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八

關燈
華亭陳子龍臥子 宋徵璧尚木 徐孚遠闇公 顧開雍偉南選輯 允諧尹季參閱 顧端文集(疏 書) 孫宗伯集(疏) 顧端文集(疏 書) 顧憲成 ◆疏 建儲疏 ○建儲疏【建儲立長】 返覆辨難極為深切著明而忠愛之意藹然有道之言也 臣等伏見 皇上思 祖訓立嫡之條、欲將三皇子暫一併封王、以待將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于此知皇上之心。

    有惕然其不敢自專者。

    而必以上合 聖祖之心為安也。

    又見 皇上諭輔臣王錫爵等、朕為天下之主、無端受誣、以為可痛可恨、于此知 皇上之心。

    有歉然其不敢自適者。

    而必以下合天下之心為安也。

    有君如此、豈不真聖君哉、乃臣等退而思之惟是待之一言、有不能釋然而無疑者、 皇上之所據以為得在此。

    而天下之所共據以為失亦在此。

    此吉兇之原。

    安危之機。

    不可不早辨而慎防也。

    夫太子天下本。

    立本所以不忘天下也。

    豫定所以固本也。

    如之何其可緩也。

    是故有嫡立嫡。

    無嫡立長。

    是也。

    待嫡非也。

    就見在論嫡之有無是也待將來論嫡之有無非也夫待之為言也。

    濡滯而鮮決。

    懸設而難期。

    撓不刊之典。

    潰不易之防。

    隳不攜之信。

    叢不解之惑。

    開不救之釁。

    貽不測之憂。

    甚不可也。

    臣請得而歷數之、 皇上之稱祖訓惓惓矣。

    顧其所言立嫡待嫡二條。

    意各有主。

    質以建儲之事。

    判然不類。

     皇子弟以其合于巳。

    援而附之。

    是為尊 祖訓乎。

    是為悖祖訓乎。

    其不可一也。

    嘗考我朝建儲家法。

    東宮原不待嫡。

    元子並不封王。

    廷臣連章累牘。

    言之甚詳。

    歷歷可按。

     皇上第以其不合于巳。

    置弗為省。

    豈 皇上創得之見有加于列聖之上乎。

    其不可二也。

    臣等聞之、凡有天下者稱天子。

    天子之元子稱太子。

    太子之元子稱太孫。

    天下繫乎天也。

    君與天一體也。

    太子繫乎父也。

    太孫繫乎祖也。

    父子祖孫一體也。

    故親之主鬯承祧。

    于是乎在。

    不可得而爵者也餘子則稱王。

    王必繫之地。

    各有分域。

    可得而爵者也。

    今欲並封三王。

    元子之封。

    何所繫乎。

    無所繫。

    則難乎其為名。

    有所繫則難乎其為實。

    其不可三也 皇上亦曰權宜雲耳。

    夫權者不得巳而設者也。

    元子升儲。

    諸子分藩。

    于理為順。

    於情為安。

    於分為稱。

    於訓為經。

    有何疑顧。

    有何牽制。

    有何不得巳而然乎。

    耦稱鈞大。

    偪所繇也。

    偪則淩。

    淩則僣。

    厲所階也。

    豈細故哉。

    而姑任之。

    其不可四也。

     皇上以聖祖為法。

    聖子神孫。

    以 皇上為法。

     皇上尚不難創其所無。

    後世詎難襲其所有。

    自是而往。

    幸而有嫡可也。

    不然是無東宮也。

    無乃悞萬世之大計乎。

    又幸而如 皇上之英明可也。

    不然是凡皇子。

    皆東宮也。

    無乃釀萬世之大患乎臣每念及此。

    便自寒心。

     皇上獨能晏然而巳耶。

    其不可五也。

    且夫皇後者。

    所與 皇上共承宗祧者也。

    期于宗祧。

    得人而巳。

    宗祧得人而皇後之職盡矣豈必有嫡而後為快夫 皇上以父道臨天下者也、皇後以母道臨天下者也。

    一體也。

    是故。

     皇上之元子。

    即皇後之元子也雖恭妃不得而私之也 皇上之諸子。

    即皇後之諸子也雖皇貴妃不得而私之也何者統于尊也。

    今庶民之家。

    妾之有子。

    亦以其妻為嫡母。

    固其定分然耳。

    豈必自巳出而後為子。

    又豈必如輔臣王錫爵之請須拜而後稱子哉拜而稱子晚近陋習後世或有若劉後之于仁宗者矣。

     皇上何不斷以大義而為此區區乎。

    其不可六也。

    況始者奉旨。

    少待二三年。

    則是二三年而巳。

    俄而改于二十年。

    則亦二十年而巳。

    俄而又改于二十一年。

    則亦二十一年而巳。

    猶可以歲月為期也。

    今曰以待嫡嗣。

    則未可以歲月為期也。

    德音方布而忽更。

    聖意屢遷而彌緩。

    非由預凟。

    非由眾激。

    何以謝天下。

    其不可七也。

    善乎 皇上之言之也。

    曰朕為天下之主。

    夫為天下之主者。

    未有不以天下為心者也。

    自並封之命下。

    聞者莫不悵然若失。

    愕然若驚。

    一日之間。

    叩閽而上封事者不可勝數。

    至于閭巷小民。

    亦囂然聚族而議也夫孰使之然哉。

    人心之公也。

    而 皇上猶責元輔王錫爵擔當。

    錫爵夙夜趨召而來。

    正欲為 皇上定此一大事。

    排羣議而順上旨。

    非所謂排當。

    豈其願之。

    惟是日夜惶悚。

    矢志積誠。

    必欲納 皇上于無過之地。

    乃真擔當耳。

    不然 皇上尚不能如天下何。

    而況錫爵哉。

    其不可八也。

    凡人見影而疑形。

    聞響而疑聲。

     皇上神明天縱。

    信非溺寵狎昵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