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苑類 公共處所附
關燈
小
中
大
,殿凡九室,重檐金楹,一如太廟制,供奉列聖禦容。
仁宗遇元旦歲暮及聖誕忌辰皆親詣行禮,諸皇子皇孫及近支親郡王皆從。
旁為永思殿,即列聖苫廬地,凡瞻謁日,必於永思殿傳膳辦事。
承光殿 承光殿在北海團城內,為遼、金舊址,凡三間,中懸大匾一,書曰「大圓寶鏡」,旁柱有一聯曰:「七寶莊嚴開玉鏡,萬年福壽護金甌。
」為孝欽後書;其前兩柱,亦懸一聯雲:「九陌紅塵飛不到,十洲清氣曉來多。
」則文宗禦筆也。
光緒己醜八月祈年殿災 京師北門外有祈年殿,光緒己醜八月二十四日寅刻,雷電交作,大雨如注,忽霹靂一聲,直擊祈年殿前所懸之額,碎墮陛上,雷火燃著懸額之木。
未刻,殿中火起,煙燄自槅扇窗櫺出,燒著樑柱,其光熊熊,如赤虹亙天。
守壇官弁鳴鑼報警,步軍統領發令箭,傳集官兵及五城坊官水會奔救,殿宇過高,水激不到,雖雨勢傾盆,又為琉璃亭頂所隔,奉祀劉世印率人進殿,將列祖列宗楠木雕刻之九龍大寶座取出,而皇天上帝之寶座火已燃及,無從措手。
戌刻後,祈年殿八十一楹及檀木雕成之朱扉黃座悉為灰燼。
數十裡內,光同白晝,香氣勃發,蓋其楹棟皆以香楠木為之,大逾合抱,為明成祖時所建也。
火至天明始熄,丹陛上之漢白玉石欄杆悉炸裂。
二十六日,奉詔懲處太常寺各官及壇戶有典守之責者,嘉獎五城水會紳董,並以寅畏天災君臣交儆之意宣示內外大小臣工。
孝欽後訓政時之殿 殿約長二百尺,寬一百五十尺,以烏木為之,一切鋪飾皆黃建絨。
偏左置長案,鋪黃緞。
孝欽後入殿升寶座,兩旁有孔雀毛所製之翣各一柄,皇帝之座在其左,大臣皆跪於案前,面孝欽。
殿後有若暖閣者,約長二十尺,寬十八尺,圍以雕欄,約高二尺,可容一人出入,登陛六級,即至此處。
後有小屏,寶座後有屏風,長二十尺,高十尺。
崇政殿 太祖初定遼瀋,建立宮室,卑淺其制,有茅茨土階之意。
所建陪京宮殿,大清門內即崇政殿,為視政朝賀之所。
其後鳳凰閣分限內外,內為清寧宮,供奉神主,即為燕寢之地,其旁六宮分列,制度皆極儉樸。
體仁閣弘義閣 體仁、弘義二閣在明時曰文昭、武成。
文淵閣 文淵閣之名始於明,閣制倣浙江鄞縣範氏天一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義,以貯《四庫全書》,有禦製記勒石。
清福閣 清福閣凡二間,為頤和園扼勝之處。
閣四面有窗,孝欽後輒以大間為餐室,小間為更衣室,蓋孝欽每至一處,必有更衣室也。
翔鳳閣 七閣藏書,在奉天者曰文溯,蓋太宗統師入關,嘗釋奠於盛京文廟,即築翔鳳閣以譯書史。
樂善堂 樂善堂,高宗書齋名。
高宗嘗自署十全老人,有小玉印刻此四字,內府圖書多押之。
倚虹堂 京都西直門外高梁橋,有倚虹堂船隖,孝欽後幸頤和園輒於此登舟。
浴德堂 浴德堂在武英殿西北,屋三間,堂以白色煉瓦造成,人聲回應,劃然有聲。
蓋乾隆時征服回部,虜獲香妃,納入後宮,而居其父母於宮外,順治門內南鬧口,有所謂回子營者,即當日回王居邸也。
香妃入宮,大為高宗愛幸,思念父母,欲歸不得,高宗乃於南海之濱,建望家樓,以慰其意。
其後,西為井亭,高與堂齊,亭中一井,以磚石砌成方形之水管,沿堂之後簷而過。
東為浴室,室之頂形圓如蓋,井旁之方水管直接於此。
其側一小門,鐵櫺為窗,一磚臺,有階級可登,或謂昔時此臺置一鍋爐,以煮水者。
觀其布置,冷熱水俱可由管直注於浴盆,蓋此固為高宗當日賜香妃沐浴之所。
其建築倣歐西意大利形式,說者以為當時高宗命意人設計而成也。
或又謂乾隆時,武英殿中皆貯書籍,凡欽命定刻之書,俱於殿之左右值房校刊裝潢,浴德堂為詞臣校書之所,舊稱之為修書處,此當在香妃逝世後之事矣。
浴德堂後,院落甚寬,樹木蔥鬱,有河流自西北而東南,為內金水橋之經流,俗稱筩子河,左與社稷壇為鄰。
十王亭 太宗撫定遼瀋,集思廣益,造亭於宮右,遇有軍國重事,集宗藩議於亭中而量加採擇,名十王亭,蓋宗藩有十人也。
大內應候室 光緒中,大內有宮眷應候室,在牡丹山上,地如郊野,室中陳設皆竹器,窗格雕成蜨形壽字,內懸粉紅絲簾。
室後為竹棚,繞以欄杆,憑欄置椅,上懸紅紗燈,薄暮即燃。
大內密室 孝欽後臥室旁有一室,復自此而進一過道,兩壁繪畫極美,由壁基下抽出二木塞,此壁移開,即現一室,如地穴狀,無窗。
先由上入,房之一端有一大石,上鋪黃褥,旁置香爐一,無他器具。
其盡處又為一過道,仍如前之木壁,如此層層推去,為無數密室,蓋宮牆皆為過道,每一過道即有一密室。
其中一室,孝欽收藏珍寶,光緒庚子,孝欽西狩,珍寶皆藏室內,其後歸視,均未移動,蓋此室就外視之,為一片黑石之牆,絕不見有密室也。
如意館 如意館在啟祥宮南,館室數楹,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軸之匠,皆在焉。
高宗萬幾之暇,嘗幸院中,看繪士作畫,其用筆草率者,輒手教之。
有繪士張宗蒼,以山水擅長,仿北宋諸家,無不畢肖,上嘉其藝,特賜工部主事。
他如陳孝泳、徐洋輩,皆以文學優長,得欽賜舉人,一體會試,或以外郡佐雜升用,亦各視其才也。
綺花館 綺花館在頤和園,有機匠居之,織綢緞焉。
每年分賞王公大臣之疋頭皆取材於是,僅黃藍紅三色,作壽字花紋。
總其成者,為尚衣某。
獅子園 獅子園為高宗降生之地,常於世宗忌辰臨駐。
暢春園 葉洮,字金城,青浦人。
胸有邱壑,大內暢春園一樹一石皆其布置。
圓明園 圓明園在掛甲屯北,距暢春園裡許,【園為世宗居藩邸時賜園,康熙己醜建。
】高宗六巡江浙,羅列天下名勝點綴於園,其中四十景俱仿各處勝地為之,萬幾餘暇,題為《四十景圖詠》,命詞臣校錄刊之,頒賜王公大臣。
園有門十八,南曰大宮門,曰左右門,曰東西夾門,曰東西如意門,曰福園門,曰西南門,曰水閘門,曰藻園門;東曰東樓門,曰鐵門,曰明春門,曰蕊珠宮門,曰隨牆門;正北曰北樓門。
為閘三:西南為一空進水閘,東北為五空出水閘,為一空出水閘。
【園水發源玉泉山,由西馬廟入進水閘,支流派衍至園內日天琳宇、柳浪聞鶯諸處之響水口,水勢遂分,西北高而東南低,五空出水閘在明春門北,一空出水閘在蕊珠宮北,水出苑牆,經長春園出七空閘,東入清河。
大宮門前輦道東西皆有湖,是為前湖。
】大宮門五楹,門前左右朝門各五楹,其後為宗人府、內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東四旗各衙門等直房。
東夾道內為銀庫,又東北為南書房,東南為檔案房,西為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禦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各衙門直房。
西夾道之西南為造辦處,又南為藥房。
大宮門內為出入賢良門,五楹,門左右為直房。
前跨石橋,度橋,東西朝房各五楹,西南為茶膳房,再西為繙書房,東南為清茶房,為軍機處。
【出入賢良門是為二宮門,凡武職侍衞引見禦此門校射,左右直房為各部院臣工入直之所,東西設兩罩門,各衙門奏事由東罩門遞進,茶膳房太監人等由西罩門出入。
門前河形如月,中駕石橋三,其水自西來東注如意門閘口,會東園各河而出。
】出入賢良門內為正大光明殿,七楹,東西配殿各五楹,後為壽山殿,東為洞明堂。
【園景四十,正大光明殿其一也。
】正大光明殿東為勤政親賢殿,五楹,【四十景之一也。
】殿東為飛雲軒、靜鑑閣,其北為懷清芬,又北為秀木佳蔭,轉後為生秋庭閣,東為芳碧叢,後為保合、太和殿,三楹,又後為富春樓,樓東為竹林清響。
正大光明殿後曰前湖,湖北為圓明園殿,五楹,後為奉三無私殿,七楹,又後為九州清宴殿,【四十景之一也。
】七楹,東為天地一家春,西為樂安和,又西為清暉閣,閣前為露香齋,左為茹古堂,為松雲樓,右為涵德書屋、富春樓,北為禦蘭芬樓。
樓後為紀恩堂鏤月開雲,【四十景之一也。
】原名牡丹臺,【乾隆甲子易名,丙戌年題額曰「紀恩堂」。
】堂後有池,池西北方樓為天然圖畫樓,【四十景之一也。
】北為朗吟閣,又北為竹邁樓,東為五福堂,五楹,後殿五楹為竹深荷淨,其東南為靜知春事佳,又東渡河為蘇隄春曉。
由五福堂渡河而北,山阜旋繞,內為碧桐書院,【四十景之一也。
】前宇正殿後照殿各五楹,其西岩石上為雲岑亭,書院西為慈雲普護,【四十景之一也。
】前殿南臨後湖三楹為歡喜佛場,其北樓三楹,上奉觀音大士,下祀關羽,東偏為龍王殿,祀圓明園昭福龍王。
慈雲普護之西,臨湖有樓,上下各三楹,為上下天光,【四十景之一也。
】左右各有六方亭,後為平安院,西折而南度橋為杏花村館,【四十景之一也。
】西北為春雨軒,軒西為杏花村,村南為磵壑餘清。
春雨軒後,東為鏡水齋,西北室為柳齋,又西為翠微堂。
杏花春館之西度碧瀾橋為坦坦蕩蕩,【四十景之一也。
】三楹,前為素心堂,後為光風霽月堂,東北為知魚亭,又東北為萃景齋,西北為雙佳齋。
坦坦蕩蕩之南為茹古涵今,【四十景之一也。
】五楹,南向,其後方殿為韶景軒,四面各五楹,軒東為茂育齋,西為竹香齋,又北為靜通齋。
茹古
仁宗遇元旦歲暮及聖誕忌辰皆親詣行禮,諸皇子皇孫及近支親郡王皆從。
旁為永思殿,即列聖苫廬地,凡瞻謁日,必於永思殿傳膳辦事。
承光殿 承光殿在北海團城內,為遼、金舊址,凡三間,中懸大匾一,書曰「大圓寶鏡」,旁柱有一聯曰:「七寶莊嚴開玉鏡,萬年福壽護金甌。
」為孝欽後書;其前兩柱,亦懸一聯雲:「九陌紅塵飛不到,十洲清氣曉來多。
」則文宗禦筆也。
光緒己醜八月祈年殿災 京師北門外有祈年殿,光緒己醜八月二十四日寅刻,雷電交作,大雨如注,忽霹靂一聲,直擊祈年殿前所懸之額,碎墮陛上,雷火燃著懸額之木。
未刻,殿中火起,煙燄自槅扇窗櫺出,燒著樑柱,其光熊熊,如赤虹亙天。
守壇官弁鳴鑼報警,步軍統領發令箭,傳集官兵及五城坊官水會奔救,殿宇過高,水激不到,雖雨勢傾盆,又為琉璃亭頂所隔,奉祀劉世印率人進殿,將列祖列宗楠木雕刻之九龍大寶座取出,而皇天上帝之寶座火已燃及,無從措手。
戌刻後,祈年殿八十一楹及檀木雕成之朱扉黃座悉為灰燼。
數十裡內,光同白晝,香氣勃發,蓋其楹棟皆以香楠木為之,大逾合抱,為明成祖時所建也。
火至天明始熄,丹陛上之漢白玉石欄杆悉炸裂。
二十六日,奉詔懲處太常寺各官及壇戶有典守之責者,嘉獎五城水會紳董,並以寅畏天災君臣交儆之意宣示內外大小臣工。
孝欽後訓政時之殿 殿約長二百尺,寬一百五十尺,以烏木為之,一切鋪飾皆黃建絨。
偏左置長案,鋪黃緞。
孝欽後入殿升寶座,兩旁有孔雀毛所製之翣各一柄,皇帝之座在其左,大臣皆跪於案前,面孝欽。
殿後有若暖閣者,約長二十尺,寬十八尺,圍以雕欄,約高二尺,可容一人出入,登陛六級,即至此處。
後有小屏,寶座後有屏風,長二十尺,高十尺。
崇政殿 太祖初定遼瀋,建立宮室,卑淺其制,有茅茨土階之意。
所建陪京宮殿,大清門內即崇政殿,為視政朝賀之所。
其後鳳凰閣分限內外,內為清寧宮,供奉神主,即為燕寢之地,其旁六宮分列,制度皆極儉樸。
體仁閣弘義閣 體仁、弘義二閣在明時曰文昭、武成。
文淵閣 文淵閣之名始於明,閣制倣浙江鄞縣範氏天一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義,以貯《四庫全書》,有禦製記勒石。
清福閣 清福閣凡二間,為頤和園扼勝之處。
閣四面有窗,孝欽後輒以大間為餐室,小間為更衣室,蓋孝欽每至一處,必有更衣室也。
翔鳳閣 七閣藏書,在奉天者曰文溯,蓋太宗統師入關,嘗釋奠於盛京文廟,即築翔鳳閣以譯書史。
樂善堂 樂善堂,高宗書齋名。
高宗嘗自署十全老人,有小玉印刻此四字,內府圖書多押之。
倚虹堂 京都西直門外高梁橋,有倚虹堂船隖,孝欽後幸頤和園輒於此登舟。
浴德堂 浴德堂在武英殿西北,屋三間,堂以白色煉瓦造成,人聲回應,劃然有聲。
蓋乾隆時征服回部,虜獲香妃,納入後宮,而居其父母於宮外,順治門內南鬧口,有所謂回子營者,即當日回王居邸也。
香妃入宮,大為高宗愛幸,思念父母,欲歸不得,高宗乃於南海之濱,建望家樓,以慰其意。
其後,西為井亭,高與堂齊,亭中一井,以磚石砌成方形之水管,沿堂之後簷而過。
東為浴室,室之頂形圓如蓋,井旁之方水管直接於此。
其側一小門,鐵櫺為窗,一磚臺,有階級可登,或謂昔時此臺置一鍋爐,以煮水者。
觀其布置,冷熱水俱可由管直注於浴盆,蓋此固為高宗當日賜香妃沐浴之所。
其建築倣歐西意大利形式,說者以為當時高宗命意人設計而成也。
或又謂乾隆時,武英殿中皆貯書籍,凡欽命定刻之書,俱於殿之左右值房校刊裝潢,浴德堂為詞臣校書之所,舊稱之為修書處,此當在香妃逝世後之事矣。
浴德堂後,院落甚寬,樹木蔥鬱,有河流自西北而東南,為內金水橋之經流,俗稱筩子河,左與社稷壇為鄰。
十王亭 太宗撫定遼瀋,集思廣益,造亭於宮右,遇有軍國重事,集宗藩議於亭中而量加採擇,名十王亭,蓋宗藩有十人也。
大內應候室 光緒中,大內有宮眷應候室,在牡丹山上,地如郊野,室中陳設皆竹器,窗格雕成蜨形壽字,內懸粉紅絲簾。
室後為竹棚,繞以欄杆,憑欄置椅,上懸紅紗燈,薄暮即燃。
大內密室 孝欽後臥室旁有一室,復自此而進一過道,兩壁繪畫極美,由壁基下抽出二木塞,此壁移開,即現一室,如地穴狀,無窗。
先由上入,房之一端有一大石,上鋪黃褥,旁置香爐一,無他器具。
其盡處又為一過道,仍如前之木壁,如此層層推去,為無數密室,蓋宮牆皆為過道,每一過道即有一密室。
其中一室,孝欽收藏珍寶,光緒庚子,孝欽西狩,珍寶皆藏室內,其後歸視,均未移動,蓋此室就外視之,為一片黑石之牆,絕不見有密室也。
如意館 如意館在啟祥宮南,館室數楹,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軸之匠,皆在焉。
高宗萬幾之暇,嘗幸院中,看繪士作畫,其用筆草率者,輒手教之。
有繪士張宗蒼,以山水擅長,仿北宋諸家,無不畢肖,上嘉其藝,特賜工部主事。
他如陳孝泳、徐洋輩,皆以文學優長,得欽賜舉人,一體會試,或以外郡佐雜升用,亦各視其才也。
綺花館 綺花館在頤和園,有機匠居之,織綢緞焉。
每年分賞王公大臣之疋頭皆取材於是,僅黃藍紅三色,作壽字花紋。
總其成者,為尚衣某。
獅子園 獅子園為高宗降生之地,常於世宗忌辰臨駐。
暢春園 葉洮,字金城,青浦人。
胸有邱壑,大內暢春園一樹一石皆其布置。
圓明園 圓明園在掛甲屯北,距暢春園裡許,【園為世宗居藩邸時賜園,康熙己醜建。
】高宗六巡江浙,羅列天下名勝點綴於園,其中四十景俱仿各處勝地為之,萬幾餘暇,題為《四十景圖詠》,命詞臣校錄刊之,頒賜王公大臣。
園有門十八,南曰大宮門,曰左右門,曰東西夾門,曰東西如意門,曰福園門,曰西南門,曰水閘門,曰藻園門;東曰東樓門,曰鐵門,曰明春門,曰蕊珠宮門,曰隨牆門;正北曰北樓門。
為閘三:西南為一空進水閘,東北為五空出水閘,為一空出水閘。
【園水發源玉泉山,由西馬廟入進水閘,支流派衍至園內日天琳宇、柳浪聞鶯諸處之響水口,水勢遂分,西北高而東南低,五空出水閘在明春門北,一空出水閘在蕊珠宮北,水出苑牆,經長春園出七空閘,東入清河。
大宮門前輦道東西皆有湖,是為前湖。
】大宮門五楹,門前左右朝門各五楹,其後為宗人府、內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東四旗各衙門等直房。
東夾道內為銀庫,又東北為南書房,東南為檔案房,西為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禦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各衙門直房。
西夾道之西南為造辦處,又南為藥房。
大宮門內為出入賢良門,五楹,門左右為直房。
前跨石橋,度橋,東西朝房各五楹,西南為茶膳房,再西為繙書房,東南為清茶房,為軍機處。
【出入賢良門是為二宮門,凡武職侍衞引見禦此門校射,左右直房為各部院臣工入直之所,東西設兩罩門,各衙門奏事由東罩門遞進,茶膳房太監人等由西罩門出入。
門前河形如月,中駕石橋三,其水自西來東注如意門閘口,會東園各河而出。
】出入賢良門內為正大光明殿,七楹,東西配殿各五楹,後為壽山殿,東為洞明堂。
【園景四十,正大光明殿其一也。
】正大光明殿東為勤政親賢殿,五楹,【四十景之一也。
】殿東為飛雲軒、靜鑑閣,其北為懷清芬,又北為秀木佳蔭,轉後為生秋庭閣,東為芳碧叢,後為保合、太和殿,三楹,又後為富春樓,樓東為竹林清響。
正大光明殿後曰前湖,湖北為圓明園殿,五楹,後為奉三無私殿,七楹,又後為九州清宴殿,【四十景之一也。
】七楹,東為天地一家春,西為樂安和,又西為清暉閣,閣前為露香齋,左為茹古堂,為松雲樓,右為涵德書屋、富春樓,北為禦蘭芬樓。
樓後為紀恩堂鏤月開雲,【四十景之一也。
】原名牡丹臺,【乾隆甲子易名,丙戌年題額曰「紀恩堂」。
】堂後有池,池西北方樓為天然圖畫樓,【四十景之一也。
】北為朗吟閣,又北為竹邁樓,東為五福堂,五楹,後殿五楹為竹深荷淨,其東南為靜知春事佳,又東渡河為蘇隄春曉。
由五福堂渡河而北,山阜旋繞,內為碧桐書院,【四十景之一也。
】前宇正殿後照殿各五楹,其西岩石上為雲岑亭,書院西為慈雲普護,【四十景之一也。
】前殿南臨後湖三楹為歡喜佛場,其北樓三楹,上奉觀音大士,下祀關羽,東偏為龍王殿,祀圓明園昭福龍王。
慈雲普護之西,臨湖有樓,上下各三楹,為上下天光,【四十景之一也。
】左右各有六方亭,後為平安院,西折而南度橋為杏花村館,【四十景之一也。
】西北為春雨軒,軒西為杏花村,村南為磵壑餘清。
春雨軒後,東為鏡水齋,西北室為柳齋,又西為翠微堂。
杏花春館之西度碧瀾橋為坦坦蕩蕩,【四十景之一也。
】三楹,前為素心堂,後為光風霽月堂,東北為知魚亭,又東北為萃景齋,西北為雙佳齋。
坦坦蕩蕩之南為茹古涵今,【四十景之一也。
】五楹,南向,其後方殿為韶景軒,四面各五楹,軒東為茂育齋,西為竹香齋,又北為靜通齋。
茹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