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傳
關燈
小
中
大
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人。
他的父親沈璞,元嘉末年被殺,沈約年紀很小,偷偷跑掉了,逢大赦,被赦免。
因此成為孤兒,家庭貧窮。
沈約專心好學,日夜兼讀不知疲倦。
他的母親擔心他用功過度而生病,經常把油燈的油少放些好讓他早些睡覺。
沈約白天讀的書,晚上就能背下來,于是對不少典籍都很熟悉,會寫文章。
沈約初官奉朝請。
濟一陽一蔡興宗聽說他很有才華而十分看重他。
蔡興宗擔任郢州刺史後,任命沈約當安西外兵參軍,兼任記室。
蔡興宗曾對他的幾個兒子說:“記室沈約人才德一性一都堪作老師和表率,你們要好好地待他,向他學習。
”後來蔡興宗任荊州刺史,又讓沈約擔任征西記室參軍,并兼任厥西縣令。
蔡興宗死後,沈約最初任安西晉安王法曹參軍轉外兵參軍,兼任記室。
進京任尚書度支郎。
齊朝初年,沈約任征虜記室,兼任襄一陽一縣令。
侍奉齊朝的文惠太子。
文惠太子住進東宮後,沈約擔任步兵校尉,主管文書記載,在永福省值班,校訂四部圖書。
當時東宮人才濟濟,而沈約尤其受到賞識與親睐。
每逢值班去見太子,總是談到太一陽一落山才出來,當時王侯到東宮,有時不能進宮,沈約總是勸說太子,替王侯傳話。
太子說:“我平生很懶,很晚才起一床一,這你是知道的,和你交談讨論後,就忘記睡覺,如果你要我早點起一床一,可以時常早些進宮中來。
”于是提拔沈約為太子家令,後來又兼任著作郎,曆任中書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長史、黃門侍郎。
當時竟陵王也在招徕有才的人,沈約同蘭陵的蕭琛、琅笽的王融、陳郡的謝胱、南鄉的範雲、樂安的任日方等人都和竟陵王門下交遊,時稱網得天下才子。
不久又兼任尚左丞,後來又任禦史中丞,轉車騎長史。
隆昌元年(494)被任命為吏部郎,出任甯朔将軍、東一陽一太守。
齊明帝即位後,提封為輔國将軍,征辟為五兵尚書,升任國子祭酒。
明帝死後,宰相當權執政,尚書令徐孝嗣讓沈約撰寫遺诏。
提升為左衛将軍,不久又加封通直散騎常侍。
永元二年(500)因母親年老上書請求免去職位,改任冠軍将軍、司徒左長史、征虜将軍、南清河太守。
梁武帝在西邸時,曾經和沈約頗有交情,攻占建康城後,任命沈約為骠騎司馬,原來所任的冠軍将軍、征虜将軍等職仍然保留。
當時梁武帝功業已經完成,天意人願都歸屬梁武帝,沈約曾試探一性一地給梁武帝提及代齊的話題,梁武帝沒有做聲。
過了幾天,沈約又進言說:“現在與過去不一樣,不能希望用淳樸的風氣來期許萬物,士大夫攀龍附鳳,都是希望取得一點點功勞,以保住自己的福祿。
如今嬰兒小孩、放牧的一般老百姓全都知道齊朝的天下已經完了,沒有人不說天下應當歸您主宰的。
天象和人事都表現出改朝換代的迹象,特别是永元以來,這種迹象更加明顯。
巫師預言說:‘在急流中行走,要作皇帝。
’這又像寫在白紙上的黑字一樣明白清楚。
上天的意志不能違背,民衆的心情不能不顧及。
如果是天命決定了的,雖說想謙讓推脫,也是不可能的。
”梁武帝說:“讓我再想一想。
”沈約回答說:“您最初在樊、沔一帶帶兵起義時就應該考慮好,現在帝王的大業已完成,何必再思考呢。
過去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剛進入皇宮時,民衆便說這是我們的君王。
周武王不違背民衆的意願,立即正位也沒有再去細想。
您自從到了京城,氣運的順序就發生了變化,和周武王相比,隻是快與慢不一樣罷了。
如果不早日把帝王的大業定下來,順應天神與人民的願望,假如有一個人反對,就會損害您的威望與名聲。
況且人心不像鐵和石頭一樣一成不變,世上的事情也不能保證不發生變化,怎麼能像建安時的魏武帝那樣把人臣的名分留給自己的子孫呢?如果皇帝回到首都,公與卿都在各自的官位上,那麼君王與臣子的名分
他的父親沈璞,元嘉末年被殺,沈約年紀很小,偷偷跑掉了,逢大赦,被赦免。
因此成為孤兒,家庭貧窮。
沈約專心好學,日夜兼讀不知疲倦。
他的母親擔心他用功過度而生病,經常把油燈的油少放些好讓他早些睡覺。
沈約白天讀的書,晚上就能背下來,于是對不少典籍都很熟悉,會寫文章。
沈約初官奉朝請。
濟一陽一蔡興宗聽說他很有才華而十分看重他。
蔡興宗擔任郢州刺史後,任命沈約當安西外兵參軍,兼任記室。
蔡興宗曾對他的幾個兒子說:“記室沈約人才德一性一都堪作老師和表率,你們要好好地待他,向他學習。
”後來蔡興宗任荊州刺史,又讓沈約擔任征西記室參軍,并兼任厥西縣令。
蔡興宗死後,沈約最初任安西晉安王法曹參軍轉外兵參軍,兼任記室。
進京任
齊朝初年,沈約任征虜記室,兼任襄一陽一縣令。
侍奉齊朝的文惠太子。
文惠太子住進東宮後,沈約擔任步兵校尉,主管文書記載,在永福省值班,校訂四部圖書。
當時東宮人才濟濟,而沈約尤其受到賞識與親睐。
每逢值班去見太子,總是談到太一陽一落山才出來,當時王侯到東宮,有時不能進宮,沈約總是勸說太子,替王侯傳話。
太子說:“我平生很懶,很晚才起一床一,這你是知道的,和你交談讨論後,就忘記睡覺,如果你要我早點起一床一,可以時常早些進宮中來。
”于是提拔沈約為太子家令,後來又兼任著作郎,曆任中書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長史、黃門侍郎。
當時竟陵王也在招徕有才的人,沈約同蘭陵的蕭琛、琅笽的王融、陳郡的謝胱、南鄉的範雲、樂安的任日方等人都和竟陵王門下交遊,時稱網得天下才子。
不久又兼任尚左丞,後來又任禦史中丞,轉車騎長史。
隆昌元年(494)被任命為吏部郎,出任甯朔将軍、東一陽一太守。
齊明帝即位後,提封為輔國将軍,征辟為五兵尚書,升任國子祭酒。
明帝死後,宰相當權執政,尚書令徐孝嗣讓沈約撰寫遺诏。
提升為左衛将軍,不久又加封通直散騎常侍。
永元二年(500)因母親年老上書請求免去職位,改任冠軍将軍、司徒左長史、征虜将軍、南清河太守。
梁武帝在西邸時,曾經和沈約頗有交情,攻占建康城後,任命沈約為骠騎司馬,原來所任的冠軍将軍、征虜将軍等職仍然保留。
當時梁武帝功業已經完成,天意人願都歸屬梁武帝,沈約曾試探一性一地給梁武帝提及代齊的話題,梁武帝沒有做聲。
過了幾天,沈約又進言說:“現在與過去不一樣,不能希望用淳樸的風氣來期許萬物,士大夫攀龍附鳳,都是希望取得一點點功勞,以保住自己的福祿。
如今嬰兒小孩、放牧的一般老百姓全都知道齊朝的天下已經完了,沒有人不說天下應當歸您主宰的。
天象和人事都表現出改朝換代的迹象,特别是永元以來,這種迹象更加明顯。
巫師預言說:‘在急流中行走,要作皇帝。
’這又像寫在白紙上的黑字一樣明白清楚。
上天的意志不能違背,民衆的心情不能不顧及。
如果是天命決定了的,雖說想謙讓推脫,也是不可能的。
”梁武帝說:“讓我再想一想。
”沈約回答說:“您最初在樊、沔一帶帶兵起義時就應該考慮好,現在帝王的大業已完成,何必再思考呢。
過去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剛進入皇宮時,民衆便說這是我們的君王。
周武王不違背民衆的意願,立即正位也沒有再去細想。
您自從到了京城,氣運的順序就發生了變化,和周武王相比,隻是快與慢不一樣罷了。
如果不早日把帝王的大業定下來,順應天神與人民的願望,假如有一個人反對,就會損害您的威望與名聲。
況且人心不像鐵和石頭一樣一成不變,世上的事情也不能保證不發生變化,怎麼能像建安時的魏武帝那樣把人臣的名分留給自己的子孫呢?如果皇帝回到首都,公與卿都在各自的官位上,那麼君王與臣子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