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類
關燈
小
中
大
雲「積雪沒脛,堅冰在鬚」,猶未盡其狀也。
有時風吹帳倒,則爇薪於上風以禦寒威,而後舉手,否則墮指裂膚,且凍死矣。
青海小島氣候 青海有小島,六月即雨雪,山之巔常年不消,然又不甚苦寒,夏有裸裎之時。
四時多風,風必烈,拔木滾石。
近岸至變為平地,風起聞怪聲,山崩地裂,皆枯樹摧折之聲也。
然山中又不甚苦風,以樹木層層遮蔽故耳。
永綏氣候 永綏僻處萬山,罕見人跡,氣候與內地迥殊,每值黑霧濛濃,對面不相見。
且春夏霪雨連綿,秋冬霜雪早降。
時下冰淩,屋溜凍結,自簷至地,其大如椽,謂之冰柱,苗人以木杵撞開,始能出入。
城外雖稍平曠,然亦寒居十七,熱居其三,春多寒,仲夏猶時挾纊。
立秋日晴,則後二十四日大熱,甚於三伏;是日雨,則涼暖不常。
諺雲:「秋風十八暴。
」言雨多也。
中秋前後,即衣薄絮,雪深尺許,則沍凍。
冬雨,則轟雷。
四境山多田少,漢與苗各因山之所宜,占四時之候,以為種植,故所收多雜糧。
沿邊一帶,人煙稠密,其節序寒燠,稍為適宜。
廣州氣候 廣州天氣,寒燠不時,蓋地近溫帶。
冬令不見霜雪,嚴寒之日甚少,惟有時驟寒驟暖耳。
十二月間,晨起僅可單衣,午後忽轉北風,即驟涼矣。
六月間,遇西江水漲,或陰雨連朝,則又驟涼矣。
每見地方官迎春時,身衣裘,而乃汗出如漿。
元旦賀年,竟有持扇者。
山陰俞壽羽鶴齡有詩雲:「昨宵炎熱汗沾巾,今日風寒手欲皴。
裘葛四時都在筐,無衣難作嶺南人。
」光緒壬辰十一月二十八日忽下雪,次日嚴寒,簷口亦有冰條,木棉樹枯槁,數年始復活。
聞道光間亦然。
自壬辰以後,則屢有集霰之年,無復如鹹、同間之和煦矣。
閩中冰雪 冰雪為閩中所罕見,官場習慣,歲暮新正,必衣紫貂及各色狐皮,閩中實不需此。
故有用銀鼠石鼠為衣,以天馬皮出鋒者,亦異狀也。
達官貴人新正賀歲,有強禦貂裘者,無不汗流浹背矣。
成都氣候 古人謂成都常夜雨,又稱漏天,皆言雨水之多也。
今則氣候溫和,寒熱適度,晴雨亦均,惟春秋冬三季多陰雨耳。
若晴,正月可夾衣,二月可單衣,三月則必冷,俗謂之凍桐子花。
四月中旬可棉衣,五月或不熱,三伏日之熱亦不至華氏寒暑表百度。
而七月上半月之炎熱與六月下半月同,八月初亦有熱至九十度以外者。
九月初則多陰雨,俗稱濫九皇,可衣夾棉或呢絨。
十月初可衣小毛,無大雪及大冰雹,而降雪時期,恆在交春之時。
川邊氣候 大相嶺以南多風,輒日中起,至夜中息。
雅州氣候與內地略同。
清溪較寒,盛夏猶著夾衣。
大渡河一帶頗熱,越雋、瀘沽、西昌等處無盛暑。
會理州四時和暖,無盛寒亦無盛暑。
沙江一帶,自三月起即異常炎熱,然一雨便成秋也。
金川雪牆 光緒甲辰八月,李心衡至金川,見控卡一路積雪不斷,四望皓如玉山。
初甚驚訝,後聞陳遊戎大剛言:「歷夏日秋陽,照爍漸消,此特至薄時也。
若自嚴冬至二三月,密雪層積,高及數丈,壓房屋且不見,乃驚人耳。
」李曰:「駐防汛兵,何以得活耶?」疑其言似欺人者。
陳曰:「不然,他日子自知之。
」後李過懋功,時正月中旬也,初至山巔,一望無垠,輿馬逕度,若不知有城牆卡房也者。
夫役等從他途就塘兵烤火,炊茶熟,請小憩。
扶掖循路逕曲折入,如行小巷。
坐塘房中,見房前雪高倍於屋,巉削似照牆。
蓋汛兵日加鋤掃,開闢一線路,始得安作息,通行旅也。
夾路雪牆,天光透澈,如琉璃屏障。
門關在望,往來行人不絕,惟輿馬不能過,直須屋上行耳。
西藏氣候 西藏天氣凝寒,地氣瘠薄,千山雪壓,六月霜飛。
石多田少,五穀難成,有粟黍豆荍之產者,僅藏東巴塘彈丸地耳。
雲貴天氣 雲南多晴多風,貴州多陰多雨。
雲南之瘴 土司地方之氣候,大抵不良,平原之地,尤劣於山嶺。
如臨安府屬之十五猛,普洱府屬之十版納,鎮邊廳屬之孟連、上下猛、允猛、角董,順寧府屬之耿馬、猛猛,永昌府屬之孟定、潞江、灣甸、登魯埂掌,騰衝府屬之芒市、遮放、猛卯、隴川,皆係著名煙瘴,入夏以後,內地之人莫不視為畏途。
內蒙氣候 內蒙地處高原,距海面自二千尺至六千尺不等,帶山環繞東南,瀚海橫亘西北,水源缺乏,地氣薄弱。
早晚甚寒,正午驟熱,正午與早晚有相差四十度者。
平時西北風為多,孟秋即下雪,【白露前後。
】入冬井水亦凍,季春尚以雪充飲料,六月亦有下雪時也。
有時風吹帳倒,則爇薪於上風以禦寒威,而後舉手,否則墮指裂膚,且凍死矣。
青海小島氣候 青海有小島,六月即雨雪,山之巔常年不消,然又不甚苦寒,夏有裸裎之時。
四時多風,風必烈,拔木滾石。
近岸至變為平地,風起聞怪聲,山崩地裂,皆枯樹摧折之聲也。
然山中又不甚苦風,以樹木層層遮蔽故耳。
永綏氣候 永綏僻處萬山,罕見人跡,氣候與內地迥殊,每值黑霧濛濃,對面不相見。
且春夏霪雨連綿,秋冬霜雪早降。
時下冰淩,屋溜凍結,自簷至地,其大如椽,謂之冰柱,苗人以木杵撞開,始能出入。
城外雖稍平曠,然亦寒居十七,熱居其三,春多寒,仲夏猶時挾纊。
立秋日晴,則後二十四日大熱,甚於三伏;是日雨,則涼暖不常。
諺雲:「秋風十八暴。
」言雨多也。
中秋前後,即衣薄絮,雪深尺許,則沍凍。
冬雨,則轟雷。
四境山多田少,漢與苗各因山之所宜,占四時之候,以為種植,故所收多雜糧。
沿邊一帶,人煙稠密,其節序寒燠,稍為適宜。
廣州氣候 廣州天氣,寒燠不時,蓋地近溫帶。
冬令不見霜雪,嚴寒之日甚少,惟有時驟寒驟暖耳。
十二月間,晨起僅可單衣,午後忽轉北風,即驟涼矣。
六月間,遇西江水漲,或陰雨連朝,則又驟涼矣。
每見地方官迎春時,身衣裘,而乃汗出如漿。
元旦賀年,竟有持扇者。
山陰俞壽羽鶴齡有詩雲:「昨宵炎熱汗沾巾,今日風寒手欲皴。
裘葛四時都在筐,無衣難作嶺南人。
」光緒壬辰十一月二十八日忽下雪,次日嚴寒,簷口亦有冰條,木棉樹枯槁,數年始復活。
聞道光間亦然。
自壬辰以後,則屢有集霰之年,無復如鹹、同間之和煦矣。
閩中冰雪 冰雪為閩中所罕見,官場習慣,歲暮新正,必衣紫貂及各色狐皮,閩中實不需此。
故有用銀鼠石鼠為衣,以天馬皮出鋒者,亦異狀也。
達官貴人新正賀歲,有強禦貂裘者,無不汗流浹背矣。
成都氣候 古人謂成都常夜雨,又稱漏天,皆言雨水之多也。
今則氣候溫和,寒熱適度,晴雨亦均,惟春秋冬三季多陰雨耳。
若晴,正月可夾衣,二月可單衣,三月則必冷,俗謂之凍桐子花。
四月中旬可棉衣,五月或不熱,三伏日之熱亦不至華氏寒暑表百度。
而七月上半月之炎熱與六月下半月同,八月初亦有熱至九十度以外者。
九月初則多陰雨,俗稱濫九皇,可衣夾棉或呢絨。
十月初可衣小毛,無大雪及大冰雹,而降雪時期,恆在交春之時。
川邊氣候 大相嶺以南多風,輒日中起,至夜中息。
雅州氣候與內地略同。
清溪較寒,盛夏猶著夾衣。
大渡河一帶頗熱,越雋、瀘沽、西昌等處無盛暑。
會理州四時和暖,無盛寒亦無盛暑。
沙江一帶,自三月起即異常炎熱,然一雨便成秋也。
金川雪牆 光緒甲辰八月,李心衡至金川,見控卡一路積雪不斷,四望皓如玉山。
初甚驚訝,後聞陳遊戎大剛言:「歷夏日秋陽,照爍漸消,此特至薄時也。
若自嚴冬至二三月,密雪層積,高及數丈,壓房屋且不見,乃驚人耳。
」李曰:「駐防汛兵,何以得活耶?」疑其言似欺人者。
陳曰:「不然,他日子自知之。
」後李過懋功,時正月中旬也,初至山巔,一望無垠,輿馬逕度,若不知有城牆卡房也者。
夫役等從他途就塘兵烤火,炊茶熟,請小憩。
扶掖循路逕曲折入,如行小巷。
坐塘房中,見房前雪高倍於屋,巉削似照牆。
蓋汛兵日加鋤掃,開闢一線路,始得安作息,通行旅也。
夾路雪牆,天光透澈,如琉璃屏障。
門關在望,往來行人不絕,惟輿馬不能過,直須屋上行耳。
西藏氣候 西藏天氣凝寒,地氣瘠薄,千山雪壓,六月霜飛。
石多田少,五穀難成,有粟黍豆荍之產者,僅藏東巴塘彈丸地耳。
雲貴天氣 雲南多晴多風,貴州多陰多雨。
雲南之瘴 土司地方之氣候,大抵不良,平原之地,尤劣於山嶺。
如臨安府屬之十五猛,普洱府屬之十版納,鎮邊廳屬之孟連、上下猛、允猛、角董,順寧府屬之耿馬、猛猛,永昌府屬之孟定、潞江、灣甸、登魯埂掌,騰衝府屬之芒市、遮放、猛卯、隴川,皆係著名煙瘴,入夏以後,內地之人莫不視為畏途。
內蒙氣候 內蒙地處高原,距海面自二千尺至六千尺不等,帶山環繞東南,瀚海橫亘西北,水源缺乏,地氣薄弱。
早晚甚寒,正午驟熱,正午與早晚有相差四十度者。
平時西北風為多,孟秋即下雪,【白露前後。
】入冬井水亦凍,季春尚以雪充飲料,六月亦有下雪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