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職官考二

關燈
十四人(分主二千石長史遷除、民戶、祠祀、農桑、奏議、詞訟、郵驿、轉運、盜賊、罪法、兵、貨币、鹽鐵、倉榖等事),黃閤主簿(省錄衆事。

    掌閤下威儀),記室令史(掌上章表報。

    後漢末,陳琳、阮瑀皆為曹公記室,軍國書檄皆所作),禦屬(掌為公卿)。

    司徒屬官有長史一人,掾屬三十一人,令史及禦屬三十六人(正曰掾,副曰史。

    陳寵辟司徒鮑昱府。

    是時三府掾屬專尚交遊,以不肯親事為高。

    寵獨勤心物務;轉為辭曹,專掌天下獄訟。

    時司徒辭訟,久者數十年,事類溷錯,易為輕重。

    寵為昱撰《辭訟比》七卷,決事科條,皆以事相從。

    昱奏上之,其後公府奉以為法)。

    司空屬官:長史一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禦屬三十二人(正曰掾,副曰屬。

    《漢舊注》雲: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

    或曰,漢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皆比命士。

    其所不言,則為百石屬。

    其後皆自辟除,故通為百石雲)。

    其大司馬屬官,并同前漢。

    魏置太傅、太保,而不見官屬;太尉、司徒、司空,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正行參軍;大司馬亦有正行參軍也。

    晉有太宰、太傅、太保。

    唯楊駿為太傅,增祭酒為四人,掾屬二十人,兵曹為左、右也(楊駿輔政,引潘嶽為太傅主薄)。

    太宰、太保官屬不見。

    太尉、司徒、司空,并有長史、司馬。

    太尉雖不加兵者,吏屬皆绛服。

    泰初三年,又置太尉軍參軍六人,騎司馬五人,官騎十人。

    而司徒加置左長史,長差次九品,铨衡人倫,冠绶與丞相長史同。

    主簿、左右東西曹掾各一人,若有所循行者,增置掾屬十人(武帝時,司徒奏州郡農桑未有賞罰之制,宜遣掾屬循行。

    诏遂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

    若有所循者,增掾屬十人。

    又溫峤請司徒置田曹屬,州一人,勸課農桑)。

    初,王渾(字元中)遷司徒,仍加兵。

    渾以司徒文官,主吏不持兵,及吏屬绛衣,自以非是舊典,皆令皂服,論者美其謙而識理。

    司空府加置導橋掾一人,馀略同後漢。

    鹹甯初,诏以前太尉府為大司馬府,增置祭酒二人,帳下司馬、官騎、大車、鼓吹。

    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開府者,皆為位從公,品秩、俸賜、儀制與諸公同。

    加兵者,增置司馬一人,從事中郎二人(劉琨為司空,以盧谌為從事中郎),主簿、記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铠、士曹,營軍、刺奸、帳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主簿以下,令史以上,皆绛服)。

    司馬給吏卒如長史,從事中郎給侍二人,主簿、記室都督各給侍一人。

    其馀臨時增崇者,則褒加各因其時為節文,不為定制(其祭酒掾屬,白蓋小車七乘,轺車施耳後戶、皂輪犢車各一乘。

    自祭酒以下,令史以上,皆皂零辟朝服)。

    其為持節都督者,增參軍為六人,其馀如常加兵公制(孫楚字子荊,為佐著作郎,參石苞骠騎軍事。

    楚既負其才氣,頗侮易苞。

    初至,揖曰:"天子命我參卿軍事。

    "初,參軍不敬府主。

    楚既輕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

    宋有太傅、太保、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馬,諸府皆有長史一人,将軍一人。

    又各置司馬一人,而太傅不置。

    長史、掾屬,亦與後漢略同。

    自江左以來,諸公置長史、倉曹掾、戶曹屬、東西閤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二人,禦屬二人,令史無定員。

    領兵者置司馬一人,從事中郎二人,參軍無定員。

    加崇者,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掾屬四人,則倉曹增置屬,戶曹置掾。

    加崇,極於此也。

    其司徒府若無公,唯省舍人;其府常置,其職僚異於馀府,有左右長史、東西曹掾屬,馀則同矣。

    馀府有公即置,無則省。

    齊有太宰、大司馬,并為贈官,無僚屬。

    太尉、司徒、司空是為三公,特進位從公,諸開府儀同三司位從公,開府儀同如公。

    凡公督府,置位:長史、司馬各一人,谘議參軍二人。

    諸曹有錄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直兵,外兵,騎兵,長流,賊曹,城局,法曹,田曹,水曹,铠曹,集曹,右戶,十八曹。

    局曹以上署正參軍,法曹以下署行參軍,各一人。

    其行參軍無署者,為長兼員。

    其公府佐吏,則從事中郎二人,倉曹掾、戶曹屬、東西閤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禦屬二人。

    加崇者,則左右長史四人,中郎、掾屬并增數。

    其未及開府,則置亦有佐吏,其數有減。

    小府無長流,置禁防參軍。

    初,晉令公府長史著朝服,自宋大明以來著朱衣(齊王儉為司徒左長史,請依《晉令》複舊制,不著朱衣,時議不許。

    又曰:王秀之常雲"位至司徒左長史,可以知止足矣。

    "又陸慧曉為司徒右長史,謝朏為左長史,府公竟陵王子良謂王融曰:"我府二上佐,前代誰可比?"融曰:"兩賢同時,未有前例。

    ")。

    梁武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齊之舊。

    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太尉、司徒、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等官。

    諸公及位從公開府者置官屬,有長史、司馬、谘議參軍、掾屬、從事中郎、記室(建安王為雍州刺史,表求管記,以江革為征北記室參軍。

    革弟觀又為參軍兼記室。

    任昉曰:"文房之任,總卿兄弟。

    "故曆代皆為文士之華選雲)、主簿、列曹參軍、行參軍、舍人等官。

    其司徒則有左、右二長史(褚球字仲寶,為司徒左長史,加貂。

    台佐加貂,自球始也),又增置左西掾一人,自馀僚佐同於二府。

    有公則置,無則省。

    而司徒無公,唯省舍人,馀官常置。

    開府儀同三司,位次三公,左右光祿大夫優者則加之,同三公,置官屬。

    陳三師、二大,并為贈官,而無僚屬。

    其三公有府長史、司馬、谘議參軍、從事中郎、掾曹屬、主簿、祭酒、錄事、記室、正參軍、闆正參軍。

    後魏三師無官屬。

    後又置太宰,以元天穆為之,增置佐吏。

    三公及二大并有長史,司馬,谘議參軍,從事中郎,掾屬,主簿,錄事參軍,功曹,記室、戶曹、中兵等參軍,諸曹行參軍,祭酒,參軍事,長兼行參軍,督護(其太尉、司徒與二大屬官階同,唯司空府官每降一階)。

    北齊三師、二大、三公,各置長史,司馬,谘議參軍,從事中郎,掾屬,主簿,錄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騎兵、長流、城局、刑獄等參軍事,東西閤祭酒及參軍事,法、墨、田、水、铠、集、士等曹行參軍,督護等員(司徒則加左、右長史)。

    長史(主吏)、司馬(主将)、舍人(主閤内事),皆自秦官也。

    從事中郎(從事中郎,漢末官也。

    陳湯為大将軍王鳳從事中郎。

    在主簿上,所掌、秩與長史同)、掾屬(主諸曹事)、主簿(所主與舍人同,祭酒所主亦同)、令史(主諸曹文書),此皆自漢官也(陳湯為大将軍王鳳從事中郎是也)。

    禦屬、參軍自後漢(孫堅參骠騎軍事是也。

    參軍所主與掾屬同)。

    其儀同三司如開府者,亦置長史以下官屬,而減記室、倉、城屬、田、水、铠、士等七曹各一人(其品亦下三公府一階。

    其三師、二大佐吏,則同太尉府也)。

    後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而不見僚屬。

    隋三師亦不見官屬,而三公依北齊置府僚。

    後省府及僚佐。

    置公則坐於尚書都省,朝之衆務總歸於台閤。

    唐三師、三公,并無官屬。

     宋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