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金殿試藝三鼠封官 佛門遞呈雙烏告狀

關燈
第四十九回金殿試藝三鼠封官佛門遞呈雙烏告狀 話說天子見那徐慶鹵莽非常,因問他如何穿山。

    徐慶道:“隻因我”蔣平在後面悄悄拉他,提拔道:“罪民,罪民!”徐慶聽了,方說道:“我罪民在陷空島連鑽十八孔,故此,人人叫我罪民穿山鼠。

    ”聖上道:“朕這萬壽山也有山窟,你可穿得過去麼?”徐慶道:“隻要是通的就鑽得過去。

    ”聖上又派了陳林,将徐慶領至萬壽山下。

    徐慶脫去罪衣罪裙。

    陳林囑咐他道:“你隻要穿山窟過去,應個景兒即便下來,不要耽延工夫。

    ”徐慶隻管答應,誰知他到了半山之間,見個山窟,把身子一順就不見了,足有兩盞茶時不見出來。

    陳林着急道:“徐慶,你往哪裡去了?”忽見徐慶在南山尖之上,應道:“唔,俺在這裡。

    ”這一聲,連聖上與群臣俱各聽見了。

    盧方在一旁跪着,暗暗着急,恐聖上見怪。

    誰知徐慶應了一聲又不見了。

    陳林更自着急,等了多會,方見他從山窟内穿出。

    陳林連忙點手呼他下來。

    此時,徐慶已不成模樣,渾身青苔,滿頭塵垢。

    陳林仍把他帶在丹墀,跪在一旁。

    聖上連連誇獎:“果真不愧‘穿山’二字。

    ” 又見單上第四十名混江鼠蔣平。

    天子往下一看,見他身材矮小,再搭着匍匐在地,更顯葳蕤。

    及至叫他擡起頭來,卻是面黃肌瘦,形如病夫。

    仁宗有些不悅,暗想道:“看他這光景,如何配稱混江鼠呢?”無奈何問道:“你既叫混江鼠,想是會水了?”蔣平道:“罪民在水間能開目視物,能水中整個月住宿,頗識水性,因此喚作混江鼠。

    這不過是罪民小巧之技。

    ”仁宗聽說“頗識水性”四字,更不喜悅。

    立刻吩咐備船,叫陳林:“進内取朕的金蟾來。

    ”少時,陳伴伴取到。

    天子命包公細看,隻見金漆木桶之中,内有一個三足蟾,寬有三寸按三才,長有五寸遵五行,兩個眼睛如琥珀一般,一張大口,恰似胭脂,碧綠的身子,雪白的肚兒,更趁着兩個金睛圈兒,周身的金點兒,實實好看,真是稀奇之物。

    包公看了贊道:“真乃奇寶。

    ”天子命陳林帶着蔣平上一隻小船。

    卻命太監提了木桶。

    聖上帶領首相及諸大臣,登在大船之上。

    此時,陳林看蔣平光景,惟恐他不能捉蟾,悄悄告訴他道:“此蟾乃聖上心愛之物,你若不能捉時,趁早言語。

    我與你奏明聖上,省得吃罪不起。

    ”蔣平笑道:“公公但請放心,不要多慮。

    有水靠,求借一件。

    ”陳林道:“有,有。

    ”立刻叫小太監拿幾件來。

    蔣平挑了一身極小的,脫了罪衣罪裙,穿上水靠,剛剛合體。

    隻聽聖上那邊大船上,太監手提木桶,道:“蔣平,咱家這就放蟾了。

    ”說罷,将木桶口兒向下,底兒朝上,連蟾帶水俱各倒在海内。

    隻見那蟾在水皮之上發愣。

    陳林這邊緊催蔣平:“下去,下去!”蔣平卻不動。

    不多時,那蟾靈性清醒,三足一晃就不見了。

    蔣平方向船頭将身一順,連個聲息也無,也不見了。

     天子那邊看的真切,暗道:“看他入水勢,頗有能為。

    隻是金蟾惟恐遺失。

    ”跟睜睜往水中觀看,半天不見影響。

    天子暗說:“不好!朕看他懦弱身軀,如何禁得住在水中許久。

    别是他捉不住金蟾,畏罪自溺死了罷?這是怎麼說!朕為一蟾,要人一命,豈是為君的道理。

    ”正在着急,忽見水中咕嘟嘟翻起泡來。

    此泡一翻,連衆人俱各猜疑了:這必是沉了底兒了。

    仁宗好生難受。

    君臣隻顧遠處觀望,未想到船頭以前,忽然水上起波,波紋往四下裡一開,發了一個極大的圈兒。

    從當中露出人來,卻是面向下,背朝上,真是河漂子一般。

    聖上看了,不由地一怔。

    猛見他将腰一拱,仰起頭來,卻是蔣平在水中跪着,兩手上下合攏。

    将手一張,隻聽金蟾在掌中“呱呱”的亂叫。

    天子大喜道:“豈但頗識水性,竟是水勢精通了!真是好混江鼠,不愧其稱。

    ”忙吩咐太監,将木桶另注新水。

    蔣平将金蟾放在裡面,跪在水皮上,恭恭敬敬向上叩了三個頭。

    聖上及衆人無不誇贊。

    見他仍然踏水奔至小船,脫了衣靠。

    陳林更喜,仍把他帶往金銮殿來。

     此時聖上已回轉殿内,宣包公進殿,道:“朕看他等技藝超群,豪俠尚義。

    國家總以鼓勵人材為重。

    朕欲加封他等職銜,以後也令有本領的各懷向上之心。

    卿家以為何如?”包公原有此心,恐聖上設疑,不敢啟奏,今一聞此旨,連忙跪倒奏道:“聖主神明,天恩浩蕩。

    從此大開進賢之門,實國家之大幸也。

    ”仁宗大悅,立刻傳旨,賞了盧方等三人,也是六品校尉之職,俱在開封供職。

    又傳旨,務必訪查白玉堂、韓彰二人,不拘時日。

    包公帶領盧方等謝恩。

    天子駕轉回宮。

     包公散朝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