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三态度
關燈
小
中
大
反對的内容。
隻有當我們洞見了直接性不是獨立不依的,而是通過他物為中介的,才揭穿其有限性與非真實性。
這種識見,由于内容包皮含有中介性在内,也是一種包皮含有中介性的知識。
因為真正可以認作真理的内容的,并不是以他物為中介之物,也不是受他物限制之物,而是以自己為自己的中介之物所以中介性與直接的自我聯系的統一。
那執着的知性,自以為足以解除有限知識,超出形而上學和啟蒙思想的理智的同一性,卻仍然不免直接地以直接性或抽象的自我聯系,或抽象同一性作為真理的原則和标準。
抽象的思想(反思的形而上學的形式)與抽象的直觀(直接知識的形式)實是同一的東西。
附釋:假如堅持直接性的形式與中介性的形式是對立的,則直接性便陷于片面,而且使得屬于直接性的形式下的每一内容也趨于片面了。
大體說來,直接性即是抽象的自我聯系,因此同時即是抽象的同一性、抽象的普遍性。
如果自在自為的普遍性既然隻采取直接性的形式,那麼,它就隻能是抽象的普遍性。
而且從這種觀點看來,上帝也隻能具有完全無規定性的存在的意義。
象這樣,我們也許還可以說上帝是精神,但這隻是一句空話,因為精神作為意識和自我意識,無論如何即包皮含有意識自己與它本身的區别和與他物的區别,因此即包皮含有中介性在内。
§75 要批判思想對待真理的第三态度,隻能采取這種觀點本身所直接表明和承認的方式。
直接知識論認為直接知識是一事實,并且說:有一種直接知識,但又沒有中介性,與他物沒有聯系,或者隻是在它自身内和它自己有聯系,——這是錯誤的。
同樣,又宣稱:思想隻是通過其他中介性的(有限的、有條件的)範疇而進展,——這也不是真實的事實,因為這就忘記了當思想以他物為中介時,它又能揚棄這種中介。
但是要指出事實上有一種知識的進展,既不起于直接性,也不起于間接性,這就須以邏輯學自身和全部哲學作為樣本。
§76 假如我們試把直接知識的原則與我們上面所據以出發的、素樸的形而上學比較考察一下,就可以看出耶柯比的直接知識論是退回到這種形而上學在近代的開端,即退回到笛卡兒的哲學。
耶柯比與笛卡兒兩人皆主張下列三點: (1)思維與思維者的存在的簡單的不可分性,——“我思故我在”(cogitoergssum),與我的存在、我的實在、我的生存直接地啟示在我的意識裡,是完全相同的。
(同時笛卡兒曾明白宣稱,他所理解的思想是指一般的意識。
(見《哲學原理》第一章第九節)。
此種思維與思維者的存在的不可分,是絕對第一的(而非間接的,經過證明的)原理和最确定的知識。
(2)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觀念不可分。
上帝的存在即包皮含在上帝本身的觀念中,換言之,上帝的觀念決不能沒有存在的規定,因此上帝的存在是必然的和永恒的。
(3)關于外界事物存在的直接意識,他們都同樣認為除了指感性的意識外,沒有别的了。
意思是說,我們具有這種感性意識,乃是最無關重要的知識。
我們唯一有興趣要知道的,就是對于外界事物的存在的直接知識是錯誤的、虛幻的,而感性事物本身是沒有真實性的。
外界事物的存在也隻是偶然的、幻滅的一種假相。
外界事物本質上隻有存在,而它們的存在與它們的概念和本質是分離的。
§77 但是這兩種觀點之間也有一些差别: (1)笛卡兒的哲學從這些未經證明并且認為不能證明的前提出發,進而達到更擴充發展的知識,這樣一來,便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興起。
反之,近時耶柯比的學說(參看§62),卻得到一個本身異常重要的結論,即認為憑借有限的中介過程而進行的認識隻能認識有限事物,而不能把握真理,而且關于上帝的意識也隻好停留在前面所說的完全抽象的信仰階段。
(2)近代的觀點,一方面,并沒有改變笛卡兒所提出的通常的求科學知識的方法,其進行研究的方式也采取與産生經驗科學和有限科學完全相同的方式。
但另一方面,這個觀點一遇到以無限為内容的知識時,便放棄了這種方法,而且因為它不知道有别的方法,所以對于認識内容無限的東西時,便放棄一切方法。
因此,這種觀點便放縱于想象與确信之狂妄的任意中,沉溺于道德的自大和情感的傲慢中,或陷入于粗魯的獨斷和枯燥的辯論中,所有這些,都強烈地反對哲學和哲學的研究。
哲學當然不容許單純的武斷或妄自尊大,也不容許任意無端的往複辯論。
§78 所以我們首先必須放棄,在知識或内容方面,一個獨立的直接性與一個同等獨立、無法與直接性聯合的中介性之間的對立。
因為這種對立隻是一個單純的假設和一個任意的武斷。
同樣,所有一切别的假設和成見,不論其出于表象,或出于思維,都須在走進哲學的大門之前摒棄不用。
因為哲學對于類此的想法,首須加以考察,而對于它們自身的意義和種種對立,也須加以理解。
【說明】懷疑主義,可以作為徹底懷疑一切認識形式的否定性科學,也可以作為一個導言,以揭露那樣的假定的虛妄性。
但是懷疑主義的導言,不僅是一種不令人愉快的工作,而且也是一段多餘的路程,因為,有如下面即将指陳的,辯證過程或矛盾進展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科學的主要環節。
再則,懷疑主義隻能在經驗中去尋求有限的形式,而且隻能接受這些形式作為給予的材料,而不能加以邏輯的推演。
對于這種徹底的懷疑主義有其需要,猶如堅持科學的研究必須先有普遍的懷疑,或者完全不需任何前提。
真正講來,在要求純粹思維的決心裡,這種需要實通過自由而達到完成了。
所謂自由,即從一切“有限”事物中擺脫出來,抓住事物的純粹抽象性或思維的簡單性。
隻有當我們洞見了直接性不是獨立不依的,而是通過他物為中介的,才揭穿其有限性與非真實性。
這種識見,由于内容包皮含有中介性在内,也是一種包皮含有中介性的知識。
因為真正可以認作真理的内容的,并不是以他物為中介之物,也不是受他物限制之物,而是以自己為自己的中介之物所以中介性與直接的自我聯系的統一。
那執着的知性,自以為足以解除有限知識,超出形而上學和啟蒙思想的理智的同一性,卻仍然不免直接地以直接性或抽象的自我聯系,或抽象同一性作為真理的原則和标準。
抽象的思想(反思的形而上學的形式)與抽象的直觀(直接知識的形式)實是同一的東西。
附釋:假如堅持直接性的形式與中介性的形式是對立的,則直接性便陷于片面,而且使得屬于直接性的形式下的每一内容也趨于片面了。
大體說來,直接性即是抽象的自我聯系,因此同時即是抽象的同一性、抽象的普遍性。
如果自在自為的普遍性既然隻采取直接性的形式,那麼,它就隻能是抽象的普遍性。
而且從這種觀點看來,上帝也隻能具有完全無規定性的存在的意義。
象這樣,我們也許還可以說上帝是精神,但這隻是一句空話,因為精神作為意識和自我意識,無論如何即包皮含有意識自己與它本身的區别和與他物的區别,因此即包皮含有中介性在内。
§75 要批判思想對待真理的第三态度,隻能采取這種觀點本身所直接表明和承認的方式。
直接知識論認為直接知識是一事實,并且說:有一種直接知識,但又沒有中介性,與他物沒有聯系,或者隻是在它自身内和它自己有聯系,——這是錯誤的。
同樣,又宣稱:思想隻是通過其他中介性的(有限的、有條件的)範疇而進展,——這也不是真實的事實,因為這就忘記了當思想以他物為中介時,它又能揚棄這種中介。
但是要指出事實上有一種知識的進展,既不起于直接性,也不起于間接性,這就須以邏輯學自身和全部哲學作為樣本。
§76 假如我們試把直接知識的原則與我們上面所據以出發的、素樸的形而上學比較考察一下,就可以看出耶柯比的直接知識論是退回到這種形而上學在近代的開端,即退回到笛卡兒的哲學。
耶柯比與笛卡兒兩人皆主張下列三點: (1)思維與思維者的存在的簡單的不可分性,——“我思故我在”(cogitoergssum),與我的存在、我的實在、我的生存直接地啟示在我的意識裡,是完全相同的。
(同時笛卡兒曾明白宣稱,他所理解的思想是指一般的意識。
(見《哲學原理》第一章第九節)。
此種思維與思維者的存在的不可分,是絕對第一的(而非間接的,經過證明的)原理和最确定的知識。
(2)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觀念不可分。
上帝的存在即包皮含在上帝本身的觀念中,換言之,上帝的觀念決不能沒有存在的規定,因此上帝的存在是必然的和永恒的。
(3)關于外界事物存在的直接意識,他們都同樣認為除了指感性的意識外,沒有别的了。
意思是說,我們具有這種感性意識,乃是最無關重要的知識。
我們唯一有興趣要知道的,就是對于外界事物的存在的直接知識是錯誤的、虛幻的,而感性事物本身是沒有真實性的。
外界事物的存在也隻是偶然的、幻滅的一種假相。
外界事物本質上隻有存在,而它們的存在與它們的概念和本質是分離的。
§77 但是這兩種觀點之間也有一些差别: (1)笛卡兒的哲學從這些未經證明并且認為不能證明的前提出發,進而達到更擴充發展的知識,這樣一來,便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興起。
反之,近時耶柯比的學說(參看§62),卻得到一個本身異常重要的結論,即認為憑借有限的中介過程而進行的認識隻能認識有限事物,而不能把握真理,而且關于上帝的意識也隻好停留在前面所說的完全抽象的信仰階段。
(2)近代的觀點,一方面,并沒有改變笛卡兒所提出的通常的求科學知識的方法,其進行研究的方式也采取與産生經驗科學和有限科學完全相同的方式。
但另一方面,這個觀點一遇到以無限為内容的知識時,便放棄了這種方法,而且因為它不知道有别的方法,所以對于認識内容無限的東西時,便放棄一切方法。
因此,這種觀點便放縱于想象與确信之狂妄的任意中,沉溺于道德的自大和情感的傲慢中,或陷入于粗魯的獨斷和枯燥的辯論中,所有這些,都強烈地反對哲學和哲學的研究。
哲學當然不容許單純的武斷或妄自尊大,也不容許任意無端的往複辯論。
§78 所以我們首先必須放棄,在知識或内容方面,一個獨立的直接性與一個同等獨立、無法與直接性聯合的中介性之間的對立。
因為這種對立隻是一個單純的假設和一個任意的武斷。
同樣,所有一切别的假設和成見,不論其出于表象,或出于思維,都須在走進哲學的大門之前摒棄不用。
因為哲學對于類此的想法,首須加以考察,而對于它們自身的意義和種種對立,也須加以理解。
【說明】懷疑主義,可以作為徹底懷疑一切認識形式的否定性科學,也可以作為一個導言,以揭露那樣的假定的虛妄性。
但是懷疑主義的導言,不僅是一種不令人愉快的工作,而且也是一段多餘的路程,因為,有如下面即将指陳的,辯證過程或矛盾進展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科學的主要環節。
再則,懷疑主義隻能在經驗中去尋求有限的形式,而且隻能接受這些形式作為給予的材料,而不能加以邏輯的推演。
對于這種徹底的懷疑主義有其需要,猶如堅持科學的研究必須先有普遍的懷疑,或者完全不需任何前提。
真正講來,在要求純粹思維的決心裡,這種需要實通過自由而達到完成了。
所謂自由,即從一切“有限”事物中擺脫出來,抓住事物的純粹抽象性或思維的簡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