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德類

關燈
皇上日閱實錄 列聖於每早盥沐後,即閱先朝實錄一卷,自巡狩齋戒外,日以為常,寒暑不間。

    書皆收存內閣大庫,每前一日,中書啟鑰取書,用黃綾袱包裹,盛以枬木匣,次早同奏章送入。

     開國方略 天命丙寅,設八旗大臣。

    天聰戊辰,定文館職司;辛未,設六部;壬申,定城守官三年考察之例;甲戌,定八旗職官名;乙亥,更定內三院。

    崇德丙子,定內院官制,設都察院;丁醜,設八旗議政大臣;戊寅,設理藩院,定部院制;癸未,設禮部蒙古理事官。

    此為澄敘官儀之始。

     太祖乙卯年,定八旗軍制。

    天聰己巳三月,定軍例於外藩;八月,定行軍賞罰例,辛未,定出征軍制。

    崇德癸未,定軍律。

    此為整敕戎行之始。

     天命庚申六月,設納言之木於門外。

    天聰辛未,令貝勒大臣直言盡諫。

    此為下詔求言之始。

     天命丁巳,令詳慎訟獄。

    天聰乙亥,禁徇私枉斷。

    崇德庚辰,肆赦。

    此為明刑弼教之始。

     太祖乙卯年,令羣臣舉賢才;庚申,令貝勒大臣子弟就學三年,授舉人生員官階,優免丁役。

    此為興賢勸學之始。

     天聰壬申,行新定朝儀。

    崇德丙子,行太廟薦新禮;戊寅,諭禮部申明禁令;癸未,定內外相見禮。

    此為班朝肅廟之始。

     太祖甲寅年,令國人屯田曠土。

    天聰乙亥,禁濫役妨農。

    崇德丙子,禁屯積米穀令及時耕種;丁醜,令各屯堡及時勸農。

    此為重農貴粟之始。

     天聰丁卯,發帑賑饑;戊辰,發帑資民嫁娶。

    崇德丁醜,諭貸粟資民;辛巳,以歲歉諭行備荒事例。

    此為孚民生之始。

     天命癸亥,勖羣臣勤職;丙寅,勖諸貝勒毋習逸樂。

    崇德丁醜,諭諸大臣勤修國政;壬午,諭諸王貝勒勤修政事。

    此為誡諭臣工之始。

     太祖敷教明刑 太祖自天命元年丙辰建元以後,益勤勞國政,靡間晝夜。

    每五日一視朝,焚香告天,宣讀古來嘉言懿行及成敗興廢所由,訓誡國人,以議政五大臣參決機密,以理事十大臣分任庶務。

    國人有訴訟,先由理事大臣聽斷,仍告之議政大臣,覆加審問,然後言於諸貝勒,眾議既定,猶恐或有冤抑,令訟者跪上前,更詳問之,明核是非,故臣下不敢欺隱,民情皆得上達,國內大治。

     太宗用洪文襄 松山既破,擒洪文襄公承疇歸,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

    太宗命諸文臣勸勉,洪不答,益厚遇之,解貂裘以賜。

    久之,洪歎曰:「真命世之主也。

    」因請降。

    太宗大悅,即日賞賚無算,陳百戲以賀。

    諸將皆不悅,曰:「洪一羈囚,上何待之重也?」太宗曰:「吾儕櫛風沐雨者,欲何為?」眾曰:「欲得中原耳。

    」太宗笑曰:「譬諸瞽者獲一前導,安得不賀也。

    」眾乃服。

     世祖韜晦 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時,世祖深自韜晦,遨嬉漁獵鄙事,無不為之,攝政王安意無猜,得以善全,蓋自沖齡善於用晦如此。

     世祖優待前明 世祖既登極,對於有明官吏人民優加待遇,約舉之有數端。

    一、為明思宗暨後妃發喪成禮,自長陵以下十四陵,皆設官守之。

    一、明官吏降附者各予升級,仍令視事,朱姓諸王亦仍其爵。

    一、明之職官紳士曾殉國難者給予諡法及優卹諸典。

    一、被斥官吏非犯贓者,及士為清望所歸並隱居山林而才德可稱者,皆徵辟錄用。

    一、蹂躪之後,有鰥寡孤獨及乞丐街市者,皆給糧養之。

    一、正額之外一切加派,如遼餉、練餉、剿餉諸名目盡行蠲免。

    明季廠、衞之弊政亦一律除之。

    一、官制衣服暫用明制。

     世祖下薙髮令 世祖初登極,以其時明弘光方稱帝於江寧,故未強國人以一律薙髮,曾下令曰:「予因前歸順之民無所分別,故令其薙髮以別順逆。

    今聞甚拂民願,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

    自茲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聽其便。

    」越一年,南方大定,乃下薙髮之令,其略曰:「向來薙髮之令不急,姑聽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事,朕已籌之熟矣。

    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異?若不歸一,不幾為異國人乎?自今以後,京城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行薙髮。

    若規避惜髮,巧辭爭辨,決不輕貸。

    」時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語,縣官令薙匠負擔行市,見蓄髮者執而薙之,違即被殺,懸其頭於擔上之竿以示眾。

     世祖勤政 大兵入關時,明臣迎降,睿親王權宜任之,故勝國弊政未盡釐正。

    世祖勤政後,任法嚴肅,凡大臣專擅,如陳名夏、譚泰、陳之遴、劉正宗輩,無不立正典刑,故夙弊盡革。

     世祖閱明孝宗實錄 世祖幸南苑別殿,夜半,閱明孝宗實錄,有召對兵部尚書劉大夏、都禦史戴珊事,心喜曰:「朕所用何遽不若珊、大夏。

    」明日,宣梁尚書清標及魏文毅詣行幄備顧問。

     聖祖願天下治安 聖祖八齡踐阼,太皇太後問帝何欲,帝曰:「子臣無他欲,惟願天下治安,民生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康熙庚寅蠲租諭旨,猶述及之。

     聖祖憫三等人 聖祖嘗諭閣臣曰:「天下黎元皆朕赤子,朕最憫念者有三等人:一讀書寒士,一饑寒窮民,一無知犯法之人。

    」 聖祖書三藩河務漕運三大事於宮柱 聖祖初親政,以三藩、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廑念,爰親書大略,懸之宮中柱上。

    康熙壬申,諭旨述及之,猶雲至今尚存。

     聖祖勉諭臣僚 康熙癸醜,聖祖禦弘德殿,講官進講畢,諭曰:「從來民生不遂,由於吏治不清。

    長吏賢,則百姓自安矣。

    天下善事,俱分所當為,近見有寸長片善,便自矜誇,是好名也。

    」又曰:「君臣一心圖治,天下不患不治,此等光景,未易多得。

    朕與諸臣,何可不交勉之。

    」熊文端公賜履奏曰:「為政在得人,故用舍黜陟,人主之大權,最當審量者也。

    」上曰:「知人難,用人不易,政治之道,全關於此,朕即欲不盡心,不可得也。

    」 聖祖愛惜士卒 國初定鼎未久,而遭三藩之亂,八旗士卒多爭先用命,效死疆場,丁口遂至稀少。

    聖祖念之,嘗憮然曰:「吾二十年之久始得一獲滿洲士卒之用,何可不厚恤也。

    」故時加賞恤,且為之代償債務。

    以是滿洲士卒皆感之,凡有征討,爭緻死焉。

     聖祖知崇正學 聖祖駕幸曲阜,親謁孔林,謁孔廟,留禦前曲蓋於大成殿,崇正學也。

     聖祖留心書本之諭 張清恪公伯行生長河壖,熟諳水性,嘗面奏河務事宜,聖祖偶有詰問,即袖出地圖,口講指畫。

    時兵部侍郎牛鈕在側,斥之曰:「伯行書生,但據紙上陳言妄奏耳!」上曰:「畢竟是他留心,即書本亦是他看過,爾等誰留心者。

    」 聖祖論居官不善之報 康熙時,年羹堯撫蜀,瀕行,陛辭,聖祖諭以「漢軍督撫如張長庚、白如梅、屈盡美、韓世琦等,皆以貪黷緻富,五十年來,子孫零落殆盡,是可見居官不善之報也」。

     曾國藩之論聖祖 曾國藩嘗曰:「六祖一宗,集大成於康熙,雍、乾以降,英賢輩出,皆沐聖祖之教。

    」又謂:「緝熙典學,日有孜孜,上而天象、地輿、曆算、音律、考禮、行師、刑律、農曹,下而射禦、醫藥、奇門、壬遁、滿蒙西域外洋文字,無一不通,且無一不創新法,啟津塗也。

    」 世宗資助書生 世宗為皇子時,好微行,嘗遊杭州,出湧金門見一書生賣字,頗精八法,即命其書一聯,中有「秋」字,易火於左,世宗曰:「得毋誤否?」書生條舉名帖為辨。

    世宗曰:「若曷不效舉子生活,乃賣字乎?」書生自雲:「嘗舉孝廉,貧不能給妻子,賣字求活,安望富貴。

    」世宗出囊中馬蹄金數笏,曰:「吾賈有贏,不如資若求功名,得志毋相忘耳。

    」書生謝受之。

    即上公車,連捷翰林。

    時世宗已踐祚,一日,覩其名,憶是書生,即召入,書一「和」字,易口於左,詢之,書生言為譌體,上笑不答。

    翌日,使奉詔詣浙江巡撫,受詔發觀,乃命其仍向湧金門賣字三年,再來供職,書生始悟。

     世宗不喜諂諛 世宗不喜諂諛之言,有所聞必斥之。

    雍正丁未正月,太常寺卿鄒汝魯進《河清頌》,中有「舊染維新,風移俗易」語,大怒,諭交九卿公同嚴審,定擬具奏。

    尋刑部請照律擬絞立決,得旨,著革職從寬免死,發往湖廣荊州府沿江隄岸工程處効力贖罪。

     世宗慎於建儲 世宗性雄猜,自以奪嫡踐位,恐兆爭端,乃於即位後禦乾清宮,召王大臣入,諭以「建儲一事,必須詳慎。

    聖祖既將大事付託朕躬,朕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早為計。

    今親寫密封,存之匣內,置乾清宮世祖禦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宮中最高處,以備不虞,永為定例。

    」諸臣奏:「聖見周詳,臣等遵議。

    」乃令諸臣退,惟留總管事務大臣,親書應立皇子名,密封錦匣收貯。

     世宗密訓李衞 李衞開藩滇中,世宗密諭之曰:「汝恃寵放縱,於督撫前粗率無禮,操守亦不能純,間有巧取,如此行為,大負倚任。

    嗣後亟宜謙恭持己,和平接物。

    」 世宗知崇正學 雍正庚戌九月,重建闕裡文廟告成,黃瓦畫棟,悉仿宮殿制度,搏拊、幹戚、尊俎、豆籩之器,頒自上方,世宗復以「崇敬正學」禦書碑文勒石。

    禮部奏請遣官祭告,特詔皇五子承命以行。

     世宗硃批諭旨 世宗慮本章或有漏洩,所有摺奏皆可封達上前,幾暇披覽,或秉燭至丙夜。

    所批輒萬言,洞徹窾要,後付刻者,祇十之三四,其未發者,收藏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