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剿撚軍僧王殉難 遊都市天子微行

關燈
話說僧格林沁骁悍善戰,當時滿蒙漢各将沒一個比賽得上。

    他那雄心壯志,銳氣英風,直堪涵蓋千秋,推倒一世。

    力攻智取,虎步龍骧。

    鐵騎所經,風雲色變,金戈所指,山嶽形潛。

    撚軍首領張洛行、團民首領苗沛霖都是混世魔王,吞人惡煞。

    跳蕩了不知幾多年數,擾亂了不知幾多地方。

    說也奇怪,經他老人家旌旗一指,竟似風卷殘雲,收拾了個淨盡。

    殺人如草,用兵如神,楚豫撚黨聽到僧格林沁名字,無不魂飛魄散,心駭神驚。

    僧王逾益自負,不把撚軍放在心上。

    得機得勢,作福作威,獲到撚黨,不問首從,一概淩遲處死。

    忍心害理,峻法嚴刑,殘酷到個要不得。

    苗沛霖被擒時光,沛霖有一班義兒,都是十四五歲的俊童。

    目秀眉清,粉裝玉容,無愧人其女口玉,直堪我見猶憐。

    碰着這位僧王爺,偏是心狠手辣,專喜煮鶴焚琴。

    審問明白,批下來總是“依例處死”四個字。

    僧王更有一個特異性,,每逢犯人綁赴法場,便令當差的燙上很好的酒,坐看行刑,酌酒玩賞。

    那淩遲刑是寸割分碎的,受刑的人慘痛呼号,他老人家愈是快活,酒下的愈快。

    彼時苗氏義兒捆縛定當,押到法場,劊子手開刀,跪呈樣肉,僧王見那樣肉,竟有一寸左右闊狹,頓時大怒,喝把劊子手棍責五十。

    下令每剮犯肉,不得闊逾五分。

    受刑的人宛轉哀啼,求恩速死。

    僧王賞心樂意,置若罔聞。

    自辰至午,才割得半條腿子。

    午牌過後,僧王爺酒興闌珊,不無少有厭倦,特下恩命:“受刑各逆犯,能夠破口大罵苗逆,本王開恩,賞他拳大的一刀。

    ” 武健嚴酷,慘無人理,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撚黨恨極,聚集同黨,商議報仇之計。

     此時撚黨首領姓張,名宗禹,就是悍酋張洛行的兒子。

    衆多頭目,齊聽号令。

    當下張宗禹道:“遵王賴汶光,是太平天國遺臣,天國雖亡,雄心未已,兀在直魯一帶縱橫馳突,此人真是個英雄。

    先生當時,原也受過太平朝思典,現在要報仇,莫如與遵王聯兵一處。

    遵王久戰沙場,深通将略,跟他聯了兵,咱們總不會吃虧呢!” 衆頭目連聲稱妙。

    張宗禹随即修書一封,備了一盤珠寶,四色食品,特派心腹幹員,馳往遵王那裡通聘。

     賴汶光接信大喜,親統大軍,風馳而來。

    猩猩惜猩猩,好漢識好漢,兩雄握手,相見恨晚。

    張宗禹請教用兵方略,賴汶光道:“僧格林沁蠻橫粗暴,竟是一頭野牛,是宜智取,不宜力敵。

     他手下東三盟鐵騎去來骠疾,馳突如風。

    咱們弟兄大半都是步隊,在平陽曠野裡跟他交戰,自然要受虧了。

    現在莫如用我之長,攻敵之短。

    引他到山谷沮洳地方,山路屈曲,水道萦回,騎不得逞,馬不得馳。

    那時節,一聲炮響,伏兵齊起,不怕他飛了天上去。

    ” 張宗禹大喜,依計行事。

    從此設伏埋兵,用謀暗算,神出鬼沒,聲東擊西。

    隻檢崇山峻嶺,淺澤深溪所在,跟官兵厮殺。

     謀果然無遺策,計不虛行,僧營良将恒齡、舒通額、蘇克金等都是勇冠三軍、力敵萬夫的,卻都蹶掉在這裡頭。

    怒得僧王切齒咬牙,統率精騎,親自趕來,誓與群敵拼一個死活。

    那霸王嗔目大呼,人馬辟易,“魏武帝輕兵蹑敵,騎步倉皇”,那一股猛厲無前的氣概,直令人望而卻步。

    當下張宗禹、賴汶光計議道:“僧賊積忿已深,勢将拼命,萬萬不能邀擊。

    咱們不如分軍兩路,各統一支,僧賊如果擊我,你快快起兵,攻打他後面,僧賊回兵,你馬上逃避,我就播旗喊呐的救你。

    總之咱們兩支兵牽制僧賊,使他疲于奔命,接應不遑。

    等他氣竭力弱,再用誘敵法子,誘他到祟山峻嶺、曲徑羊腸地方,四面圍住,合力奮擊,甕中捉鼈,池内搜魚,恁他掀波鼓浪,咱們也不怕了。

    ” 此計行後,可憐蓋世無雙的僧親王東奔西逐,不得一戰。

    總兵何建鳌、陳國瑞、内閣學士全順叩馬谏阻,都說:“王爺萬金貴體,撚匪山野蠻牛,馳突奔逐,很是犯不着!” 僧王哪裡肯聽。

     這日,接到軍報:“張、賴兩賊,聯兵一路,逃向山東去了。

    ” 僧王怒極,統率親兵,飛馬就追。

    傳令大軍跟随繼進,晝夜兼程,趕了二百多裡路。

    每到城鄉,詢問當地百姓,都說賊軍過得沒有幾時。

    盡力追趕,卻又不見蹤迹。

    這日,行到曹州以西,天色傍晚,山路崎岖,岡巒起伏,地勢很是幽峻。

    落日奄奄,微風習習,僧王心疑,傳令前軍探路。

    霎時,前軍統領擒了兩個樵夫,速送到馬前,聽候王爺發落。

    僧王喝問賊蹤,那樵夫道:“才見五七千人馬,在前面山中,紮營散隊,埋鍋竈飯,我們不識字,不知是官是賊?” 僧王道:“那一定是賊隊了。

    ” 随令加鞭催馬,趕緊前進。

    所說“天子三宜,将軍一令,三軍之衆,誰敢不遵。

    ” 斯時,暮霾橫空,餘霞散彩,饑疲的軍士,被霾影霞光一映射,饑容菜色,愈顯得真切。

    僧王志在克敵,軍容饑飽,倒也毫不在意。

    行了一陣,忽見前軍發起喊來,立遣裨将飛馬探問。

    霎時回報,前面山路被樹枝疊斷了。

    僧王知道中計,立傳将令:“前鋒作後隊,後隊作前鋒,班馬千軍,立時回馬!” 此令方才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