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洗祿兒中冓贻羞 寫幽怨長門拟賦
關燈
小
中
大
,遂互相标榜,期達志願。
玄宗也欲進相祿山,隻因祿山是個武夫,不便入相,但命他再兼河東節度使。
祿山遂薦溫為副使,并大理司直張通儒為判官,一同赴任。
既至任所,以吉溫張通儒為腹心。
委以軍事,尚有部将孫孝哲,系是契丹部人,素業縫工,為祿山仆役,祿山身軀龐大,非孝哲縫衣,不合身裁。
并因孝哲母有姿色,嘗為祿山所愛,入侍胡床,供他肉慾。
孝哲竟呼祿山為父,尤能先事取情,得祿山歡心。
祿山遂大加寵昵,拔為副将。
他如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容李廷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能音耐,能氏系出長廣。
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等,統是祿山部下将校,以骁悍聞。
孔目官嚴莊,掌書記高尚,稍有材學,投入戎幕,做了祿山參謀,因此文武俱備,陰蓄異圖。
莊與尚且援引圖谶,慫恿祿山作亂。
祿山乃挑選同羅奚契丹降衆,得壯士八千餘人,作為親軍。
胡人向稱壯士為曳落河,一可當百,蹻健絕倫。
祿山故态複萌,又欲出攻奚契丹,立威朔漠,然後南向。
當下調集三鎮兵士,共得六萬,用奚騎二千為向導,竟出平盧。
不意途中遇雨,弓弩筋膠,俱已脫黏。
那奚騎背地叛去,暗與契丹兵聯合,來襲祿山。
祿山猝不及防,被殺得七零八落,隻率麾下二十騎,走入師州,才得保全性命。
當時若即身死,何至有後文亂事。
既而收集散衆,再行出塞,誓雪前恥。
且奏調朔方節度副使李獻忠,同擊奚契丹。
獻忠系突厥人,原名阿布思,突厥滅亡,叩關請降。
玄宗優禮相待,賜姓名李獻忠,累遷至朔方節度副使。
獻忠頗有權略,不肯出祿山下。
祿山調他北征,明是借公報私,獻忠亦恐為祿山所圖,仍複名阿布思,叛歸漠北。
祿山乃按兵不進,嗣聞阿布思為回纥所破,乃複誘降阿布思餘衆,兵力益強。
阿布思遁入葛邏祿部,由葛邏祿葉護,執送京師,當然伏誅。
玄宗反歸功祿山,頒敕獎叙。
祿山尚念主恩,不忍遽叛,且因李林甫狡猾逾恒,非己所及,更不敢輕事發難。
可巧林甫與楊國忠有隙,驟緻失寵,竟爾憂忿成疾,卧床不起,于是朝局一變,遂激成祿山的叛亂來了。
兔起鹘落。
林甫本善遇國忠,隻因戶部侍郎京兆尹王鉷,驕恣陵人,與國忠未協。
鉷為林甫所薦,國忠怨鉷,免不得并怨林甫。
天寶十一載,天寶三年,改年為載。
鉷弟戶部郎中銲,與友人邢縡,密謀作亂。
高力士帶領禁軍,捕縡伏誅。
國忠遂入白玄宗,請并懲王鉷兄弟。
玄宗尚不欲罪鉷,林甫亦替他解辯,經國忠一再力争,複浼左相陳希烈,嚴行奏參。
乃有制令希烈國忠,一同鞫治。
兩人羅列鉷銲罪狀,複奏玄宗。
玄宗瞧着,亦不禁動怒,立賜鉷死,且斃銲杖下,令國忠兼京兆尹,尋即擢為禦史大夫,兼京畿采訪使。
林甫因不能救鉷,銜恨國忠。
适南诏王閣羅鳳,陷入雲南郡,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屢讨屢敗。
國忠紀念前恩,替他回護。
應前回。
林甫乘間入奏,請遣國忠出鎮劍南。
這南诏本烏蠻别種,地居姚州西偏,蠻語稱王為诏。
失時曾有六诏,一名蒙隽,二名越析,三名浪穹,四名邆睒,五名施浪,六名蒙舍,蒙舍在南,所以稱作南诏。
南诏最強,并合五诏,曾遣使入朝。
唐廷賜名歸義,封為雲南王。
鮮于仲通素性褊急,失蠻夷心,閣羅鳳乃稱臣吐蕃。
吐蕃号為東帝,與他合兵,入寇唐邊。
國忠所長,隻有賭博,若要他去出兵打仗,全然沒有經驗,忽接奉一道诏敕,叫他出去防邊,看官!你想他怕不怕,憂不憂呢?延宕了好幾日,沒奈何硬着頭皮,入朝辭行,面奏玄宗道:“臣此次出使,聞由宰相林甫奏請,林甫意欲害臣,所以将臣外調,此後欲見陛下,未蔔何年。
”說至此,竟從眼眶中流下淚來。
想是從妹子處學來。
玄宗也為黯然,即面慰道:“卿暫行赴蜀,處置軍事,稍有頭緒,即當召卿還朝,令為宰輔。
”國忠乃叩謝而去。
林甫時已得疾,聞知此語,益加煩悶,遂逐日加劇。
玄宗遣中官往問起居,返報病已垂危,乃亟召國忠還都。
國忠甫行入蜀,得了诏命,星夜回來,及入都中,即詣林甫家問疾,谒拜床下。
林甫流涕道:“林甫今将死了,公必繼起為相,願以後事托公。
”國忠謝不敢當,汗流覆面。
别後數日,林甫即死。
自林甫在相位十九年,固寵市權,妒賢忌能,誅逐貴臣,杜絕言路,口似蜜,腹似劍,玄宗反倚為股肱,自己深居禁中,耽戀聲色,政事俱委諸林甫,所有從前姚宋以後諸将相,從沒有這般專寵。
但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纮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
玄宗也欲進相祿山,隻因祿山是個武夫,不便入相,但命他再兼河東節度使。
祿山遂薦溫為副使,并大理司直張通儒為判官,一同赴任。
既至任所,以吉溫張通儒為腹心。
委以軍事,尚有部将孫孝哲,系是契丹部人,素業縫工,為祿山仆役,祿山身軀龐大,非孝哲縫衣,不合身裁。
并因孝哲母有姿色,嘗為祿山所愛,入侍胡床,供他肉慾。
孝哲竟呼祿山為父,尤能先事取情,得祿山歡心。
祿山遂大加寵昵,拔為副将。
他如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容李廷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能音耐,能氏系出長廣。
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等,統是祿山部下将校,以骁悍聞。
孔目官嚴莊,掌書記高尚,稍有材學,投入戎幕,做了祿山參謀,因此文武俱備,陰蓄異圖。
莊與尚且援引圖谶,慫恿祿山作亂。
祿山乃挑選同羅奚契丹降衆,得壯士八千餘人,作為親軍。
胡人向稱壯士為曳落河,一可當百,蹻健絕倫。
祿山故态複萌,又欲出攻奚契丹,立威朔漠,然後南向。
當下調集三鎮兵士,共得六萬,用奚騎二千為向導,竟出平盧。
不意途中遇雨,弓弩筋膠,俱已脫黏。
那奚騎背地叛去,暗與契丹兵聯合,來襲祿山。
祿山猝不及防,被殺得七零八落,隻率麾下二十騎,走入師州,才得保全性命。
當時若即身死,何至有後文亂事。
既而收集散衆,再行出塞,誓雪前恥。
且奏調朔方節度副使李獻忠,同擊奚契丹。
獻忠系突厥人,原名阿布思,突厥滅亡,叩關請降。
玄宗優禮相待,賜姓名李獻忠,累遷至朔方節度副使。
獻忠頗有權略,不肯出祿山下。
祿山調他北征,明是借公報私,獻忠亦恐為祿山所圖,仍複名阿布思,叛歸漠北。
祿山乃按兵不進,嗣聞阿布思為回纥所破,乃複誘降阿布思餘衆,兵力益強。
阿布思遁入葛邏祿部,由葛邏祿葉護,執送京師,當然伏誅。
玄宗反歸功祿山,頒敕獎叙。
祿山尚念主恩,不忍遽叛,且因李林甫狡猾逾恒,非己所及,更不敢輕事發難。
可巧林甫與楊國忠有隙,驟緻失寵,竟爾憂忿成疾,卧床不起,于是朝局一變,遂激成祿山的叛亂來了。
兔起鹘落。
林甫本善遇國忠,隻因戶部侍郎京兆尹王鉷,驕恣陵人,與國忠未協。
鉷為林甫所薦,國忠怨鉷,免不得并怨林甫。
天寶十一載,天寶三年,改年為載。
鉷弟戶部郎中銲,與友人邢縡,密謀作亂。
高力士帶領禁軍,捕縡伏誅。
國忠遂入白玄宗,請并懲王鉷兄弟。
玄宗尚不欲罪鉷,林甫亦替他解辯,經國忠一再力争,複浼左相陳希烈,嚴行奏參。
乃有制令希烈國忠,一同鞫治。
兩人羅列鉷銲罪狀,複奏玄宗。
玄宗瞧着,亦不禁動怒,立賜鉷死,且斃銲杖下,令國忠兼京兆尹,尋即擢為禦史大夫,兼京畿采訪使。
林甫因不能救鉷,銜恨國忠。
适南诏王閣羅鳳,陷入雲南郡,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屢讨屢敗。
國忠紀念前恩,替他回護。
應前回。
林甫乘間入奏,請遣國忠出鎮劍南。
這南诏本烏蠻别種,地居姚州西偏,蠻語稱王為诏。
失時曾有六诏,一名蒙隽,二名越析,三名浪穹,四名邆睒,五名施浪,六名蒙舍,蒙舍在南,所以稱作南诏。
南诏最強,并合五诏,曾遣使入朝。
唐廷賜名歸義,封為雲南王。
鮮于仲通素性褊急,失蠻夷心,閣羅鳳乃稱臣吐蕃。
吐蕃号為東帝,與他合兵,入寇唐邊。
國忠所長,隻有賭博,若要他去出兵打仗,全然沒有經驗,忽接奉一道诏敕,叫他出去防邊,看官!你想他怕不怕,憂不憂呢?延宕了好幾日,沒奈何硬着頭皮,入朝辭行,面奏玄宗道:“臣此次出使,聞由宰相林甫奏請,林甫意欲害臣,所以将臣外調,此後欲見陛下,未蔔何年。
”說至此,竟從眼眶中流下淚來。
想是從妹子處學來。
玄宗也為黯然,即面慰道:“卿暫行赴蜀,處置軍事,稍有頭緒,即當召卿還朝,令為宰輔。
”國忠乃叩謝而去。
林甫時已得疾,聞知此語,益加煩悶,遂逐日加劇。
玄宗遣中官往問起居,返報病已垂危,乃亟召國忠還都。
國忠甫行入蜀,得了诏命,星夜回來,及入都中,即詣林甫家問疾,谒拜床下。
林甫流涕道:“林甫今将死了,公必繼起為相,願以後事托公。
”國忠謝不敢當,汗流覆面。
别後數日,林甫即死。
自林甫在相位十九年,固寵市權,妒賢忌能,誅逐貴臣,杜絕言路,口似蜜,腹似劍,玄宗反倚為股肱,自己深居禁中,耽戀聲色,政事俱委諸林甫,所有從前姚宋以後諸将相,從沒有這般專寵。
但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纮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