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將各該將官著實查參不得姑息貢市馬匹、如有損傷、不堪寔用、務要查驗的確可收、則納。
不可收則繳毋狥虜欲以示怯弱 前件、據各道會呈、該臣等看得禦虜追敵、全賴馬力、然良馬宜內地求之不可專倚胡馬、惟是各營堡馬匹、非無壯者、緣軍丁料銀、往往侵剋馬多餓困、而倒損隨之、近因總督題為乘時治安整飭兵馬、以壯邊疆事例、通行鎮道將領操防衛所等官加意馬政、稽芻秣之勤惰覈椿銀之完欠、分別賞罰、足示勸懲、臣又牌行三路、專責將官稽查軍丁養馬芻豆有無侵欺、所養馬匹、果否臕壯、堪備騎征、如或倒折太多、營官將官、一體參罰、至於夷酋款貢市馬初頗臕壯後乃生心。
所進馬匹。
多以瘵癩充之。
不則啗沙斷舌。
剪鬃割尾。
徒具馬數。
總不堪用。
去歲互市。
臣等再三申飭撫夷將吏、亦宜慎選可用者留、不堪者卻、不可一槩濫收、以墮虜計、按臣復言及之、委宜舉行、理合 奏報、 一散逆黨、該兵部覆閱視按臣餘懋衡條議、謂邊方夷漢相鄰、竄入詐降、不時有之、若守邊將吏。
不加意盤詰則內而亡命之徒。
以虜地可為藏身之處。
不法之事。
無所不行。
外而作奸之虜。
以 中國可往探聽消息。
洩漏軍機。
在所必至。
今議要嚴防出入。
使漢人不得外逸。
如有叛去者。
必置之法。
夷人不得內入。
即有真降者、必分其勢、雖今延寧甘固遼東諸鎮、皆以收降可以離賊腹心、又可以得其險易情形、然而降虜大眾、其勢必緻復逸、為 中國禍、自古有之、不若於收降之時。
寓散之之術。
如漢人來降必審其籍貫。
押解原宗而後收之。
不使留住邊塞。
夷人來降。
必有妻室。
方準收養。
先限收降數目此論為疏矣每歲通鎮止許收四十名、每營散處十餘名、以為嚮道衝鋒之用、務要安插駕馭教習有法、與漢丁相兼而用、此誠遠鑑晉魏雲擾之故轍、熟思 國家近日之時勢、效倣郭欽江統徙胡還羗之策而行之、憂深遠慮、思患預防、誠於邊計大有裨益、應通行九邊督撫衙門查照原題事理酌量施行 前件、據各道會呈、該臣等看得邊方夷漢相鄰、姦民或自內而出。
降虜或自外而入。
皆不能無。
若不加意盤詰。
內外交通。
漏洩軍機。
幹係匪細。
然奸民之出也。
或因侵欺官銀。
或因傷敗倫理。
法不可容。
故逸而出。
降夷之入也。
或因饑餓所迫。
或因夷酋生事。
就我求活。
故投而入。
亦有黠虜窺邊詐降。
探聽詷我虛寔。
透我消息。
往往有之。
故必紀綱振舉、邊防嚴密、使姦民無自而出、其降夷投入者、近日各將多收為衝鋒之用、頗得其力、但在處置得宜。
或編之什伍。
此議本屬無謂看覆亦復依違以制其死命。
或分給營路以散其黨與。
漢夷之入。
或查其籍貫解還原籍。
取具收管。
或雜之卒伍。
互相覺察。
責之效勇。
大抵馭得其道。
狙詐鹹作使。
而守邊將吏。
尤加嚴防。
閱臣所陳、皆為得策、已督道將遵行、理合 奏報、 一酌撫賞、該兵部覆閱視按臣餘懋衡條議、謂叛逆無常、貪婪無厭者、夷狄之故態、恭順則撫、背則剿者、中國之權宜、今蔔失兔雖號為一套之長、乃不能控制諸虜莊禿賴昔年殺擄於東火落赤亦訌於西、沙計等酋、皆聲援助暴者也、雖中有黃婦明愛等酋、稍稱恭順、其沙忽兒七酋、又火沙之羽翼、是以火酋市於寧夏。
住牧西路。
索轉堡賞。
東路亦有此賞。
特未甚耳。
然既領賞於寧夏。
自難復賞於延緩。
後因屢被要挾賞額有限。
懦將所以剝削老軍。
每名甚至一兩。
戍卒枵腹。
今巳極矣。
雖各酋去歲屢犯屢創、隆冬草枯、懼我搗剿、無奈??免黃婦乞款、以免移帳服罪乞盟、其狼貪要挾故志、猶然在也、其駕馭之方、不可不亟為之圖者、議要各虜恭順一年則準一年之額賞、此則凃司馬已具疏奉 旨遵行者矣若此枝順、彼枝逆、則撫此剿彼、若陽順陰逆、則革賞而議戰、不許額外科歛添賞、不得因循市款以示虛弱、彼果跳梁、厲兵秣馬、大行搗剿、要在自強、至於撫賞時、務要一面防範不虞、一面開誠布信、如將領有媚虜而弛備、交虜而釀患、俱重處不貸、此欵雖節經督撫具 題、本部覆議申飭去後、今按臣復諄諄慮及、或亦確有見聞、以為邊防至計、應如所議 前件、俱各道會呈、該臣等看得延鎮套虜支繁、勢均力敵。
各相雄長。
年來小醜款而復叛。
叛而復款。
不如宣大一款之後。
久而不變。
良有以也。
撫賞錢糧。
額至三萬八百餘金。
襍項湊補。
歲額不出四萬。
臣入境之初。
正值火擺諸酋挾賞跳梁。
東中西三路三次入犯三挫其鋒。
諸酋畏威乞款。
已經題 準、續成款局、臣思諸酋所以挾賞者由於賞額之未定也賞額之未定者由於懦將之私增也當其講款之時、臣行三道清查賞額造冊報臣、一樣二本、印與合同、一給夷酋照額領賞、一給將領照額給賞、發冊去後、中東兩路夷酋、遵奉惟謹、無復讙譁、惟西路火酋桀驁不遵、尚肆要挾、臣等深懲往轍、堅持經制、謹修內治、操練兵馬、選用將領犀利火器、靜以待之、如照額領賞、別無過求、自當順撫、若別生事端、闖邊犯順。
則相機搗剿、大伸 國威、務使狡夷讋服、永奠邊疆、巳奉 廟謨、所謂一年恭順、方準一年市賞、違約即革、春順秋逆、即春撫秋剿、今年順明年逆、即今年撫明年剿、此枝順彼枝逆、則撫此剿彼、不得輕狥要挾、以貽後患、閱臣復議及此、無非欵戰相維之意、巳蒙部覆即行道將等官著實遵行理合 奏報、 ○修復邊垣扒除積沙疏【扒沙】
題為恭報修復邊垣、扒除積沙、保固疆圉以永治安事、據榆林兵備道右參政兼僉事許汝魁呈稱、萬曆三十七年內、蒙臣憲牌、照得榆林沿邊一帶、地多漫衍無險。
兼以沙積。
壅若坦途。
虜易窺伺。
亟應扒除。
仰道即便親詣沿邊、踏勘積沙處所、作何扒除、墩臺低矮損壞不堪。
作何增高。
分別衝緩、某處先修、某處次舉、軍夫作何派撥、錢糧作何處備、工程作何稽查、造冊呈詳以
不可收則繳毋狥虜欲以示怯弱 前件、據各道會呈、該臣等看得禦虜追敵、全賴馬力、然良馬宜內地求之不可專倚胡馬、惟是各營堡馬匹、非無壯者、緣軍丁料銀、往往侵剋馬多餓困、而倒損隨之、近因總督題為乘時治安整飭兵馬、以壯邊疆事例、通行鎮道將領操防衛所等官加意馬政、稽芻秣之勤惰覈椿銀之完欠、分別賞罰、足示勸懲、臣又牌行三路、專責將官稽查軍丁養馬芻豆有無侵欺、所養馬匹、果否臕壯、堪備騎征、如或倒折太多、營官將官、一體參罰、至於夷酋款貢市馬初頗臕壯後乃生心。
所進馬匹。
多以瘵癩充之。
不則啗沙斷舌。
剪鬃割尾。
徒具馬數。
總不堪用。
去歲互市。
臣等再三申飭撫夷將吏、亦宜慎選可用者留、不堪者卻、不可一槩濫收、以墮虜計、按臣復言及之、委宜舉行、理合 奏報、 一散逆黨、該兵部覆閱視按臣餘懋衡條議、謂邊方夷漢相鄰、竄入詐降、不時有之、若守邊將吏。
不加意盤詰則內而亡命之徒。
以虜地可為藏身之處。
不法之事。
無所不行。
外而作奸之虜。
以 中國可往探聽消息。
洩漏軍機。
在所必至。
今議要嚴防出入。
使漢人不得外逸。
如有叛去者。
必置之法。
夷人不得內入。
即有真降者、必分其勢、雖今延寧甘固遼東諸鎮、皆以收降可以離賊腹心、又可以得其險易情形、然而降虜大眾、其勢必緻復逸、為 中國禍、自古有之、不若於收降之時。
寓散之之術。
如漢人來降必審其籍貫。
押解原宗而後收之。
不使留住邊塞。
夷人來降。
必有妻室。
方準收養。
先限收降數目此論為疏矣每歲通鎮止許收四十名、每營散處十餘名、以為嚮道衝鋒之用、務要安插駕馭教習有法、與漢丁相兼而用、此誠遠鑑晉魏雲擾之故轍、熟思 國家近日之時勢、效倣郭欽江統徙胡還羗之策而行之、憂深遠慮、思患預防、誠於邊計大有裨益、應通行九邊督撫衙門查照原題事理酌量施行 前件、據各道會呈、該臣等看得邊方夷漢相鄰、姦民或自內而出。
降虜或自外而入。
皆不能無。
若不加意盤詰。
內外交通。
漏洩軍機。
幹係匪細。
然奸民之出也。
或因侵欺官銀。
或因傷敗倫理。
法不可容。
故逸而出。
降夷之入也。
或因饑餓所迫。
或因夷酋生事。
就我求活。
故投而入。
亦有黠虜窺邊詐降。
探聽詷我虛寔。
透我消息。
往往有之。
故必紀綱振舉、邊防嚴密、使姦民無自而出、其降夷投入者、近日各將多收為衝鋒之用、頗得其力、但在處置得宜。
或編之什伍。
此議本屬無謂看覆亦復依違以制其死命。
或分給營路以散其黨與。
漢夷之入。
或查其籍貫解還原籍。
取具收管。
或雜之卒伍。
互相覺察。
責之效勇。
大抵馭得其道。
狙詐鹹作使。
而守邊將吏。
尤加嚴防。
閱臣所陳、皆為得策、已督道將遵行、理合 奏報、 一酌撫賞、該兵部覆閱視按臣餘懋衡條議、謂叛逆無常、貪婪無厭者、夷狄之故態、恭順則撫、背則剿者、中國之權宜、今蔔失兔雖號為一套之長、乃不能控制諸虜莊禿賴昔年殺擄於東火落赤亦訌於西、沙計等酋、皆聲援助暴者也、雖中有黃婦明愛等酋、稍稱恭順、其沙忽兒七酋、又火沙之羽翼、是以火酋市於寧夏。
住牧西路。
索轉堡賞。
東路亦有此賞。
特未甚耳。
然既領賞於寧夏。
自難復賞於延緩。
後因屢被要挾賞額有限。
懦將所以剝削老軍。
每名甚至一兩。
戍卒枵腹。
今巳極矣。
雖各酋去歲屢犯屢創、隆冬草枯、懼我搗剿、無奈??免黃婦乞款、以免移帳服罪乞盟、其狼貪要挾故志、猶然在也、其駕馭之方、不可不亟為之圖者、議要各虜恭順一年則準一年之額賞、此則凃司馬已具疏奉 旨遵行者矣若此枝順、彼枝逆、則撫此剿彼、若陽順陰逆、則革賞而議戰、不許額外科歛添賞、不得因循市款以示虛弱、彼果跳梁、厲兵秣馬、大行搗剿、要在自強、至於撫賞時、務要一面防範不虞、一面開誠布信、如將領有媚虜而弛備、交虜而釀患、俱重處不貸、此欵雖節經督撫具 題、本部覆議申飭去後、今按臣復諄諄慮及、或亦確有見聞、以為邊防至計、應如所議 前件、俱各道會呈、該臣等看得延鎮套虜支繁、勢均力敵。
各相雄長。
年來小醜款而復叛。
叛而復款。
不如宣大一款之後。
久而不變。
良有以也。
撫賞錢糧。
額至三萬八百餘金。
襍項湊補。
歲額不出四萬。
臣入境之初。
正值火擺諸酋挾賞跳梁。
東中西三路三次入犯三挫其鋒。
諸酋畏威乞款。
已經題 準、續成款局、臣思諸酋所以挾賞者由於賞額之未定也賞額之未定者由於懦將之私增也當其講款之時、臣行三道清查賞額造冊報臣、一樣二本、印與合同、一給夷酋照額領賞、一給將領照額給賞、發冊去後、中東兩路夷酋、遵奉惟謹、無復讙譁、惟西路火酋桀驁不遵、尚肆要挾、臣等深懲往轍、堅持經制、謹修內治、操練兵馬、選用將領犀利火器、靜以待之、如照額領賞、別無過求、自當順撫、若別生事端、闖邊犯順。
則相機搗剿、大伸 國威、務使狡夷讋服、永奠邊疆、巳奉 廟謨、所謂一年恭順、方準一年市賞、違約即革、春順秋逆、即春撫秋剿、今年順明年逆、即今年撫明年剿、此枝順彼枝逆、則撫此剿彼、不得輕狥要挾、以貽後患、閱臣復議及此、無非欵戰相維之意、巳蒙部覆即行道將等官著實遵行理合 奏報、 ○修復邊垣扒除積沙疏
兼以沙積。
壅若坦途。
虜易窺伺。
亟應扒除。
仰道即便親詣沿邊、踏勘積沙處所、作何扒除、墩臺低矮損壞不堪。
作何增高。
分別衝緩、某處先修、某處次舉、軍夫作何派撥、錢糧作何處備、工程作何稽查、造冊呈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