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設謀诓藥氣走韓彰 遣興濟貧欣逢趙慶

關燈
然分别,日後自然團聚。

    現在外面已交五鼓,事不宜遲,且自取藥要緊。

    ”連忙向展爺要了紙筆墨硯,提筆一揮而就。

    折疊了,叫盧方打上花押,便回明包公,仍從房上回去,又近又快。

    包公應允。

    蔣平出了書房,将身一縱,上房越脊,登時不見。

    衆人無不稱羨。

     單說蔣爺來至文光樓,還聽見韓彰在那裡勸慰白玉堂。

    原來玉堂的餘氣還未消呢。

    蔣平見了二人道:“我與大哥将三哥好容易救回,不想三哥中了毒藥袖箭,大哥背負到前面樹林,再也不能走了。

    小弟又背他不動。

    隻得二哥與小弟同去走走。

    ”韓爺聽了,連忙離了文光樓。

    蔣平便問:“二哥,藥在何處?”韓彰從腰間摘下個小荷包來,遞與蔣平。

    蔣平接過,摸了摸,卻有兩丸,急忙掏出。

    将衣邊鈕子咬下兩個,咬去鼻兒,滴溜圓,又将方才寫的字帖裹了裹,塞在荷包之内,仍遞與韓彰。

    将身形略轉了幾轉,他便抽身竟奔開封府而來。

     這裡,韓爺隻顧奔前面樹林,以為蔣平拿了藥去,先解救徐慶去了,哪裡知道他是奔了開封呢?韓二爺來到樹林,四下裡尋覓,并不見大哥、三弟,不由心下納悶。

    摸摸荷包,藥仍二丸未動,更覺不解。

    四爺也不見了,隻得仍回文光樓來。

    見了白玉堂,說了此事,未免彼此狐疑。

    韓爺回手又摸了摸荷包道:“呀!這不象藥。

    ”連忙叫白玉堂敲着火種,隐着光亮一看,原來是字帖兒裹着鈕子。

    忙将字帖兒打開觀看,卻有盧方花押,上面寫着叫韓彰絆住白玉堂,作為内應,方好擒拿。

    白玉堂看了,不由地懷疑,道:“二哥,就把小弟綁了罷,交付開封就是了。

    ”韓爺聽了急道:“五弟,休出此言。

    這明是你四哥恐我幫助于你,故用此反間之計。

    好好好,這才是結義的好弟兄呢!我韓彰也不能做内應,也不能幫扶五弟,俺就此去也!”說罷,立起身來,出了文光樓,躍身去了。

     這時,蔣平诓了藥回轉開封,已有五鼓之半。

    連忙将藥研好,一丸灌将下去。

    不多時,馬漢回轉過來,吐了許多毒水,心下方覺明白。

    大家也就放了心了。

    略略歇息,天已大亮。

    到了次日晚間,蔣平又暗暗到文光樓。

    誰知玉堂卻不在彼,不知投何方去了。

    盧方又到下處,叫伴當将行李搬來。

    從此,開封府又添了陷空島的三義,幫扶着訪查此事。

    卻分為兩班:白日卻是王、馬、張、趙細細緝訪,夜晚卻是南俠同着三義暗暗搜尋。

     不想這一日,趙虎因包公入闱,閑暇無事,想起王、馬二人在花神廟巧遇盧方,暗自想道:“我何不也出城走走呢?”因此,扮了個客人的模樣,悄悄出城,信步行走。

    正走着,覺得腹中饑餓,便在村頭小飯館内意欲獨酌,吃些點心。

    剛然坐下,要了酒,随意自飲。

    隻見那邊桌上有一老頭兒,卻是外鄉形景,滿面愁容,眼淚汪汪,也不吃,也不喝,隻是瞅着趙爺。

    趙爺見他可憐,便問道:“你這老頭兒,瞧俺則甚?”那老者見問,忙立起身來道:“非是小老兒敢瞧客官。

    隻因腹中饑餓,缺少錢鈔,見客官這裡飲酒,又不好啟齒。

    望乞見憐。

    ”趙虎聽了,哈哈大笑道:“敢則是你餓了,這有何妨呢?你便過來,俺二人同桌而食,有何不可?”那老兒聽了歡喜,未免臉上有些羞慚。

    及至過來,趙爺要了點心饅饅叫他吃。

    他卻一邊吃着一邊落淚。

    趙爺看了,心中不悅,道:“你這老頭兒,好不曉事。

    你說餓了,俺給你吃。

    你又哭什麼呢?”老者道:“小老兒有心事,難以告訴客官。

    ”趙爺道:“原來你有心事,這也罷了。

    我且問你,你姓什麼。

    ”老兒道:“老兒姓趙。

    ”趙虎道:“嗳喲!原來是當家子。

    ”老者又接着道:“小老兒姓趙名慶,乃是仁和縣的承差。

    隻因包三公子太原進香”趙虎聽了道:“什麼包三公子?”老者道:“便是當朝宰相包相爺的侄兒。

    ”趙虎道:“哦,哦。

    包三公子進香怎麼樣?”老者道:“他故意的繞走蘇州,一來為遊山玩景,二來為勒索州縣的銀兩。

    ”趙虎道:“竟有這等事?你講,你講。

    ”老者道:“隻因路過管城縣,我家老爺派我預備酒飯,迎至公館款待。

    誰想三公子說鋪墊不好,預備的不佳,他要勒索程儀三百兩。

    我家老爺乃是一個清官,并無許多銀兩。

    又說小人借水行舟,希圖這三百兩銀子,将我打了二十闆子。

    幸喜衙門上下,俱是相好,卻未打着。

    後來見了包三公子,将我吊在馬棚,這一頓馬鞭子,打的卻不輕。

    還是應了另改公館,孝敬銀兩,方将我放出來。

    小老兒一時無法,因此脫逃,意欲到京,尋找一個親戚。

    不想投親不着,隻落得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衣服典當已盡,看看不能糊口,将來難免餓死,做定他鄉之鬼呀!”說罷痛哭。

    趙爺聽至此,又是心疼趙慶,又是氣恨包公子,恨不得立刻拿來出這口惡氣。

    因對趙慶道:“老人家,你負此沉冤,何不寫個訴呈呢?”未知趙慶如何答對,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