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

關燈
在何所?狐雲:“某舍門前有二大竹。

    ”時李氏家有竹園。

    李因尋行所,見二大竹間有一小孔,竟是狐窟。

    引水灌之,初得猳狢及他狐數十枚。

    最後有一老狐,衣綠衫,從孔中出,是其素所著衫也,家人喜雲:“胡郎出矣!”殺之,其怪遂絕。

    (出《廣異記》) 唐朝吏部侍郎李元恭,他的外孫女崔氏,姿色殊麗,十五六歲的年紀,忽然被狐狸精魔上了。

    時間長了,那狐狸就變成一個青年男子,自稱胡郎。

    李家多次請術士也不能把他除掉。

    李元恭的兒子博學多智,曾經問胡郎也有學業沒有。

    狐狸就開始談論,天南地北,古往今來,無所不談。

    他讓狐狸解答許多疑難問題,與狐狸相處得很親近,很随便。

    時間長了,胡郎就對崔氏說:“人生一世,不能不學點什麼。

    ”于是就領來一位老人給崔氏講授經史。

    前後三年,崔氏很懂得各家的大義。

    又領來一人,教崔氏書法。

    經過一年,崔氏又因為工于書法而聞名。

    又說:“婦人為什麼不會點音樂?箜篌、琵琶,這些本來都是平常樂器,不如學彈琴。

    ”又領來一人,善于彈琴,說姓胡,是隋朝時陽翟縣的博士。

    這位姓胡的琴師把各種曲子全教給她,把曲子的妙處全都講出來,以及其它名曲,不可勝數。

    琴師自己說也善于《廣陵散》,接連多次見過嵇康,但稽康不讓把《廣陵散》教給别人。

    他對于《烏夜啼》尤其能表達出它的奧妙。

    李元恭的兒子後來問道:“胡郎為什麼不把媳婦娶回家去呢?”狐狸特别高興,就拜謝說:“我也很早就這麼想了,之所以沒敢說,是因為我的地位太微賤了。

    ”這一天狐狸遍拜家人,欣喜若狂。

    李元恭的兒子問胡郎要來迎妻子,家在什麼地方。

    狐狸說:“我家門前有兩棵大竹子。

    ”當時李家有竹園。

    李元恭的兒子就尋找狐狸的行蹤,見兩棵大竹子之間有一個小孔,知道這是狐狸洞,就往裡灌水,先灌出來猳狢及其它狐狸幾十隻。

    最後有一隻老狐狸,穿着綠色衣衫,從洞裡爬出來,這是它平常穿的那套衣服。

    家人們高興地說:“胡郎出來了!”殺了它之後,那怪就絕迹了。

     焦練師 唐開元中,有焦練師修道,聚徒甚衆。

    有黃裙婦人自稱阿胡,就焦學道術。

    經三年,盡焦之術,而固辭去。

    焦苦留之。

    阿胡雲:“己是野狐,本來學術。

    今無術可學,義不得留。

    ”焦因欲以術拘留之。

    胡随事酬答,焦不能及。

    乃于嵩頂設壇,啟告老君。

    自言己雖不才,然是道家弟子。

    妖狐所侮,恐大道将隳。

    言意懇切。

    壇四角忽有香煙出,俄成紫雲,高數十丈。

    雲中有老君見立。

    因禮拜陳雲:“正法已為妖狐所學,當更求法以降之。

    ”老君乃于雲中作法。

    有神王于雲中以刀斷狐腰。

    焦大歡慶。

    老君忽從雲中下,變作黃裙婦人而去。

    (出《廣異記》)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位焦練師修練道術,聚集了許多弟子。

    有一位穿黃裙子的婦人,自稱阿胡,向焦練師學道術。

    經過三年,她把焦練師的道術全學去了,就堅決地要求辭去。

    焦練師苦苦地挽留她。

    她說:“我是一隻野狐狸,本是來學道術的,現在沒有道術可學了,按道義是不能留下的。

    ”焦練師于是就想用法術拘捕阿胡。

    阿胡能随着事物的變化而應對,焦練師總比不上她。

    于是焦練師在嵩山頂上設壇,啟告太上老君。

    他說:“弟子雖然不才,但是畢竟是道家弟子。

    妖狐侮辱弟子事小,恐怕道家的大事業也要被她毀壞。

    ”他說得十分懇切。

    壇的四角忽然有香煙生出,俄而變成紫色的雲,幾十丈那麼高。

    太上老君出現了,就站在雲中。

    焦練師于是禮拜陳述道:“我的正法已經被妖狐學去了,得另想辦法降她。

    ”太上老君就在雲中作法,有一位神王在雲中用刀砍斷了狐狸的腰。

    焦練師大大地歡喜慶賀。

    太上老君忽然從雲中下來,仍變成了那黃裙婦人走了。

     李氏 唐開元中,有李氏者,早孤,歸于舅氏。

    年十二,有狐欲媚之。

    其狐雖不見形,言語酬酢甚備。

    累月後,其狐複來,聲音少異。

    家人笑曰:“此又别一是野狐矣。

    ”狐亦笑雲:“汝何由得知?前來者是十四兄,己是弟。

    頃者我欲取韋家女,造一紅羅半臂。

    家兄無理盜去,令我親事不遂,恒欲報之,今故來此。

    ”李氏因相辭謝,求其禳理。

    狐雲:“明日是十四兄王相之日,必當來此。

    大相惱亂,可且令女掐無名指第一節以禳之。

    ”言訖便去。

    大狐至,值女方食。

    女依小狐言,掐指節。

    狐以藥顆如菩提子大六七枚,擲女飯碗中,累擲不中。

    驚歎甚至,大言雲:“會當入嵩嶽學道始得耳!”座中有老婦持其藥者,懼複棄之。

    人問其故。

    曰:“野狐媚我。

    ”狐慢罵雲:“何物老妪,甯有人用此輩!”狐去之後,小狐複來曰:“事理如何?言有驗否?”家人皆辭謝。

    曰:“後十餘日,家兄當複來,宜慎之。

    此人與天曹已通,符禁之術,無可奈何。

    唯我能制之。

    待欲至時,當複至此。

    ”将至其日,小狐又來,以藥裹如松花,授女曰:“我兄明日必至。

    明早,可以車騎載女,出東北行。

    有騎相追者,宜以藥布車後,則免其橫。

    ”李氏候明日,如狐言。

    載女行五六裡,甲騎追者甚衆,且欲至,乃布藥。

    追者見藥,止不敢前。

    是暮,小狐又至。

    笑雲:“得吾力否?再有一法,當得永免,我亦不複來矣!”李氏再拜固求。

    狐乃令取東引桃枝,以朱書闆上,作齊州縣鄉裡胡綽、胡邈。

    以符安大門及中門外釘之,必當永無怪矣。

    狐遂不至。

    其女尚小,未及适人。

    後數載,竟失之也。

    (出《廣異記》) 唐開元年中,有一個姓李的小女孩,早早就失去了父親,母親領她住在舅舅家。

    女孩那年十二歲,有一隻狐狸想要讨好她。

    這一隻狐狸雖然沒有現形,但是它的言語及待人接物的能力都很強。

    一個月以後,這隻狐狸又來了,聲音略微有些變化。

    家裡人笑着說:“這是另外一隻野狐狸了。

    ”狐狸也笑着說:“你們是怎麼知道的?以前來的是我的十四哥,我是他的弟弟。

    我還有不長時間就要娶老韋家的女兒了,用紅羅做了一件半截袖布衫,我哥不講理給偷了去,讓我的親事辦不成。

    我一直想報複他,所以就來到這兒。

    ”李氏于是就表示感謝,求它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