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喪君有君強臣謝罪因敵攻敵叛王入都
關燈
小
中
大
城王劭,始平王子正,迫子攸徙居河橋,锢置幕下。
比董卓、朱溫還要兇狠。
子攸憂憤交并,使人向榮達意道:“帝王疊興,盛衰無常。
今四方瓦解,将軍投袂起師,所向無前,這是天意,原非人力所能緻此!我生不辰,遭際衰亂,本不敢妄觊天位,隻因将軍見逼,勉強承統。
若天命已歸将軍,不妨早正位号。
就使推讓不居,存魏社稷,亦當更擇親賢,善為輔弼。
我但求保全生命,不必多疑!”榮聽了此言,再與将佐熟商。
都督高歡,勸榮即日稱帝。
獨将軍賀拔嶽進言道:“将軍首建義兵,志除奸逆,大勳未立,遽有此謀,恐未必邀福,反足速禍呢!”榮忐忑不定,自鑄銅為像,四次不成。
又令功曹參軍劉靈助,蔔筮吉兇,靈助亦言未吉。
榮沉吟良久,方語靈助道:“我若不吉,天穆何如?”靈助道:“天穆亦不應推立,隻有長樂王方應吉征。
”榮素信靈助言,不由的慚懼起來,自傍晚至夜半,不食不寝。
但在室中繞行,且自言自語道:“爾朱爾朱,為何這般弄錯?隻好一死塞責,報謝朝廷!”賀拔嶽乘間入言,請殺高歡謝天下。
榮亦被他激動,意欲殺歡,經左右代歡解免,方才罷議。
時已四更,榮匹馬出營,直詣河陽幕下,拜谒子攸,叩頭請死。
何前倨而後恭。
子攸不得已慰勉數語,扶令起身,榮即自為前導,引子攸入宿營中。
诘旦即拟奉主入都,部衆以濫殺朝士,積成怨憤,将來必有報複情事,不如遷都北方,可避後患。
榮至此又不免起疑。
好聽人言,怎能有成?武衛将軍訊禮,從旁力谏,乃将遷都計議,仍複打消。
于是安排儀仗,簇擁嗣主子攸,輿駕入洛陽城,下诏大赦,改元建義。
京中官吏,已十死八九,剩了幾個散員末秩,也是逃避一空,不敢出頭。
宿衛空虛,官守廢曠,隻有散騎常侍山偉,詣阙謝赦,叩首山呼。
爾朱榮瞧這形狀,也覺凄寂得很,便上書陳請道: 臣世荷藩寄,征讨累年,奉忠王室,志存效死。
直以太後淫亂,孝明暴崩,遂率義兵,扶立社稷。
陛下登祚之始,人情未安,大兵交際,難可齊一。
諸王朝貴,橫死者衆,臣今粉軀,不足塞往責以謝亡者。
然追榮褒德,謂之不朽,乞降天慈,微申私責:無上王請追尊帝号,諸王刺史,乞贈三司,其位班三品,請贈令仆,五品之官,各贈方伯,六品以下,贈以鎮郡。
諸死者無後聽繼,即授封爵,均其高下,節級别科,使恩洽存亡,有慰生死,或尚足少贖臣愆,謹拜表以聞! 魏主子攸當然允議,先尊皇考彭城王勰為文穆皇帝,皇妣李氏為文穆皇後,遷神主至太廟,号為肅祖。
然後尊皇兄劭為孝宣皇帝,皇嫂李氏為文恭皇後;從子韶竄匿民家,遣人訪獲,令還朝襲封彭城王。
他如皇伯父高陽王雍,皇弟始平王子正等,悉予尊谥。
其餘死難諸臣,亦如榮言賜恤。
榮又請遣使勞問舊臣,文官加二階,武官加三階,百姓複租役三年,都下吏民,始得少安。
舊臣亦相繼赴阙,多仍原職。
榮部下諸将士,因從龍有功,普加五階。
諸将士尚防有後患,勸榮請魏主徙都,榮複為所動,入白魏主子攸,主張北遷,都官尚書元谌,獨出來反對,與榮力争。
榮怒叱道:“遷都事與君無關,何必争執?且河陰一役,君曾聞知否?”谌亦抗聲道:“天下事當與天下公論,奈何舉河陰毒虐,來吓元謀!謀系國家宗室,位居常伯,生既無益,死亦何損,就使今日碎首流腸,也不足畏呢!”元氏猶有此人,好算難得。
這一席話,惹得榮氣沖牛鬥,即欲加谌死罪。
爾朱世隆在旁力勸,谌得不死。
盈廷無不震慴,谌仍神色不變,徐徐引退。
過了數日,魏主子攸偕榮登高,俯視宮阙壯麗,列樹成行。
榮歎息道:“前日愚昧,有北遷意,今見皇居壯盛,方信元尚書言,确有至理,無怪他抵死不從呢。
”魏主亦好言撫谕,榮乃絕口不談遷都。
惟鄭俨、徐纥、李神軌三人,在逃未獲,檄令地方有司,搜捕治罪。
俨遁歸鄉裡,與從兄荥陽太守仲明,謀據郡起兵,為部下所殺。
纥奔至泰山郡,投依太守羊侃,嗣聞朝廷嚴捕,乃與侃南奔降梁。
神軌不知下落,想已是竄死了。
汝南王悅,臨淮王彧,北海王颢,前已避難南奔,彧因魏主定位,訪求宗室,乃上書梁廷,乞求放歸。
梁主頗惜彧才,但不便強留,準令北還。
魏主授彧尚書令,兼大司馬,彧遇事敢言,頗有直聲。
已而魏主欲冊立皇後,爾朱榮囑使朝臣,拟将前時納充嫔禦的
比董卓、朱溫還要兇狠。
子攸憂憤交并,使人向榮達意道:“帝王疊興,盛衰無常。
今四方瓦解,将軍投袂起師,所向無前,這是天意,原非人力所能緻此!我生不辰,遭際衰亂,本不敢妄觊天位,隻因将軍見逼,勉強承統。
若天命已歸将軍,不妨早正位号。
就使推讓不居,存魏社稷,亦當更擇親賢,善為輔弼。
我但求保全生命,不必多疑!”榮聽了此言,再與将佐熟商。
都督高歡,勸榮即日稱帝。
獨将軍賀拔嶽進言道:“将軍首建義兵,志除奸逆,大勳未立,遽有此謀,恐未必邀福,反足速禍呢!”榮忐忑不定,自鑄銅為像,四次不成。
又令功曹參軍劉靈助,蔔筮吉兇,靈助亦言未吉。
榮沉吟良久,方語靈助道:“我若不吉,天穆何如?”靈助道:“天穆亦不應推立,隻有長樂王方應吉征。
”榮素信靈助言,不由的慚懼起來,自傍晚至夜半,不食不寝。
但在室中繞行,且自言自語道:“爾朱爾朱,為何這般弄錯?隻好一死塞責,報謝朝廷!”賀拔嶽乘間入言,請殺高歡謝天下。
榮亦被他激動,意欲殺歡,經左右代歡解免,方才罷議。
時已四更,榮匹馬出營,直詣河陽幕下,拜谒子攸,叩頭請死。
何前倨而後恭。
子攸不得已慰勉數語,扶令起身,榮即自為前導,引子攸入宿營中。
诘旦即拟奉主入都,部衆以濫殺朝士,積成怨憤,将來必有報複情事,不如遷都北方,可避後患。
榮至此又不免起疑。
好聽人言,怎能有成?武衛将軍訊禮,從旁力谏,乃将遷都計議,仍複打消。
于是安排儀仗,簇擁嗣主子攸,輿駕入洛陽城,下诏大赦,改元建義。
京中官吏,已十死八九,剩了幾個散員末秩,也是逃避一空,不敢出頭。
宿衛空虛,官守廢曠,隻有散騎常侍山偉,詣阙謝赦,叩首山呼。
爾朱榮瞧這形狀,也覺凄寂得很,便上書陳請道: 臣世荷藩寄,征讨累年,奉忠王室,志存效死。
直以太後淫亂,孝明暴崩,遂率義兵,扶立社稷。
陛下登祚之始,人情未安,大兵交際,難可齊一。
諸王朝貴,橫死者衆,臣今粉軀,不足塞往責以謝亡者。
然追榮褒德,謂之不朽,乞降天慈,微申私責:無上王請追尊帝号,諸王刺史,乞贈三司,其位班三品,請贈令仆,五品之官,各贈方伯,六品以下,贈以鎮郡。
諸死者無後聽繼,即授封爵,均其高下,節級别科,使恩洽存亡,有慰生死,或尚足少贖臣愆,謹拜表以聞! 魏主子攸當然允議,先尊皇考彭城王勰為文穆皇帝,皇妣李氏為文穆皇後,遷神主至太廟,号為肅祖。
然後尊皇兄劭為孝宣皇帝,皇嫂李氏為文恭皇後;從子韶竄匿民家,遣人訪獲,令還朝襲封彭城王。
他如皇伯父高陽王雍,皇弟始平王子正等,悉予尊谥。
其餘死難諸臣,亦如榮言賜恤。
榮又請遣使勞問舊臣,文官加二階,武官加三階,百姓複租役三年,都下吏民,始得少安。
舊臣亦相繼赴阙,多仍原職。
榮部下諸将士,因從龍有功,普加五階。
諸将士尚防有後患,勸榮請魏主徙都,榮複為所動,入白魏主子攸,主張北遷,都官尚書元谌,獨出來反對,與榮力争。
榮怒叱道:“遷都事與君無關,何必争執?且河陰一役,君曾聞知否?”谌亦抗聲道:“天下事當與天下公論,奈何舉河陰毒虐,來吓元謀!謀系國家宗室,位居常伯,生既無益,死亦何損,就使今日碎首流腸,也不足畏呢!”元氏猶有此人,好算難得。
這一席話,惹得榮氣沖牛鬥,即欲加谌死罪。
爾朱世隆在旁力勸,谌得不死。
盈廷無不震慴,谌仍神色不變,徐徐引退。
過了數日,魏主子攸偕榮登高,俯視宮阙壯麗,列樹成行。
榮歎息道:“前日愚昧,有北遷意,今見皇居壯盛,方信元尚書言,确有至理,無怪他抵死不從呢。
”魏主亦好言撫谕,榮乃絕口不談遷都。
惟鄭俨、徐纥、李神軌三人,在逃未獲,檄令地方有司,搜捕治罪。
俨遁歸鄉裡,與從兄荥陽太守仲明,謀據郡起兵,為部下所殺。
纥奔至泰山郡,投依太守羊侃,嗣聞朝廷嚴捕,乃與侃南奔降梁。
神軌不知下落,想已是竄死了。
汝南王悅,臨淮王彧,北海王颢,前已避難南奔,彧因魏主定位,訪求宗室,乃上書梁廷,乞求放歸。
梁主頗惜彧才,但不便強留,準令北還。
魏主授彧尚書令,兼大司馬,彧遇事敢言,頗有直聲。
已而魏主欲冊立皇後,爾朱榮囑使朝臣,拟将前時納充嫔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