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傳

關燈
裴子野字幾原,河東郡聞喜縣人。

    哥哥裴黎,弟弟裴楷、裴綽,兄弟四人都很有名氣,時人稱為“四裴”。

    祖父裴馬因,曾任南中郎外兵參軍。

    父親名昭明,任通直散騎常侍。

    裴子野剛出生時母親便去世了,由祖母撫養。

    九歲那年,祖母去世,他十分悲痛,哭泣得流血,家裡人都感到奇異。

    年幼時好學習,會寫文章。

    剛入朝做官時任齊朝武陵王國左常侍,右軍江夏王參軍。

    後因父親去世守喪離任。

    居喪期間完全按禮制規定生活起居。

    每次到父親的墓前都哭得很傷心,眼淚滴落處草為之枯。

    天監初年,尚書仆射範雲表彰他的孝行,準備上書奏報,不巧範雲死去,沒有結果。

    樂安任窻名聲很高,受到後學們的仰慕,凡登門拜訪與之有交往者,任窻一定為他們推薦疏通,裴子野認為任窻隻想借此标榜自己,偏不前去投靠,任窻也對此懷恨在心。

    過了好久,才征為右軍安成王參軍,不久又兼任廷尉正。

    曾三官共同簽署獄牒,裴子野曾不在,同事便簽上了他的名字,上奏後沒有得批準,子野作為随從受牽連被免職。

    有人勸他向有關部門解釋一下即可以無罪責。

    裴子野笑着回答說:“我連柳季的做法都感到羞恥,怎會企求訴訟得勝而受賞呢?”自此被免除了好久,但他卻沒有絲毫怨恨的意思。

     天監二年(503),吳平侯蕭景任南兖州刺史,征裴子野任冠軍錄事,蕭景調任後被解去官職。

    當初中書範缜與裴子野未曾相見,聽說他的一操一行後很欣賞他。

    正趕上範缜升任國子博士,便上書請求将國子博士授給裴子野:“我看前冠軍府錄事參軍河東人裴子野,年齡四十歲,字幾原,幼年時有道德高尚者的秉一性一,成一人後磨砺出國士的風範,居喪時很講禮儀,哀傷得快要喪掉一性一命,不吃蔬菜水果。

    栖居在低下的位置,身份低下,名聲細小,但生一性一不貪,心情不急,所以有見識的人都贊賞推崇,官府鄉鄰都感歎佩服。

    而且家世清白,世代學習儒家經典,把書籍作為遊樂的場所,将文藝當作遊玩休息的最好方式。

    著《宋論》二十卷,對宋代開國與衰落論述詳盡,引經據典,很值得一讀。

    而且章句對仗公整,考據訓诂可以傳後世,我認為皇室淳風浩蕩,有才的人充滿朝廷,官人超過了炎帝時,人才比黃帝時還多。

    如有一點長處可用,無論貧富,一點才幹可求,不論出身高低。

    我曆覽古往今來的君子重視禮遇有賢能才幹的人,沒有超過當今皇上如此孜孜以求者。

    于是鬥膽提議将我的國子博士職位,授給裴子野。

    這樣一來則賢與不肖各歸其所,世人的評論也會都覺合理。

    我與裴子野雖然沒有交往,但到鄉裡尋訪,想必不會有差錯,所以以小人的淺識,冒昧陳述。

    但願皇上能哀憐我的誠心,看到我的實意,冒犯之罪,乞求寬恕。

    ”有關部門認為裴子野資曆不夠,沒有同意。

    後不久任裴子野為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

    出任諸暨縣令,在任期間,治理刑事不加鞭打和懲罰,以理服人,老百姓很高興,全縣無訴訟之事。

     起初,裴子野的曾祖父裴松之,劉宋元嘉年間接受皇帝的诏令續修何承天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