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清韓難生俘大院君 喪越疆罷斥恭内閣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左宗棠在恭親王府,正在談論琉球案子,忽見兩個太監,喘籲籲進來,報說:“不好了,東太後崩了!”
兩人齊吓一跳。
左宗棠道:“這才好好的,朝晨召見軍機,禦容和怡,毫無疾色,不過兩頰微赤罷了。
王爺,你也被召的,怎麼半日工夫,就崩了呢?” 奕訢道:“這就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左宗棠道:“什麼症候呢?照着向例,帝後有了疾,要傳禦醫,須先傳知軍機,醫方藥劑,悉由軍機檢視,以昭鄭重。
這會子,太後患病,你我當軍機的,一點子沒有知道。
” 議論未了,忽報内廷有旨,立召樞府大臣入見。
奕訢、左宗棠急忙遵旨趕入。
見東太後已經小殓,西太後坐在矮凳上,态度很是從容,群臣依禮叩見。
西太後道:“東太後素來強健,這就幾天裡,也不曾見有動靜,忽遭暴變,真是想不到的事。
” 群臣至此,除了額首仰慰,也沒有别的話。
忽見一人碰頭道:“東太後急病,曾否傳太醫診治。
” 西太後聽了,頓時變色。
衆人瞧發話的不是别人,正是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左宗棠。
衆人見西太後變色,都替他捏一把汗。
停了半晌,隻見太後向奕訢道:“召你們不為别事,就為辦理喪事的事情。
你們出去,大家商議商議。
” 左宗棠跪在地上,還想奏問别的話,西太後已經站起身,踱了進去。
于是一同出外,商議喪事。
左宗棠道:“奇怪的很,怎麼已經小殓了?照例後妃出了事,總要傳戚屬入内瞻視了才小殓,曆朝都是這個辦法。
這會子,東太後家屬沒有奉召就小殓了,你道奇怪不奇怪?” 衆人見他言辭過于剛直,恐怕惹禍,都不敢接嘴。
左宗棠發了幾句旁若無人的議論,回到家中,心中兀自沉悶。
忽見家丁高升跟連發兩個在那裡竊竊私語。
宗堂喚人,問他們講點子什麼,高升笑回:“小的聽得外面傳說,東太後的命,是被人謀掉的。
西太後前幾天病,是托病,并不是真病,東太後不知,特地進宮探問。
不意掀簾入内,眼見唱戲的小金兒睡在西太後龍床上,東太後大怒,立把小金兒逐出賜死。
西太後跪了好半天,東太後心慈臉軟,擱不住人情,應允她不追究。
不意這日回宮,就大漸了。
” 偏連發說不是為小金兒的事,是為另一樁事情。
他說:“鹹豐皇帝臨沒時光,曾給一道密旨東太後,交代道:‘西太後如果不肯聽話,可即宣旨賜死。
’這道密旨,東太後一盈寶貝似的藏着。
前兒西太後病了,東太後因為不忍,就把密旨給她瞧了,當場毀掉。
不意西太後反倒疑忌起來,把東太後就此謀掉。
小的跟他争論呢。
” 左宗棠道:“這都是無稽之談,你們不必信他,也不必講他,都被老爺聞知了,你們都沒了命呢。
” 兩家丁喏喏連聲而退。
左宗棠在樞府,言談舉止,每多不合時宜,樞府各大臣頗為嫌惡。
混了半年多,究竟想一個法子,把他放了出去。
風和日麗時光,似這種寒歲柏松,疾風勁草,原是不很貴重的。
此時年豐人壽,國阜民康,中國地方,了無新奇事實可紀,不意朝鮮屬國,竟就釀出很大的亂子來。
朝鮮國王李熙,本系宗藩支子,因為前王無嗣,入承正統的。
國王的本生父李應正,封為大院君,總攬國事,威權無上。
等到國王年長親政,總攬朝綱。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院君的黨漸漸掃除淨盡,另換一般新人物。
這時光,王妃闵氏,用事執政的人大半都是闵族,應正心很怏怏。
自有一班失意小人,推他出頭,慫恿他跟闵族作對,都說:“你老人家不論如何不濟,總是當今的本生老子,除當今外,誰還尊過似你?發一個令出來,誰還敢不遵?那班奸黨,不過仗着王妃腰子,你老人家要出了場,他們哪裡還站得住?” 恰好這一年,兵士因缺饷嘩變。
叛官亂兵并了堆,舉奉大院君為主,聲言入清君側。
卷甲星駛,一霎時,就把京城攻下,逢官便殺,遇吏即擒。
王朝用事各官,無論是闵非闵,悉數殺死。
亂黨計議道:“諸闵被誅,闵妃留着,終是禍根。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斬草除根,省得來春複發。
” 此時大院君也難禁止,眼看衆人殺入王宮,把王妃活活斫死,并矯命把國王幽閉在密室裡頭。
亂兵四出焚掠,連日本使館都遭在劫數裡,傷掉好多個日本人。
這個警信報入中國,着急倒了一個疆吏,就是直隸總督張樹聲。
張樹聲得着警報,連稱不好,一邊飛章入告,一邊急調提督丁汝昌、道員馬建忠火速往救,又調提督吳長慶率陸軍到漢城,相
左宗棠道:“這才好好的,朝晨召見軍機,禦容和怡,毫無疾色,不過兩頰微赤罷了。
王爺,你也被召的,怎麼半日工夫,就崩了呢?” 奕訢道:“這就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左宗棠道:“什麼症候呢?照着向例,帝後有了疾,要傳禦醫,須先傳知軍機,醫方藥劑,悉由軍機檢視,以昭鄭重。
這會子,太後患病,你我當軍機的,一點子沒有知道。
” 議論未了,忽報内廷有旨,立召樞府大臣入見。
奕訢、左宗棠急忙遵旨趕入。
見東太後已經小殓,西太後坐在矮凳上,态度很是從容,群臣依禮叩見。
西太後道:“東太後素來強健,這就幾天裡,也不曾見有動靜,忽遭暴變,真是想不到的事。
” 群臣至此,除了額首仰慰,也沒有别的話。
忽見一人碰頭道:“東太後急病,曾否傳太醫診治。
” 西太後聽了,頓時變色。
衆人瞧發話的不是别人,正是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左宗棠。
衆人見西太後變色,都替他捏一把汗。
停了半晌,隻見太後向奕訢道:“召你們不為别事,就為辦理喪事的事情。
你們出去,大家商議商議。
” 左宗棠跪在地上,還想奏問别的話,西太後已經站起身,踱了進去。
于是一同出外,商議喪事。
左宗棠道:“奇怪的很,怎麼已經小殓了?照例後妃出了事,總要傳戚屬入内瞻視了才小殓,曆朝都是這個辦法。
這會子,東太後家屬沒有奉召就小殓了,你道奇怪不奇怪?” 衆人見他言辭過于剛直,恐怕惹禍,都不敢接嘴。
左宗棠發了幾句旁若無人的議論,回到家中,心中兀自沉悶。
忽見家丁高升跟連發兩個在那裡竊竊私語。
宗堂喚人,問他們講點子什麼,高升笑回:“小的聽得外面傳說,東太後的命,是被人謀掉的。
西太後前幾天病,是托病,并不是真病,東太後不知,特地進宮探問。
不意掀簾入内,眼見唱戲的小金兒睡在西太後龍床上,東太後大怒,立把小金兒逐出賜死。
西太後跪了好半天,東太後心慈臉軟,擱不住人情,應允她不追究。
不意這日回宮,就大漸了。
” 偏連發說不是為小金兒的事,是為另一樁事情。
他說:“鹹豐皇帝臨沒時光,曾給一道密旨東太後,交代道:‘西太後如果不肯聽話,可即宣旨賜死。
’這道密旨,東太後一盈寶貝似的藏着。
前兒西太後病了,東太後因為不忍,就把密旨給她瞧了,當場毀掉。
不意西太後反倒疑忌起來,把東太後就此謀掉。
小的跟他争論呢。
” 左宗棠道:“這都是無稽之談,你們不必信他,也不必講他,都被老爺聞知了,你們都沒了命呢。
” 兩家丁喏喏連聲而退。
左宗棠在樞府,言談舉止,每多不合時宜,樞府各大臣頗為嫌惡。
混了半年多,究竟想一個法子,把他放了出去。
風和日麗時光,似這種寒歲柏松,疾風勁草,原是不很貴重的。
此時年豐人壽,國阜民康,中國地方,了無新奇事實可紀,不意朝鮮屬國,竟就釀出很大的亂子來。
朝鮮國王李熙,本系宗藩支子,因為前王無嗣,入承正統的。
國王的本生父李應正,封為大院君,總攬國事,威權無上。
等到國王年長親政,總攬朝綱。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院君的黨漸漸掃除淨盡,另換一般新人物。
這時光,王妃闵氏,用事執政的人大半都是闵族,應正心很怏怏。
自有一班失意小人,推他出頭,慫恿他跟闵族作對,都說:“你老人家不論如何不濟,總是當今的本生老子,除當今外,誰還尊過似你?發一個令出來,誰還敢不遵?那班奸黨,不過仗着王妃腰子,你老人家要出了場,他們哪裡還站得住?” 恰好這一年,兵士因缺饷嘩變。
叛官亂兵并了堆,舉奉大院君為主,聲言入清君側。
卷甲星駛,一霎時,就把京城攻下,逢官便殺,遇吏即擒。
王朝用事各官,無論是闵非闵,悉數殺死。
亂黨計議道:“諸闵被誅,闵妃留着,終是禍根。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斬草除根,省得來春複發。
” 此時大院君也難禁止,眼看衆人殺入王宮,把王妃活活斫死,并矯命把國王幽閉在密室裡頭。
亂兵四出焚掠,連日本使館都遭在劫數裡,傷掉好多個日本人。
這個警信報入中國,着急倒了一個疆吏,就是直隸總督張樹聲。
張樹聲得着警報,連稱不好,一邊飛章入告,一邊急調提督丁汝昌、道員馬建忠火速往救,又調提督吳長慶率陸軍到漢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