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類

關燈
部也。

    鋒刃既交,官兵勢寡,阿拉善王曰:「與其同沒,何若冒死說敵,猶冀可免。

    」因脫帽,蹈煙礮馳去,作蒙古語曰:「吾來說降。

    」阿布賚收軍見王,王從容曰:「吾亦也速後,【王之父阿寶始降本朝。

    】固厄魯特也。

    因歸降,荷大皇帝撫綏,分茅裂土,永為藩服。

    今部長蕞爾小國,何可信阿言,與天朝為敵,是代人受禍也。

    」阿布賚悟,請降為屬國。

    適阿率二十人往投之,阿布賚執其兄達什策零送軍門。

    事聞,上大悅,封羅為親王,受阿布賚降,令其歲時納貢如朝鮮、琉球。

     阿徒步入俄羅斯,為樵者所得,守卡之瑪玉爾【官名。

    】送往其國。

    侍衞順德訥尋蹤往,瑪玉爾諉為不知。

    時廷臣議恐挑俄羅斯之釁,陳文勤公有將帥、糧餉、帑項三議,史文靖公直欲退守玉門關。

    上笑曰:「皆書生語。

    」命理藩院行文俄羅斯索之。

    阿患病死,俄人送其屍入,上命識阿之林丕多爾濟往驗,屬實。

    上命兆惠、富德二將軍擇地過冬。

    明年,再盡勦厄魯特之漏網者。

    戊寅春,兆由博羅布爾蘇,富由賽裡木,如獮場中分兩翼合圍,約相會於伊犂。

    凡山陬水涯可魚獮資生之地,悉搜剔無遺,於是厄魯特之種類盡矣。

    初策零拉布坦將叛,以衞、藏據其右臂,欲與之和,使無後患,因以女妻拉藏王子,誘使入贅,而陰說拉藏王頗羅鼐叛。

    頗羅鼐感聖祖恩,固守臣節。

    策怒,親率師由回部之沙雅爾潛襲衞、藏。

    近星宿海,導者誤入大澤中,人馬多死,窮蹙而歸,遂斬其贅壻。

    其妻有遺腹女,長而適阿父。

    阿初生時,血模糊徧體,識者以為不祥,疑拉藏王子託生將復仇,至是而驗。

     自準部內亂以來,惟杜爾伯特策楞內附,始終無異志。

    其王策楞臨終時,諄諄囑其子孫報効天朝,百世無忘此德。

    故得保全部落,世襲藩封。

    其次則達什達瓦之妻,當阿初叛時,獨率所部款關來投,上憫其誠,使居巴裡坤,後徙熱河,編其人為兵,俾資餉以給。

    若沙克都爾曼吉不從亂,全部內移,依巴裡坤近城以居,宜得免矣。

    值巴雅爾等之亂,上諭巴裡坤大臣雅爾哈善密察之,如可信,則坦懷以待,勿使疑,否則先發制人,毋令為肘腋患,初非必欲殺之也。

    雅故書生,不敢保,時餉正乏,沙請糧不休,雅患本軍缺糧,而又齎敵,遂令裨將閻師相率五百人入其壘,佯為失路借宿者,沙屠羊以待。

    中夜大雪,閻曰:「此擒吳元濟時也。

    」遂以笳為令,襲沙臥廬,殲其全部四千餘人。

    沙被殺時,其妻睡夢中驚起,不忍其夫戕於亂刃,裸而抱持之,顛撲穹廬中以至於死。

    雅以沙謀叛被殺報,上封雅為一等伯。

    雅歸朝,拜其祖祠曰:「昔李廣以殺降不封侯,至於失道自刎,今我罪逾於廣而反膺五等之爵,祖宗蔑血食矣。

    」後果以失機被誅。

     厄魯特逃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二,病死者十之三,為官軍殺者十之五,蓋天生阿為禍首也。

     準噶爾初亂時,達什達瓦部下有宰桑薩賴爾者,不肯他屬,率千戶首降。

    高宗召見,詢準事,薩曰:「今諸台吉覬覦大位,各不相下,達爾劄以方外之人篡弒得位,誰肯為其臣僕?昔噶爾丹優待下屬,親如骨肉,宰桑有功者,親酌酒,割肉食之。

    每秋末行圍,爭較禽獸,彎弓馳騁,毫無君臣之別,故人樂為用。

    今達爾劄妄自尊大,召對時長跪請命,謦欬之下,死生以之。

    故舊切齒,其危亡可立待也。

    」上悅,授散秩大臣。

    後其部互相篡弒,如薩言。

    及阿睦爾撒納敂關,薩復奏其為眾部所畏服,正可資以前驅,迅掃殘孽,上乃拜薩為副將軍,率新降眾往討。

    及伊犂復變,直義公班第、襄烈公鄂容安召薩議之,薩曰:「阿智勇兼備,未可攖其鋒,不如裹糧先歸,覆命天子,以準噶爾全部畀之,則其禍立解也。

    」鄂曰:「守土臣安可以地資賊?宜效死弗去,豈可捧首逃竄,緻對於司敗耶?」薩拂然曰:「豎儒安知兵事!」因策馬去,易厄魯特衣冠以叛。

    及策楞收復伊犂,薩復靦顏迎大軍於土魯番,上命械至京。

    陳文勤公首請誅之,上曰:「死綏之義,士大夫所宜守,薩賴爾乃藩部孱臣,安知大節?未可苛責。

    如卿言,高視之矣。

    」命其泥首於班、鄂柩前,乃釋其縛。

    後復授內大臣,數年始卒。

     兆惠富德平大小和卓木 回部祖國曰天方,謨罕默德始創回教。

    明末,其國人始東踰蔥嶺,居葉爾羌之喀什噶爾,是為波羅泥都、霍集占兄弟之高祖。

    波羅泥都稱大和卓木,霍集占稱小和卓木。

    和卓木者,漢言聖裔也。

    兄弟並為酋長。

    自策妄拉布坦時,令率所部至伊犂,種地出租賦,囚於地牢者數載。

    官兵平伊犂,釋使歸,俾仍長所部。

     乾隆丙子,將軍遣侍衞托倫泰往,未定約,副都統阿敏道先使人招撫,波羅泥都謂霍集占曰:「我三世為準部所拘,蒙天朝釋歸,得統所部,此恩何可忘也。

    」霍曰:「我久困準部,今屬中國,則又為人奴,不如自長一方。

    」乃誑阿敏道入庫車城,拘繫之。

    時方討阿睦爾撒納兼有青滾雜蔔之變,未暇緻討,阿尋為所害。

     戊寅春,高宗以兆惠、富德尚勦洗厄魯特餘孽,乃命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

    五月,兵至庫車,賊目阿蔔都克勒木據城守。

    回人守城得古法,猝難拔。

    雅書生,未嫺將略,惟任偏裨,令不畫一。

    霍來救,率最精巴拉鳥槍八千,由阿克蘇之戈壁繞出,與官兵遇於城南,鏖戰竟日,大敗入城。

    其城依山岡,用柳條沙土密築,礮攻不入。

    提督馬得勝獻掘地道計,於城北一裡外掘入。

    及城矣,而雅急於收功,嚴令晝夜力掘,回賊瞥見燈光,機遂洩。

    賊自內用水灌之,士卒盡沒,雅無他策,惟嚴守待其自斃。

    新降回目鄂對告曰:「語雲:『困獸猶鬬。

    』今霍集占困守危城,食力已盡,豈肯坐而待縛?必乘我不備,突圍歸巢,歸則難制。

    城西渭幹愛曼,水淺可涉,又北山口要路通戈壁阿克蘇,若於二路各伏兵一千,則賊酋成擒矣。

    」雅不聽,惟下令力攻。

    一日,薄暮,索倫老卒於城下牧馬,聞城中駝鳴似負重聲,奔告雅曰:「駝鳴高且健,賊將遁矣。

    」雅方飲酒,怒曰:「爾何知!」酌如故。

    其後,霍開西門由渭幹愛曼涉水遁,如鄂言。

    後數日,阿拉辨爾等開城降。

     先是,霍入庫車城,怨鄂之不附己也,凡其親屬皆殺之。

    其妻依熱木亦被獲,方少艾,霍欲納之,囚於高樓,日窘辱之,依乘間遁匿阿克蘇。

    庫車既降,鄂手刃其仇三十餘人。

    事聞,高宗以雅縱賊革職,命尚書納木劄爾代之,三泰贊軍務,皆馳驛往。

    又以兆文毅公惠勦伊犂,將訖事,命即以其兵自伊犂赴回地。

    上復念兆兵久勞於外,豫調索倫、察哈爾往濟。

     兆至軍,庫車已降於雅,阿克蘇亦迎降。

    八月二十四日,兆遇雅,偕入,傳旨斬順德訥,即前守卡縱霍者也。

    逮雅入京,鄂隨軍,而留哈密回目玉素富及總兵閻師相駐守。

    時舒文襄公赫德方革職為兵,效力軍前,亦令留阿克蘇,贊畫諸務。

    兆即起程,有烏什城伯克霍集斯,即前縛送達瓦齊者,及其子呼岱巴爾底來迎。

     九月朔,兆至烏什,以霍集斯諳回部事,與同進葉爾羌,分遣侍衞齊淩劄布偕鄂往,撫和闐六城。

    十月,兆至葉爾羌。

    其城周十餘裡,霍已堅壁清野,凡村人,悉移入。

    初六日,官軍分七隊進,賊兩門各出四五百騎來迎,擊敗之。

    賊又從北門出數百騎,索倫兵敗退,健銳營兵數百岸然不動,官兵得濟,又敗賊眾。

    賊入城,不復出。

    兆以兵少不能圍城,欲伺便取勝,乃擇有水草者結營,即所謂黑水營也。

    聞納、三二將軍將至,遣愛隆阿以兵八百迎之,又偵知賊蓄在城南棋盤山,欲先取之以充軍實。

    十三日,由城南奪橋過河,甫過四百餘兵,橋忽斷,賊出四五千騎來截,步賊萬餘在後。

    官兵陣而前,騎賊退,步賊以鳥槍進,官兵方擊步賊,而騎賊又從後夾攻,兼自兩翼衝入。

    兆馬中槍斃,再易馬,又斃。

    官兵為賊截散,分數處,人皆自為戰,無不以死誓,殺賊無算,陣亡者亦數百人。

    總兵高天喜、副都統三保、護軍統領鄂實、監察禦史何泰、侍衞特通額俱戰歿。

    日暮,收兵歸,護大營者亦泅水歸。

    馬力疲乏,不能衝殺,遂掘濠結寨守。

    所掘濠既淺,壘亦低,賊可步入,遂日夜來攻。

    官兵處危地,皆死中求生,殺賊甚力。

    賊懼緻死,欲以不戰收全功,別築一壘於濠外,築長圍守之,意食盡自斃也。

    幸官軍掘得窖粟數百石,賴以濟。

    賊又決水灌營,官兵洩之下遊,轉資汲飲,已而隨處掘井皆得水。

    又所佔地林木多,伐以供爨,常不乏。

    賊以鳥槍相擊,鉛子著樹枝葉間,每砍一樹,輒得數升,反用以擊賊。

    惟拒守日久,糧日乏,駝馬亦將盡,每乘間出掠回人,烹以充食。

    自十月中旬被圍,將百日,無生還望。

    納義烈公木劄爾、三泰亦以十三日至愛隆阿軍,聞兆等戰,率二百騎衝入,力戰俱沒。

    兆告急,遣索倫兵五人各持一函至阿克蘇,舒以事急,不暇自計身為兵也,飛章馳奏。

    時將軍富德尚在準噶爾搜捕餘孽,上命為定邊右副將軍,速往援。

    會豫調之索倫兵已在途,而巴裡坤大臣阿裡袞先接兆信,選兵六百、馬二千、駝一千往赴。

    舒守阿克蘇,能和輯諸回,因無異志。

    烏什則霍集斯妻子及總兵醜達駐守,鄂往撫和闐六城,亦俱降。

    十二月,索倫及內地兵二千餘至,舒先率以行,富聞被圍信,亦速赴。

    二十五日,與舒會於巴爾楚克。

    戊寅正月六日,至呼爾璊,賊五千餘騎迎戰,官兵僅二三千,且馬少,皆步行,發槍矢,斃賊甚多。

    賊恃眾,戰輒退,甫收兵,又來攻。

    轉戰四日夜,磧地無水,皆嚼冰解渴。

    初九日夜,拒守於沁達爾,勢幾殆。

    適參政阿裡袞偕鄂博什及馬駝至,愛隆阿亦以兵從。

    望見燈火如繁星,知官兵與賊相持,阿大呼突進,千餘兵譟而應之,駝一千、馬二千蹴地聲壯,賊駭奪氣。

    阿從左,鄂博什從右入,援兵驟合富兵,乘勢掩殺,賊始大奔,然猶未知兆之存沒也。

     先數日,兆軍見賊之圍守者日漸少,繼又聞數十裡外槍礮聲,知援兵已至,遂衝壘而出。

    使人探報,得達富壘。

    詰朝,兩軍相見,富以下皆無恙。

    計自丁醜十月至今,孤軍在萬裡外,陷重圍者三月,卒得全,莫不喜極涕出,額手頌聖主如天之福。

    且因先事調兵,得應期赴援,益歎睿算之密。

    整隊回阿克蘇,賊見官兵勢合,不敢邀截。

    途次,聞和闐六城之二復陷於賊,兆遣瑚爾起往援之,富繼進,二城尋復。

     閏六月,內地所調兵餉俱集阿克蘇,遂兩路進師,兆往喀什噶爾,富由和闐往葉爾羌。

    兩和卓木已率眷屬黨羽先遁,兩城舊回目遣人至軍前送款。

    十四日,兆至喀什噶爾。

    十八日,富至葉爾羌。

    回人具鼓吹羊酒以迎。

    蓋兩酋雖為部長,在準噶爾久,惟伊犂種地之回民羈旅相倚,而舊部本不聯屬。

    及歸,又虐用其民,以伊犂同歸之人及額魯特避兵來援者為親兵,故其竄也,皆相率隨之,舊部人莫有從者。

    兆皆撫定,尋駐葉爾羌辦善後事。

    富德、阿裡袞、明忠烈公瑞、阿文成公桂等追賊,七月七日,及於阿爾楚爾,大敗之。

    八月十日,至伊西洱庫爾淖兒,乃拔達克山部落接界處,賊先據山麓以待,富等麾兵進擊,自巳至酉,賊猶死拒,乃選鳥槍精利者四十人自山北而上,俯壓之。

    賊輜重隊有攀援過山阻於淖爾岸者,方驚懼失措,霍集斯鄂對大呼「降者不殺」,於是回眾數千各率眷屬乞降,聲如奔雷,霍禁之,不能止,遂遁。

     是役也,降者萬二千人,牲畜無算。

    兩酋向拔達山逸,富等檄諭其汗素爾坦沙縛以獻。

    二十八日,兩酋果往投素爾坦沙,執之,而遣人為兩酋乞命。

    回部經教,凡派汗帕爾子孫不得執送人,富等脅以兵威,謂不獻,則大兵即入。

    素爾坦沙乃殺兩酋,以霍集占首來獻,波羅呢都首為其從人竊去。

    素爾坦沙旋來降,遣使入覲,回部平。

    兆文毅班師歸,上郊勞於良鄉縣揚武村,行抱見禮,寵賚優厚。

    封兆為一等公,富為一等侯,餘遷秩有差。

     新疆伊西洱庫爾淖兒,有高宗禦製平定回部碑文,為禦製文集中所未有,茲錄之。

    文曰:「機有若失而反得,智者之所懃而愚者之所惑也。

    事有初若勞而終逸,壯者之所劭而懦者之所怯也。

    若夫定全回,殲二酋,戰無不克,攻無不取,皆二將軍及諸參贊以及行間眾將士之力也。

    然予亦有深慰於其間者,則以五年劼劬,宵旰運籌,實未敢偷安於頃刻也。

    幸我武保定庶內,答乾貺,慰先志,且以免浮議之指斥也。

    伊西洱庫爾淖兒者,我副將軍富德等窮追二酋至拔達克山之界,獲其降者萬人,二酋僅以身免,而遣使索俘,遂得獻馘振旋,以成茂勣也。

    其地倚山臨水,單騎可容,而我突將無前,四甄並發,如戟也。

    是以二酋見事不成,拔身遠跳,駾突而喙息也。

    先是,蹙之於霍斯庫魯克,襲之於阿爾楚爾,無不以少勝眾,批亢搗堅,桓桓之士,真如驅虎豹而逐狸兔。

    纏頭碩鼻者流,皆震駭慴伏,見即辟易也。

    是以先聲異域,駭其跳盪,遮逆助順,用攫重輜,而獻兇級也。

    我兵未深入拔達克山境者,則以討逆之師,不蹂無罪之地,姑遣使焉。

    彼或曉逆順,亦將擒獻。

    是以將帥之臣,審機度時,我武少戢也。

    率蕆事而告成功,則亦未為計之失也。

    回部始末,已見於勒銘葉爾奇木之碑辭,不複綴也。

    特紀耆定之在茲,是以誌歲月而刻石也。

    」後聞此碑已淪入俄界矣。

     楊應琚征緬 乾隆中葉,雲貴總督楊應琚誤聽邊將之言,輕視緬人,欲建奇功,遂至激變。

    領兵將帥復不知地理,深入重地,天雨不止,人馬日在泥潦中。

    運糧以牛,牛皆餓死,遂至全軍覆歿。

    傅忠勇公二次出師,亦不能獲勝,乃遂草草講和。

     鄂輝攻石峯堡 尚書鄂輝嘗以遊擊從阿文成公桂征金川,洊陟總兵,鎮建昌。

    適甘肅回匪蘇四十三滋事,奏請軍前効力,乃賜金綺,授領隊大臣,督兵攻石峯堡。

    見堡中一酋垂墉發槍,即援弓射之,顛。

    正馳騎往取其級,忽標下中軍啟曰:「請大人回營!」叱曰:「堡已垂下,回營何居?」曰:「大人已受重傷!」回視下體,血殷戰裳,遽倒,舁歸大營。

    呼醫,搜出鉛丸二,始悟援弓射酋時,已中槍而未覺也。

    文成據情入告,奉旨賞賽尚阿巴圖魯。

    後陛見,天語垂問,對以「臣疏於衞足,幸不隕越,悉仗天威」。

    其世襲男爵,開府川滇,皆由此起也。

     烏大經征王倫 乾隆甲午,壽張民王倫作亂,總兵孫惟一率兵勦之,眾寡不敵,中丞徐績檄合省兵與河督姚立德會勦,戰於柳川。

    賊眾皆烏合,徐書生,不諳軍事,令以軍器縛載後乘。

    倉卒遇賊,士卒皆徒手潰,乃避之東昌,賊遂猖獗。

    進圍臨清,守將葉清倉卒乘馬傷髀,署知州秦震鈞與參將烏大經任守城責。

    立烽燧,造火器,及擊木礌石,曉諭居民令分地守。

    賊屢攻之,火器驟發,斃賊無算。

    是時,王倫對城張黃蓋,奏鼓樂,指揮其眾,烏令敢死士數人突出擊之,幾獲倫。

    後舒文襄公赫德率禁旅救之,圍始解。

    舒召詢顛末,烏應對詳明。

    舒薦於朝,高宗召見,奇其貌,曰:「真將種也!」洊擢至甘肅提督。

     阿桂平金川 乾隆己巳,莎羅奔既降,未幾,伊犂兵事起。

    莎羅奔兄子郎卡【與莎羅奔子同名。

    】掌金川事,復乘間與鄰部搆釁,漸猖獗。

    乙酉,諭川督大學士阿爾泰,檄川邊九土司環攻之。

    九土司之最強者,東為小金川,西為綽斯甲布,郎卡乃與之結密約,三部聯合。

    會郎卡死,小金川澤旺亦老病,有子曰僧格桑,辛卯,索諾木遂攻殺他土司,與援兵戰。

    高宗賜阿爾泰死,以溫福代為大學士,桂林代為川督,同主邊事。

    壬辰春,兩軍以次偪小金川境,桂林旋以匿部將薛琮兵敗事被劾,乃以阿桂代之。

    十二月,軍抵美諾,【即小金川。

    】僧格桑竄大金川。

    檄索之,索諾木不應。

    高宗欲乘勝而一舉兩滅之,乃以溫福為定邊將軍,阿桂副之。

    癸巳春,溫福駐軍大金川東境之木果木,為索諾木兵所襲,陣亡,全軍皆覆,小金川復陷。

    詔授阿桂定西將軍,副以豐紳額、明亮。

    十月,阿桂復轉戰抵美諾,明亮亦所向克捷,小金川盡復。

     時大金川之置防設守,其嚴密,視小金川殆十倍。

    官軍乃分三道進取:阿桂自小金川攻其東豐紳額,明亮自大金川北之黨壩攻其西北富德自布什劄攻其西南。

    索諾木懼。

    於甲午秋酖殺僧格桑,獻其屍,請緩師,阿桂不許。

    然以地險惡,多雨雪,士兵又同心效死,軍行濡滯,至乙未八月十五日,始大破之於勒烏圍,而索諾木已先期走噶爾。

    及十二月,三路軍始會於噶爾,合圍又四十餘日,丙申二月四日,二酋始降,阿桂以功封誠謀英勇公。

     金川以彈丸地,用兵五年,糜餉至七千餘萬。

    後以小金川為美諾廳,以大金川為阿爾古廳。

     董天弼隨征金川 乾隆丙申,大小金川平,頭人七圖葛拉爾思甲布傳送行在。

    高宗命軍機大臣問為逆狀,對甚悉。

    復言:「陷底木達時,四川提督董天弼將所部二百人抽短兵力戰不可敗,夜半領兵,頭人以鳥槍數百桿環擊殺之。

    」 天弼性忠勇,貌魁奇。

    臨陣,常身先士卒,所向無前。

    隨征金川,有哈薩克二赤驃馬,極雄健,將軍溫福常索之,對曰:「天弼上陣,倚此二馬。

    金川小醜,必蕩平。

    俟手梟二逆,并二馬上將軍。

    」後與將軍同殉難,志竟不遂,然其言壯已。

     福康安柴大紀平臺灣 乾隆丙午,臺灣彰化縣有林爽文者,恃其所居大理杙地險族繁,恣為盜賊。

    閩、廣間有所謂天地會者,為奸徒結黨名目,爽文藉以紏不逞之徒而起事。

    知府孫景燧至,趣知縣俞峻、副將赫生額、遊擊耿世文率兵役往捕,不敢入,駐營五裡外之大墩。

    諭村民擒獻,否則村且毀,先焚數小村怵之,被焚者實無辜。

    爽文遂因民怨,集眾夜攻營,全軍覆,俞、赫、耿皆死,時十一月二十七日也。

    明日,賊乘勢陷彰化,孫及都司王宗武、同知長庚、前同知劉亨基、典史馮啟宗,悉為所害。

    十二月六日,又陷諸羅,縣令董啟埏死之,淡水同知程峻亦被戕。

     鳳山縣有莊大田者,亦盜魁,乘亂起。

    十二月十三日陷縣城,縣令湯大奎死之。

    府城有總兵柴大紀、道員永福、同知楊廷理率兵民固守,賊屢攻不能破。

    而彰化之鹿港,賊已遣偽官往監稅,有泉州民林湊等起義擒之,是以府城、鹿港兩海口俱未失。

     變聞於福州,而閩浙總督雅德時方被逮,將軍常青老而耄,攝督印,略無措置,惟檄黃仕簡及陸路提督任承恩入台擒賊。

    黃初病愈,杖而行。

    任為金川殉難總兵任舉之子,年少得廕,不知兵。

    二人倉卒入台,仕簡由廈門渡海入府城,承恩由蚶江渡海入鹿港,俱以丁未正月初旬至,賊勢稍斂。

    仕簡臥病簣,因命大紀北取諸羅,總兵郝壯猷南取鳳山。

    大紀,驍將也,率鄉兵數百,說以大義,轉戰賊間,屢擒其酋,遂復諸羅,守之。

    壯猷南出二十裡,為賊所阻。

    承恩至鹿港,距大裡杙賊巢僅四十裡,觀望不敢進。

    壯猷頓兵幾五十日,二月二十一日始進鳳山,鳳山空無人,招民復樂,賊潛入其中,與外城相應,三月十日,城復陷,遊撃鄭崇死,壯猶等遁歸府城。

    高宗見兩提督彼此觀望,不能速殄賊,有旨,命常青往督師。

    常不得已,遷延入台。

    閩督李侍堯甫蒞任,即預約兩廣總督孫士毅調兵四千備緩急,而鳳山再陷之信至,立起兵往,以三月末悉抵臺,賊方攻城急,賴以不陷。

    李又奏調浙兵三千,上益以駐防滿兵一千,令將軍恆瑞為參贊,赴府城,提督藍元枚亦為參贊,分浙江兵二千赴鹿港。

    有旨,以失律誅郝壯猷。

    諸將鹹思進兵;而常畏葸,惟日夜流涕而已。

    時賊勢未熾,村民尚未為所脅。

    諸將以五月二十四日出師,甫交綏,常戰慄不能舉鞭,大呼曰:「賊砍老子頭矣!」策馬遁,諸將因之退。

    賊大歡,嘯而歸。

    入城,即令閉關,又請兵一萬。

    賊得暇蠶食各村,不從者輒殺,於是遍地皆賊矣。

     莊大田擾府城,爽文擾諸羅,勢益熾。

    迨官兵自鄰省調至閩,又守風過海,凡兩三月,官軍僅增萬,而賊已增十萬。

    諸羅為南北之中,爽文必欲陷之,自六月中攻圍,日夕不止。

    大紀語諸將曰:「有城守責者,生死以之。

    大紀雖武夫,敢棄天子所付乎?誓與此城終始也!」因置酒會諸將,親酌酒,揮涕拜諸將曰:「君等能固守,固佳,否則砍大紀以降賊,無苦蒼生為。

    」諸將感激用命,日夜防守,時出軍擾賊營。

    賊用呂公車以數百人牽之,擊城北堞,城上用飛礮碎之。

    復用火箭射雉樓,諸將預蓄水桶撲滅之。

    賊日夜諠譁以亂軍心,城中應以鼓角,使不得聞。

    如是者百日,諸義民鼓於忠節,皆出餉勞軍,城賴以全。

     大紀數遣死士突圍出,請救於常,常終不發兵,副將蔡攀龍請行。

    上嚴旨責常,不得已,命孱弱數百,使蔡率之以往援,鹹沒於陣,蔡僅得入城。

    諸羅之圍益密,入者不能再出,大紀告急之文,用小字書寸紙,募人間道夜行,始得達。

    而賊禁粒米不得入城,城中饑疲不能支。

    上諭大紀拔身出,大紀以士庶助守久,恐遭賊屠戮,誓死不出。

    奏聞,上垂泣曰:「大紀忠誠,雖古名將何以復加!所謂我君臣各盡其道也。

    」因封大紀為一等嘉義伯,世襲罔替,賜銀一萬兩。

    念諸羅被圍久,特旨改名嘉義,以旌士民。

     時常在府城,欲棄城遁者再,賴諸將護持,因密劄哀乙和珅,請以他將往代,和晏見,奏之。

    上亦預知常必僨事。

    六月中,即調陝督福文襄王康安為將軍,及領侍衞內大臣海蘭察來統兵,並發明詔,聲言調兵十餘萬。

    冬十月,所調蜀番粵西兵五千先至。

    有旨,官兵不必至府城,即往鹿港。

    會颶風不得渡,守風於崇武澳。

    二十八日,忽得順風,一晝夜,數百艘盡抵鹿港。

    海口帆檣如櫛;列數裡,賊不測多寡,始懼。

     十一月八日,福等起行,賊方列拒於崙仔頂,海率巴圖魯侍衞發矢,殪數十賊,賊大驚,遂披靡。

    海笑曰:「此羣犬耳,何畏之有!」麾兵入。

    先是,常偽造蜚語,謂賊有異術,實不可攖。

    福亦先惑其言,至是,始知其妄。

    乃沿路擊殺,至牛稠山,再敗之,即以是日抵嘉。

    嘉義城中官民出迎,饑羸無人色,見福至,無不欷歔啜泣,喜其來而悲其晚也。

    大紀以功高,與福抗行賓主禮,福銜之,密奏其人奸詐難信。

    會侍郎德成自海上監修城垣歸,復媒孼大紀之短,遂以前貪縱事,逮大紀及臺灣道永福入京,先後正法。

    而大紀部下諸將李長庚、王得祿、邱良功等後皆立功海上,蓋承大紀訓也。

     嘉義城北有山名小半天者,四面陡絕,賊遁而聚於此。

    十一日,福率將士百道仰攻,又克之,賊遁歸大裡杙巢,築土城。

    二十四日,官兵至,賊猶數萬出拒,退而復集者數次。

    既夕,官兵伏溝坎間,賊萬炬來索戰。

    官兵在暗中,賊不能見,發槍箭,無不中。

    賊知失計,遽滅火擊鼓來攻,官兵又從鼓聲處擊之,殺死無算。

    黎明進兵,遂克其城,林爽文已攜妻孥走,據守集集埔。

    其地前臨大溪,就高岸,壘石為陡牆,長數裡。

    十二月五日,官兵騰而上,殺千餘人,賊黨皆潰。

    爽文先匿其妻孥於番社,與死黨數十人竄窮谷叢箐中。

    十三日,先獲其妻孥,福又遣使入大山,說生番,怵以兵威,生番懼,遂獻爽文出。

    而莊大田雖與爽文同逆,又各不相下,乘官兵未南,益焚掠聚糧為抗拒計。

    已又思出降,計未定,而福已於十六日抵牛莊,大田倉猝出拒,敗而走。

    官軍連蹴之,累戰皆捷。

    極南有地名郎嶠,負山臨海,最遼阻。

    大田力不支,與黨潛匿焉。

    福先遣水師由海道繞而截之,自以大兵環山圍之,賊衝突不能出,殺者數千,溺者數千,擒而戮者亦數千,大田就獲,臺灣遂平。

     官軍與鄭氏戰於臺灣 乾隆丙午,臺灣林爽文叛,陷彰化縣。

    同時有三合會女黨人鄭氏者,貌絕麗,又武勇,能使劍彎弓,槍擊百發百中。

    爽文既敗而遠遁,鄭領其殘軍,屢與官軍戰,多所擒斬。

    然極淫肆,黨人中無可其意者。

    適擒獲官軍中一武員,迫之,則反為詬辱,鄭大怒,斬之,醢其頭。

    後三合會敗,鄭匿廣東,卒被捕就誅。

     許世亨與安南人戰 許世亨,成都人。

    征金川,以功至專閫。

    阿文成公桂器之,曰:「武臣中識大義者,惟許某一人。

    」任廣西提督。

    會安南國王黎惟祁為其隣清化王阮光平所逐,敂關請兵,時孫文靖公士毅為粵督,主用兵。

    許曰:「蠻夷相攻,王者不治,一旦兵連禍結,未易已也。

    」孫不聽,率兩廣諸鎮兵伐之。

    阮光平不意王師至,又兵寡,回清化調兵。

    孫大捷,入黎城,飲酒賦詩,不以敵為意。

    許諫曰:「我兵深入重地,自應慎重。

    況光平未戰遽退,恐有不測。

    宜及其未至,振旅入關,上計也。

    」孫曰:「爾介冑之士何知?」及光平率師至,惟祁驟棄國走,勢洶湧,孫茫然失措,欲以身殉。

    許叩馬諫曰:「公為大臣,若有所傷,有關國體。

    世亨一介武夫,受上知遇,位至擁旄,以身殉國可也。

    」令諸將護孫入關,獨率數百人赴敵,盡沒。

    光平追孫至富良,將及,總兵尚維升至年少勇銳,率兵禦之,轉戰竟日,手戮數十人,甲盡赤,後援不及,撫劍歎曰:「大丈夫死綏,志也。

    然不死大敵而亡於小醜,未盡吾勇也!」自剄死。

    孫遂撤江橋,率殘卒入關。

    總兵張朝龍、李化龍亦先後死,輜重甲杖,盡為敵獲。

    事聞,高宗以其知大體,甚加惋惜,封壯烈伯,祀昭忠祠。

    子文謨,以侍衞擢至福建提督。

    嘉慶川楚之役,亦以勇健世其家。

     福康安平廓爾喀 廓爾喀,烏斯藏以西一大部也。

    烏斯藏分為前後兩藏,自打箭爐西行七十驛至前藏,又十二驛至後藏,又十二驛至濟隴,又三十驛至石宿橋,為後藏邊地,過橋以西,則廓爾喀矣。

    前藏有呼圖克圖,曰達賴喇嘛,相傳為宗喀巴高徒,世世轉輪為之。

    每將死,則自言其往生處,弟子如言物色之。

    得嬰兒,即奉以歸,謂前喇嘛所托生也。

    其真偽不可知,而準噶爾、喀爾喀及內部落各蒙古王公皆尊信之,為佛教大宗。

    後藏班禪額爾德昵,其名位視達賴喇嘛稍次,而蒙古番人亦崇奉惟謹。

    此二藏為古吐番地,元世祖時有八思巴,尊為帝師。

    明成祖時,有哈麻立,冊為大寶法王,未嘗待以屬禮也。

    太宗時,達賴 初,番目頗羅鼐以功封王,統兩藏事。

    後其子朱爾默特叛,奪爵。

    於是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呢皆以教主兼國事。

    有丹津班珠爾者,本班禪部下頭人,以罪被黜,竄入廓爾喀,結其酋喇特木巴珠爾。

    繼以通商事,為後藏人倚班禪勢,不與直,遂結怨,突入後藏據之,此乾隆戊申事也。

    高宗乃命川督鄂輝、成都將軍成德統兵勦之,又以理藩院侍郎巴忠諳番語,命監軍。

    巴自恃近臣,不復為鄂、成所統屬,擅遣番人與廓爾喀講和,願歲納元寶一千錠贖其地。

    廓欲立券約為信,達賴喇嘛不可。

    巴欲速了其局,遂如約而歸。

    逾年,廓之頭人索歲幣,達賴喇嘛不與,所呈表文,語多不恭順。

    駐藏大臣普福匿不以聞。

    廓之頭人遂刼藏中頭目瑪爾沁為質,復搆兵入後藏擄掠,駐藏大臣保泰擁兵不救,併欲棄前藏,達賴喇嘛不肯輕棄重器。

    事聞,上震怒。

    巴畏罪,投河斃,褫保爵,改名俘習渾,滿語謂卑賤也。

    更命粵督福康安、領侍衞內大臣海蘭察為大將軍,統索倫、吉林、川陝諸路兵討之。

    饋餉事,則命大學士孫士毅主藏東路,駐藏大臣和琳主藏西路,濟隴以外,則惠齡主之。

     壬子春,福由青海進兵,時青草未茂,馬皆瘠疲,糧餉屢絕。

    運糧布政使景安受和珅指,欲絕其餉,賴福行速,四旬至前藏,以四月乙未出師。

    先遣領隊大臣成德、岱森保由聶拉木進,總兵諸神保駐絨轄,防其抄襲後路。

    福、海與賊戰於擦木,又戰於瑪爾轄,直抵濟隴。

    成德亦由聶拉木轉戰而入,賊所侵後藏地悉復之。

    六月庚子,入賊境,賊舉眾來拒於噶多溥。

    福分前隊為三,令海統之。

    又分前隊為二,自統之。

    遣護軍統領台斐英阿在木古拉山與賊持。

    福由間道衝賊營,海繞山,出賊營後,與福合。

    克木城石卡數十,追奔至雍雅,俘其頭人某。

    成德亦克鐵鎖橋,進至利底。

    福又檄諸神保至利底以壯軍威,於是廓爾喀洶懼,來乞降。

    福曰:「是緩我兵也!」嚴斥之。

     七月,裹糧再進,歷噶勒拉堆補木特帖朗古橋甲拉古拉集木集等處七百餘裡。

    六戰皆捷,殺四千餘人。

    至熱鎖橋,福以為勢如破竹,甚驕滿,擁肩輿,揮羽扇督戰,官兵皆解櫜鞬負火槍以息。

    賊乘間入,遂敗,台斐英阿死之,武弁多陣亡者。

    賊復遣人乞和,福允其請,獻所掠金瓦寶器,令大頭人噶木第瑪達特塔巴等賷表恭進馴象番馬及樂工一部。

    高宗鑒其誠,乃許降。

    八月,班師。

     嘉勇貝子征諸羅 乾隆時,嘉勇貝子援諸羅,時超勇公海蘭察前行,行約百裡,貝子督師繼進。

    夜大雨,天黑如墨。

    遇土山,駐軍山頂,貝子中坐,隨軍官圍貝子坐,外親軍,外正軍,皆圍坐。

    賊遊兵近山,踐泥濘過,火炬千萬,賊自炬中窺山,黝黑無所見,疑有兵,發銃礮擊之。

    貝子令曰:「無出聲!無動!」久之,賊過盡,雨霽,天益明,海已入諸羅城。

    捷使至軍,始起行,無一傷。

    視銃礮子,皆歷落入山腹。

     貝子征衞、藏時,有隘道,幾一裡,賊屯軍守隘北,甚嚴。

    大軍屯隘南三十裡許,貝子調軍伏隘東西,而以前軍分五軍攻隘,疊退疊進。

    戰一日,有數十勝負。

    貝子在大軍中,前軍軍報沓至,不動。

    及二更,前軍大敗,退不止,賊逐前軍出隘南,礮聲大震,火炬盡爇,照耀如白晝。

    東西伏軍皆起,賊驚退,自相蹂躪,大軍蹙之入隘。

    貝子急上馬,萬騎齊足,頃刻至隘口,前軍伏軍已過隘,聞貝子至,勇氣百倍。

    大軍乘勢合攻,遂夷賊屯,追奔五十裡而後止。

     明亮平孝感教匪 嘉慶丙辰夏,湖北孝感有匪滋事,毗連三省,匪眾數萬,總統永保屢為所敗。

    先後徵兵數千,皆覆沒。

    時參政明亮方獲罪,以侍衞銜自西域歸,高宗命往代。

    行至當陽,制府畢沅以固原、西寧兵五百人畀之。

    明曰:「今孝感嘯聚數日,已傷官兵數千,是匪中必有知兵者。

    若不十倍其眾,難以破敵,此王翦所以益兵破楚也。

    今若不謀而進,以零丁積苦之兵,禦銳氣方張之匪,是驅羊入虎羣耳。

    」畢無以對。

    適陝西鎮總兵德光率兵三千人至,願隨明往。

    畢喜曰:「此天助將軍成功也。

    糗糧器械,吾任之。

    」明大喜,鼓行數日,至楊鎮,民多逃竄,街市闃如。

     匪聞官兵至,皆斂兵守寨。

    明率眾守橋,笑而謂眾曰:「羸張飛尚可禦敵也。

    」命諸將鳴鼓吹角以緻匪,匪果蠭起。

    明據地勢,殺傷相當,匪詫曰:「昔之官軍未有不聞聲潰者,今何人,耐戰乃爾!」嗣聞為明,皆相顧欷歔曰:「吾儕命蹇,此老尚無恙耶?」次日,匪繞道上北山,據建瓴之勢,德請戰,明曰:「匪勇而銳,未易藐視。

    」以千人付之。

    德故未經戰陣,既見敵,未鼓而火槍驟發。

    明聞聲驚曰:「此軍殆矣!非出奇無以救之。

    」因怒馬獨出,率將士數十人行荒畦間,繞出數裡,畦間骸骨縱橫,乃永保兵潰處也。

    適有江西潰卒二百自德安來,散坐黃金廟側,方爇火聚食,明笑曰:「是足資餘用,以之破敵,足矣!」遂呼其將至,撫以善言。

    諸軍聞明名,爭自踴躍請戰。

    明授以旗鼓,命掩伏山側,遂趨匪壘。

    壘外松棚下匪方瞭望,驟矢傷數人。

    匪方錯愕,江西兵展旗鳴笳以進,匪驚潰,互相踐踏,曰:「伏兵至矣!」匪中有紅巾者,聲言於眾曰:「勿驚!速發大礮禦之。

    」官兵聞之恐,明曰:「其礮炸矣。

    」匪固烏合,不解用礮,礮果裂,聲震山谷。

    官兵突煙而入,縱火焚松棚。

    山上匪見之,皆退歸,闔四門為守計。

    德所率兵亦振旅還。

    復命奪匪西壕,積柴他門外,匪未覺。

    時大風霾,因風縱火,俄萬廈驟焚,官兵合圍,匪突煙出者,鹹墮於壕,哭聲震天,火光竟夕,三日始燼。

    乃於焦骨中取匪首,遂平。

    捷聞,高宗大喜,復明職。

     完顏岱擊教匪 完顏岱任河南藩司時,白蓮教初起,所在蜂擁難遏。

    巡撫景安素怯,屢為匪敗。

    完顏率羸卒數千守雙溝,匪屢犯豫界,皆被擊去。

    自嘉慶丙辰九月至丁巳春,大小百餘戰,無不堵禦得宜。

    時淅川有蠢動者,完顏告景曰:「萑苻小寇,易撲滅。

    襄、漢間匪勢猖獗,岱請禦之!」景以初起者難禦,而雙溝有險可恃,因促完顏往。

    乃急掩擊匪,悉數就擒。

    景貪其功,棄雙溝而躡其後,誅殺難民,以大捷聞,封伯爵,完顏惟議敘而已。

    襄、漢諸匪遂襲其不備,闌入南陽,由盧氏出武關,與川匪合,逆燄遂不可制。

    而完顏以勞瘵卒於軍,仁宗甚悼惜之。

     傅鼐平苗 黔楚接壤處,北有臘耳山山脈,為苗瑤所居。

    自康熙中降生苗百四十寨,置乾州、鳳凰二廳,而苗疆一蹙。

    自雍正中改土歸流,增置永順府永綏、松桃等廳,而苗疆再蹙。

    自是至乾隆末葉,漢民移居苗境者日眾,永綏城外苗地幾盡為所占,而苗疆三蹙。

    於是奸苗倡言逐客民,復故土,而亂端以起。

    乾隆乙卯,黔苗石柳鄧,楚苗石三保、吳隴登、吳半生、吳八月同時蠢動,詔滇督福康安、川督和琳與湖廣督撫會勦。

    其後,半生、八月雖先後就擒,而八月子廷禮、廷義仍負嵎自若。

    迨嘉慶丙辰,隴登降,三保擒,柳鄧父子及廷禮、廷義次第就誅,始以苗亂肅清聞。

    其實是役也,始事者固老師糜餉,繼事者亦苟且倖成,而苗眾仍四出刦掠,且藉口於和琳苗地歸苗之約,益蔓延於乾、鳳諸廳。

    己未,鳳凰廳同知傅鼐用前人鵰勦法,戰守年餘,修置碉堡,收卹流民,屯田練勇,苗垂困。

    兵備道成寧忌之,數言於鄂督姜晟,謂「傅不去,苗必大亂」。

    已而吳、陳受果擾內地,姜意動,將劾傅召亂。

    會巡閱至某縣驛,方飯,而苗數千環行館,噪索食,犒之,不退。

    中夜,聞門外驚鬨,嘑號鼎沸,俄而寂然,一人從數卒入謁,傅也。

    姜歎曰:「幾誤邊事。

    」即委傅討賊,一戰俘陳受。

    令籌安撫之策,傅因下令追繳苗寨兵械,並廣設書院義學,經營十有餘稔,苗禍乃紓。

     二眼纛將軍征川楚教匪 川楚教匪蔓延三省,諸將擁兵自衞,擄掠良民,故當時呼官兵有紅蓮教之目。

    惟提督穆維、將軍富成督齊魯兵堵禦甚嚴,匪畏之,相戒勿犯二眼纛將軍。

    蓋山東旗纛皆繪二太極圖故也。

     亮祿征川楚教匪 總兵亮祿任河南城守尉,嘉慶庚申,川楚教匪滋事,豫省將校皆檄調他往,撫軍吳熊光亦率兵堵禦盧氏,河南兵力虛弱,故寶豐郟縣教匪謀逆。

    亮曰:「吾聞兵貴神速,今賊初起,實為烏合之眾,易於撲滅。

    」乃驅兵疾行,不三日至,匪尚未覺。

    亮率兵圍其寨,聲言滿兵十萬自京至,命樹八旗大纛,以鞭笞馬腹,使騰蹶嘶號,聲震數裡,匪懼。

    至夜,亮起曰:「此擒賊時也。

    」乃吹角,命士卒進,首先踰濠,焚其寨,士卒用命,一鼓殲之。

     成德征川楚教匪 將軍成德,初從阿文成公桂征金川,多戰績。

    阿嘗曰:「裨將中知兵者,惟成某一人。

    」其隨征廓爾喀苗疆,亦多戰功。

    後征川楚教匪,總統為福寧,性暴愎,失將士心,攻旗鼓營浮山諸賊,經年無功,成甚抑鬱。

    戚某往探,設酒待之,將飲,笑曰:「席上無可歡,可以賊心肺侑酒。

    」因下令出戰,結裝去,聞火槍聲,須臾,擒匪數十歸,酒尚未寒也。

    掀髯歎曰:「若此草寇,較之金川番匪,十不當一,何難滅此朝食?而當軸輒養賊自重,不解何心,老夫功名終於此矣。

    」因潸然淚下。

     劄克塔爾征川楚教匪 劄克塔爾,金川番部人。

    父某,為索諾木所殺,弱冠投誠,密獻入番計,阿文成公桂從之,得以成功。

    高宗憐其稚,命近臣撫視之,後??薦至護軍統領。

    性敏捷,川楚之役,師未嘗敗北。

    軍中畏之,呼曰「苗張」,無敢攖其鋒者。

    嘉慶丙寅秋,瓦柴關兵變,劄首先趨赴。

    時西安駐防已為匪衝潰,劄怒馬獨出,手殺數匪,匪有識者,詫曰:「苗張至矣!」皆奔潰。

    楊時齋提督繼至,善為撫慰,匪棄甲請降。

    是役往返,不逾二十日也。

     額勒登保平川楚教匪 川楚教匪初起時,以劉之協、姚之富、齊王氏為教首,三人皆梟雄。

    齊王氏又號齊二寡婦,美姿容,擅謀勇。

    餘如冉天元、王三槐輩,亦皆一時兇悍。

    至若其中謀士,出奇制勝,使王師疲於奔命者,則以徐亮基稱最。

    亮基字慕奇,成都拔貢。

    少負奇氣,倜儻不羈,或以狂生目之。

    居恆竊慕諸葛亮、劉伯溫二人,因取以為名,自號小諸葛。

    與冉同裡,冉本富家子,豪俠任氣,後為門客煽惑,遂從教匪起事。

    亮基聞耗而起曰:「大丈夫得時則駕,機不可失。

    」仗劍往說之。

    冉大悅,署為行軍參謀。

    用其策,竄汴犯陝,號令川東北羣寇,橫行數省。

     時統兵諸將帥以經略額勒登保為最有威望,德楞泰、明亮亦善用兵。

    偏裨則楊遇春、楊芳、羅思舉、桂涵、穆克登布等,均驍將。

    亮基為冉主謀,屢設奇計,以陷官軍,額至引為心腹鉅患。

    蒼溪一役,額欲合全力勦之,檄左右翼會擊,楊遇春、穆克登布為左右翼長,驍悍無匹,各路教匪望風膽落。

    冉懼,亮基微哂曰:「將在謀,不在勇,此何足慮!」策馬出營,周覽一過,返謂冉曰:「彼軍右翼勇而不整,左翼稍有戒心。

    若憑高馳擊,右翼必潰。

    右翼潰,則左翼為所牽動,不能獨存,然後合師以擣中軍,可一戰下也。

    」冉從其言。

    穆每戰,必先登陷陣。

    遇春較持重,恆規之,穆不聽。

    將戰,穆列營傍山而處,遇春勸之曰:「兵法有言,居高臨下,君不握險以守,而陣於平原,此危道也。

    」力爭不納。

    急退,列營山巔,遙為犄角。

    其上適有廢壘,命握壘而守,嚴陣以待。

    甫交綏,穆勇甚,身先士伍。

    短兵接戰,陷賊伏中,冉麾軍圍之數重,力戰不脫。

     遇春欲赴救,亮基亟麾伏賊,從嶺後間道,猱升而上,遶出遇春壘後,壓壘而陣,遇春自救不暇。

    穆軍失援,大敗,亮基乘勝擣額主營。

    主營潰,穆身被七創,屢瀕於危,卒賴遇春軍冒死援之,得潰圍走,冉自是益倚任亮基。

    時各路教匪多烏合,羣聚不逞,燒香惑眾,從者日多,然惟以剽掠為事。

    亮基則勸冉禁擄掠,犯者立斬以徇,所過州縣,恆不血刃而下。

     廷議以賊蹤飄忽,狀類流寇,實行堅壁清野政策,通飭各路,嚴密扼守,有縱寇者置諸法。

    令村莊民團築堡備戰,寇至,則盡歛牲畜器物入堡固守,野無所掠,羣寇大蹙。

     先是,亮基佐冉軍時,首倡議勸鼓眾北行,不用,至是頗悔,欲由陝犯晉,而將軍魁倫扼守潼河,防寇北渡,沿江上下遊,列營數十裡,深患之。

    亮基躬出視師畢,返,謂冉曰:「亟治攻具。

    」翌晨,遂渡河。

    亮基親援桴鼓,魁悉眾抵拒。

    戰正酣,主營藥庫燬,冉且自下遊偷渡矣。

    官軍大潰,賊眾鼓噪乘之,遂渡潼河,亮基乃分軍由陝犯晉。

    亮基歿,軍無主謀,戰輒敗。

    冉憤欲大舉,馬蹄岡一役,欲以全力困德楞泰,六日五戰,重疊設伏,德誤陷伏中。

    數路皆敗,與侍衞數十踞守山巔,誓以死拒。

    冉督眾登山,坐騎中矢而蹶,為德俘獲,賊大潰。

    嗣是諸路教匪,以次削平。

     額之用兵也,匪甚畏之。

    每戰,張左右翼,以降賊居左,張紅旗;鄉勇居右,張白旗,皆為前鋒。

    賊望見紅白二旗,則羣相驚曰:「額爺兵至矣!」皆奔。

    臨陣,身先士卒,輒以兩人肩竹兜乘之,銃礮矢石常從肩耳過,左右失色,額不少避,督戰益力。

    尤嚴操守,賞士不惜萬金,而不以一錢自奉。

    督撫饋遺一無所受,用兵歲久,諸將無不蓄貲財,而額之凱旋,過蘆溝橋,蕭然行李,一騎負一襆被而已。

     桂涵大敗教匪 川東有桂涵者,驍勇趫捷,非珍饈不食。

    時或金幣滿室,未幾無一存。

    踰時滿,與相契者輒盡與焉,蓋皆自胠篋來也。

    官捕之嚴,忽不見,時或出沒巨浪中。

    尤善泅水,聞川楚軍募勇,與羅思舉同投之。

    時乘賊與官兵角,伏石洞中,或腰擊,或尾截,或擒渠魁,或斃悍目,官兵屢冒其功而受上賞。

    一日,賊環攻其洞,積毒薪熏之,撲以扇,煙外颺;又壅溝灌之,洩以竇,水旁溢;又夜屯山頂,熾草為號,賊知其素張虛勢,宵深襲之,竟空壘焉。

    俄鼓譟四起,伏突出,大呼曰:「今日也中桂老子計矣!」賊懼,反走,木石堆塞,中藏勁弩,歸路斷矣。

    官兵鄉勇內外夾攻,賊寸步不能移,皆縊林中,樹為之折。

    號哭曰:「吾白蓮教徒,自有身以來,無此窮蹙,不敢再入深山矣。

    」後追至平原,與羅互為犄角,凱旋為川北總兵,至四川提督。

     李成隆平安南匪及鳳尾幫匪 嘉慶間平閩浙海盜,浙江提督李壯烈公長庚實為首功,太平參將李成隆亦有勞焉。

    龍王堂松門之役,成隆婦新產,風雨破其屋,驚死,不顧,立率師往勦。

    安南夷匪及鳳尾幫盜皆以此舉就擒,時稱成隆曰小李將軍。

     李壯烈討蔡牽 閩中固積富區,自總督雅德、伍拉納等驕奢貪縱,吏治廢弛,海盜猖獗,水師懦怯莫敢攖。

    提督倪斯得老耄不諳紀律,故蔡牽、朱潰等嘯聚海濱,眾至十萬。

    嘉慶丁卯冬,突入臺灣,賴李壯烈抵死禦之,喜灣得全。

     李,同安人。

    起家武科,出為浙江副將,福文襄王康安奇之。

    安南阮光平陰叛,入我國海面擄刼,王命李往擒之。

    李曰:「官船釘疏闆薄,不能衝突波濤,長庚願傾家造船。

    惟火藥非私家所宜有,願賜之,餘不費絲毫官物。

    」王大悅,奏署總兵,並賜銀數萬兩,乃造海船數十艘,不加鏤飾,與客船無異。

    率兵三千,尾安南船,旗鼓突出,槍礮驟發,賊驚潰,覆船數百,俘斬數千人,生擒其官倫貴利等以獻。

    王優獎之,請於朝。

    任海壇總兵,浙撫阮元倚為左右手。

    臺灣之役,已圍蔡牽於鹿耳門,計日可擒。

    時所率浙中精兵祗五百餘人,牽以錢四百餘萬賄閩卒,諸將遂解體。

    牽遣人偽獻降書,李抵書於地,褫其衣,刀見,立誅之。

    是晚大風雨,牽乘夜遁。

    李方飲酒,立傾盃,整隊進,閩兵莫有繼者,太息曰:「朝廷養兵百餘年,一旦反為賊間,果何為者!」因全軍而歸。

    閩督阿林保置酒賀,從容語曰:「海上事易飾,公如以蔡牽假首至,餘即飛章露布,不惟公居首功,吾亦受帷幄之賞,豈不勝衝突鯨濤,僥倖於萬一哉!」李奮然曰:「于清端之捉賊,姚制府之用兵,長庚所知也。

    石三保、聶人傑之擒,為長庚所未解。

    皇上所以任長庚者,欲使永靖海氛,以綏民命,成功與否,則天也。

    公文吏,幸事早蕆,僕則視海舶如廬舍,不畏險也。

    公今以逗撓劾長庚之罪,他日以覆舟諱長庚之死,皆惟命是從。

    僕一武夫,猶知以死報國,公以世臣名族,亦罔識忠孝二字乎?」推幾而出。

    幕客諫曰:「將軍誤矣!自閩粵用兵,生靈糜爛幾數百萬,皆以蔡牽一人。

    故今假傳授首,博天顏之喜,後或羈以官爵,啗以利貨,以伺其敝,不亦可乎?今必冒風濤之險,困其巢穴,一旦颶風阻路,糧餉莫繼,士卒散亡,竭一人之力敵百萬之寇,稍失利而大吏朦蔽奏之,將軍必遭獄吏之辱矣!」李慨然曰:「君不聞王彥章『人死留名,豹死留皮』語乎?僕雖不肖,不願與牽同日生也。

    」 王得祿邱良功平蔡牽 嘉慶己巳,閩浙水師攻勦蔡牽,鏖戰重洋,閱兩晝夜,牽夫婦淹斃黑水洋,盜船一律燒毀,餘盜擒斬無遺。

    是役也,浙軍圍攻牽船,追逐千裡,枵腹苦戰,喋血於狂風巨浪中,兵勇傷殘極眾。

    比閩軍遲一日到,已功在垂成矣。

     煤黑子與林清戰於大內 都人呼擔煤夫為煤黑子。

    嘉慶癸酉,天理教匪林清作亂於京師。

    賊趨熙和門,有某煤肆之煤黑子,適自文穎館出,橫取擔杖,奮逐之,力甚大,踣賊數人。

    眾攢刺之,遂為賊殺。

    羣賊與煤黑子角力,聲讙囂四聞,故熙和門得以閉。

    大學士保興時為上書房授讀翰林,從景運門下直,遙望見之,走還,促閉門以拒。

    既閉門,乃集羽林虎賁,戰一日夜,賊乃敗。

    事定,出賊屍,煤黑子屍亦雜其中,不可辨。

    方其擊賊時,三館吏役無不知煤黑子擊賊。

    賊平後,以為煤黑子之功不可沒,顧其肆主懦而畏官,不敢陳於朝,煤黑子遂竟不獲褒恤。

     平林清 嘉慶癸酉七月,仁宗秋獮於木蘭。

    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匪犯闕,匪為林清、馮克善、李文成諸人。

     先是,文成遣其養子劉成章潛至京,會清於黃村之宋家莊,議以十五日,河南、山東合畿內之眾,同時進發,乘回鑾時,伏莽行在。

    謀定,而滑縣、金鄉、定陶、曹縣先後緝捕,匪恐事敗,不能久待,乃即揭竿起,官兵絡繹徵調,而九月十五日之約,遂不能密赴。

    十四日,清命其黨陳爽、陳文魁入京,匿市人家。

    十五日平明,眾匪自黃村至,日方午,入內城,分東西兩隊:其東,陳爽導之,劉呈祥殿之,以進東華門;其西,陳文魁導之,劉永泰殿之,以進西華門。

    而太監劉得財、劉金引其東,張泰、高廣福引其西,王福祿、閻進喜居中援應。

    爽與文魁偕頭目數十人,皆清所調遣。

    清居黃村。

    將俟河南之匪集合而進。

     儀親王、成親王、莊親王等亟召營兵自神武門入,匪已至中正殿門外,諸王率兵禦之。

    有數匪突入大內,時皇次子、皇三子鹹在上書房,聞內侍疾呼閉隆宗門,皇子即自日精門詰問。

    將至近光門,總管太監常永貴擒二人,各執利刃,頭裹白布,諸內侍禦之於門,互有殺傷。

    皇四子自書房出,皇次子、皇三子將往儲秀宮覲後,學士寶興方自上書房散直,未出東華門,見兵匪力戰,亟入乾清門,奔告皇子。

    皇子立至儲秀宮,見匪越牆西入,皇次子急命進撒袋鳥銃腰刀,永貴執白木棍,立於遵義門之內以拒之。

    諸內侍登垣瞭望,匪大至,旋自膳房之上自西而北,將踰養心門入,皇次子發鳥銃擊之,殪,匪續至,執白旗指揮,皇子復擊之,又殪。

    儀親王子貝勒綿志亦以銃擊之,復殪,匪乃不敢升垣。

    皇次子馳至西長街西廠,督同常永貴率內侍擊賊。

    日將晡,而留守京師之諸王及內務府大臣各引兵入衞,匪勢漸蹙。

    將縱火,忽大雨迅雷,二匪墮武英殿之禦河死。

    投河溺死者甚眾,餘皆就擒。

     初,壬申春,趙崇華攝淡水同知。

    甫下車,即訪獲妖言惑眾之高媽達,訊之,具供同黨劉林、祝現,定以次年閏八月望夜,起事都下。

    劉林者,清之原名也。

    趙亟詳上官,請入告,上官以其語誕,僅依傳布邪教律擬決,而未奏聞。

    至癸酉九月十五日,都中之變果作。

     馮克善者,林清之黨,技精絕。

    清既敗,乃變姓名匿獻縣。

    是年十二月為官吏所聞,雜遣兵役,與其徒擒之。

    乃佯飲之酒,中設一席,四面重疊環以桌凳,門內伏壯士。

    案復置熱粥,又置藥物酒中。

    馮至,即藏其兵器,以熱粥灑之。

    諸壯士羣起格鬬,良久始就擒。

     楊忠武征川楚教匪 當紅苗之變,楊忠武公遇春方為材官,福康安見而奇之,曰:「此將材也。

    」屢疏保薦,擢至專閫。

    時宜綿督陝甘,畏葸不前,楊諫曰:「甘、涼兵為天下勁卒,阿文成公曾將以平西域。

    今公據河山之險,擁精銳之卒,自關隴西下,建瓴之勢,破敵必矣!奈何以百戰之卒,而畏烏合之眾哉?」宜不能用。

    勒登保經略至陝,倚為左右手。

     楊善撫馭士卒,部下多降匪,腰佩長刀,形貌兇險,而楊頤指氣使,莫不悅服,故十數載所至克捷。

    有黃驘,日馳數百裡,常乘以追賊,賊畏之如虎。

    部將如楊芳、遊雲梯、吳廷剛、祝廷彪,皆由偏裨至專閫。

    瓦柴關兵叛後,獨騎至賊中,說以大義,即拋戈降。

    嘉慶甲戌春,入京陛見,仁宗問:「前此湖北、陝西、四川三省軍務,何延至十數年之久,現今兩次軍務,即河南教匪、陝南饑民之亂,何蕆事之速?」則對以「有專責則事易集」。

    上首肯者再。

     楊嘗徒步逐賊,挽其鬚日行百數十裡,軍中呼曰「楊鬍子」。

    為口號曰:「鬍子打(革乞)鞈,一走一百八。

    」賊望其旌旗皆膽落,故所至有功。

     永芹以百餘人破回 泮菴將軍永芹,以乾清門侍衞出戍西域。

    會回逆叛,守危城,兵甫百餘人,眾官皆大驚,獨處之晏然。

    命文吏守城,自率卒冒雪夜出。

    漏下十刻,屬吏懼,曰:「賊眾初起,人心未定,若不一鼓殲之,使蔓延四出,封疆可虞。

    今乘黑夜攻之,賊不知我眾寡,易滅也。

    」直抵賊壘,聲言北路數萬人至,賊驚潰,投兵降,逆首亦就擒。

     羅思舉平趙金龍 趙金龍者,江華瑤也。

    故為巫,家饒於貲。

    瑤中巫至貴重,羣瑤信服,金龍謹飭無過行,居瑤中,號通達能言。

    平居墾山力作,善居積,時為羣瑤祠禱神,益富厚。

    以山田與漢民近接,漢民每事陵藉之,不敢論曲直也。

     道光壬辰,瑤人入江華市易銀,奸賈輒與以夾錫者,請更之,反怒罵擊瑤。

    瑤歸,集十餘人復往,賈訟縣官,謂瑤刦掠,盡捕下獄。

    於是羣瑤怒,起殺奸賈,推金龍為首,桂陽新田瑤應之,有徒黨千數百人。

    州縣遽以瑤變聞,大吏視之為大敵,提督海淩阿、副將馬韜率三千兵討金龍,長驅入其境,兵不持刀矛,捆載以行。

    瑤偽為漢民,負其軍器去,已乃大譟,官兵聞聲奔走,或自跪道旁,遂殺海及其馬,以海之火器攻新田,殺知縣王鼎銘。

    於是欽差大臣尚書公禧恩出視師,瑤變聞天下。

    然江華瑤眾固不及數百也,合寧遠、道州、新田、常寧及州中瑤,男女僅二千耳。

    瑤所長者,登山險疾走,用小火槍,百步命中。

    官兵聞瑤至則潰。

    朝命羅思舉與總督盧坤往平之,賊已困,將擒矣,時宣宗命禧往督軍,諸將皆曰:「可待禧至。

    」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糜帑可惜。

    」遂違眾一戰,殲賊且盡。

    禧為親信重臣,督撫以下皆降屈為禮。

    怒羅之不待也,盛氣陵之。

    羅不為屈,且面折之曰:「諸公貴人多顧忌,羅思舉一亡賴耳!受國厚恩至提督,惟以死報,不知其他。

    」禧怒甚,而無如之何。

    羅籍四川之東鄉,少亡賴,數行竊,令捕之杖斃,棄野中,夜而蘇,匍匐至一老嫗家,周之,乃改行。

    既貴,尚對人言生平作賊事,不稍諱。

     中英鴉片之戰 道光辛醜鴉片之役,英人義律以和議久不定,進攻廣州沙角、大角礮臺,伏兵二千,以竹梯登後山,別遣精兵繞出三河口,合力夾攻。

    時副將陳連升力為抵禦,身被數十創,死之。

    英兵乘勝直攻鎮遠、威遠。

    靖遠各礮臺,進逼省垣,礮聲如雷,晝夜不息,將軍以下皆避入巡撫署。

     欽差大臣琦善既以庸懦畏葸遲誤機宜緻禍,詔命鎖拏來京,而繼之以奕山。

    奕見英人之勢方張也,遣廣州知府餘保純出城議款。

    義律要求於應償煙價之外,須酬軍餉銀六百萬元,香港事再議。

    將軍等允之,並樹白旗於城,英兵始回船。

     七月,英兵船復攻廈門各礮臺,陷之。

    八月,英將濮鼎查、郭士利等由廈門再犯定海,定海總兵葛雲飛、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皆戰死。

    時欽差大臣裕謙僅統兵四千守鎮海城內,令提督餘步雲守城外招寶山。

    英兵既由山麓攀援登岸,餘不令士卒發礮,率兵遁寧波。

    英人據招寶山,俯攻鎮海,裕投泮池死。

    未幾,寧波亦失守。

    是役也,廣東被禍之外,則以招寶山之敗為最劇。

    而其僨事之由,實因裕之粗疏驕暴,馭將無方,餘之不戰而遁所緻。

    為江浙所切齒痛恨者也。

     英之擾江浙也,時梁拱辰以江蘇巡撫兼權總督,率兵防上海,時提督陳化成駐吳淞口,徐州鎮總兵王志元駐上海城外。

    王軀幹英偉,曉暢戎機,梁頗優待之。

    既思吳淞口岸,直達寶山,綿亙數十裡,兵稍單,欲使移軍吳淞,與陳相犄角,乘間探之。

    王不允,梁自馳往吳淞,商之於陳,陳亦不謂然。

    未幾,梁卸督篆返蘇,遂聽之。

    越數月,英艦陷寶山,直駛吳淞。

    陳以孤立無援,血戰死之。

    尋上海亦陷,時王已遁往松江矣。

     英人既破上海,由黃浦入泖澱,窺蘇州,慮湖隘道梗而返。

    時總兵尤渤營於大漲涇,英船不敢深入內河,松江幸無恙。

    乃別由福山口入犯鎮江,圌山守兵新鑄萬八千斤礮,發之,聲震江南北。

    然英船遊弋而過,不備亦不懼,事後始知守兵以無彈之礮,無子之銃,虛張聲勢,相率而逃矣。

    英人初至之地,恃其財利,蠱惑窮民,至以銀幣一枚,市胡椒數粒,鄉民願效奔走者,所在有之。

    某寺僧密告之曰:「城北依山為垣,故有塞門,其虛可擣也。

    」英人登金山覘之,礮發而城破,淫掠搜括,等於寧波。

    時六月十九日也。

     鎮江故殷富,西關以外,為一郡精華所萃。

    敵梳之,兵勇篦之,土寇又薙之,富民遷徙者,背負肩擔,悉被刼掠。

    江寧、常州聞警,皆震。

    已而潰兵跳集於蘇,勢洶洶,且內訌,時李星沅官蘇藩,請於中丞,斬剽刼者以徇,人心稍安。

     英人既據寧波,明年壬寅正月晦,官兵襲攻之,不克。

    時大軍雲集,屯紹興,而舒垕菴者,在軍中。

    一日,傳一間諜至,將斬之,叩頭乞免。

    舒視之,則偷兒也,意哀之,曰:「若為諜而死,盍為偷而生?若能竊英人頭來,吾且白將軍,賞賚汝!」偷諾而去。

    既而偷果以英人頭獻,介之見將軍,將軍大喜,厚賞之。

    又既而獻頭者紛至,乃與羣偷計其值:黑人一頭,錢若幹;白人倍之;生獲,又數倍之。

    自是踰城穴隙,日昏暮,徧城中無非偷者。

    英人之據甬城也,夜必巡街巷,兩英人先後行,方格磔語笑,後者忽無聲,回視之,已失頭而仆,者大駭,僵立若槁木。

    俄頃,又失其頭。

    偷兒或東或西,或著西人衣冠,持竹杖,橐橐然曳革屐以來,英人近與語,遽刺殺之。

    其生緻之也,則以布自後扣其頭,使不得聲,而絞布兩端,負而趨,至幽僻,箝口,置諸橐,綑之,以縋出城。

    或為英人所見而追之,則負以趨曲巷,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