齊,猶表東海;桓公九合,以長五伯。
況殿下誕德欽明,恢弼大籓,穆然東轸,莫不得所。
何必绛阙,乃弘帝載!”攸曰:“吾無匡時之用,卿言何多。
” 明年,策攸曰:“於戲!惟命不于常,天既遷有魏之祚。
我有晉既受順天明命,光建群後,越造王國于東土,錫茲青社,用籓翼我邦家。
茂哉無怠,以永保宗廟。
”又诏下太常,議崇錫之物,以濟南郡益齊國。
又以攸子寔為北海王。
于是備物典策,設軒懸之樂、六佾之舞,黃钺朝車乘輿之副從焉。
攸
”書比三上,辄報不許。
其後國相上長吏缺,典書令請求差選。
攸下令曰:“忝受恩禮,不稱惟憂。
至于官人叙才,皆朝廷之事,非國所宜裁也。
其令自上請之。
”時王家人衣食皆出禦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絕之。
前後十餘上,帝又不許。
攸雖未之國,文武官屬,下至士卒,分租賦以給之,疾病死喪賜與之。
而時有水旱,國内百姓則加振貸,須豐年乃責,十減其二,國内賴之。
遷骠騎将軍,開府辟召,禮同三司。
降身虛己,待物以信。
常歎公府不案吏,然以董禦戎政,複有威克之宜,乃下教曰:“夫先王馭世,明罰敕法,鞭撲作教,以正逋慢。
且唐虞之朝,猶須督責。
前欲撰次其事,使粗有常。
懼煩簡之宜,未審其要,故令劉、程二君詳定。
然思惟之,鄭鑄刑書,叔向不韪;範宣議制,仲尼譏之。
令皆如舊,無所增損。
其常節度所不及者,随事處決。
諸吏各竭乃心,思同在公古人之節。
如有所阙,以賴股肱匡救之規,庶以免負。
”于是内外祗肅。
時骠騎當罷營兵,兵士數千人戀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乃還攸兵。
攸每朝政大議,悉心陳之。
诏以比年饑馑,議所節省,攸奏議曰:“臣聞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當今方隅清穆,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業。
然守相不能勤心恤公,以盡地利。
昔漢宣歎曰:‘與朕理天下者,惟良二千石乎!’勤加賞罰,黜陟幽明,于時翕然,用多名守。
計今地有餘羨,而不農者衆,加附業之人複有虛假,通天下謀之,則饑者必不少矣。
今宜嚴敕州郡,檢諸虛詐害農之事,督實南畝,上下同奉所務。
則天下之谷可複古政,豈患于暫一水旱,便憂饑餒哉!考績黜陟,畢使嚴明,畏威懷惠,莫不自厲。
又都邑之内,遊食滋多,巧伎末業,服飾奢麗,富人兼美,猶有魏之遺弊,染化日淺,靡财害谷,動複萬計。
宜申明舊法,必禁絕之。
使去奢即儉,不奪農時,畢力稼穑,以實倉廪。
則榮辱禮節,由之而生,興化反本,于茲為盛。
” 轉鎮軍大将軍,加侍中,羽葆、鼓吹,行太子少傅。
數年,授太子太傅,獻箴于太子曰:“伊昔上皇,建國立君,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創業恢道,以安人承祀,祚延統重,故援立太子。
尊以弘道,固以貳己,儲德既立,邦有所恃。
夫親仁者功成,迩佞者國傾,故保相之材,必擇賢明。
昔在周成,旦奭作傅,外以明德自輔,内以親親立固,德以義濟,親則自然。
嬴廢公族,其崩如山;劉建子弟,漢祚永傅。
楚以無極作亂,宋以伊戾興難。
張禹佞給,卒危強漢。
輔弼不忠,禍及乃躬;匪徒乃躬,乃喪乃邦。
無曰父子不間,昔有江充;無曰至親匪貳,或容潘崇。
谀言亂真,谮潤離親,骊姬之讒。
晉侯疑申。
固親以道,勿固以恩;修身以敬,勿托以尊。
自損者有餘,自益者彌昏。
庶事不可以不恤,大本不可以不敦。
見亡戒危,睹安思存。
冢子司義,敢告在阍。
”世以為工。
鹹甯二年,代賈充為司空,侍中、太傅如故。
初,攸特為文帝所寵愛,每見攸,辄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
及帝寝疾,慮攸不安,為武帝叙漢淮南王、魏陳思故事而泣。
臨崩,執攸手以授帝。
先是太後有疾,既瘳,帝與攸奉觞上壽,攸以太後前疾危笃,因歔欷流涕,帝有愧焉。
攸嘗侍帝疾,恆有憂戚之容,時人以此稱歎之。
及太後臨崩,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
以是屬汝,勿忘我言。
” 及帝晚年,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屬意于攸。
中書監荀勖、侍中馮紞皆谄谀自進,攸素疾之。
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為嗣,禍必及己,乃從容言于帝曰:“陛下萬歲之後,太子不得立也。
”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歸心于齊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試诏齊王之國,必舉朝以為不可,則臣言有征矣。
”紞又言曰:“陛下遣諸侯之國,成五等之制者,宜先從親始。
親莫若齊王。
”帝既信勖言,又納紞說,太康三年乃下诏曰:“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禦方嶽。
周之呂望,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侍中、司空、齊王攸,明德清暢,忠允笃誠。
以母弟之親,受台輔之任,佐命立勳,劬勞王室,宜登顯位,以稱具瞻。
其以為大司馬、都督青州諸軍事,侍中如故,假節,将本營千人,親騎帳下司馬大車皆如舊,增鼓吹一部,官騎滿二十人,置騎司馬五人。
餘主者詳案舊制施行。
”攸不悅,主簿丁頤曰:“昔太公封齊,猶表東海;桓公九合,以長五伯。
況殿下誕德欽明,恢弼大籓,穆然東轸,莫不得所。
何必绛阙,乃弘帝載!”攸曰:“吾無匡時之用,卿言何多。
” 明年,策攸曰:“於戲!惟命不于常,天既遷有魏之祚。
我有晉既受順天明命,光建群後,越造王國于東土,錫茲青社,用籓翼我邦家。
茂哉無怠,以永保宗廟。
”又诏下太常,議崇錫之物,以濟南郡益齊國。
又以攸子寔為北海王。
于是備物典策,設軒懸之樂、六佾之舞,黃钺朝車乘輿之副從焉。
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