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
關燈
小
中
大
木香槟榔青皮(醋炒)陳皮枳殼(炒)黃柏(酒炒)黃連(吳萸湯炒)三棱(醋炒)
蓬莪(醋炒,各五錢)大黃(酒浸,一兩)香附牽牛(各二兩)芒硝水丸。
黃連(去蘆,二十兩,用吳茱萸十兩同炒令赤,揀去茱萸不用)木香(四兩八錢八分,不見火)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飯飲下。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芍藥(一兩)當歸黃連黃芩(各半兩)大黃(三錢)桂枝(二錢半)甘草(炙)槟榔(各二錢)木香(一錢)上九味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如痢不減,漸加大黃,食後。如便後藏毒加黃柏半兩。
黃連(四兩)六一散(八兩)當歸(二兩)蘿蔔子(炒)巴豆(去油,同黃連炒)乳香(各一兩)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弱者服十五丸,實者二十五丸。
木香槟榔黃連(各六分)大黃黃芩(各一錢半)枳殼(一錢,麸炒)芍藥(六錢)當歸(三錢)咀,作二服,水二鐘,煎一鐘,食前溫服。
黃連(去須,三兩)阿膠(碎炒,一兩)茯苓(去皮,二兩)以連、芩為末,水熬阿膠膏,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紫參(半斤)甘草(二兩)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參取三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
茯苓(六分)澤瀉(一錢)當歸身(四分)芍藥(一錢半)蒼術(二分)生姜(二分)肉桂(五分)生芩(三分)豬苓(六分)升麻(一錢)炙草(五分)柴胡(一錢)作二服,水煎,稍熱服。
(甚者加川芎、羌活、柴胡、黃芩各一錢。)
蒼術(三錢)防風(一錢半)黃連木香(各五分)濃樸陳皮枳殼(各一錢)甘草(四分)
赤石脂(一升,一半锉,一半篩末)幹姜(一兩)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至米熟,去滓,每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白術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草果(連皮,一枚)上咀,用罂粟殼十四枚,去筋膜并萼蒂,剪碎,用醋淹,為粗末用,作一服,水一大碗,姜七片,棗子、烏梅各七枚,煎一大盞,分二服服之。
人參白術當歸(各六錢)白芍藥木香(各一兩六錢)甘草肉桂(各八錢)肉豆蔻(面裹煨,半兩)禦米殼(蜜炙,三兩)诃子肉(一兩二錢)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溫服。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之物。
禦米殼(三兩,去頂蒂,醋煮一宿)茯苓車前白術烏梅肉(各一兩)五味子(半兩)
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溫服。
鴉膽(去殼,槌去皮,一錢)文蛤(醋炒)枯礬川連(炒,各三分)糊丸,朱砂為衣。或鴉膽霜、黃丹各一錢,加木香二分,亦可烏梅肉丸,朱砂為衣。二方俱丸綠豆大,粥皮、或鹽梅皮、或圓眼幹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
禦米殼(五分,去花萼,蜜炒)幹姜(炮,六分)陳皮(五分)诃子皮(七分,煨,去核)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服亦可。
葛根枳殼半夏生地杏仁(去皮尖)茯苓(各二錢四分)黃芩(一錢二分)炙甘草(五分)
分二帖,水二盞,黑豆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個煎,食前溫服。
阿膠(搗碎,蛤粉炒成珠,為末,以醋四升熬成膏,十五兩)當歸(去蘆,十五兩)黃連(去須,二十兩)
幹姜(炮,十兩)上為末,醋煮阿膠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
小兒,丸麻子大,更量歲數加減服之。
白扁豆(炒)木香人參(去蘆,各二兩)茯苓(去皮)肉豆蔻(煨,各四兩)罂粟殼(去蒂)陳皮(去白,各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溫米飲調下,無時。
(去下二味,名四柱散,治寒瀉。)
白茯苓附子(炮)人參木香(各一兩)肉蔻诃子每服三錢,姜五片,鹽少許煎。(一方有白術,無诃子。)
(治鶴膝風)
川芎(一錢五分)辣桂黃(各五分)白芍藥附子牛膝(各一錢)白術羌活人參防風(各二錢)杜仲熟地黃甘草(炙,各五分)水煎服。
(治痛風,腰以下濕熱流注。)
黃柏不拘多少,酒浸,焙幹,為末。生姜汁和酒調服,必兼四物等湯相間服乃妙。
六一散(三兩)紅曲(炒,半兩,活血)上飯為丸。一方酒糊丸。
澤漆葉(微炒,五兩)桑根白皮(炙黃)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熟,各三兩)陳皮(去白)
白術(炒,各一兩)人參(一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候半時辰再服,取下黃水數升,或小便利為度。
人參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蒼米(各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熱服,無時。
蓬莪(醋炒,各五錢)大黃(酒浸,一兩)香附牽牛(各二兩)芒硝水丸。
黃連(去蘆,二十兩,用吳茱萸十兩同炒令赤,揀去茱萸不用)木香(四兩八錢八分,不見火)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飯飲下。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芍藥(一兩)當歸黃連黃芩(各半兩)大黃(三錢)桂枝(二錢半)甘草(炙)槟榔(各二錢)木香(一錢)上九味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如痢不減,漸加大黃,食後。如便後藏毒加黃柏半兩。
黃連(四兩)六一散(八兩)當歸(二兩)蘿蔔子(炒)巴豆(去油,同黃連炒)乳香(各一兩)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弱者服十五丸,實者二十五丸。
木香槟榔黃連(各六分)大黃黃芩(各一錢半)枳殼(一錢,麸炒)芍藥(六錢)當歸(三錢)咀,作二服,水二鐘,煎一鐘,食前溫服。
黃連(去須,三兩)阿膠(碎炒,一兩)茯苓(去皮,二兩)以連、芩為末,水熬阿膠膏,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紫參(半斤)甘草(二兩)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參取三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
茯苓(六分)澤瀉(一錢)當歸身(四分)芍藥(一錢半)蒼術(二分)生姜(二分)肉桂(五分)生芩(三分)豬苓(六分)升麻(一錢)炙草(五分)柴胡(一錢)作二服,水煎,稍熱服。
(甚者加川芎、羌活、柴胡、黃芩各一錢。)
蒼術(三錢)防風(一錢半)黃連木香(各五分)濃樸陳皮枳殼(各一錢)甘草(四分)
赤石脂(一升,一半锉,一半篩末)幹姜(一兩)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至米熟,去滓,每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白術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草果(連皮,一枚)上咀,用罂粟殼十四枚,去筋膜并萼蒂,剪碎,用醋淹,為粗末用,作一服,水一大碗,姜七片,棗子、烏梅各七枚,煎一大盞,分二服服之。
人參白術當歸(各六錢)白芍藥木香(各一兩六錢)甘草肉桂(各八錢)肉豆蔻(面裹煨,半兩)禦米殼(蜜炙,三兩)诃子肉(一兩二錢)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溫服。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之物。
禦米殼(三兩,去頂蒂,醋煮一宿)茯苓車前白術烏梅肉(各一兩)五味子(半兩)
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溫服。
鴉膽(去殼,槌去皮,一錢)文蛤(醋炒)枯礬川連(炒,各三分)糊丸,朱砂為衣。或鴉膽霜、黃丹各一錢,加木香二分,亦可烏梅肉丸,朱砂為衣。二方俱丸綠豆大,粥皮、或鹽梅皮、或圓眼幹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
禦米殼(五分,去花萼,蜜炒)幹姜(炮,六分)陳皮(五分)诃子皮(七分,煨,去核)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服亦可。
葛根枳殼半夏生地杏仁(去皮尖)茯苓(各二錢四分)黃芩(一錢二分)炙甘草(五分)
分二帖,水二盞,黑豆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個煎,食前溫服。
阿膠(搗碎,蛤粉炒成珠,為末,以醋四升熬成膏,十五兩)當歸(去蘆,十五兩)黃連(去須,二十兩)
幹姜(炮,十兩)上為末,醋煮阿膠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
小兒,丸麻子大,更量歲數加減服之。
白扁豆(炒)木香人參(去蘆,各二兩)茯苓(去皮)肉豆蔻(煨,各四兩)罂粟殼(去蒂)陳皮(去白,各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溫米飲調下,無時。
(去下二味,名四柱散,治寒瀉。)
白茯苓附子(炮)人參木香(各一兩)肉蔻诃子每服三錢,姜五片,鹽少許煎。(一方有白術,無诃子。)
(治鶴膝風)
川芎(一錢五分)辣桂黃(各五分)白芍藥附子牛膝(各一錢)白術羌活人參防風(各二錢)杜仲熟地黃甘草(炙,各五分)水煎服。
(治痛風,腰以下濕熱流注。)
黃柏不拘多少,酒浸,焙幹,為末。生姜汁和酒調服,必兼四物等湯相間服乃妙。
六一散(三兩)紅曲(炒,半兩,活血)上飯為丸。一方酒糊丸。
澤漆葉(微炒,五兩)桑根白皮(炙黃)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熟,各三兩)陳皮(去白)
白術(炒,各一兩)人參(一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候半時辰再服,取下黃水數升,或小便利為度。
人參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蒼米(各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熱服,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