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關燈
寫的一筆好王字,對句是:“鄂被新迎桃葉豔,寒簧應惹桂枝香。

    ”連聲贊道:“池客這副對子真好,渾融工切,盡題中妙,有弦外音。

    ”章池客笑道:“也不見得。

    ”王夢笙道:“我也做了一副,因為太着色相,且是四個字的不像新房對子,所以沒送。

    ”大家說請教請教,王夢笙道:“是,魚熊兼美,龍鳳同翔。

    ”章池客道:“其實也很工切。

    ”那葉勉湖、亨太尊于文墨上都不甚了了,也跟着謬贊兩句。

    葉勉湖又叫老媽子攙着八姨太太,到各人面前敬了茶,大家又說還要鬧鬧老房,勉的不可得新忘故,撇的七姨太太寂寞了。

    一同走到外間,豔香也跟着出來,卻同雙鈴坐在一張春凳上。

    王夢笙忽然站起來,走到這兩位姨太太面前,深深一揖,這一雌一雄的姨太太都吓得站了起來,問道:“王大人甚麼事體?”王夢笙道:“曉得兩位姨太太音律都是高明的,小曲琵琶不敢亵渎,隻求兩位姨太太,一位吹,一位唱,替換着同唱一套昆曲,不知肯賞臉不肯?”說着又作了兩個揖。

    這兩位姨太太拗他不過,隻得答應了,商量着同唱一套“折柳”。

     先是雙鈴吹笛子,豔香唱了一枝“怕奏陽關曲”,回來豔香吹笛子,雙鈴唱了一枝“倒風心無阻”,又是雙鈴吹笛子,唱了一枝“慢點懸清目”,然後又是豔香吹笛子,雙鈴唱了一枝“和悶将閑度”。

    到底是雙鈴先進門,讓他唱的生腳占點便宜。

     真是歌聲清脆,餘音繞梁。

    大家見已過四鼓說未免耽誤了新大好夢,趕緊走罷,大家一齊道謝上轎。

    這一夜,葉勉湖如何力搏玉兔,直搗黃龍,做書的生平未嘗此味,無從摹拟。

      到了三朝,葉勉湖又請了幾個知己的吃酒,那王太史、章中翰、亨太尊、華大令都在坐,各人叫了相好的倌人,這些倌人都到上房裡去請安,看見豔香個個心裡帶笑,看見雙鈴卻羨他生成豔福,嫁得這麼一位好大人,替他弄這麼一個靓麗可人的深閨良伴。

    到了上席之後,玉仙嬲着亨大人到他家裡請客,說:“同是一樣的人,你看順大人就替豔香吐了氣,難道你就不能替我做點面子?”亨淡如也就答應邀了同席的幾位,明天到玉仙那裡吃酒,大家也都允了。

    次日傍晚,南昌府亨太尊先已穿了便服,坐了轎子、卻沒有用執事,隻帶了四個親兵,一把紅傘,兩匹跟馬,到那玉仙的香巢下轎進去。

    龜奴鸨婦接着都請了府大人的安,引着進了玉仙房裡,然後派人到各處請客。

     那新建縣華大令,不等催請的倒就先過來,在他相好的豔雲房裡坐着等信。

    聽見府大人到了,就趕緊過來伺候。

    亨淡如這天又請了一位發審局提調緒太尊,名叫元桢。

    不多時,客已到齊。

     王夢笙看這房間也還雅潔,挂的一副對聯是:欲從玉女窺蓮井,須向仙人乞奔柯。

    用漁洋成句,也還自然。

    大家談了半天,因為緒太尊是高郵人,亨太尊叫他黑屁股,拿他開心,他也直認不辭,等這葉觀察,總不見到,催請的回來,才知是撫台請他吃酒,九點多鐘才到,這席酒鬧到十二點鐘方散。

    各客告辭之後,亨太尊、華大令也跟着要走,玉仙、豔雲兩人定見不放,亨太尊道:“這麼罷,今天夜裡要拜牌,我們叫人把衣帽拿來,在這兒坐一會,就同到萬壽宮,豈不甚好,省得回去睡了誤事。

    ”  華大令忙應道:“是。

    ”于是各派家人去取衣帽,卻各與相好的在房中尋樂。

    亨太尊的意思,隻想吃兩口煙坐坐就走,哪曉得這位相好的玉仙,春興發作,借着打煙睡到亨太尊懷裡偎身相就。

    亨太尊覺得卻之不恭,就推開煙盤,春風一度,誰知力盡精疲,竟自沉沉睡去。

    玉仙也就關了房門,打開被窩,擁着這亨太尊同赴邯鄲。

     到了五更之後,家人叫鸨婦進來催了幾次,華大令也從豔雲房裡出來。

    争奈這亨太尊同那玉仙化為蝴蝶樂而忘返。

    等到驚醒之後,已見紅山将升,連忙叫玉仙開了房門。

    華大令也就進來說遲得很了,恐怕要誤怎麼辦呢。

    亨太尊也在着急,趕緊洗面穿衣,同着華大令匆匆上轎,到了萬壽宮門口,隻見撫台轎子已經出來,兩人下了轎,讓撫台轎子過去,走進裡面,藩台是在他們管家面前打聽出實情來的,因為人多不好說甚麼,隻說:“你們怎麼這樣荒唐誤事?回來到我那裡再說罷!”說完也就上轎,其餘司道魚貫而去。

    亨太尊就約華大令,先到他衙門商議商議辦法。

    兩人到了府署,亨太尊道:“今兒這事可真是兄弟的錯,連累公翁,何以不催催我呢?”華大令道:“卑職到大人門口敲了幾回,總敲不開,現在也不必說他了,怎麼樣想法子彌縫?”亨太尊道:“你看藩台說話的風還好,我們還是去求藩台罷,但是,藩台是好此道的,我們要預備些禮帶去才好。

    ”華大令道:“預備多少呢?”亨太尊想了一想說道:“這件事鬧起來,你我的功名都靠不住,少了怕不行,我們每人帶五千去罷。

    ”華大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