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宅類
關燈
小
中
大
京都內城屋宇
京師內城屋宇,異於外城。
外城參仿南式,庭隘而屋低,內城不然,門或三間或一間,巍峨華煥,二門以內必有聽事,聽事後又有三門,始至內眷所住之室,俗稱上房,其巨者略如宮殿。
大房東西必有套房,曰耳房,左右有東西廂,必三間,亦有耳房,名曰盠【音黎。
】頂。
或從二門以內,即以迴廊接至上房,其式全仿王公邸第。
蓋內城諸宅多明代勳戚之舊,及入國朝,而世家大族乃又互相仿效,所以屋宇日華。
京師正子午線 京師建築屋宇,其定方無用正子午線者,雖皇宮亦必略斜。
俗傳正陽門城西數武埋有石獸,地安門外橋下有石豬,即為京師之正子午線。
古藤書屋 新城王文簡公士禎京師故宅在京城琉璃廠街火神廟西夾道內,有古藤一株,數百年物也,文簡昔署其門曰「古藤書屋」。
劉文清故第 劉文清公故第在京師驢市胡同西首,南北皆是,至光緒中,其街北一宅改為食肆。
屋宇不甚深邃,正室五楹,階下青桐一株,為劉手植,街南牆上橫石刻「劉石菴先生故居」七字。
其後屋易主,北宅久坼,橫石亡矣。
三王府四王府 乾隆朝,和坤枋國,韓城王文端公傑與之同朝,和嘗傾之,譖於高宗,謂其家有三王府四王府。
上因以密旨授陝撫,令其託故猝至韓城,親視文端第,並詢所謂三王府四王府者。
既見,湫隘阱如寒士,其三府四府,則就其姓與行而戲呼之者也,以實密奏。
一日,上謂文端曰:「卿為宰相,而家宅太陋。
」命賞內庫銀三千兩修之,文端悚然不知所由。
慶僖親王得和珅故宅 慶僖親王永璘,為高宗第十七子,貌豐頎,性直厚,敦友誼,禦下甚寬,護衞於眾中倨傲之,亦不責也。
高宗末年,有私議儲位並欲緻和於法者,王曰:「天下至重,何敢妄覬!惟冀他日將和珅邸第賜居,則願足矣。
」仁宗親政,和宅籍沒,即賜王居之。
庚辰春薨,仁宗震悼,賻襚甚優,異於他邸焉。
恭王邸 恭忠親王邸在京師銀定橋,舊為和珅第,從李公橋引水環之,故其邸中山池亦引溪水。
珅敗,既以賜慶僖親王,其後恭王分府,乃復得之。
邸北有鑑園,則恭所自築也。
兩公主第 仁宗四女莊靜公主下嫁土默特貝子瑪尼巴達拉,賜第在京師德勝門內東蔣家房,與成哲親王第均賜用玉泉山水引入邸中,城中諸邸皆無此也,其後人貝子棍布劄布尚居之。
高宗四女和嘉公主額駙福隆安故第在後門內馬神廟,後改大學堂。
舊居 某君言其家本居京師石駙馬大街七爺府之旁,鹹豐季年,其祖經營是屋,費錢三四萬緡,有南院北院。
張文襄公之洞常相過從,屢謂是屋結搆甚佳。
後為醇邸所購,為其太福晉所居。
太福晉與德宗曾親臨是屋,內監等亦相隨至,見內眷侍立,太福晉曰:「汝輩乃漢人,多裹足,不可站立。
」因賜坐焉。
宣統中,一大樹被伐,中有蛇數十,蟠伏可佈,乃孝欽後昔令伐去者,時監國攝政王承旨辦理也。
接葉亭 京師爛麵胡同有接葉亭,國初杭人湯西厓少宰所築也,查他山有詩。
光緒中,杭人徐花農侍郎琪亦居之,顏曰「小接葉亭」。
至張叔憲之自名其居為「接葉亭」者,非故址也。
千年鐵門限 京師宣武門外菜市口北之鐵門,其地有兵馬司署及文昌歌院,向傳居此不利,自歸安姚文僖蔔居後,數十易主。
後喬松年河督修葺之,題門額曰「千年鐵門限」,蓋欲為久居之讖也。
然不兩年,喬由倉場侍郎外授,胡左都繼之,一年即貶官,徐壽蘅侍郎、馬恩漙閣學皆居此,甫逾年,徐丁憂,馬出為江蘇學政,即卒,此皆三年中事也。
所謂三年者,即同治壬申、癸酉、甲戌也。
越數年,而司署、歌院皆不存,姚、喬舊居亦土木屢改,不可復識矣。
寧古塔家屋 寧人之屋似上古,為巢為營窟,木無斧鑿痕,即樵而駕,貫以繩,覆以茅,列木為牆,而墐以土,必南向,迎陽也。
戶樞外而內不鍵,避風也。
室必三炕焉,南曰主,西曰賓,北曰奴,牛羊雞犬與主伯亞旅共寢處一區焉。
後則漸分別矣,漸障之成內外矣。
有牖可以臨窗坐矣,漸有廡廬矣。
有小室焉,下樹高柵,曰樓子,以貯衣皮,無檻,而隘者曰哈實,以貯豆黍。
留琴堂 劉公勇棄官入蘇門,依孫夏峯,嘗築堂於孫所居之側,久之,厭其蕭寂,棄所攜一琴於堂而去,因名留琴堂。
穴居 山、陝、河南一帶,頗有仍如上古之穴處者,開山為穴,有門有窗,光可入屋,所異者,特屋頂與牆壁皆山土耳。
然冬溫夏涼,且收藏食物於中,可經年不壞,且造穴屋之價,有時昂於木屋。
穴上仍有樹木街道,不費地之面積。
洛陽家屋 洛陽人民之房屋形式,如南方廟宇,矮而小,無樓,且有樑無柱,樑椽即架於壁,【有諺雲:「田靠天,屋靠壁,人靠命。
」】屋瓦有陰無陽,兩瓦搭界之處用泥灰塗之,以土築牆,磚砌少有。
鄉人居土窰最多,故火患甚少。
閩屋之特式 閩中房屋形式殊甚特別,其地多木材,故用木多於磚石,磚牆罕覯。
官舍巨築,率以竹木編製成壁,外附以泥,加白堊焉。
平民住宅,可稱之為闆屋,上覆瓦片,餘均用木,且建屋如製櫥然,數家數十家
外城參仿南式,庭隘而屋低,內城不然,門或三間或一間,巍峨華煥,二門以內必有聽事,聽事後又有三門,始至內眷所住之室,俗稱上房,其巨者略如宮殿。
大房東西必有套房,曰耳房,左右有東西廂,必三間,亦有耳房,名曰盠【音黎。
】頂。
或從二門以內,即以迴廊接至上房,其式全仿王公邸第。
蓋內城諸宅多明代勳戚之舊,及入國朝,而世家大族乃又互相仿效,所以屋宇日華。
京師正子午線 京師建築屋宇,其定方無用正子午線者,雖皇宮亦必略斜。
俗傳正陽門城西數武埋有石獸,地安門外橋下有石豬,即為京師之正子午線。
古藤書屋 新城王文簡公士禎京師故宅在京城琉璃廠街火神廟西夾道內,有古藤一株,數百年物也,文簡昔署其門曰「古藤書屋」。
劉文清故第 劉文清公故第在京師驢市胡同西首,南北皆是,至光緒中,其街北一宅改為食肆。
屋宇不甚深邃,正室五楹,階下青桐一株,為劉手植,街南牆上橫石刻「劉石菴先生故居」七字。
其後屋易主,北宅久坼,橫石亡矣。
三王府四王府 乾隆朝,和坤枋國,韓城王文端公傑與之同朝,和嘗傾之,譖於高宗,謂其家有三王府四王府。
上因以密旨授陝撫,令其託故猝至韓城,親視文端第,並詢所謂三王府四王府者。
既見,湫隘阱如寒士,其三府四府,則就其姓與行而戲呼之者也,以實密奏。
一日,上謂文端曰:「卿為宰相,而家宅太陋。
」命賞內庫銀三千兩修之,文端悚然不知所由。
慶僖親王得和珅故宅 慶僖親王永璘,為高宗第十七子,貌豐頎,性直厚,敦友誼,禦下甚寬,護衞於眾中倨傲之,亦不責也。
高宗末年,有私議儲位並欲緻和於法者,王曰:「天下至重,何敢妄覬!惟冀他日將和珅邸第賜居,則願足矣。
」仁宗親政,和宅籍沒,即賜王居之。
庚辰春薨,仁宗震悼,賻襚甚優,異於他邸焉。
恭王邸 恭忠親王邸在京師銀定橋,舊為和珅第,從李公橋引水環之,故其邸中山池亦引溪水。
珅敗,既以賜慶僖親王,其後恭王分府,乃復得之。
邸北有鑑園,則恭所自築也。
兩公主第 仁宗四女莊靜公主下嫁土默特貝子瑪尼巴達拉,賜第在京師德勝門內東蔣家房,與成哲親王第均賜用玉泉山水引入邸中,城中諸邸皆無此也,其後人貝子棍布劄布尚居之。
高宗四女和嘉公主額駙福隆安故第在後門內馬神廟,後改大學堂。
舊居 某君言其家本居京師石駙馬大街七爺府之旁,鹹豐季年,其祖經營是屋,費錢三四萬緡,有南院北院。
張文襄公之洞常相過從,屢謂是屋結搆甚佳。
後為醇邸所購,為其太福晉所居。
太福晉與德宗曾親臨是屋,內監等亦相隨至,見內眷侍立,太福晉曰:「汝輩乃漢人,多裹足,不可站立。
」因賜坐焉。
宣統中,一大樹被伐,中有蛇數十,蟠伏可佈,乃孝欽後昔令伐去者,時監國攝政王承旨辦理也。
接葉亭 京師爛麵胡同有接葉亭,國初杭人湯西厓少宰所築也,查他山有詩。
光緒中,杭人徐花農侍郎琪亦居之,顏曰「小接葉亭」。
至張叔憲之自名其居為「接葉亭」者,非故址也。
千年鐵門限 京師宣武門外菜市口北之鐵門,其地有兵馬司署及文昌歌院,向傳居此不利,自歸安姚文僖蔔居後,數十易主。
後喬松年河督修葺之,題門額曰「千年鐵門限」,蓋欲為久居之讖也。
然不兩年,喬由倉場侍郎外授,胡左都繼之,一年即貶官,徐壽蘅侍郎、馬恩漙閣學皆居此,甫逾年,徐丁憂,馬出為江蘇學政,即卒,此皆三年中事也。
所謂三年者,即同治壬申、癸酉、甲戌也。
越數年,而司署、歌院皆不存,姚、喬舊居亦土木屢改,不可復識矣。
寧古塔家屋 寧人之屋似上古,為巢為營窟,木無斧鑿痕,即樵而駕,貫以繩,覆以茅,列木為牆,而墐以土,必南向,迎陽也。
戶樞外而內不鍵,避風也。
室必三炕焉,南曰主,西曰賓,北曰奴,牛羊雞犬與主伯亞旅共寢處一區焉。
後則漸分別矣,漸障之成內外矣。
有牖可以臨窗坐矣,漸有廡廬矣。
有小室焉,下樹高柵,曰樓子,以貯衣皮,無檻,而隘者曰哈實,以貯豆黍。
留琴堂 劉公勇棄官入蘇門,依孫夏峯,嘗築堂於孫所居之側,久之,厭其蕭寂,棄所攜一琴於堂而去,因名留琴堂。
穴居 山、陝、河南一帶,頗有仍如上古之穴處者,開山為穴,有門有窗,光可入屋,所異者,特屋頂與牆壁皆山土耳。
然冬溫夏涼,且收藏食物於中,可經年不壞,且造穴屋之價,有時昂於木屋。
穴上仍有樹木街道,不費地之面積。
洛陽家屋 洛陽人民之房屋形式,如南方廟宇,矮而小,無樓,且有樑無柱,樑椽即架於壁,【有諺雲:「田靠天,屋靠壁,人靠命。
」】屋瓦有陰無陽,兩瓦搭界之處用泥灰塗之,以土築牆,磚砌少有。
鄉人居土窰最多,故火患甚少。
閩屋之特式 閩中房屋形式殊甚特別,其地多木材,故用木多於磚石,磚牆罕覯。
官舍巨築,率以竹木編製成壁,外附以泥,加白堊焉。
平民住宅,可稱之為闆屋,上覆瓦片,餘均用木,且建屋如製櫥然,數家數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