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關燈
小
中
大
馬迎上前去。
父女兩十抱頭痛哭。
這時四娘夫婦兩人和虬髯公都跟了上來。
問起情由,原來從前被于清瑞捉住殺死的,原是一個地痞,冒着魚殼的名字在地方上橫行不法;後來被官廳捉去正了法,這真的魚殼反得逍遙自在。
隻是常常想念女兒,也曾到虬髯公家裡去訪尋過,又因虬髯公帶着魚娘到京裡去了,如今得在此相會,真是喜出望外。
說起多虧虬髯公平日管教女兒,魚殼連連拜謝。
又說起大仇已報,大家便覺得十分快意。
五個人說得熱鬧,獨把那少年放在一邊。
還是魚殼介紹他們見面,說:“這位少年姓鄧名禹九,是四川地方一個大财主,專好結識天下英雄好漢、豪商大賈。
” 如今魚殼也被他留在家中,朝夕講論武藝,盤桓山水,十分投機。
當下鄧禹九便邀大家到他東莊裡去。
這東莊,便在那五老峰下面蓋着兩百多間房屋,養着五六百莊客,都是懂得點武藝的。
這鄧禹九堂上還有老母,自己年紀三十八歲,還未娶得妻房,他立志要娶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到今日還沒有他中意的人兒。
當日,鄧禹九擺上筵席,請他們父女、夫妻、師徒吃酒。
吃酒中間,說起魚娘的武藝,虬髯公便吩咐魚娘當筵舞一回劍給大衆下酒。
魚娘聽了,便下來卸去外衣,把住鴛鴦劍,走到當地舞動起來。
起初,隻見劍光鬓影,一閃一閃地轉動,後來那劍光越轉得密了,隻見一團白光着地滾來滾去。
坐在席上的人隻覺冷風凄凄,寒光逼人。
鄧禹九看了,忍不住喝了一聲好。
隻見一道白光,直射庭心,那魚娘收住劍,笑吟吟地走進屋子來。
屋裡衆人個個擎着酒杯對魚娘說一聲:“辛苦!”一齊吃幹了一杯酒。
這一席酒,吃得賓主盡歡,直到夜深才散。
這夜,各自回房安歇。
獨有鄧禹九伴着虬髯公睡一房。
兩人在房裡說起魚娘的武藝,那鄧禹九看看屋子裡沒有人,便連連向虬髯公作揖,求他做媒,和魚殼說去,要娶魚娘做妻子。
那虬髯公一口擔承,拍着胸脯說:“這件親事包在老漢身上。
”第二天,虬髯公真的找魚殼替他女兒說媒去。
那魚殼也很願意,隻怕父女多年不見,人大心大,不知魚娘心下如何。
虬髯公便把四娘喚來,把鄧禹九求婚的意思對她說了,又托她去探問魚娘的意思。
四娘走到房裡,先把丈夫打發開,拉着魚娘的手,兩人肩并肩兒地坐在床沿上,低低地告訴她鄧禹九求婚和魚殼心中願意的話,問她願意不願意。
魚娘起初聽了這話,羞得她隻是低着頭,不做聲兒。
後來四娘催得緊了,魚娘不覺掉下眼淚來。
四娘忙問時,魚娘說道:“和姊姊厮混熟了,隻是舍不下姊姊,我情願老不嫁人,跟着姊姊一輩子,豈不很好?”四娘聽了,笑推她說道:“小妮子,說孩子話呢!你姊姊已嫁了丈夫了,來去總得聽丈夫的意思,如何由得俺們做主呢? 妹妹既舍不得我,我帶着你姐夫常來看望你便了。
“那魚娘隻是搖着頭不肯,又說:”那姓鄧的倘然有心,叫他去了家鄉,跟着姊姊一塊兒到湖南去住着。
“四娘聽了,拍着魚娘的肩頭,笑說道:”妹妹說笑話了。
叫人撇下這莊田家産,跟俺到湖南喝西北風去麼?“那魚娘一歪脖子,說到:”不相幹,不去,俺便不嫁!“四娘正在為難的當兒,忽然蓉鏡從床後跳出來,拍手笑道:”姊姊舍不得妹妹,妹妹舍不得姊姊,便是俺也舍不得妹妹!如今俺把湖南的家去搬來,在五老峰下住着,給你們姊妹早晚見面,妹妹總可以嫁了。
那魚娘聽了,白了蓉鏡一眼,說道:“俺嫁不嫁與你什麼相幹?你們串通一氣,要逼俺嫁,俺偏不嫁,看你們怎麼樣?”接着,四娘又說了許多好話,又答應把家搬來,陪她一塊兒住。
魚娘這時心裡雖然肯了,嘴裡卻是不做聲,低着脖子,手裡隻是弄着一方紅綢帕兒。
蓉鏡暗暗地向四娘呶一呶嘴,又指指魚娘的手帕;四娘會意,劈手去把魚娘那方手帕奪來,急遞給蓉鏡,說道:“快把這手帕拿出去,對師傅說,俺妹妹已答應了,拿這方手帕為憑,叫師傅快去說媒去。
”那蓉鏡接過手帕來,轉身飛也似地跑去。
鄧禹九見魚娘答應了,真是喜出望外,準備選定吉日行禮。
那魚娘見事已如此,便也無話可說,隻托四娘出來,說定三個條件:第一件,父親住在鄧家,要鄧禹九養老歸山。
第二件,師傅虬髯公也要鄧禹九供養在家,不可怠慢。
“第三件,姊姊四娘、姐夫蓉鏡,也要留他住在一塊兒。
那鄧禹九聽了,件件答應。
一面打掃房屋,安排魚殼和虬髯公兩位老人的住處;一面在隔院建造房屋,安頓朱蓉鏡夫妻兩人。
那蓉鏡又趕回家去,把父親接上山來一塊兒住着。
到了魚娘的喜期,那江湖上一班英雄好漢都趕來賀喜,那院中擺下一百二十桌喜酒,客人們吃得河枯酒幹,盡歡而散。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父女兩十抱頭痛哭。
這時四娘夫婦兩人和虬髯公都跟了上來。
問起情由,原來從前被于清瑞捉住殺死的,原是一個地痞,冒着魚殼的名字在地方上橫行不法;後來被官廳捉去正了法,這真的魚殼反得逍遙自在。
隻是常常想念女兒,也曾到虬髯公家裡去訪尋過,又因虬髯公帶着魚娘到京裡去了,如今得在此相會,真是喜出望外。
說起多虧虬髯公平日管教女兒,魚殼連連拜謝。
又說起大仇已報,大家便覺得十分快意。
五個人說得熱鬧,獨把那少年放在一邊。
還是魚殼介紹他們見面,說:“這位少年姓鄧名禹九,是四川地方一個大财主,專好結識天下英雄好漢、豪商大賈。
” 如今魚殼也被他留在家中,朝夕講論武藝,盤桓山水,十分投機。
當下鄧禹九便邀大家到他東莊裡去。
這東莊,便在那五老峰下面蓋着兩百多間房屋,養着五六百莊客,都是懂得點武藝的。
這鄧禹九堂上還有老母,自己年紀三十八歲,還未娶得妻房,他立志要娶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到今日還沒有他中意的人兒。
當日,鄧禹九擺上筵席,請他們父女、夫妻、師徒吃酒。
吃酒中間,說起魚娘的武藝,虬髯公便吩咐魚娘當筵舞一回劍給大衆下酒。
魚娘聽了,便下來卸去外衣,把住鴛鴦劍,走到當地舞動起來。
起初,隻見劍光鬓影,一閃一閃地轉動,後來那劍光越轉得密了,隻見一團白光着地滾來滾去。
坐在席上的人隻覺冷風凄凄,寒光逼人。
鄧禹九看了,忍不住喝了一聲好。
隻見一道白光,直射庭心,那魚娘收住劍,笑吟吟地走進屋子來。
屋裡衆人個個擎着酒杯對魚娘說一聲:“辛苦!”一齊吃幹了一杯酒。
這一席酒,吃得賓主盡歡,直到夜深才散。
這夜,各自回房安歇。
獨有鄧禹九伴着虬髯公睡一房。
兩人在房裡說起魚娘的武藝,那鄧禹九看看屋子裡沒有人,便連連向虬髯公作揖,求他做媒,和魚殼說去,要娶魚娘做妻子。
那虬髯公一口擔承,拍着胸脯說:“這件親事包在老漢身上。
”第二天,虬髯公真的找魚殼替他女兒說媒去。
那魚殼也很願意,隻怕父女多年不見,人大心大,不知魚娘心下如何。
虬髯公便把四娘喚來,把鄧禹九求婚的意思對她說了,又托她去探問魚娘的意思。
四娘走到房裡,先把丈夫打發開,拉着魚娘的手,兩人肩并肩兒地坐在床沿上,低低地告訴她鄧禹九求婚和魚殼心中願意的話,問她願意不願意。
魚娘起初聽了這話,羞得她隻是低着頭,不做聲兒。
後來四娘催得緊了,魚娘不覺掉下眼淚來。
四娘忙問時,魚娘說道:“和姊姊厮混熟了,隻是舍不下姊姊,我情願老不嫁人,跟着姊姊一輩子,豈不很好?”四娘聽了,笑推她說道:“小妮子,說孩子話呢!你姊姊已嫁了丈夫了,來去總得聽丈夫的意思,如何由得俺們做主呢? 妹妹既舍不得我,我帶着你姐夫常來看望你便了。
“那魚娘隻是搖着頭不肯,又說:”那姓鄧的倘然有心,叫他去了家鄉,跟着姊姊一塊兒到湖南去住着。
“四娘聽了,拍着魚娘的肩頭,笑說道:”妹妹說笑話了。
叫人撇下這莊田家産,跟俺到湖南喝西北風去麼?“那魚娘一歪脖子,說到:”不相幹,不去,俺便不嫁!“四娘正在為難的當兒,忽然蓉鏡從床後跳出來,拍手笑道:”姊姊舍不得妹妹,妹妹舍不得姊姊,便是俺也舍不得妹妹!如今俺把湖南的家去搬來,在五老峰下住着,給你們姊妹早晚見面,妹妹總可以嫁了。
那魚娘聽了,白了蓉鏡一眼,說道:“俺嫁不嫁與你什麼相幹?你們串通一氣,要逼俺嫁,俺偏不嫁,看你們怎麼樣?”接着,四娘又說了許多好話,又答應把家搬來,陪她一塊兒住。
魚娘這時心裡雖然肯了,嘴裡卻是不做聲,低着脖子,手裡隻是弄着一方紅綢帕兒。
蓉鏡暗暗地向四娘呶一呶嘴,又指指魚娘的手帕;四娘會意,劈手去把魚娘那方手帕奪來,急遞給蓉鏡,說道:“快把這手帕拿出去,對師傅說,俺妹妹已答應了,拿這方手帕為憑,叫師傅快去說媒去。
”那蓉鏡接過手帕來,轉身飛也似地跑去。
鄧禹九見魚娘答應了,真是喜出望外,準備選定吉日行禮。
那魚娘見事已如此,便也無話可說,隻托四娘出來,說定三個條件:第一件,父親住在鄧家,要鄧禹九養老歸山。
第二件,師傅虬髯公也要鄧禹九供養在家,不可怠慢。
“第三件,姊姊四娘、姐夫蓉鏡,也要留他住在一塊兒。
那鄧禹九聽了,件件答應。
一面打掃房屋,安排魚殼和虬髯公兩位老人的住處;一面在隔院建造房屋,安頓朱蓉鏡夫妻兩人。
那蓉鏡又趕回家去,把父親接上山來一塊兒住着。
到了魚娘的喜期,那江湖上一班英雄好漢都趕來賀喜,那院中擺下一百二十桌喜酒,客人們吃得河枯酒幹,盡歡而散。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