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
關燈
小
中
大
也,其時太素上真人白帝君三素雲也,其時太素上真人白帝君乘翛條玉辇,上詣玉天玄皇高真也。
十四過見之,則白日升仙。
六道秘言曰:以甲午上旬戊戌、己亥之日清旦正南望,有素赤黃雲者是為南極上真赤帝君三素雲也,是時南極上真赤帝君乘绛琳碧辇,上詣阆風台。
十過見之,則白日升仙。
七道秘言曰:以甲辰上旬戊申、己酉之日清旦西南望,見綠紫青雲者是為上清真人三素雲也,其時上清真人乘玄景八光丹辇,上詣高上九天帝君。
四見之者,則太一來迎,白日升仙。
八道秘言曰:以甲寅上旬戊午、己未之日清旦正東望,有硃碧黃雲者是為太虛上真人三素雲也,其時太虛上真人乘徘徊玉辇,上詣太微天帝君。
十五見之者,則白日升仙。
右八道秘言,見者當再拜自陳如上法。
三素雲各自有色,色氣上下相沓積,如所次說也。
假令八節日見三元三素雲者,則紫雲在上,綠雲次之,白雲在下,共相沓也,子謹視之。
上旬者,謂甲子之日初入月上十日之内有甲子日是也。
非其時日而見此雲者,亦當拜祝,則三倍于其日見也,他日效于甲子矣。
行九真司八道之事者,則天人衛護,真皇守其命骨矣。
夫非有仙名玉籍者,亦不能遇此經。
見之者,皆玄書宿名,應為仙人,故也七百年内聽得三傳。
施行此道者,勿令人犯其履屐,弄其巾褐也,七魄變成龍虎,守人地關,伏于屐履之下;三魂化成靈光之雲,映其巾中。
若有犯之者,則心震意惕,惕然自失,所以神虧魂散,精光翳滞也。
常慎之侍書,有玉童玉女各七人,言白有經者之功過,攝萬邪之不祥。
若子視文,皆燒香于左右面也。
傳授之時,對齋四日,立誓委盟,為不漏不宣之約,須得其人,然後乃可付耳。
違科負盟,七祖父母受拷于玄都地獄,身死下鬼,如四極明科。
太虛真人南嶽赤松子曰:此經或名《九素上書》,或名《太極中真玉文》,或名《八道金策》。
按四極明科受書,皆立誓約盟不傳洩,以代歃血割發之信驗也。
其受九真太上真文<貝危>白素九十尺;其受八道秘言黃老隐法,<貝危>素絲八兩;其受太上鎮生五藏雲腴之法,<貝危>金縱容珠二枚,以為閉密藏之誓。
若有違盟洩露,如神州四極法。
晉永和七年歲在辛亥十月四日丁巳夜,受劉君九真中經八道秘言,齋盟如法。
---------------------------------------- ◎太上曲素五行秘符──太極左仙公撰 太上告後聖金阙帝君曰:元氣分判,天地開張,陰陽貫位,三五成官,玄置六甲,化生五行,金木水火土,總禦中元,以炁相生,混合成真。
後學求仙,不知道源,徒勞存思,損疲形神,積涉無感,望道泯泯。
夫欲尋本,當歸其根,失根求生,萬不得全。
今欲抄集上皇玉文,出以相告,子擇賢而傳。
其法寶秘,望不在言,可依明科承而奉焉。
太上五行秘文,與天地同生,混仙萬真,總禦神靈。
天無五行,則三光不明;地無五行,則山崩嶽傾;人無五行,則身朽零。
故五行混合,相須而生,若有志心,當尋真名。
既受其法,天地同根,呼魂招魄,保命役神,修之九年,克登上仙。
夫受曲素訣辭,學上真之道,當知五行父母,真君内諱,存以招魂,召以制魄,魂魄長存,真神總歸宮宅,備守形身,便得反于自知。
若此,克遂遊宴玉清,與炁合真矣。
凡修此道,當以甲乙之日入室燒香,東向存思甲父乙母二真之神。
父諱青嬰,冠九玄碧寶玄冠,衣翠羽章衣,手執青精保命秘符;母諱浩先,頭作頹雲之髻,着飛青錦裙,手執化生丹霞符。
二人以玄符授我身,便叩齒九通,咒曰: 真君父母,化生二靈,三五反真,與元合冥,外攝遊魂,内固魄精,長居宮宅,無離我形,長與三元,同保玉清。
畢,服符。
又叩齒九通,咽液三過止。
修此九年,洞睹無窮,徹視遠聞,逆知吉兇。
丙丁之日入室燒香,南向存思丙父丁母二真之神。
父諱樞戶,冠硃陽通天寶冠,衣绛章之衣,手執硃明保身長存秘符;母諱納靈,頭作飛雲之髻,衣丹羅飛裙,手執中原黃精秘符。
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内諱,咒曰: 陰陽變化,二景生真,玉靈反魂,拘魄鎮神,三五混合,無離我身,得保日
十四過見之,則白日升仙。
六道秘言曰:以甲午上旬戊戌、己亥之日清旦正南望,有素赤黃雲者是為南極上真赤帝君三素雲也,是時南極上真赤帝君乘绛琳碧辇,上詣阆風台。
十過見之,則白日升仙。
七道秘言曰:以甲辰上旬戊申、己酉之日清旦西南望,見綠紫青雲者是為上清真人三素雲也,其時上清真人乘玄景八光丹辇,上詣高上九天帝君。
四見之者,則太一來迎,白日升仙。
八道秘言曰:以甲寅上旬戊午、己未之日清旦正東望,有硃碧黃雲者是為太虛上真人三素雲也,其時太虛上真人乘徘徊玉辇,上詣太微天帝君。
十五見之者,則白日升仙。
右八道秘言,見者當再拜自陳如上法。
三素雲各自有色,色氣上下相沓積,如所次說也。
假令八節日見三元三素雲者,則紫雲在上,綠雲次之,白雲在下,共相沓也,子謹視之。
上旬者,謂甲子之日初入月上十日之内有甲子日是也。
非其時日而見此雲者,亦當拜祝,則三倍于其日見也,他日效于甲子矣。
行九真司八道之事者,則天人衛護,真皇守其命骨矣。
夫非有仙名玉籍者,亦不能遇此經。
見之者,皆玄書宿名,應為仙人,故也七百年内聽得三傳。
施行此道者,勿令人犯其履屐,弄其巾褐也,七魄變成龍虎,守人地關,伏于屐履之下;三魂化成靈光之雲,映其巾中。
若有犯之者,則心震意惕,惕然自失,所以神虧魂散,精光翳滞也。
常慎之侍書,有玉童玉女各七人,言白有經者之功過,攝萬邪之不祥。
若子視文,皆燒香于左右面也。
傳授之時,對齋四日,立誓委盟,為不漏不宣之約,須得其人,然後乃可付耳。
違科負盟,七祖父母受拷于玄都地獄,身死下鬼,如四極明科。
太虛真人南嶽赤松子曰:此經或名《九素上書》,或名《太極中真玉文》,或名《八道金策》。
按四極明科受書,皆立誓約盟不傳洩,以代歃血割發之信驗也。
其受九真太上真文<貝危>白素九十尺;其受八道秘言黃老隐法,<貝危>素絲八兩;其受太上鎮生五藏雲腴之法,<貝危>金縱容珠二枚,以為閉密藏之誓。
若有違盟洩露,如神州四極法。
晉永和七年歲在辛亥十月四日丁巳夜,受劉君九真中經八道秘言,齋盟如法。
---------------------------------------- ◎太上曲素五行秘符──太極左仙公撰 太上告後聖金阙帝君曰:元氣分判,天地開張,陰陽貫位,三五成官,玄置六甲,化生五行,金木水火土,總禦中元,以炁相生,混合成真。
後學求仙,不知道源,徒勞存思,損疲形神,積涉無感,望道泯泯。
夫欲尋本,當歸其根,失根求生,萬不得全。
今欲抄集上皇玉文,出以相告,子擇賢而傳。
其法寶秘,望不在言,可依明科承而奉焉。
太上五行秘文,與天地同生,混仙萬真,總禦神靈。
天無五行,則三光不明;地無五行,則山崩嶽傾;人無五行,則身朽零。
故五行混合,相須而生,若有志心,當尋真名。
既受其法,天地同根,呼魂招魄,保命役神,修之九年,克登上仙。
夫受曲素訣辭,學上真之道,當知五行父母,真君内諱,存以招魂,召以制魄,魂魄長存,真神總歸宮宅,備守形身,便得反于自知。
若此,克遂遊宴玉清,與炁合真矣。
凡修此道,當以甲乙之日入室燒香,東向存思甲父乙母二真之神。
父諱青嬰,冠九玄碧寶玄冠,衣翠羽章衣,手執青精保命秘符;母諱浩先,頭作頹雲之髻,着飛青錦裙,手執化生丹霞符。
二人以玄符授我身,便叩齒九通,咒曰: 真君父母,化生二靈,三五反真,與元合冥,外攝遊魂,内固魄精,長居宮宅,無離我形,長與三元,同保玉清。
畢,服符。
又叩齒九通,咽液三過止。
修此九年,洞睹無窮,徹視遠聞,逆知吉兇。
丙丁之日入室燒香,南向存思丙父丁母二真之神。
父諱樞戶,冠硃陽通天寶冠,衣绛章之衣,手執硃明保身長存秘符;母諱納靈,頭作飛雲之髻,衣丹羅飛裙,手執中原黃精秘符。
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内諱,咒曰: 陰陽變化,二景生真,玉靈反魂,拘魄鎮神,三五混合,無離我身,得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