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有始而無卒焉。
謂丁遐秀才等。
郡有汝水,為放生池,不與漁罟之事。
忽一人乘小舟釣於此,蔡君張眥,遣吏捕之。
釣者乃為詩曰:「抛卻長竿卷卻絲,手攜蓑笠獻新詩。
臨川太守清如鏡,不是漁人下釣時。
」京覽詩,乃召之,已去,竟不言其姓字。
或有識者,曰:「野人張頂也。
」頂字不惑,本姓王氏,隱而不言。
蔡牧益自驕矜,作詩以責商山四老,曰:「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獨忘機;如何鬢髮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及假節邕交,道經湘口,零陵鄭太守史,與京同年,遠以酒樂相遲。
座有瓊枝者,鄭君之所愛,而席之最姝,蔡強奪之行,鄭莫之競也。
邕交所為,多如此類,德義者見鄙,終其不佺也。
行泊中興頌所,池名,浯溪也。
僶勉不前。
題篇久之,似有悵悵之意。
纔到邕南,制禦失律,伏法湘川,權厝於此。
二子延、近,號訴蒼天,未終喪而俱逝。
論者以妄責四皓,而欲買山於浯溪之間,不徒言哉!詩曰:「停橈積水中,舉目孤煙外。
借問浯溪人,誰家有山賣?」 吳門秀 昔張茂先謂陸機曰:「君家兄弟,龍躍雲津。
顧彥先鳯鳴朝陽。
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又見禇生。
言禇陶也。
」故知吳門之德不孤,川瀆之珍不匱矣。
予以宋、齊已降,朱、張、顧、陸,時有奇藻者歟。
陸郎中暢,早耀才名,輦轂不改於鄉音。
自賀祕書知章、賈相躭、顧著作況,譏調秦人,至于陸君者矣。
貢舉之年,和羣公對雪,落句雲:「天人寧底巧,剪水作花飛。
」又《山齋翫月》詩曰:「野性平生唯好月,新晴半夜覩嬋娟。
起來自擘書窗破,恰漏清光落枕前。
」又《經崔諫議玄亮林亭》曰:「蟬噪入雲樹,風開無主花。
」在越,每經遊蘭亭,高步禹跡,石帆之絕境,如不繫之舟焉。
初為西江王大夫仲舒從事,終日長吟,不親公牘。
府公微言,拂衣而去。
辭曰:「不可偶為大夫參佐,而妨志業耶!」王乃固留不已,請舉自代,然後登舟,曰:「洿子姪得耳,渠曾數辟不就,暢召必來。
」陸洿,員外暢之姪也。
而乃採藥西山,飲泉滫水。
建昌之南也,今新吳。
昔許真君銘曰:「有水曰滫,有漁曰魧,天地昏冥,可以伏藏。
」又謂真君淬劍之水,鑄鍛者多於此水砥礪也。
朝客聞之,以為仕隱也。
美譽益彰,及登蘭省,遇雲陽公主下降劉都尉,百僚舉為儐相。
詩題之者,頃刻而成,其詩亦麗也。
《詠簾》詩曰:「勞將素手卷蝦鬚,瓊室流光更綴珠。
玉漏報來過夜半,可憐潘嶽立踟蹰。
」《詠行障》詩曰:「碧玉為竿丁字成,鴛鴦繡帶短長馨。
強遮天上花顏色,不隔雲中語笑聲。
」詔作《催粧》五言詩一首曰:得「花」字。
「雲安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看調粉,日兄憐賜花。
催鋪柏子帳,待障七香車。
借問粧成未,東方欲曉霞。
」内人以陸君吳音,才思敏捷,凡所調戲,應對如流,復以詩嘲之,陸亦酬和,六宮大咍,凡十餘篇,嬪娥皆諷誦之。
例物之外,別賜宮錦五十段、楞伽瓶及唾盂各一枚,以賞吻翰之端也。
内人詩雲:「十二層樓倚翠空,鳯鸞相對立梧桐。
雙成走報監門衛,莫使吳歈入漢宮。
」此篇或謂内學宋若蘭、若昭姊妹所作也,宋考功之孫也。
陸君酬曰:「粉面仙郎選聖朝,偶逢秦女學吹簫。
須教翡翠聞王母,不奈烏鳶噪鵲橋。
」 錢塘論 緻仕尚書白舍人,初到錢塘,令訪牡丹花,獨開元寺僧惠澄,近於京師得此花栽,始植於庭,欄圈甚密,他處未之有也。
時春景方深,惠澄設油幕以覆其上,牡丹自此東越分而種之也。
會徐凝自富春來,未識白公,先題詩曰:「此花南地知難種,慙媿僧閒用意栽。
海燕解憐頻睥睨,胡蜂未識更徘徊。
虛生芍藥徒勞妬,羞殺玫瑰不敢開。
唯有數苞紅幞在,含芳隻待舍人來。
」白尋到寺看花,乃命徐生同醉而歸。
時張祜榜舟而至,甚若疎誕。
然張、徐二生,未之習穩,各希首薦焉。
中舍曰:「二君論文,若廉、白之鬭鼠穴,勝負在於一戰也。
」遂試《長劍倚天外賦》、《餘霞散成綺詩》。
試訖解送,以凝為元,祜其次耳。
張曰:「祜詩有『地勢遙尊嶽,河流側讓關。
』多士以陳後主『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此徒有前名矣。
又祜《題金山寺》詩曰:此寺大江之中。
『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
』雖綦毋潛雲:『塔影挂青漢,鍾聲和白雲。
』此句未為佳也。
」祜《觀獵》四句及《宮詞》,白公曰:「張三作獵詩,以較王右丞,予則未敢優劣也。
」王維詩曰:「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戍,還歸細柳營。
迴看失鴈處,千裡暮雲平。
」張祜詩曰:「曉出禁城東,分圍淺草中。
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臨風。
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
萬人齊指處,一鴈落寒空。
」白公又以《宮詞》四句之中,皆數對,何足為奇?然無徐生雲:「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徐凝賦曰:「譙周室裏,定遊夏於丘虔;馬守帷中,分《易》《禮》於盧鄭。
如我明公薦,豈唯偏黨乎?」張祜曰:「《虞韶》九奏,非瑞馬之至音;荊玉三投,佇良工之必鑒。
且鴻鍾運擊,瓦缶雷鳴;榮辱糺繩,復何定分?」祜遂行歌而邁,凝亦鼓枻而歸。
二生終身偃仰,不隨鄉試者矣。
先是李補闕林宗、杜殿中牧,與白公輦下較文,具言元、白詩體舛雜,而為清苦者見嗤,因茲有恨也。
白為河南尹,李為河南令。
道上相遇,尹乃乘馬,令則肩輿,似乖趨事之禮。
嘗謂樂天為囁嚅公,聞者皆笑,樂天之名稍減矣。
白尹曰:「李直水,林宗字也。
吾之猶子也,其鋒不可當。
」後杜舍人之守秋浦,與張生為詩酒之交,酷吟祜宮詞,亦知錢塘之歲,自有是非之論,懷不平之色,為詩二首以高。
則曰:「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又雲:「如何故國三千裡,虛唱歌詞滿六宮。
」張君詩曰:「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此歌宮娥諷念思鄉,而起長門之思也。
祜復遊甘露寺,觀前盧肇先輩題處曰:「不謂三吳,經此詩人也。
」祜曰:「日月光先到,山川勢盡來。
」盧曰:「地從京口斷,山到海門迴。
」因而仰伏,願交於此士矣。
辭雍氏 崔涯者,吳楚之狂生也,與張祜齊名。
每題一詩於倡肆,無不誦之於衢路。
譽之,則車馬繼來;毀之,則盃盤失錯。
嘲妓曰:「雖得蘇方木,猶貪玳瑁皮。
懷胎十箇月,生下崑崙兒。
」又:「布袍披襖火燒氈,紙補箜篌麻接絃。
更着一雙皮屐了,紇梯紇榻出門前。
」又嘲李端端:「黃昏不語不知行,鼻似煙窗耳似鐺。
獨把象牙梳插鬢,崑崙山上月初生。
」端端得此詩,憂心如病,使院飲迴,遙見二子躡屐而行,乃道傍再拜競灼曰:「端端祗候三郎、六郎,伏望哀之。
」又重贈一絕句粉飾之,於是大賈居豪,競臻其戶。
或戲之曰:「李家娘子,纔出墨池,便登雪嶺。
何期一日,黑白不均?」紅樓以為倡樂,無不畏其嘲謔也。
祜、涯久在維揚,天下晏清,篇詞縱逸,貴達欽憚,呼吸風生,暢此時之意也。
贈詩曰:「覓得黃騮被繡鞍,善和坊裏取端端。
揚州近日渾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
」雜嘲二首:「二年不到宋家東,阿母深居僻巷中。
含淚向人羞不語,琵琶絃斷倚屏風。
」「日暮迎來畫閣中,百年心事一宵同。
寒雞鼓翼紗窗外,已覺恩情逐曉風。
」又悼妓詩曰:「赤闆橋西小竹籬,槿花還似去年時。
淡黃衫子都無也,腸斷丁香畫雀兒。
」崔生之妻,雍氏者,乃揚州摠効之女也,儀質閒雅,夫婦甚睦。
雍族以崔郎甚有詩名,資贍每厚。
崔生常於飲食之處,略無裨敬之顏,但呼妻父「雍老」而已。
雍久之而不能容,勃然仗劍,呼女而出崔秀才曰:「某河朔之人,唯襲弓馬。
養女合嫁軍門,徒慕士流之德。
小女違公,不可別醮,便令出家。
汝若不從,吾當揮劍!」立令涯妻剃髮為尼,涯方悲泣悔過,雍亦不聽分疏,親戚揮慟,別易會難。
涯不得已,裁詩留贈。
至今江浦離愁,莫不吟諷是詩而惜別也。
詩曰:「隴上流泉隴下分,斷腸嗚咽不堪聞。
姮娥一日宮中去,巫峽千秋空白雲。
」 李右座 李相公林甫,當開元之際,與巷陌交通,權等人主。
天下之能名,須出其門也。
如不稱意者,必遭竄逐之禍。
雖楊國忠之盛,未得侔焉。
其姬愛之眾,皆不勝其珠翠。
嘗賜宮娥二人,一者潛歸私家,經旬方還,相公亦乃不知。
其榮顯謂之右座相公,軒蓋諸侯,見者如履冰谷。
舉子尉遲匡,幽并耿概之士也,以頻年不第,投書于右座,皆擊刺之説。
匡有《暮行潼關》之作,雲:「明月飛出海,黃河流上天。
」又《觀内人樓上踏歌》曰:「芙蓉初出水,桃李忽無言。
」又《塞上曲》雲:「夜夜月為青塚鏡,年年雪作黑山花。
」相公鑒此句曰:「得非才子乎?若使匡伏恨銜
謂丁遐秀才等。
郡有汝水,為放生池,不與漁罟之事。
忽一人乘小舟釣於此,蔡君張眥,遣吏捕之。
釣者乃為詩曰:「抛卻長竿卷卻絲,手攜蓑笠獻新詩。
臨川太守清如鏡,不是漁人下釣時。
」京覽詩,乃召之,已去,竟不言其姓字。
或有識者,曰:「野人張頂也。
」頂字不惑,本姓王氏,隱而不言。
蔡牧益自驕矜,作詩以責商山四老,曰:「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獨忘機;如何鬢髮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及假節邕交,道經湘口,零陵鄭太守史,與京同年,遠以酒樂相遲。
座有瓊枝者,鄭君之所愛,而席之最姝,蔡強奪之行,鄭莫之競也。
邕交所為,多如此類,德義者見鄙,終其不佺也。
行泊中興頌所,池名,浯溪也。
僶勉不前。
題篇久之,似有悵悵之意。
纔到邕南,制禦失律,伏法湘川,權厝於此。
二子延、近,號訴蒼天,未終喪而俱逝。
論者以妄責四皓,而欲買山於浯溪之間,不徒言哉!詩曰:「停橈積水中,舉目孤煙外。
借問浯溪人,誰家有山賣?」 吳門秀 昔張茂先謂陸機曰:「君家兄弟,龍躍雲津。
顧彥先鳯鳴朝陽。
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又見禇生。
言禇陶也。
」故知吳門之德不孤,川瀆之珍不匱矣。
予以宋、齊已降,朱、張、顧、陸,時有奇藻者歟。
陸郎中暢,早耀才名,輦轂不改於鄉音。
自賀祕書知章、賈相躭、顧著作況,譏調秦人,至于陸君者矣。
貢舉之年,和羣公對雪,落句雲:「天人寧底巧,剪水作花飛。
」又《山齋翫月》詩曰:「野性平生唯好月,新晴半夜覩嬋娟。
起來自擘書窗破,恰漏清光落枕前。
」又《經崔諫議玄亮林亭》曰:「蟬噪入雲樹,風開無主花。
」在越,每經遊蘭亭,高步禹跡,石帆之絕境,如不繫之舟焉。
初為西江王大夫仲舒從事,終日長吟,不親公牘。
府公微言,拂衣而去。
辭曰:「不可偶為大夫參佐,而妨志業耶!」王乃固留不已,請舉自代,然後登舟,曰:「洿子姪得耳,渠曾數辟不就,暢召必來。
」陸洿,員外暢之姪也。
而乃採藥西山,飲泉滫水。
建昌之南也,今新吳。
昔許真君銘曰:「有水曰滫,有漁曰魧,天地昏冥,可以伏藏。
」又謂真君淬劍之水,鑄鍛者多於此水砥礪也。
朝客聞之,以為仕隱也。
美譽益彰,及登蘭省,遇雲陽公主下降劉都尉,百僚舉為儐相。
詩題之者,頃刻而成,其詩亦麗也。
《詠簾》詩曰:「勞將素手卷蝦鬚,瓊室流光更綴珠。
玉漏報來過夜半,可憐潘嶽立踟蹰。
」《詠行障》詩曰:「碧玉為竿丁字成,鴛鴦繡帶短長馨。
強遮天上花顏色,不隔雲中語笑聲。
」詔作《催粧》五言詩一首曰:得「花」字。
「雲安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看調粉,日兄憐賜花。
催鋪柏子帳,待障七香車。
借問粧成未,東方欲曉霞。
」内人以陸君吳音,才思敏捷,凡所調戲,應對如流,復以詩嘲之,陸亦酬和,六宮大咍,凡十餘篇,嬪娥皆諷誦之。
例物之外,別賜宮錦五十段、楞伽瓶及唾盂各一枚,以賞吻翰之端也。
内人詩雲:「十二層樓倚翠空,鳯鸞相對立梧桐。
雙成走報監門衛,莫使吳歈入漢宮。
」此篇或謂内學宋若蘭、若昭姊妹所作也,宋考功之孫也。
陸君酬曰:「粉面仙郎選聖朝,偶逢秦女學吹簫。
須教翡翠聞王母,不奈烏鳶噪鵲橋。
」 錢塘論 緻仕尚書白舍人,初到錢塘,令訪牡丹花,獨開元寺僧惠澄,近於京師得此花栽,始植於庭,欄圈甚密,他處未之有也。
時春景方深,惠澄設油幕以覆其上,牡丹自此東越分而種之也。
會徐凝自富春來,未識白公,先題詩曰:「此花南地知難種,慙媿僧閒用意栽。
海燕解憐頻睥睨,胡蜂未識更徘徊。
虛生芍藥徒勞妬,羞殺玫瑰不敢開。
唯有數苞紅幞在,含芳隻待舍人來。
」白尋到寺看花,乃命徐生同醉而歸。
時張祜榜舟而至,甚若疎誕。
然張、徐二生,未之習穩,各希首薦焉。
中舍曰:「二君論文,若廉、白之鬭鼠穴,勝負在於一戰也。
」遂試《長劍倚天外賦》、《餘霞散成綺詩》。
試訖解送,以凝為元,祜其次耳。
張曰:「祜詩有『地勢遙尊嶽,河流側讓關。
』多士以陳後主『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此徒有前名矣。
又祜《題金山寺》詩曰:此寺大江之中。
『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
』雖綦毋潛雲:『塔影挂青漢,鍾聲和白雲。
』此句未為佳也。
」祜《觀獵》四句及《宮詞》,白公曰:「張三作獵詩,以較王右丞,予則未敢優劣也。
」王維詩曰:「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戍,還歸細柳營。
迴看失鴈處,千裡暮雲平。
」張祜詩曰:「曉出禁城東,分圍淺草中。
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臨風。
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
萬人齊指處,一鴈落寒空。
」白公又以《宮詞》四句之中,皆數對,何足為奇?然無徐生雲:「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徐凝賦曰:「譙周室裏,定遊夏於丘虔;馬守帷中,分《易》《禮》於盧鄭。
如我明公薦,豈唯偏黨乎?」張祜曰:「《虞韶》九奏,非瑞馬之至音;荊玉三投,佇良工之必鑒。
且鴻鍾運擊,瓦缶雷鳴;榮辱糺繩,復何定分?」祜遂行歌而邁,凝亦鼓枻而歸。
二生終身偃仰,不隨鄉試者矣。
先是李補闕林宗、杜殿中牧,與白公輦下較文,具言元、白詩體舛雜,而為清苦者見嗤,因茲有恨也。
白為河南尹,李為河南令。
道上相遇,尹乃乘馬,令則肩輿,似乖趨事之禮。
嘗謂樂天為囁嚅公,聞者皆笑,樂天之名稍減矣。
白尹曰:「李直水,林宗字也。
吾之猶子也,其鋒不可當。
」後杜舍人之守秋浦,與張生為詩酒之交,酷吟祜宮詞,亦知錢塘之歲,自有是非之論,懷不平之色,為詩二首以高。
則曰:「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又雲:「如何故國三千裡,虛唱歌詞滿六宮。
」張君詩曰:「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此歌宮娥諷念思鄉,而起長門之思也。
祜復遊甘露寺,觀前盧肇先輩題處曰:「不謂三吳,經此詩人也。
」祜曰:「日月光先到,山川勢盡來。
」盧曰:「地從京口斷,山到海門迴。
」因而仰伏,願交於此士矣。
辭雍氏 崔涯者,吳楚之狂生也,與張祜齊名。
每題一詩於倡肆,無不誦之於衢路。
譽之,則車馬繼來;毀之,則盃盤失錯。
嘲妓曰:「雖得蘇方木,猶貪玳瑁皮。
懷胎十箇月,生下崑崙兒。
」又:「布袍披襖火燒氈,紙補箜篌麻接絃。
更着一雙皮屐了,紇梯紇榻出門前。
」又嘲李端端:「黃昏不語不知行,鼻似煙窗耳似鐺。
獨把象牙梳插鬢,崑崙山上月初生。
」端端得此詩,憂心如病,使院飲迴,遙見二子躡屐而行,乃道傍再拜競灼曰:「端端祗候三郎、六郎,伏望哀之。
」又重贈一絕句粉飾之,於是大賈居豪,競臻其戶。
或戲之曰:「李家娘子,纔出墨池,便登雪嶺。
何期一日,黑白不均?」紅樓以為倡樂,無不畏其嘲謔也。
祜、涯久在維揚,天下晏清,篇詞縱逸,貴達欽憚,呼吸風生,暢此時之意也。
贈詩曰:「覓得黃騮被繡鞍,善和坊裏取端端。
揚州近日渾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
」雜嘲二首:「二年不到宋家東,阿母深居僻巷中。
含淚向人羞不語,琵琶絃斷倚屏風。
」「日暮迎來畫閣中,百年心事一宵同。
寒雞鼓翼紗窗外,已覺恩情逐曉風。
」又悼妓詩曰:「赤闆橋西小竹籬,槿花還似去年時。
淡黃衫子都無也,腸斷丁香畫雀兒。
」崔生之妻,雍氏者,乃揚州摠効之女也,儀質閒雅,夫婦甚睦。
雍族以崔郎甚有詩名,資贍每厚。
崔生常於飲食之處,略無裨敬之顏,但呼妻父「雍老」而已。
雍久之而不能容,勃然仗劍,呼女而出崔秀才曰:「某河朔之人,唯襲弓馬。
養女合嫁軍門,徒慕士流之德。
小女違公,不可別醮,便令出家。
汝若不從,吾當揮劍!」立令涯妻剃髮為尼,涯方悲泣悔過,雍亦不聽分疏,親戚揮慟,別易會難。
涯不得已,裁詩留贈。
至今江浦離愁,莫不吟諷是詩而惜別也。
詩曰:「隴上流泉隴下分,斷腸嗚咽不堪聞。
姮娥一日宮中去,巫峽千秋空白雲。
」 李右座 李相公林甫,當開元之際,與巷陌交通,權等人主。
天下之能名,須出其門也。
如不稱意者,必遭竄逐之禍。
雖楊國忠之盛,未得侔焉。
其姬愛之眾,皆不勝其珠翠。
嘗賜宮娥二人,一者潛歸私家,經旬方還,相公亦乃不知。
其榮顯謂之右座相公,軒蓋諸侯,見者如履冰谷。
舉子尉遲匡,幽并耿概之士也,以頻年不第,投書于右座,皆擊刺之説。
匡有《暮行潼關》之作,雲:「明月飛出海,黃河流上天。
」又《觀内人樓上踏歌》曰:「芙蓉初出水,桃李忽無言。
」又《塞上曲》雲:「夜夜月為青塚鏡,年年雪作黑山花。
」相公鑒此句曰:「得非才子乎?若使匡伏恨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