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嘗述此事於王祝、李磎二郎中,并進士韓銖、鄭嵩等也。
名義士 廖有方校書,元和十年失意後遊蜀,至寶雞西界館,窆一旅逝之人,天下譽為君子之道也。
書闆為其記雲:「餘元和乙未歲,落第西征,適此公署,聞呻S吟Y之聲,潛聽而微惙也。
乃於暗室之内,見一貧病兒郎,問其疾苦行止,強而對曰:『辛勤數舉,未遇知音眄睞。
』叩頭,久而復語,唯以殘骸相託,餘不能言,擬求救療,是人俄忽而逝。
餘遂賤鬻所乘鞍馬於村豪,備棺瘞之禮,恨不知其姓字。
苟為金門同人,臨歧悽斷。
復為銘曰:『嗟君沒世委空囊,幾度勞心翰墨場。
半面為君申一慟,不知何處是家鄉。
』」廖君自西蜀取東川路,還至靈合驛。
驛將迎歸私第,及見其妻,素衣,再拜嗚咽,情不可任。
徘徊設辭,有同親懿。
淹留半月,僕馬皆飫啜熊鹿之珍,極賓主之分。
有方不測何緣如此,悚惕尤甚。
臨別,其妻又至,相別悲啼,又贈贐繒錦一馱,其價直數百千。
驛將曰:「郎君今春所埋胡綰秀才,即某妻室之季兄也。
」始知亡者姓字,復敍平生之弔。
所遺之物,終不納焉。
少婦及夫,堅意拜上。
有方又曰:「僕為男子,粗察古今。
偶然葬一同流,不可當茲厚惠。
」遂促轡而前。
驛將奔騎而送,逾一驛,尚未分離。
廖君不顧其物,驛將竟不挈還。
執袂各恨東西,物乃棄於林野。
鄉老以義事申州,州以表奏中朝。
其於文武宰寮,願識有方,共為導引。
明年,李侍郎逢吉,放有方及第,改名遊卿,聲動華夷。
皇唐之義士也。
其主驛戴克勤,堂牒本道節度,甄昇至於極職,克勤名義,與廖君同述焉。
江客仁 李博士涉,諫議渤海之兄。
嘗適九江看牧弟,臨袂,凡有囊裝,悉分匡廬隱士,荷戴山人芳也。
唯書籍薪米存焉。
至浣口之西,忽逢大風,鼓其征帆,數十人皆馳兵仗,而問是何人。
從者曰:「李博士船也。
」其間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吾輩不須剽他金帛。
自聞詩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貴也。
」李乃贈一絕句。
豪首餞賂且厚,李亦不敢卻。
而覩斯人神情復異,而義氣備焉。
因與淮陽佛寺之期,而懷陸機之薦也。
李君及至揚州,遍歷諸寺,遇一女子拜泣,自謂宋態也。
宋態者,故吳興劉員外愛姬也。
劉全白也。
劉、李有昔年之分,因有詩贈曰:「長憶雲仙至小時,芙蓉頭上綰青絲。
當時驚覺高唐夢,唯有如今宋玉知。
」又曰:「陵陽夜醼使君筵,解語花枝在眼前。
自從明月西沉海,不見姮娥二十年。
」李君嘆曰:「不見豪首,而逢宋態。
成終身之喜,恨無言於知舊歟!」李博士奇義且多,注不盡錄爾。
後番禺舉子李彙征,客遊於閩越,馳車至循州。
冒雨水求宿,田翁指韋氏之莊居。
韋氏乃杖屨迎賓,年已八十有餘。
自稱曰:「野人韋思明,幸獲祗奉。
」與李生談論,或文或史,淹留累夕。
彙征善談而不能屈也。
對酒徴古今及詩語,韋叟吟曰:「長安輕薄兒,白馬黃金羈。
」以彙征年少而事輕肥故也。
李生還令雲:「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醜。
」韋乃喟然嘆曰:「老其醜矣,少壯所嗤!」至客改令,不離舊意,曰:「白髮有前後,青山無古今。
」韋微笑曰:「白髮不遠於秀才,何忽於老夫也!」叟復還令曰:「此公頭白真可憐,惜伊紅顏美少年。
」於是共論數十家歌詩,次第及李涉絕句,主人似酷稱善矣。
彙征遂吟曰:「遠別秦城萬裡遊,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又曰:「華表千年一鶴歸,丹砂為頂雪為衣。
泠泠仙語人聽盡,卻向五雲翻翅飛。
」思明復吟二篇曰:「因韓為趙兩遊秦,十月冰霜渡孟津,縱使雞鳴見關吏,不知餘也是何人。
」又曰:「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遊。
半是半非君莫問,西山長在水長流。
」李生重詠贈豪客詩,韋叟愀然變色曰:「老身弱齡不肖,遊浪江湖,交結奸徒,為不平之事。
後遇李涉博士,蒙簡此詩,因而跮跡。
李公待愚,擬陸士衡之薦戴若思,共主晉室,中心藏焉。
遠隱羅浮山,經于一紀。
李即雲亡,不復再遊秦楚。
」追惋今昔,因乃潸然。
或持觴而酹,反袂而歌雲:「春雨蕭蕭江上村,五陵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相迴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雲谿子以劉向所謂「傳聞不如親聞,親聞不如親見」也,乾符己醜歲,客于霅川,值李生細述其事。
彙征於韋叟之居,觀李博士手翰,冀餘導於文林。
且思明感知從善,豈謝古人乎? 艷陽詞 安人元相國,應制科之選,歷天祿畿尉,則聞西蜀樂藉有薛濤者,能篇詠,饒詞辯,常悄悒於懷抱也。
及為監察,求使劍門,以禦史推鞫,難得見焉。
及就除拾遺,府公嚴司空綬,知微之之欲,每遣薛氏往焉。
臨途訣別,不敢挈行。
洎登翰林,以詩寄曰:「錦江滑膩蛾眉秀,化出文君及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皆停筆,箇箇君侯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元公既在中書,論與裴晉公度子弟譔及第,議出同州。
詔雲:裴度立蔡上之功,元稹有嚚褰之過也。
乃廉問淛東,別濤已逾十載。
方擬馳使往蜀取濤,乃有俳優周季南、季崇及妻劉採春,自淮甸而來。
善弄陸參軍,歌聲徹雲,篇韻雖不及濤,容華莫之比也。
元公似忘薛濤,而贈採春詩曰:「新粧巧樣畫雙蛾,幔裹恆州透額羅。
正面偷輪光滑笏,緩行輕踏皺文靴。
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望夫歌》者,即《羅嗊》之曲也。
金陵有羅嗊樓,即陳後主所建。
採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當代才子所作。
其詞五、六、七言,皆可和矣。
詞雲:「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聓去,經歲又經年。
」一「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自無枝葉分,莫怨太陽偏。
」二「莫作商人婦,金釵當蔔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舡!」三「那年離別日,隻道往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四「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白髮黑無緣。
」五「悶向江頭採白蘋,嘗隨女伴祭江神。
眾中羞不分明語,暗擲金釵蔔遠人。
」六「昨夜北風寒,牽舡浦裏安。
潮來打纜斷,搖橹始知難。
」七採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
且以藳砧尚在,不可奪焉。
元公求在淛河七年,因醉題東武亭。
此亭宋武帝所製,壯麗天下莫比也。
詩曰:「役役閒人事,紛紛碎簿書。
功夫兩衙盡,留滯七年餘。
病痛梅天發,親情海岸疎。
因循未歸得,不是戀鱸魚。
」盧侍禦簡求戲曰:「丞相雖不戀鱸魚,乃戀誰耶?」初娶京兆韋氏,字蕙藂,官未達而苦貧。
繼室河東裴氏,字柔之。
二夫人俱有才思,時彥以為嘉偶。
初韋蕙藂逝,不勝其悲,韓侍郎作墓銘。
為詩悼之曰:「謝家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贈錢過百萬,為君營奠復營齋。
」又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復自會稽拜尚書右丞,到京未逾月,出鎮武昌。
武昌建節李相、牛相、元相比也。
是時,
名義士 廖有方校書,元和十年失意後遊蜀,至寶雞西界館,窆一旅逝之人,天下譽為君子之道也。
書闆為其記雲:「餘元和乙未歲,落第西征,適此公署,聞呻S吟Y之聲,潛聽而微惙也。
乃於暗室之内,見一貧病兒郎,問其疾苦行止,強而對曰:『辛勤數舉,未遇知音眄睞。
』叩頭,久而復語,唯以殘骸相託,餘不能言,擬求救療,是人俄忽而逝。
餘遂賤鬻所乘鞍馬於村豪,備棺瘞之禮,恨不知其姓字。
苟為金門同人,臨歧悽斷。
復為銘曰:『嗟君沒世委空囊,幾度勞心翰墨場。
半面為君申一慟,不知何處是家鄉。
』」廖君自西蜀取東川路,還至靈合驛。
驛將迎歸私第,及見其妻,素衣,再拜嗚咽,情不可任。
徘徊設辭,有同親懿。
淹留半月,僕馬皆飫啜熊鹿之珍,極賓主之分。
有方不測何緣如此,悚惕尤甚。
臨別,其妻又至,相別悲啼,又贈贐繒錦一馱,其價直數百千。
驛將曰:「郎君今春所埋胡綰秀才,即某妻室之季兄也。
」始知亡者姓字,復敍平生之弔。
所遺之物,終不納焉。
少婦及夫,堅意拜上。
有方又曰:「僕為男子,粗察古今。
偶然葬一同流,不可當茲厚惠。
」遂促轡而前。
驛將奔騎而送,逾一驛,尚未分離。
廖君不顧其物,驛將竟不挈還。
執袂各恨東西,物乃棄於林野。
鄉老以義事申州,州以表奏中朝。
其於文武宰寮,願識有方,共為導引。
明年,李侍郎逢吉,放有方及第,改名遊卿,聲動華夷。
皇唐之義士也。
其主驛戴克勤,堂牒本道節度,甄昇至於極職,克勤名義,與廖君同述焉。
江客仁 李博士涉,諫議渤海之兄。
嘗適九江看牧弟,臨袂,凡有囊裝,悉分匡廬隱士,荷戴山人芳也。
唯書籍薪米存焉。
至浣口之西,忽逢大風,鼓其征帆,數十人皆馳兵仗,而問是何人。
從者曰:「李博士船也。
」其間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吾輩不須剽他金帛。
自聞詩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貴也。
」李乃贈一絕句。
豪首餞賂且厚,李亦不敢卻。
而覩斯人神情復異,而義氣備焉。
因與淮陽佛寺之期,而懷陸機之薦也。
李君及至揚州,遍歷諸寺,遇一女子拜泣,自謂宋態也。
宋態者,故吳興劉員外愛姬也。
劉全白也。
劉、李有昔年之分,因有詩贈曰:「長憶雲仙至小時,芙蓉頭上綰青絲。
當時驚覺高唐夢,唯有如今宋玉知。
」又曰:「陵陽夜醼使君筵,解語花枝在眼前。
自從明月西沉海,不見姮娥二十年。
」李君嘆曰:「不見豪首,而逢宋態。
成終身之喜,恨無言於知舊歟!」李博士奇義且多,注不盡錄爾。
後番禺舉子李彙征,客遊於閩越,馳車至循州。
冒雨水求宿,田翁指韋氏之莊居。
韋氏乃杖屨迎賓,年已八十有餘。
自稱曰:「野人韋思明,幸獲祗奉。
」與李生談論,或文或史,淹留累夕。
彙征善談而不能屈也。
對酒徴古今及詩語,韋叟吟曰:「長安輕薄兒,白馬黃金羈。
」以彙征年少而事輕肥故也。
李生還令雲:「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醜。
」韋乃喟然嘆曰:「老其醜矣,少壯所嗤!」至客改令,不離舊意,曰:「白髮有前後,青山無古今。
」韋微笑曰:「白髮不遠於秀才,何忽於老夫也!」叟復還令曰:「此公頭白真可憐,惜伊紅顏美少年。
」於是共論數十家歌詩,次第及李涉絕句,主人似酷稱善矣。
彙征遂吟曰:「遠別秦城萬裡遊,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又曰:「華表千年一鶴歸,丹砂為頂雪為衣。
泠泠仙語人聽盡,卻向五雲翻翅飛。
」思明復吟二篇曰:「因韓為趙兩遊秦,十月冰霜渡孟津,縱使雞鳴見關吏,不知餘也是何人。
」又曰:「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遊。
半是半非君莫問,西山長在水長流。
」李生重詠贈豪客詩,韋叟愀然變色曰:「老身弱齡不肖,遊浪江湖,交結奸徒,為不平之事。
後遇李涉博士,蒙簡此詩,因而跮跡。
李公待愚,擬陸士衡之薦戴若思,共主晉室,中心藏焉。
遠隱羅浮山,經于一紀。
李即雲亡,不復再遊秦楚。
」追惋今昔,因乃潸然。
或持觴而酹,反袂而歌雲:「春雨蕭蕭江上村,五陵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相迴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雲谿子以劉向所謂「傳聞不如親聞,親聞不如親見」也,乾符己醜歲,客于霅川,值李生細述其事。
彙征於韋叟之居,觀李博士手翰,冀餘導於文林。
且思明感知從善,豈謝古人乎? 艷陽詞 安人元相國,應制科之選,歷天祿畿尉,則聞西蜀樂藉有薛濤者,能篇詠,饒詞辯,常悄悒於懷抱也。
及為監察,求使劍門,以禦史推鞫,難得見焉。
及就除拾遺,府公嚴司空綬,知微之之欲,每遣薛氏往焉。
臨途訣別,不敢挈行。
洎登翰林,以詩寄曰:「錦江滑膩蛾眉秀,化出文君及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皆停筆,箇箇君侯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元公既在中書,論與裴晉公度子弟譔及第,議出同州。
詔雲:裴度立蔡上之功,元稹有嚚褰之過也。
乃廉問淛東,別濤已逾十載。
方擬馳使往蜀取濤,乃有俳優周季南、季崇及妻劉採春,自淮甸而來。
善弄陸參軍,歌聲徹雲,篇韻雖不及濤,容華莫之比也。
元公似忘薛濤,而贈採春詩曰:「新粧巧樣畫雙蛾,幔裹恆州透額羅。
正面偷輪光滑笏,緩行輕踏皺文靴。
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望夫歌》者,即《羅嗊》之曲也。
金陵有羅嗊樓,即陳後主所建。
採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當代才子所作。
其詞五、六、七言,皆可和矣。
詞雲:「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聓去,經歲又經年。
」一「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自無枝葉分,莫怨太陽偏。
」二「莫作商人婦,金釵當蔔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舡!」三「那年離別日,隻道往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四「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白髮黑無緣。
」五「悶向江頭採白蘋,嘗隨女伴祭江神。
眾中羞不分明語,暗擲金釵蔔遠人。
」六「昨夜北風寒,牽舡浦裏安。
潮來打纜斷,搖橹始知難。
」七採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
且以藳砧尚在,不可奪焉。
元公求在淛河七年,因醉題東武亭。
此亭宋武帝所製,壯麗天下莫比也。
詩曰:「役役閒人事,紛紛碎簿書。
功夫兩衙盡,留滯七年餘。
病痛梅天發,親情海岸疎。
因循未歸得,不是戀鱸魚。
」盧侍禦簡求戲曰:「丞相雖不戀鱸魚,乃戀誰耶?」初娶京兆韋氏,字蕙藂,官未達而苦貧。
繼室河東裴氏,字柔之。
二夫人俱有才思,時彥以為嘉偶。
初韋蕙藂逝,不勝其悲,韓侍郎作墓銘。
為詩悼之曰:「謝家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贈錢過百萬,為君營奠復營齋。
」又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復自會稽拜尚書右丞,到京未逾月,出鎮武昌。
武昌建節李相、牛相、元相比也。
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