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争棋局吳太子亡身肅軍營周亞夫守法

關燈
動全局,都要輸去。

    皇太子不肯認輸,定要将一着錯棋,翻悔轉來,吳太子如何肯依?遂起争論。

    再加吳太子的師傅,多是楚人,秉性強悍,幫着吳太子力争,你一言,我一語,統說皇太子理屈,一味沖撞。

    皇太子究系儲君,從未經過這般委屈,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竟順手提起棋盤,向吳太子猛力擲去,吳太子未曾防備,一時不及閃避,被棋盤擲中頭顱,立即暈倒,霎時間腦漿迸流,死于非命。

    何苦尋死! 吳太子師傅等,當然喧鬧起來,幸虧東宮侍臣,保護太子出去,奏明文帝。

    文帝倒也吃驚,但又不好加罪太子,隻得訓戒一番,更召入吳太子師傅等,好言勸慰。

    一面厚殓吳太子,令他師傅等送柩回吳。

    吳王濞悲恨交并,不願收受,且怒說道:“方今天下一家,死在長安,便葬在長安,何必送來?”當下派吏截住棺木,仍叫他發回長安。

    文帝聞報,也就把他埋葬了事,從此吳王濞心存怨望,不守臣節,每遇朝使到來,驕倨無禮。

    朝使返報文帝,文帝也知他為子銜恨,原諒三分。

    複遣使臣召濞入京,意欲當面排解,釋怨修和。

    偏濞不願應召,托詞有病,卻回朝使。

    文帝又使人至吳探問,見濞并無病容,自然據實返報。

    文帝倒也惹動怒意,見有吳使入京,即令有司将他拘住,下獄論罪。

    已而又有吳使西來,賄托前郎中令張武,代為先容,才得面見文帝。

    文帝開言責問,無非是說吳王何故詐病,不肯入朝?吳使從容答語道:“古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吳王為子冤死,托病不朝,今被陛下察覺,連系使臣,近日吳王很是憂懼,唯恐受誅。

    若陛下再加急迫,是吳王越不敢入朝了。

    臣願陛下不咎既往,使彼自新,人孰無良,得陛下如此寬容,難道尚不悅服麼?”可謂善于措詞。

    文帝聽了,很覺有理,遂将所系吳使,一并放歸,且遣人赍了幾杖,往賜吳王,傳語吳王年老,可使免朝。

    吳王濞自然拜命,不敢生心。

     惟當時吳王不反,也虧有一人從中阻止,所以能使積驕積怨的強藩,暫就羁縻。

    是人為誰?就是前中郎将袁盎。

    盎屢次直谏,也為文帝所厭聞,把他外調,出任隴西都尉。

    未幾,即遷為齊相,嗣複由齊徙吳。

    盎有兄子袁種,私下谏盎道:“吳王享國已久,驕恣日甚,今公往為吳相,若欲依法糾治,必觸彼怒,彼不上書劾公,必将挾劍刺公了!為公設法,最好是一切不問。

    南方地勢卑濕,樂得借酒消遣,既可除病,又可免災。

    隻教勸導吳王,不使造反,便可不至生禍了。

    ”盎依了種言,到吳後,如法辦理,果得吳王優待。

    不過有時晤談,總勸吳王安守臣道,吳王倒也聽從,所以盎在吳國,吳王總算勉抑雄心,蹉跎度日。

    後來袁盎入都,吳王始生變志,這是後話。

    惟張武曾受吳賂,漸為文帝所聞,文帝并不說破,索性加賜武金,叫他自愧,以賞為罰。

    不可謂非文帝的權術呢!此事亦未足為訓。

     且說文帝自改元後,又過了好幾年,承平如故,政簡刑清,就是控禦匈奴,也主張修好,無志用兵。

    當改元後二年時,複遣使緻書匈奴,推誠與語,各敦睦誼,書中有和親以後,漢過不先等語。

    匈奴主老上單于,即稽粥,見前文。

    亦令當戶且渠兩番官,當戶且渠皆匈奴官名。

    獻馬兩匹,複書稱謝。

    文帝乃诏告全國道: 朕既不明,不能遠德,使方外之國,或不甯息。

    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皆由于朕之德薄,不能達遠也。

    間者累年匈奴并暴邊境,多殺吏民,邊臣吏民,又不能谕其内志,以重吾不德,夫久結難連兵,中外之國,将何以自甯?今朕夙興夜寐,勤勞天下,憂苦萬民,為之恻怛不安,未嘗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蓋相望,結轍于道,以谕朕志于單于。

    今單于反古之道,計社稷之安,便萬民之利,新與朕俱棄細過,偕之大道,結兄弟之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親以定,始于今年。

     過了兩年,老上單于病死,子軍臣單于繼立,遣人至漢廷報告。

    文帝又遣宗室女往嫁,重申和親舊約,軍臣單于得了漢女為妻,卻也心滿意足,無他妄想。

    偏漢奸中行說,屢勸軍臣單于伺隙入寇。

    軍臣單于起初是不願背約,未從說言,旋經說再三慫恿,把中國的子女玉帛,滿口形容,使他垂涎,于是軍臣單于竟為所動,居然興兵犯塞,與漢絕交。

    文帝後六年冬月,匈奴兵兩路侵邊,一入上郡,一入雲中,統共有六萬餘騎,分道揚镳,沿途擄掠。

    防邊将吏,已有好幾年不動兵戈,蓦聞虜騎南來,正是出人不意,慌忙舉起烽火,報告遠近。

    一處舉烽,各處并舉,火光煙焰,直達到甘泉宮。

    文帝聞警,急調出三路人馬,派将統率,往鎮三邊。

    一路是出屯飛狐,統将是中大夫令勉;一路是出屯句注,統将是前楚相蘇意;一路是出屯北地,統将系前郎中令張武。

    這三路兵同日出發,星夜前往,文帝尚恐有疏虞,驚動都邑,乃複令河内太守周亞夫,駐兵細柳,宗正劉禮,駐兵霸上,祝茲侯徐厲,駐兵棘門。

    内外戒嚴,緩急有備,文帝才稍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