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嗣主
嗣主名璟,字百玉。
先主長子,年始十歲出為郎,遷諸衛将軍典領軍事。
先主出鎮金陵,以國政付之。
轉兵部尚書參政事。
明年亦赴建康,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諸軍事都統。
先主受禅,封吳王,諸道元帥,改封齊王,尋嗣位。
乃改元為保大,尊母宋氏為皇太後,妃,鐘氏為皇後。
以太保宋齊丘為相,封三弟景達為王。
未幾,告将禅位于東都留守。
景達固讓,不許;給事蕭俨極谏,不聽。
封長子冀為南昌王。
是歲虔州妖賊張遇賢作亂,皆绛其衣,時謂之赤軍子。
襲取南康,衆至十餘萬。
虔守輕之,帥兵屢擊皆失利,奄至空山,去城十餘裡為營。
嗣主遣将讨之,連破賊衆。
遇賢懼,棄衆而走。
獲其副黃伯雄,斬之。
是歲下令中外庶政并委齊王,景遂參決。
唯樞密使魏岑、查文徽得入白事,餘非召對不見。
宰相宋齊丘上疏極谏,不聽。
其略雲:"臣事先朝迨三十年,每論議之際,常恐朝廷百官之中有忠赤苦口之人,壅蔽不得達其意懇。
今始即位,而不與群臣明見,是陛下偏專獨任自聖恃賢而已。
是以古之帝王一人不能獨聞,假天下耳以聽;一人不能獨明,假天下目以視。
故無遠迩群情世态不必親見,躬聞而可得知之。
蓋能延接疏越異方之人未嘗隔絕也。
今深居邃處而欲聞民間疾瘼艱苦,猶惡陰而入于遂道也。
然臣老矣,墓木亦既拱矣。
桑榆之景而可待以旦乎"于是黜齊丘為潤州節度使。
既行,朝廷有位者鹹竊排毀,言與親信陳覺等樹朋黨自此始矣。
齊丘因乞歸九華舊隐,遂封為九華先生。
議征建州。
王延政與福州兄延羲有隙,遂各稱帝,改正朔,更相為亂。
嗣主使谕以禍福,各不從,阻兵相殘。
複會查文徽素知閩建山路險易,遂以邊鎬與文徽帥師讨之。
複遣祖全恩将兵至建陽。
建州兵亦隔水而陣,因以建州降将孟堅引師自後攻之。
建人大敗,退保其城。
時福州民李義殺延政之子自稱留後,遣使納款降嗣主,使以義為福州刺史。
延政由是師益失援,遂平建州,執延政以歸。
封鄱陽王鎮饒州。
自是汀、泉、漳皆降。
是歲改建州延平津為劍州,以建州裨将陳誨為劍州刺史,遣齊王景達徵九華先生宋齊丘與之俱還,崇奉朝請而已。
是時福州李義專據其地叛,乃诏建州防戍讨之。
及命信州節度使王建封同圍福州。
義初求救于越,越以舟師浮海而至,馮延魯縱之登岸而不能禦敵。
越人乃出李義家族将棄其城,會王建封先楊言曰:"吾軍敗矣。
"燒營而遁,諸軍相顧而潰。
嗣主歸罪延魯使鎖至建康,遂流于舒州。
是時虜主耶律德光陷梁宋,遣二使來告。
其價言語通于中國,嗣主問其故,曰:"臣本範陽人,曆世冠冕,仕郡為從事,昔後唐清泰主失禦,晉高祖以太原叛,與契丹通好,結為父子,事之為君臣。
晉祖既因虜兵入洛陽登極,割幽州五城之地入蕃,以奉朝貢。
故令臣事于虜主,守職為郎焉。
"嗣主曰:"契丹為治何如"對曰:"蕃不治漢,漢不治蕃。
蕃漢不同治自古而然。
"嗣主曰:"朝見何如"對曰:"诏則呼漢兒。
""蕃家既無翰墨何以徵賦" 對曰:"蕃地不産谷,故無徵賦。
然臣事單于迨方數歲,亦未嘗睹虜廷之事。
或傳徵兵适傳箭為号,每一部落傳箭一隻。
" "何以限多日。
""以皮為約。
""何謂皮約"曰:"築隘巷以一皮藉之,兵騎過而踐焉,以麋壞為度,徵多則以駱駝,次以羊以兔為準。
""卿主所以命孤者将奚為"對曰:"晉少主逆命背約,既遣入蕃。
虜主欲與君,繼先君之好,将冊君為中原之主矣。
"嗣主曰:"孤守江南社稷,系嗣與梁宋阻修。
若契丹不忘先好,惠錫行人,孤受賜多矣。
其他不敢拜命之辱。
" 蕃使聞之遂行。
時中原無主,寇盜縱橫。
嗣主乃歎曰:"孤不能因其危運,命将興師,抗衡中國,恢複高大之士宇,而乃勞師于海隅。
孤實先代之罪人也。
"至于悔恨百端不能自弭。
時泰州刺史皇甫晖、王建及沿淮群盜皆來降。
至明年命兵部尚書賈談入契丹報聘,以太傅宋齊丘為洪州節度使。
漢河中節度使守司徒李守貞為漢師所圍,遣從事朱元、李平來乞師。
初晉少主世虜耶律德光,再寇河北,命守貞副杜重威帥衆禦之。
至中渡橋為虜主所圍,遂降之。
德光既入梁園,明年歸蕃。
漢高祖自河東入踐阼,重威因叛。
高祖征之,出城降。
至隐帝即位,恐重威複叛,遂誅之。
守貞乃重威之黨,疑不自安,遂據城不順。
隐帝命周太祖征之,攻其城且急,守貞懼,乃竊元等至表略曰:"臣之先世乃唐之遠裔,祖俟稱将,代不絕人,茂績殊勳,着于簡策。
昔日巢寇犯阙,僖、昭失禦,宗社版蕩,為人所有。
臣雖生于梁末,幼失怙恃,零丁孤苦,遭世多難。
迨能執戈捐身事晉,征讨攻伐,粗立戰功。
為高祖見擢,俾典禁衛,頗着勞績。
尋屬顧命,出守蒲津。
洎少主厄運,遂殁戎虜。
晉陽覆餗,天下橫流。
強守無主,臣不勝忿惋,痛心疾首。
欲效愚忠,誅鉏蛇豕,恢複先業,庶安宇内。
功未及立,兇黨俄臨,衆寡不敵,遂罹圍迫。
臣雖躬當矢石以帥群下,悉力固守。
冀殄犬羊,殒首不顧,臣之分也。
然預備不虞,有備不敗,古之善教也。
臣遠聞君王霸有江左,雄跨淮甸,禁暴弭亂,推亡固存,有王者之風,将繼巨唐。
有土者非君而誰況臣忝宗盟,敢
先主長子,年始十歲出為郎,遷諸衛将軍典領軍事。
先主出鎮金陵,以國政付之。
轉兵部尚書參政事。
明年亦赴建康,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諸軍事都統。
先主受禅,封吳王,諸道元帥,改封齊王,尋嗣位。
乃改元為保大,尊母宋氏為皇太後,妃,鐘氏為皇後。
以太保宋齊丘為相,封三弟景達為王。
未幾,告将禅位于東都留守。
景達固讓,不許;給事蕭俨極谏,不聽。
封長子冀為南昌王。
是歲虔州妖賊張遇賢作亂,皆绛其衣,時謂之赤軍子。
襲取南康,衆至十餘萬。
虔守輕之,帥兵屢擊皆失利,奄至空山,去城十餘裡為營。
嗣主遣将讨之,連破賊衆。
遇賢懼,棄衆而走。
獲其副黃伯雄,斬之。
是歲下令中外庶政并委齊王,景遂參決。
唯樞密使魏岑、查文徽得入白事,餘非召對不見。
宰相宋齊丘上疏極谏,不聽。
其略雲:"臣事先朝迨三十年,每論議之際,常恐朝廷百官之中有忠赤苦口之人,壅蔽不得達其意懇。
今始即位,而不與群臣明見,是陛下偏專獨任自聖恃賢而已。
是以古之帝王一人不能獨聞,假天下耳以聽;一人不能獨明,假天下目以視。
故無遠迩群情世态不必親見,躬聞而可得知之。
蓋能延接疏越異方之人未嘗隔絕也。
今深居邃處而欲聞民間疾瘼艱苦,猶惡陰而入于遂道也。
然臣老矣,墓木亦既拱矣。
桑榆之景而可待以旦乎"于是黜齊丘為潤州節度使。
既行,朝廷有位者鹹竊排毀,言與親信陳覺等樹朋黨自此始矣。
齊丘因乞歸九華舊隐,遂封為九華先生。
議征建州。
王延政與福州兄延羲有隙,遂各稱帝,改正朔,更相為亂。
嗣主使谕以禍福,各不從,阻兵相殘。
複會查文徽素知閩建山路險易,遂以邊鎬與文徽帥師讨之。
複遣祖全恩将兵至建陽。
建州兵亦隔水而陣,因以建州降将孟堅引師自後攻之。
建人大敗,退保其城。
時福州民李義殺延政之子自稱留後,遣使納款降嗣主,使以義為福州刺史。
延政由是師益失援,遂平建州,執延政以歸。
封鄱陽王鎮饒州。
自是汀、泉、漳皆降。
是歲改建州延平津為劍州,以建州裨将陳誨為劍州刺史,遣齊王景達徵九華先生宋齊丘與之俱還,崇奉朝請而已。
是時福州李義專據其地叛,乃诏建州防戍讨之。
及命信州節度使王建封同圍福州。
義初求救于越,越以舟師浮海而至,馮延魯縱之登岸而不能禦敵。
越人乃出李義家族将棄其城,會王建封先楊言曰:"吾軍敗矣。
"燒營而遁,諸軍相顧而潰。
嗣主歸罪延魯使鎖至建康,遂流于舒州。
是時虜主耶律德光陷梁宋,遣二使來告。
其價言語通于中國,嗣主問其故,曰:"臣本範陽人,曆世冠冕,仕郡為從事,昔後唐清泰主失禦,晉高祖以太原叛,與契丹通好,結為父子,事之為君臣。
晉祖既因虜兵入洛陽登極,割幽州五城之地入蕃,以奉朝貢。
故令臣事于虜主,守職為郎焉。
"嗣主曰:"契丹為治何如"對曰:"蕃不治漢,漢不治蕃。
蕃漢不同治自古而然。
"嗣主曰:"朝見何如"對曰:"诏則呼漢兒。
""蕃家既無翰墨何以徵賦" 對曰:"蕃地不産谷,故無徵賦。
然臣事單于迨方數歲,亦未嘗睹虜廷之事。
或傳徵兵适傳箭為号,每一部落傳箭一隻。
" "何以限多日。
""以皮為約。
""何謂皮約"曰:"築隘巷以一皮藉之,兵騎過而踐焉,以麋壞為度,徵多則以駱駝,次以羊以兔為準。
""卿主所以命孤者将奚為"對曰:"晉少主逆命背約,既遣入蕃。
虜主欲與君,繼先君之好,将冊君為中原之主矣。
"嗣主曰:"孤守江南社稷,系嗣與梁宋阻修。
若契丹不忘先好,惠錫行人,孤受賜多矣。
其他不敢拜命之辱。
" 蕃使聞之遂行。
時中原無主,寇盜縱橫。
嗣主乃歎曰:"孤不能因其危運,命将興師,抗衡中國,恢複高大之士宇,而乃勞師于海隅。
孤實先代之罪人也。
"至于悔恨百端不能自弭。
時泰州刺史皇甫晖、王建及沿淮群盜皆來降。
至明年命兵部尚書賈談入契丹報聘,以太傅宋齊丘為洪州節度使。
漢河中節度使守司徒李守貞為漢師所圍,遣從事朱元、李平來乞師。
初晉少主世虜耶律德光,再寇河北,命守貞副杜重威帥衆禦之。
至中渡橋為虜主所圍,遂降之。
德光既入梁園,明年歸蕃。
漢高祖自河東入踐阼,重威因叛。
高祖征之,出城降。
至隐帝即位,恐重威複叛,遂誅之。
守貞乃重威之黨,疑不自安,遂據城不順。
隐帝命周太祖征之,攻其城且急,守貞懼,乃竊元等至表略曰:"臣之先世乃唐之遠裔,祖俟稱将,代不絕人,茂績殊勳,着于簡策。
昔日巢寇犯阙,僖、昭失禦,宗社版蕩,為人所有。
臣雖生于梁末,幼失怙恃,零丁孤苦,遭世多難。
迨能執戈捐身事晉,征讨攻伐,粗立戰功。
為高祖見擢,俾典禁衛,頗着勞績。
尋屬顧命,出守蒲津。
洎少主厄運,遂殁戎虜。
晉陽覆餗,天下橫流。
強守無主,臣不勝忿惋,痛心疾首。
欲效愚忠,誅鉏蛇豕,恢複先業,庶安宇内。
功未及立,兇黨俄臨,衆寡不敵,遂罹圍迫。
臣雖躬當矢石以帥群下,悉力固守。
冀殄犬羊,殒首不顧,臣之分也。
然預備不虞,有備不敗,古之善教也。
臣遠聞君王霸有江左,雄跨淮甸,禁暴弭亂,推亡固存,有王者之風,将繼巨唐。
有土者非君而誰況臣忝宗盟,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