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漢高帝僞遊雲夢

關燈
辔行到一大林。

    方入林,忽龍馬咆哮,想林中必有刺客,即令樊哙帶百人入林探看。

    哙入林搜看,見一壯士,年近三十,挽弓帶箭,藏于林中,哙即捉住見帝。

    帝曰:“汝何人?在此隐藏?”其人曰:“臣乃準陰一少年,蒙楚王韓信厚恩,昨聞陛下不知因何罪縛信,以此藏于林中,等信過,欲劫奪之耳。

    ”帝曰:汝非劫信,實欲射我。

    幸賴龍馬示警,未遭汝害,若我誤入林中,必遭毒手矣!”令左右擊死,左右軍舉金瓜将壯士打死。

    韓信在車後,聞少年藏林中被害,甚悼惜。

     于是帝車駕宿翟陽。

    次日啟行,過洛陽,抵關中。

    群臣朝見畢,大夫田肯上言曰:“陛下得韓信冶關中,以成不世之業,其功甚偉。

    乃聽人言,僞遊三夢,械系信以歸,臣見之不敢諱。

    且關中乃秦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懸隔千裡,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向下而臨請侯,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地東有琅琊、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裡,持戟百萬,懸隔千裡之外,齊得十二焉。

    此二國皆信之功,今陛下坐享秦土,他日皆封親子弟以為齊王,卻乃聽人言而欲誅信,臣以為陛下甚寡恩也!”帝曰:“大夫之言,誠為有理,但信久懷異志,恐終為亂,朕心不能無疑。

    ”田肯曰:“陛下如疑信,但使住居鹹陽,不假兵權,則自然無他慮矣。

    ”帝從其言,即差人押韓信入内,當時釋放,複面谕曰:“将軍自背楚歸漢,朕築壇拜将,付以重任,朕待将軍不薄,後封齊改楚,受封王爵,報功之典,可謂甚厚。

    不意将軍乃蓄養楚臣,意在他圖。

    今系縛于此,本欲重處,念開國元勳,姑免其罪,仍封為淮陰侯,随朝聽候,如果洗滌舊行,赤心報國,尚照王爵封賞,決不負将軍破楚之功!”韓信遂謝恩而出,悒郁不樂,稱病不朝,責羞與蜂侯等同列也! 自此帝在鹹陽無事,命叔孫通典禮,蕭何定律,立宗廟社稷,冊劉盈為太子,帝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之禮。

    太公左右家人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今帝雖為人子,乃天下之王,太公以一家論之,則為父子;以國家論之,則為君臣;豈可以人主而拜臣下耶?”太公始悟失禮,遂于一日帝朝見時,太公擁帚立于門側。

    帝見之大驚,急扶太公曰:“大人何乃行此禮耶?”太公曰:“帝,人主也,豈可以我一人,而亂天下之法?”于是帝命群臣,議尊大公為大上皇,頒诏曉告天下,诏曰: 人之至親,莫親于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于子,子有天下,尊歸于父,此人道之極也。

    前日天下大亂,兵革并給,萬民苦殃,朕親披堅執銳,自率士卒,犯危難,平秦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

    諸候将軍群臣大夫,已立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群臣皆稱賀。

    帝設筵宴燕會群臣。

     忽有大使來報:馬邑縣宰差人飛報消息,言說韓王姬信因匈奴攻急,遂帶本部人馬同謀反,侵占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黃等議立故趙将趙利為王,聚兵三十萬,搶虜郡縣,民不安生,乞請陛下發兵剿除,帝聞奏,急召陳平等會議,有要調臨近兵馬會同截殺,又有要遣将徑往太原征讨,衆人紛紛相議未定。

    帝曰:“汝等所見,未足以制服群兇,朕須親統大兵到彼,調取各路人馬攻擊,庶得直搗北地,使賊虜無複猖撅矣。

    ”未知禦駕親征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