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五十四回 卻桓溫晉相贻書 滅冉魏燕王僭号

關燈
卻說晉征西大将軍桓溫,因石氏亂亡,已屢請經略中原,辄不見報。

    晉穆帝年尚幼沖,褚太後女流寡斷,一切國政,均歸會稽王昱主持,領司徒光祿大夫蔡谟,本已實授司徒,诏書屢下,終不就職。

    褚太後遣使敦勸,谟仍固辭,且自語親屬道:“我若實任司徒,必為後人所笑,義不敢受,隻好違命罷了。

    ”雖是謙讓,但謂必贻笑後人,毋乃過慮。

    永和六年,複上疏陳疾,乞請骸鼻,繳上光祿大夫領司徒印绶。

    有诏不許。

    會穆帝臨朝會議,使侍中紀璩,與黃門郎丁纂,召谟入商。

    谟自稱病笃,不能入朝。

    會稽王昱,謂谟為中興老臣,定須邀他與議,從旦至申,使人往返,幾十數次,谟終不至。

    殊太偃蹇。

    時穆帝尚隻八歲,不耐久持,顧問左右道:“蔡司徒尚不見來,究懷何意?臨朝已将一日,為他一人,遂緻早晚不顧,豈不可恨?難道他不到來,今夕不能退朝麼?”左右轉禀太後,太後亦自覺疲倦,乃诏令罷朝。

     會稽王昱,不禁懊恨起來,顧語朝臣道:“蔡公傲違上命,無人臣禮,若我輩都似蔡公一般,試問由何人議政呢?”群臣齊聲應道:“司徒谟但染常疾,久逋王命,今皇帝臨軒,百僚齊立,候谟終日,若谟願止退,亦宜詣阙自辭,今乃悖慢如此,自應明正國法,請即拘付廷尉,依律拟刑。

    ”這番議案,尚未定奪,已有人傳達谟第。

    谟方才惶懼,率子弟詣阙待罪。

    當有一人趨入朝堂,厲聲大言道:“蔡谟今日,果無疾來阙麼?欺君罔上,應當何罪?宜置諸大辟,為中外戒。

    ”朝臣聽他語言激烈,也覺一驚,連忙注視,乃是中軍将軍殷浩。

    當下互相讨論,議久未決,浩尚與固争,還是徐州刺史荀羨,私語殷浩道:“蔡公望傾内外,今日被誅,明日必有人借口,欲為齊桓晉文的舉動了,公何苦激成亂釁呢?”暗指桓溫。

    浩乃無言。

    大衆遂請由太後裁決,太後謂:“谟系先帝師傅,宜從末減,不忍驟加重辟。

    ”乃诏免谟為庶人。

     那桓溫聞浩擅權,很是動忿,一時無詞劾浩,隻把北伐為名,呈入一篇表文,略稱:“朝廷養寇,統為庸臣所誤。

    ”這句話明明是指斥殷浩。

    浩在内掯住溫表,不使批答,誰知溫竟率衆數萬,順流東下,屯兵武昌,隐然有入清君側的寓意。

    廷臣聞報,相率駭愕。

    浩亦急得沒法,至欲去位避溫。

    實是沒用。

    吏部尚書王彪之,進白會稽王昱道:“浩若去職,人情必更張皇,殿下首秉國鈞,倘有變亂,何從诿責呢?”又顧語殷浩道:“溫若抗表問罪,必舉卿為首惡,卿雖欲自作匹夫,恐亦未能保全,不如靜鎮勿動,且由相王指會稽王。

    先與手書,為陳禍福,彼若不從,更遣中诏,再若不從,當用正義相裁,奈何無故匆匆,先自滋擾呢?”浩與昱依彪之議,即命撫軍司馬高崧,代昱草表,遣使緻溫。

    略雲: 寇難宜平,時會宜接,此實為國遠圖,經略大算,能弘新會,非足下而誰?然異常之舉,衆情所駭,遊聲噂沓,想足下應亦聞之。

    苟或望風震擾,一時奔散,則望實并喪,社稷之事去矣。

    吾與足下,雖職有内外,安社稷,保國家,其緻一也。

    天下安危,系諸明德,當先甯國而後圖其外,使王基克隆,大義弘著,此吾之所深望于足下者也。

    區區誠懷,豈可複顧嫌而不盡哉?幸足下察之! 果然一緘書劄,足抵十萬雄師,才閱數日,即得溫謝罪表文,自願收軍還鎮去了。

    晉廷上下,才得放心。

     已而姚弋仲遣使來降,有诏授弋仲為車騎大将軍,六夷大都督,子襄為平北将軍,兼督并州。

    弋仲年逾七十,有子四十二人,嘗召集與語道:“我因晉室大亂,起據西偏,嗣石氏待我甚厚,我欲替他讨賊,借報私情,今石氏已滅,中原無主,從古以來,未有戎狄可作天子,我死後,汝籌便當歸晉,竭盡臣節,毋得多行不義,自取咎戾呢。

    ”越年為永和八年,弋仲老病纏身,竟緻不起,卒年七十三。

    子襄秘不發喪,竟率衆攻秦。

     秦王苻健,自僭稱天王後,安據關中,嗣聞晉梁州刺史司馬勳,與故趙将杜洪相應,侵入秦川,當即出堵五丈原,擊退勳兵,再移兵往攻杜洪。

    洪正由司竹出屯宜秋,洪奔司竹見前回。

    欲應晉軍,不料司馬張琚,忽生變志,誘衆殺洪。

    琚自立為秦王,分置官屬,部署未定,健軍已經掩至。

    他卻冒冒失失的出來拒敵,一戰敗死,身首兩分。

    健奏凱入關,即僭稱秦帝。

    進封諸公為王,命子苌為大單于,又遣弟雄及兄子菁分略關東,招納晉降将豫州刺史張遇,仍命鎮守許昌。

    姚襄與苻氏挾有宿嫌,所以父喪不發,便即與秦為難。

    但苻氏氣勢方盛,将勇兵一精一,恁你姚襄如何骁悍,也一時攻不進去。

    襄轉向洛一陽一,行次麻田,與故趙将李曆相遇,兩下酣鬥,襄馬首忽中流矢,将襄掀下,部衆相顧駭愕。

    李曆乘隙闖入,飛馬取襄,幸虧襄弟苌先到一步,把襄扶起,自将乘騎讓兄,翼他出險,但經此一跌,部衆已經奔散,喪亡無數。

    襄走回滠頭,草草治喪,自悔前事冒昧,乃承父遺命,單騎南下,向晉款關,走依晉豫州刺史謝尚。

    尚自去仗衛,幅巾出見,推誠相待,歡若平生。

    襄為尚畫策,令遣建武将軍戴施,進據枋頭。

    施奉令前往,果然得手,兵不血刃,即将枋頭據住。

    可巧魏主冉闵,與燕鏖兵,戰敗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