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大雪空山 割股療親行拙孝 沖霄健羽 碧崖丹澗拜真仙
關燈
小
中
大
得眼花缭亂。
知道一下去,便是粉身碎骨,性命難保。
想起石洞中生病的老父,心如刀割。
正在傷心害怕,猛覺背上隐隐作痛,好似被什麼東西抓住似的,速度減低,不似剛才投石奔流一般往下飛落。
急忙回頭一看,正是那隻金眼雕,不知在什麼時候飛将下來,将自己束腰絲帶抓住。
因昔日李甯講過,凡是大鳥擒生物,都是用爪抓住以後,飛向高空,再擲向山石之上,然後下來啄食,猜是那雕不懷好意。
一則自己寶劍業已剛才墜入深潭;二則半懸空中,使不得勁。
又怕那雕在空中用嘴來啄,隻得暫且聽天由命,索性等它将自己帶出深潭,到了地面,再作計較。
用手一摸身上,且喜适才還剩有兩隻金镖未曾失落,不由起了一線生機。
便悄悄掏出,取在手中,準備一出深潭,便就近給那雕一镖,以求僥幸脫險。
誰想那雕并不往上飛起,反一個勁直往下降,兩翼兜風,平穩非凡,慢慢朝潭下落去。
英瓊不知道那雕把她帶往潭下則甚,好生着急。
情知危險萬狀,事到其間,也就不作求生之想了。
英瓊膽量本大,既把生死置之度外,反借此飽看這崖潭奇景。
下降數十丈之後,雪迹已無,漸漸覺得身上溫暖起來。
隻見一團團、一片片的白雲由腳下往頭上飛去。
有時穿入雲陣之内,被那雲氣包圍,什麼也看不見。
有時成團如絮的白雲飛入襟袖,一會又複散去。
再往底下看時,視線被白雲遮斷,簡直看不見底。
那雲層穿過了一層又一層,忽然看見腳下面有一個從崖旁伸出來的大崖角,上面奇石如同刀劍森列,尖銳鱗峋。
這一落下去,還不身如齑粉?英瓊閉目心寒,剛要喊出"我命休矣",那雕忽然速度增高,一個轉側,收住雙翼,從那峭崖旁邊一個六七尺方圓的洞口鑽了過去。
英瓊自以為必死無疑,但好久不見動靜,身子仍被那雕抓住往下落。
不由再睜雙目看時,隻見下面已離地隻有十餘丈,隐隐聞得鐘魚之聲。
心想:"這萬丈深潭之内,哪有修道人居此?"好生詫異。
這時那雕飛的速度越發降低。
英瓊留神往四外看時,隻見石壁上青青綠綠,紅紅紫紫,布滿了奇花異卉,清香蔑郁,直透鼻端。
面積也逐漸寬廣,簡直是别有洞天,完全暮春景象,哪裡是寒風凜冽的隆冬天氣。
不由高興起來。
身子才一轉側,猛想起自己尚在鐵爪之下,吉兇未蔔;即使能脫危險,這深潭離上面不知幾千百丈,如何上去?況且老父尚在病中,無人侍奉,不知如何懸念自己。
不禁悲從中來。
那雕飛得離地面越近,便看見下面山阿碧岑之旁,有一株高有數丈的古樹,樹身看去很粗,枝葉繁茂。
那鐘魚之聲忽然停住,一個小沙彌從那樹中走将出來,高聲喚道:"佛奴請得嘉客來了嗎?"那雕聞言,仍然抓住英瓊,在離地三四丈的空中盤旋,不肯下去。
英瓊離地漸近,早掏出懷中金镖,準備相機行事。
見那雕不住在高空盤旋,這是自然回翔,不比得适才是借着它兩翼兜風的力,平平穩穩地往下降落。
人到底是血肉之軀,任你英瓊得天獨厚,被那雕抓住,幾個轉側,早已鬧得頭昏眼花,天旋地轉,那小沙彌在下面高聲喊嚷,她也未曾聽見。
那雕盤旋了一會,倏地一聲長嘯,收住雙翼,弩箭脫弦般朝地面直瀉下來。
到離地三四尺左右,猛把鐵爪一松,放下英瓊,重又沖霄而起。
這時英瓊神志已昏,暈倒在地,隻覺心頭怦怦跳動,渾身酸麻,動轉不得。
停了一會,聽見耳旁有人說話的聲音。
睜開秀目看時,隻見眼前站定一個小沙彌,和自己差不多年紀。
聽他口中道:"佛奴無禮,檀越受驚了。
"英瓊勉強支持,站起身來問道:"适才我在山頂上,被一大雕将我抓到此間。
這裡是什麼所在?我是如何脫險?小師父可知道?"那小沙彌合掌笑道:"女檀越此來,乃是前因。
不過佛奴莽撞,又恐女檀越用暗器傷它,累得女檀越受此驚恐,少時自會責罰于它。
家師現在雲巢相候,女檀越随我進見,便知分曉。
" 這時英瓊業已看清這個所在,端的是仙靈窟宅,洞天福地。
隻見四面俱是靈秀峰巒,天半一道飛瀑,降下來彙成一道清溪。
前面山阿碧岑之旁,有一棵大楠樹,高隻數丈,樹身卻粗有一丈五六尺,橫枝低極,綠蔭如蓋,遮蔽了三四畝方圓地面;樹後山崖上面,藤蘿披拂,許多不知名的奇花生長在上面。
綠苔痕中,隐隐現出"凝碧"兩個方丈大字。
英瓊雖然神思未定,已知道此間決少兇險,便随那小沙彌直往樹前走來。
見那樹身業已中空,樹頂當中結了一個茅棚。
心想:"這人在這大樹頂上住家,倒好耍子。
"及至離那山崖越近,那"凝碧"兩個摩崖大字越加看得清楚。
忽然想起白眉毛和尚所留的紙條,不禁脫口問道:"此地莫非就是凝碧崖麼?"那小沙彌笑答道:"此間正是凝碧崖。
家師因恐令尊難以尋找,特遣佛奴接引,不想竟把
知道一下去,便是粉身碎骨,性命難保。
想起石洞中生病的老父,心如刀割。
正在傷心害怕,猛覺背上隐隐作痛,好似被什麼東西抓住似的,速度減低,不似剛才投石奔流一般往下飛落。
急忙回頭一看,正是那隻金眼雕,不知在什麼時候飛将下來,将自己束腰絲帶抓住。
因昔日李甯講過,凡是大鳥擒生物,都是用爪抓住以後,飛向高空,再擲向山石之上,然後下來啄食,猜是那雕不懷好意。
一則自己寶劍業已剛才墜入深潭;二則半懸空中,使不得勁。
又怕那雕在空中用嘴來啄,隻得暫且聽天由命,索性等它将自己帶出深潭,到了地面,再作計較。
用手一摸身上,且喜适才還剩有兩隻金镖未曾失落,不由起了一線生機。
便悄悄掏出,取在手中,準備一出深潭,便就近給那雕一镖,以求僥幸脫險。
誰想那雕并不往上飛起,反一個勁直往下降,兩翼兜風,平穩非凡,慢慢朝潭下落去。
英瓊不知道那雕把她帶往潭下則甚,好生着急。
情知危險萬狀,事到其間,也就不作求生之想了。
英瓊膽量本大,既把生死置之度外,反借此飽看這崖潭奇景。
下降數十丈之後,雪迹已無,漸漸覺得身上溫暖起來。
隻見一團團、一片片的白雲由腳下往頭上飛去。
有時穿入雲陣之内,被那雲氣包圍,什麼也看不見。
有時成團如絮的白雲飛入襟袖,一會又複散去。
再往底下看時,視線被白雲遮斷,簡直看不見底。
那雲層穿過了一層又一層,忽然看見腳下面有一個從崖旁伸出來的大崖角,上面奇石如同刀劍森列,尖銳鱗峋。
這一落下去,還不身如齑粉?英瓊閉目心寒,剛要喊出"我命休矣",那雕忽然速度增高,一個轉側,收住雙翼,從那峭崖旁邊一個六七尺方圓的洞口鑽了過去。
英瓊自以為必死無疑,但好久不見動靜,身子仍被那雕抓住往下落。
不由再睜雙目看時,隻見下面已離地隻有十餘丈,隐隐聞得鐘魚之聲。
心想:"這萬丈深潭之内,哪有修道人居此?"好生詫異。
這時那雕飛的速度越發降低。
英瓊留神往四外看時,隻見石壁上青青綠綠,紅紅紫紫,布滿了奇花異卉,清香蔑郁,直透鼻端。
面積也逐漸寬廣,簡直是别有洞天,完全暮春景象,哪裡是寒風凜冽的隆冬天氣。
不由高興起來。
身子才一轉側,猛想起自己尚在鐵爪之下,吉兇未蔔;即使能脫危險,這深潭離上面不知幾千百丈,如何上去?況且老父尚在病中,無人侍奉,不知如何懸念自己。
不禁悲從中來。
那雕飛得離地面越近,便看見下面山阿碧岑之旁,有一株高有數丈的古樹,樹身看去很粗,枝葉繁茂。
那鐘魚之聲忽然停住,一個小沙彌從那樹中走将出來,高聲喚道:"佛奴請得嘉客來了嗎?"那雕聞言,仍然抓住英瓊,在離地三四丈的空中盤旋,不肯下去。
英瓊離地漸近,早掏出懷中金镖,準備相機行事。
見那雕不住在高空盤旋,這是自然回翔,不比得适才是借着它兩翼兜風的力,平平穩穩地往下降落。
人到底是血肉之軀,任你英瓊得天獨厚,被那雕抓住,幾個轉側,早已鬧得頭昏眼花,天旋地轉,那小沙彌在下面高聲喊嚷,她也未曾聽見。
那雕盤旋了一會,倏地一聲長嘯,收住雙翼,弩箭脫弦般朝地面直瀉下來。
到離地三四尺左右,猛把鐵爪一松,放下英瓊,重又沖霄而起。
這時英瓊神志已昏,暈倒在地,隻覺心頭怦怦跳動,渾身酸麻,動轉不得。
停了一會,聽見耳旁有人說話的聲音。
睜開秀目看時,隻見眼前站定一個小沙彌,和自己差不多年紀。
聽他口中道:"佛奴無禮,檀越受驚了。
"英瓊勉強支持,站起身來問道:"适才我在山頂上,被一大雕将我抓到此間。
這裡是什麼所在?我是如何脫險?小師父可知道?"那小沙彌合掌笑道:"女檀越此來,乃是前因。
不過佛奴莽撞,又恐女檀越用暗器傷它,累得女檀越受此驚恐,少時自會責罰于它。
家師現在雲巢相候,女檀越随我進見,便知分曉。
" 這時英瓊業已看清這個所在,端的是仙靈窟宅,洞天福地。
隻見四面俱是靈秀峰巒,天半一道飛瀑,降下來彙成一道清溪。
前面山阿碧岑之旁,有一棵大楠樹,高隻數丈,樹身卻粗有一丈五六尺,橫枝低極,綠蔭如蓋,遮蔽了三四畝方圓地面;樹後山崖上面,藤蘿披拂,許多不知名的奇花生長在上面。
綠苔痕中,隐隐現出"凝碧"兩個方丈大字。
英瓊雖然神思未定,已知道此間決少兇險,便随那小沙彌直往樹前走來。
見那樹身業已中空,樹頂當中結了一個茅棚。
心想:"這人在這大樹頂上住家,倒好耍子。
"及至離那山崖越近,那"凝碧"兩個摩崖大字越加看得清楚。
忽然想起白眉毛和尚所留的紙條,不禁脫口問道:"此地莫非就是凝碧崖麼?"那小沙彌笑答道:"此間正是凝碧崖。
家師因恐令尊難以尋找,特遣佛奴接引,不想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