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三

關燈
華亭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宋徵璧尚木 李雯舒章選輯 宋存標子建參閱 楊宗伯奏疏(疏) 楊道賓 ◆疏 海建二酋踰期違貢疏 建酋兼併屬夷憑淩屬國罪狀巳著乞速頒文告嚴飭武備以遏亂萌事 海建夷貢補至南北部落未明謹遵例奏請乞賜詰問以折狂謀事 東夷併貢宜籌西戎領賞有例乞酌定入京留邊之數以懷遠安內事 陪京災沴異常天心仁愛彌切疏 ○海建二酋踰期違貢疏【海建二酋違貢】 此主客郎馮公烶案呈也楊公題疏故載于此 為照國家方制萬裡、臣妾四夷、而東北夷三種、女直乃肅慎舊疆、亡金遺孽、自永樂初年、野人女直來朝、其後海西建州女直悉境止?帚附乃設奴兒于都司、統衛所二百有四、地面城站五十有八而官其酋長、自都督以至鎮撫、許其貢市、自開元以達京師、除野人去中國遠、甚朝貢不常外、其海西建州、據入貢人數建州纔及海西之半則海西大于建州歲一遣人朝貢、海西一千、建州五百歲以十月驗放入関、如次年正月終到者、邊臣奏請定奪、今自三十四年六月建州海西先後到京進貢去訖至三十五年、並無驗放入関者、候至今春、尚無消息、近見遼東摠兵寧遠伯李成梁、巡撫右都禦史趙楫會題本內、明有奴酋不肯進貢、搶了罷等語、事関職掌、合行題明等因到部、臣惟我 皇上德合天地、兼覆華夷、凡滋肘行鼻飲之裔鹹遵世王歲享之常、何物奴酋、乃敢自外、今據遼東鎮撫諸臣會題前事、則情屬叵謀懷不軌、兵機屬在司馬、非臣所與、而朝貢屬在禮曹、有不容聽其不來、而置之不問者。

    臣伏讀 太祖高皇帝祖訓、首章有曰、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師、緻傷人命、切計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聖謨洋洋、明見萬裡、所謂胡戎北則韃靼瓦刺。

    東則兀良哈。

    西則哈密也。

    自兀良哈內附于洪武、收為三衛屬夷哈密納欵于永樂、藉為西域貢道、而瓦刺即俺荅一部、亦即止?帚城于 皇上、稱順義矣、惟是迤北韃靼、東隣女直、雄據塞外、自永樂九年、女直內附、我 文皇帝即設奴兒幹都司以羈縻之、事同三衛、均資扞蔽者、葢以金元世仇欲其蠻夷自攻也然必分女直為三。

    又析衛所地站為二百六十二。

    各有雄長。

    不使止?帚一者。

    蓋以犬羊異類。

    欲其犬牙相制也。

     祖宗立法良有深意今建州夷酋奴兒哈赤既并毛憐等衛、而取其印敕、又舉海西南関一帶衛所酋目、若蔔占吉若猛骨孛羅等而有之、雖婚姻有所不恤、惟北関一帶、若那林孛羅與弟金台等、竭力死守、以苟延旦夕、又聞其飾名妹捐重粧以交懽北虜、然則當時所防者在于通虜中國約插酋共滅奴而與之賞亦非過計也夫國家本藉女直以制北虜而今巳與北虜交通本設海西以抗建州而今巳被建州吞并且開原止許市馬。

    並無市參之令。

    而強市枯參。

    倍勒高價將官償之則難堪。

    爭之則啟釁。

    吞聲朘血。

    忍辱養亂。

    非一朝夕之故矣更聞奴兒哈赤、與弟速兒哈赤、皆多智習兵、信賞必罰、兼并族類、妄自尊大、即有叩関入貢、皆非真正海建之酋。

    所索參價車銀。

    盡入建酋兄弟之橐。

    猶且厭薄賞賜。

    明欲搶奪。

    若復苟且結局。

    隱忍偷安。

    不將益輕中國。

    勾連北虜耶。

    此其志不小而憂方大耳。

    臣閱金遼二史、遼人嘗言女直兵若滿萬則不可敵、當其始事、甲士七千、鴨河之役、僅三千七百、至者纔三之一、而遼師遇之、遂不復振、今奴酋精兵業巳三萬有奇。

    況其老弱。

    更多有之、而臣按隆慶間遼鎮圖籍馬步官軍、實在八萬、粒米豆艸而外、主客歲餉二十萬金、今稱堪戰精兵、不滿八千、思之可為寒心、毋論眾寡不敵、而士氣固巳索然矣、說者曰司農見今告匱、正餉且缺四月、增兵加餉、談何容易、王者不治夷狄、來不拒去不追而可矣、此漢儒何休之言、似之而非也、夫使其一去而不來也吾何必于追之、有如不以好來。

    而以惡來乎。

    則安得不追而又安得不拒乎。

    故宋臣蘇轍著論非之曰、王者豈有不治夷狄者乎。

    吾欲來之。

    則來之。

    雖有欲去者。

    不可得而去也。

    吾欲去之。

    則去之。

    雖有欲來者。

    亦不可得而來也。

    而休欲其自來。

    而自去耶。

    此于制禦蠻夷之道。

    可謂深切著明矣。

    今據奴酋言動。

    巳是自來自去景象。

    安得日挨一日。

    托言治以不治。

    臣愚以為 陛下仁同天覆、量並海涵、即未遽興問罪之師、亦宜申以文告之詞、詰責所以違貢者何故、若其悔罪止?帚誠、特許自新、若其桀驁負固亦宜暴其罪狀、革其爵賞、仍敕戶兵二部、從長計議、整頓兵餉以耀威武以防侵暴、則制人而非制于人、中國之體統尊、而外夷之觀聽肅矣、至于稅使可撤則撤、毋令彼伺釁而我為驅除、內帑可發則發、毋令我餘財而士呼庚癸此尤 陛下自為宗社疆圉至計也、 ○建酋兼併屬夷憑淩屬國罪狀巳著乞速頒文告嚴飭武備以遏亂萌事【建酋背逆情形】 本年三月初十日、本部具題、為海建二酋、踰期違貢、謹循職掌、據實題明以請宸斷事、候 旨未下、此亦馮公之案呈也旋于三月二十五日、兵部接得 聖諭一道、內有其遼東建酋、不思國恩、不遵貢典、招亡納叛、意欲何為、地切陵京、豈容如此怠忽、該督撫鎮巡等官、務要申飭軍令、嚴戒將領、毋習故侵剋以失軍心、毋自弛威嚴以生戎心、若有疏虞、責有所止?帚、爾該部即便馬上行文與他每知道等語、仰見 聖上雖未發部疏、而疏內夷情、巳洞悉其本末、近該朝鮮國巳故王李昖、遣陪臣柳澗等謝恩、而順賫虜情奏本、仍咨本部送司、大約謂萬曆三十四年二月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