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錯遞呈權奸施毒計 巧結案公子辨奇冤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七回錯遞呈權奸施毒計巧結案公子辨奇冤
且說趙虎暗道:“我家相爺,赤心為國,誰知他的子侄,如此不法。
我何不将他指引到開封府,看我們相爺如何辦理?是秉公呵,還是徇私呢?”想罷道:“你正該寫個呈子。
”趙慶道:“小老兒上京投親,正為遞呈分訴。
”趙虎道:“不知你想在何處去告呢?”趙慶道:“小老兒聞得大理寺文大人那裡頗好。
”趙爺道:“文大人雖好,總不如開封府包太師那裡好。
”趙慶道:“包太師雖好,惟恐這是他本家之人,未免要有些袒護,于事反為不美。
”趙虎道:“你不知道包太師,辦事極其公道,無論親疏,總要秉正除奸。
若在别人手裡告了,他倒可托個人情,或者官府做個人情,那倒有的。
你若在他本人手裡告了,他便得秉公辦理,再也不能偏向的。
”趙慶聽了有理,便道:“既承指教,明日就在太師跟前告就是了。
”趙虎道:“你且不要忙。
如今相爺現在場内,約于十五日後,你再進城攔轎呈訴。
”當下叫他吃飽了,卻又在肚兜内摸出半錠銀子來,道:“這還有五六天工夫呢,莫不成餓着嗎?拿去做盤費用罷。
”趙慶道:“小老兒既蒙賞吃點心,如何還敢受賜銀兩?”趙虎道:“這有什麼要緊,你隻管拿去。
你若不要,俺就惱了。
”趙慶隻得接過來,千恩萬謝的去了。
趙虎見趙慶去後,自己又飲了幾杯,才出了飯鋪,也不訪查了,便往舊路歸來。
心中暗暗盤算,倒替相爺為難。
此事要接了呈子,生氣是不消說了。
隻是如何辦法呢!自己又囑咐:“趙虎啊,趙虎!你今日回開封,可千萬莫露風聲。
這可是要緊的啊!”他雖如此想,哪裡知道凡事不可預料。
他若是将趙慶帶至開封,倒不能錯。
誰知他又細起心來了,這才鬧的錯大發了呢。
趙虎在開封府等了幾天,卻不見趙慶鳴冤,心中暗暗輾轉道:“那老兒說是必來,如何總未到呢?難道他是個诓嘴吃的?若是如此,我那半錠銀子花的才冤呢!” 你道趙慶為何不來?隻因他過了五天,這日一早起進城來,正走到鬧熱叢中,忽見兩旁人一分,嚷道:“閃開!閃開!太師爺來了!太師爺來了!”趙慶聽見“太師”二字,便煞住腳步,等着轎子臨近,便高舉呈詞,雙膝跪倒,口中喊道:“冤枉啊,冤枉!”隻見轎已打杆,有人下馬接過呈子,遞入轎内。
不多時,隻聽轎内說道:“将這人帶至府中問去。
”左右答應一聲。
轎夫擡起轎來,如飛的竟奔龐府去了。
你道這轎内是誰?卻是太師龐吉。
這老奸賊得了這張呈子,如拾珍寶一般,立刻派人請女婿孫榮與門生廖天成。
及至二人來到,老賊将呈子與他等看了,隻樂得手舞足蹈,屁滾尿流,以為此次可将包黑參倒了。
又将趙慶叫到書房,好言好語,細細地問了一番。
便大家商議,繕起奏折,預備明日呈遞。
又暗暗定計,如何行文搜查勒索的銀兩,又如何到了臨期使他再不能更改。
洋洋得意,樂不可言。
至次日,聖上臨殿。
龐吉出班,将呈子謹呈禦覽。
聖上看了,心中有些不悅,立刻宣包公上殿,便問道:“卿有幾個侄兒?”包公不知聖意,隻得奏道:“臣有三個侄男。
長次俱務農,惟有第三十個卻是生員,名叫包世榮。
”聖上又問道:“你這侄男可曾見過沒有?”包公奏道:“微臣自在京供職以來,并未回家。
惟有臣的大侄見過,其餘二侄、三侄,俱未見過。
”仁宗天子點了點頭,便叫陳伴伴将此折遞與包卿看。
包公恭敬捧過一看,連忙跪倒,奏道:“臣子侄不肖,理應嚴拿,押解來京,嚴加審訊。
臣有家教不嚴之罪,亦當從重究治。
仰懇天恩依律施行。
”奏罷,便匍匐在地。
聖上見包公毫無遮飾之詞,又見他惶愧至甚,聖心反覺不安,道:“卿家日夜勤勞王事,并未回家,如何能夠知道家中事體?卿且平身。
俟押解來京時,朕自有道理。
”包公叩頭,平身歸班。
聖上即傳旨意:立刻行文,着該府、州、縣,無論包世榮行至何方,立即押解馳驿來京。
此抄一發,如星飛電轉,迅速之極。
不一日,便将包三公子押解來京。
剛到城内熱鬧叢中,見那壁廂一騎馬飛也似跑來。
相離不遠,将馬收住,滾鞍下來,便在旁邊屈膝禀道:“小人包興,奉相爺鈞谕,求衆押解老爺略留情面,容小人與公子微述
我何不将他指引到開封府,看我們相爺如何辦理?是秉公呵,還是徇私呢?”想罷道:“你正該寫個呈子。
”趙慶道:“小老兒上京投親,正為遞呈分訴。
”趙虎道:“不知你想在何處去告呢?”趙慶道:“小老兒聞得大理寺文大人那裡頗好。
”趙爺道:“文大人雖好,總不如開封府包太師那裡好。
”趙慶道:“包太師雖好,惟恐這是他本家之人,未免要有些袒護,于事反為不美。
”趙虎道:“你不知道包太師,辦事極其公道,無論親疏,總要秉正除奸。
若在别人手裡告了,他倒可托個人情,或者官府做個人情,那倒有的。
你若在他本人手裡告了,他便得秉公辦理,再也不能偏向的。
”趙慶聽了有理,便道:“既承指教,明日就在太師跟前告就是了。
”趙虎道:“你且不要忙。
如今相爺現在場内,約于十五日後,你再進城攔轎呈訴。
”當下叫他吃飽了,卻又在肚兜内摸出半錠銀子來,道:“這還有五六天工夫呢,莫不成餓着嗎?拿去做盤費用罷。
”趙慶道:“小老兒既蒙賞吃點心,如何還敢受賜銀兩?”趙虎道:“這有什麼要緊,你隻管拿去。
你若不要,俺就惱了。
”趙慶隻得接過來,千恩萬謝的去了。
趙虎見趙慶去後,自己又飲了幾杯,才出了飯鋪,也不訪查了,便往舊路歸來。
心中暗暗盤算,倒替相爺為難。
此事要接了呈子,生氣是不消說了。
隻是如何辦法呢!自己又囑咐:“趙虎啊,趙虎!你今日回開封,可千萬莫露風聲。
這可是要緊的啊!”他雖如此想,哪裡知道凡事不可預料。
他若是将趙慶帶至開封,倒不能錯。
誰知他又細起心來了,這才鬧的錯大發了呢。
趙虎在開封府等了幾天,卻不見趙慶鳴冤,心中暗暗輾轉道:“那老兒說是必來,如何總未到呢?難道他是個诓嘴吃的?若是如此,我那半錠銀子花的才冤呢!” 你道趙慶為何不來?隻因他過了五天,這日一早起進城來,正走到鬧熱叢中,忽見兩旁人一分,嚷道:“閃開!閃開!太師爺來了!太師爺來了!”趙慶聽見“太師”二字,便煞住腳步,等着轎子臨近,便高舉呈詞,雙膝跪倒,口中喊道:“冤枉啊,冤枉!”隻見轎已打杆,有人下馬接過呈子,遞入轎内。
不多時,隻聽轎内說道:“将這人帶至府中問去。
”左右答應一聲。
轎夫擡起轎來,如飛的竟奔龐府去了。
你道這轎内是誰?卻是太師龐吉。
這老奸賊得了這張呈子,如拾珍寶一般,立刻派人請女婿孫榮與門生廖天成。
及至二人來到,老賊将呈子與他等看了,隻樂得手舞足蹈,屁滾尿流,以為此次可将包黑參倒了。
又将趙慶叫到書房,好言好語,細細地問了一番。
便大家商議,繕起奏折,預備明日呈遞。
又暗暗定計,如何行文搜查勒索的銀兩,又如何到了臨期使他再不能更改。
洋洋得意,樂不可言。
至次日,聖上臨殿。
龐吉出班,将呈子謹呈禦覽。
聖上看了,心中有些不悅,立刻宣包公上殿,便問道:“卿有幾個侄兒?”包公不知聖意,隻得奏道:“臣有三個侄男。
長次俱務農,惟有第三十個卻是生員,名叫包世榮。
”聖上又問道:“你這侄男可曾見過沒有?”包公奏道:“微臣自在京供職以來,并未回家。
惟有臣的大侄見過,其餘二侄、三侄,俱未見過。
”仁宗天子點了點頭,便叫陳伴伴将此折遞與包卿看。
包公恭敬捧過一看,連忙跪倒,奏道:“臣子侄不肖,理應嚴拿,押解來京,嚴加審訊。
臣有家教不嚴之罪,亦當從重究治。
仰懇天恩依律施行。
”奏罷,便匍匐在地。
聖上見包公毫無遮飾之詞,又見他惶愧至甚,聖心反覺不安,道:“卿家日夜勤勞王事,并未回家,如何能夠知道家中事體?卿且平身。
俟押解來京時,朕自有道理。
”包公叩頭,平身歸班。
聖上即傳旨意:立刻行文,着該府、州、縣,無論包世榮行至何方,立即押解馳驿來京。
此抄一發,如星飛電轉,迅速之極。
不一日,便将包三公子押解來京。
剛到城内熱鬧叢中,見那壁廂一騎馬飛也似跑來。
相離不遠,将馬收住,滾鞍下來,便在旁邊屈膝禀道:“小人包興,奉相爺鈞谕,求衆押解老爺略留情面,容小人與公子微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