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
關燈
小
中
大
樣,你可千萬不要偷着看他們!”不多時他們全喝醉了睡在那裡。
她去一看,全是老虎,心中大吃一驚,卻不敢說出來。
過了一些時候,虎又恢複成人樣,回來問她道:“你大概偷看了吧?”她說她根本就不敢離開半步。
後來她忽然說想家,想回去看看。
十天之後,丈夫帶着酒肉和她一塊回娘家。
将要走到娘家的時候,遇到一道深水,妻子先過去了。
丈夫脫衣服的時候,妻子戲耍地說:“你身後怎麼有一條虎尾巴伸出來呢?”虎很羞慚,于是就不渡水,回頭奔入深山,再沒有回來。
稽胡 慈州稽胡者以弋獵為業。
唐開元末,逐鹿深山。
鹿急走投一室,室中有道士,朱衣憑案而坐。
見胡驚愕,問其來由。
胡具言姓名,雲:“适逐一鹿,不覺深入,辭謝沖突。
”道士謂胡曰:“我是虎王,天帝令我主施諸虎之食,一切獸各有對,無枉也。
适聞汝稱姓名,合為吾食。
案頭有朱筆及杯兼簿籍,因開簿以示胡。
胡戰懼良久,固求釋放。
道士雲:“吾不惜放汝,天命如此。
為之奈何?若放汝,便失我一食。
汝既相遇,必為取免。
”久之乃雲:“明日可作草人,以己衣服之,及豬血三鬥、絹一匹,持與俱來。
”或當得免。
胡遲回未去,見群虎來朝,道士處分所食,遂各散去。
胡尋再拜而還。
翌日,乃持物以詣。
道士笑曰:“爾能有信,故為佳士。
”因令胡立(“立”字原缺。
據明抄本補。
)草人庭中,置豬血于其側。
然後令胡上樹,以下望之高十餘丈。
雲:“止此得矣。
可以絹縛身着樹。
不爾,恐有損落。
”尋還房中,變作一虎。
出庭仰視胡,大嗥吼數四,向樹跳躍。
知胡不可得,乃攫草人,擲高數丈。
往食豬血盡,入房複為道士。
謂胡曰:“可速下來。
”胡下再拜。
便以朱筆勾胡名,于是免難。
(出《廣異記》) 慈州有個叫稽胡的人以打獵為生。
唐開元年末,他在深山追趕一頭鹿。
鹿跑得很急投入一室。
室中有一位道士。
道士穿着紅衣服靠桌案坐着。
他見了稽胡感到驚愕,問稽胡是怎麼來的。
稽胡首先詳細地通報了自己姓名住址,然後說:“剛才我追趕一頭鹿,不知不覺就跑到你屋裡來,請諒解我的冒失。
”道士對稽胡說:“我是虎王,天帝命令我主管老虎們的吃飯問題。
一切野獸都有各自的被吃對象,沒有冤枉的。
剛才聽你說出你的姓名,你應該被我吃。
”桌案上有筆、杯和簿籍。
道士順手就打開簿子給稽胡看。
稽胡看了,吓得戰栗了好長時間,苦苦地要求放了他。
道士說:“不是我不放你,天命如此,又能怎樣呢?如果放了你,我就失去一頓飯。
不過你既然遇到我,我就一定要想法救你。
”過了一會又說:“明天你可以做一個草人,把你自己的衣服給草人穿上。
再準備三鬥豬血,一匹絹。
把這些東西一塊拿來,也許能得救。
”稽胡遲疑未決的時候,看到一群老虎前來朝拜道士。
道士把吃的分給它們,它們便各自散去。
稽胡不久也下拜告還。
第二天,他就帶着那些東西來到道士這裡。
道士笑着說:“你能守信用,所以是好樣的。
”于是就讓稽胡把草人立在院子裡,把豬血放在草人一側。
然後讓稽胡上樹。
道士在下邊望着他爬到十丈高的時候說:“停在那兒就行了。
可以用絹把身子綁到樹上,不然,恐怕掉下來。
”随即他便回到房中,變成一隻老虎,來到院子裡仰視着稽胡,大聲吼叫了幾聲,向着樹上跳躍。
知道吃不到稽胡,便抓過草人,抛起幾丈高,然後去吃那豬血。
吃光豬血,進屋又變成道士,出來對稽胡說:“可以趕快下來了!”稽胡下來行再拜禮。
老道便用朱筆勾掉稽胡的姓名。
于是稽胡的一場大難免除了。
碧石 開元末,渝州多虎暴。
設機阱,恒未得之。
月夕,人有登樹候望,見一伥鬼如七八歲小兒,無衣輕行,通身碧色,來發其機。
及過,人又下樹正(“正”原作“止”,據明抄本改。
)之。
須臾,一虎徑來,為陷機所中而死。
久之,小兒行哭而返,因入虎口。
及明開視,有碧石大如雞子在虎喉焉。
(出《廣異記》) 開元年末,渝州多次發生老虎吃人的事,設了有機關的陷阱,總也沒有捉到它。
一個有月光的夜晚,有一個人爬到樹上去望,見有一個伥鬼,就象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光着身子輕手輕腳地行走。
他全身是碧色的,來到陷阱便發現那裡邊的機關。
等他走過,樹上的這個人又下來重新裝好機關。
不一會兒,一隻老虎徑直走來,被陷入陷阱而死。
不一會兒,小男孩哭着走回來,就進到老虎的口中。
等到天明打開陷阱一看,有雞蛋大的一塊碧玉卡在老虎的喉嚨裡。
鼋齧虎 天寶七載,宣城郡
她去一看,全是老虎,心中大吃一驚,卻不敢說出來。
過了一些時候,虎又恢複成人樣,回來問她道:“你大概偷看了吧?”她說她根本就不敢離開半步。
後來她忽然說想家,想回去看看。
十天之後,丈夫帶着酒肉和她一塊回娘家。
将要走到娘家的時候,遇到一道深水,妻子先過去了。
丈夫脫衣服的時候,妻子戲耍地說:“你身後怎麼有一條虎尾巴伸出來呢?”虎很羞慚,于是就不渡水,回頭奔入深山,再沒有回來。
稽胡 慈州稽胡者以弋獵為業。
唐開元末,逐鹿深山。
鹿急走投一室,室中有道士,朱衣憑案而坐。
見胡驚愕,問其來由。
胡具言姓名,雲:“适逐一鹿,不覺深入,辭謝沖突。
”道士謂胡曰:“我是虎王,天帝令我主施諸虎之食,一切獸各有對,無枉也。
适聞汝稱姓名,合為吾食。
案頭有朱筆及杯兼簿籍,因開簿以示胡。
胡戰懼良久,固求釋放。
道士雲:“吾不惜放汝,天命如此。
為之奈何?若放汝,便失我一食。
汝既相遇,必為取免。
”久之乃雲:“明日可作草人,以己衣服之,及豬血三鬥、絹一匹,持與俱來。
”或當得免。
胡遲回未去,見群虎來朝,道士處分所食,遂各散去。
胡尋再拜而還。
翌日,乃持物以詣。
道士笑曰:“爾能有信,故為佳士。
”因令胡立(“立”字原缺。
據明抄本補。
)草人庭中,置豬血于其側。
然後令胡上樹,以下望之高十餘丈。
雲:“止此得矣。
可以絹縛身着樹。
不爾,恐有損落。
”尋還房中,變作一虎。
出庭仰視胡,大嗥吼數四,向樹跳躍。
知胡不可得,乃攫草人,擲高數丈。
往食豬血盡,入房複為道士。
謂胡曰:“可速下來。
”胡下再拜。
便以朱筆勾胡名,于是免難。
(出《廣異記》) 慈州有個叫稽胡的人以打獵為生。
唐開元年末,他在深山追趕一頭鹿。
鹿跑得很急投入一室。
室中有一位道士。
道士穿着紅衣服靠桌案坐着。
他見了稽胡感到驚愕,問稽胡是怎麼來的。
稽胡首先詳細地通報了自己姓名住址,然後說:“剛才我追趕一頭鹿,不知不覺就跑到你屋裡來,請諒解我的冒失。
”道士對稽胡說:“我是虎王,天帝命令我主管老虎們的吃飯問題。
一切野獸都有各自的被吃對象,沒有冤枉的。
剛才聽你說出你的姓名,你應該被我吃。
”桌案上有筆、杯和簿籍。
道士順手就打開簿子給稽胡看。
稽胡看了,吓得戰栗了好長時間,苦苦地要求放了他。
道士說:“不是我不放你,天命如此,又能怎樣呢?如果放了你,我就失去一頓飯。
不過你既然遇到我,我就一定要想法救你。
”過了一會又說:“明天你可以做一個草人,把你自己的衣服給草人穿上。
再準備三鬥豬血,一匹絹。
把這些東西一塊拿來,也許能得救。
”稽胡遲疑未決的時候,看到一群老虎前來朝拜道士。
道士把吃的分給它們,它們便各自散去。
稽胡不久也下拜告還。
第二天,他就帶着那些東西來到道士這裡。
道士笑着說:“你能守信用,所以是好樣的。
”于是就讓稽胡把草人立在院子裡,把豬血放在草人一側。
然後讓稽胡上樹。
道士在下邊望着他爬到十丈高的時候說:“停在那兒就行了。
可以用絹把身子綁到樹上,不然,恐怕掉下來。
”随即他便回到房中,變成一隻老虎,來到院子裡仰視着稽胡,大聲吼叫了幾聲,向着樹上跳躍。
知道吃不到稽胡,便抓過草人,抛起幾丈高,然後去吃那豬血。
吃光豬血,進屋又變成道士,出來對稽胡說:“可以趕快下來了!”稽胡下來行再拜禮。
老道便用朱筆勾掉稽胡的姓名。
于是稽胡的一場大難免除了。
碧石 開元末,渝州多虎暴。
設機阱,恒未得之。
月夕,人有登樹候望,見一伥鬼如七八歲小兒,無衣輕行,通身碧色,來發其機。
及過,人又下樹正(“正”原作“止”,據明抄本改。
)之。
須臾,一虎徑來,為陷機所中而死。
久之,小兒行哭而返,因入虎口。
及明開視,有碧石大如雞子在虎喉焉。
(出《廣異記》) 開元年末,渝州多次發生老虎吃人的事,設了有機關的陷阱,總也沒有捉到它。
一個有月光的夜晚,有一個人爬到樹上去望,見有一個伥鬼,就象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光着身子輕手輕腳地行走。
他全身是碧色的,來到陷阱便發現那裡邊的機關。
等他走過,樹上的這個人又下來重新裝好機關。
不一會兒,一隻老虎徑直走來,被陷入陷阱而死。
不一會兒,小男孩哭着走回來,就進到老虎的口中。
等到天明打開陷阱一看,有雞蛋大的一塊碧玉卡在老虎的喉嚨裡。
鼋齧虎 天寶七載,宣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