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時魏刻薄奢侈,欲矯以仁儉。
武帝令曰﹕“殿前織成帷不須施也。
”(孫盛《晉陽秋》《禦覽》700)P.103時有司奏﹕禦牛青絲靷斷,以青絲為親靷。
诏可以青麻代之。
(孫盛《晉陽秋》《禦覽》814、898)P.103泰始二年春帝正月(原注﹕《史通仿真》雲:“孫盛魏晉二《陽秋》,每年首必雲:某年春帝正月。
因元年無正月,故标于此。
)高安鄉侯夏侯佐卒,惇之孫也,嗣絕。
诏曰﹕“惇,魏之元功勳書竹帛。
昔庭堅不祀,猶或到此之,況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擇惇近屬劭封之。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九,《類聚》51)P.103給陳留王碓一區(孫盛《晉陽秋》《禦覽》762)P.104拜張華黃門侍郎。
華有文雅之才,晉儀禮厘革制度,敕有司給筆劄,多有損益。
(孫盛《晉陽秋》《禦覽》606)P.104華博覽洽聞,無不貫綜。
世祖嘗問漢事,及建章千門萬戶,華畫地成土,應對如流,張安世不能過也。
(孫盛《晉陽秋》《世說言語第二》注)P.105〔有司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
奏可。
〕孫盛論曰﹕孔子修《春秋》,列三紀,為後王法。
今仍舊,非也。
且晉為金行而服色尚赤,考之古道,其乖違甚矣。
“(孫盛《晉陽秋》《通典》55,《宋書禮志》)P.105〔帝于華林園宴射賦詩。
〕散騎常侍應貞,詩最美。
(孫盛《晉陽秋》《文選晉武帝〈華林集詩〉》注)P.106〔貞,璩子。
〕應璩作五言詩百三十篇,言時事,頗有補益,世多傳之。
(孫盛《晉陽秋》《文選百一詩》注)P.106〔立子衷為太子。
〕世祖疑惠帝不可承繼大業,遣和峤、荀勖往視之。
既見,勖歎曰﹕“太子德更進茂,不同于國外。
”峤曰﹕“皇太子聖質如初。
此陛下家事,非臣所盡。
”天下聞之,莫不稱峤為忠,而欲灰滅勖也。
(孫盛《晉陽秋》《世說方正第五》注)P.107七月,立常平倉,豐則○,歉則粜,以利民也。
(原注﹕《禦覽》190)P.107〔帝給向雄酒禮,使詣吳奮。
〕孫盛《不與故君相聞議》曰﹕“昔在晉初,河内溫縣領校向雄,送禦犧牛,不先呈郡,辄随北送洛。
值天大熱,郡送親多渴死,台法甚重。
太守吳奮召雄與杖,雄不受杖,曰﹕‘郡親者亦死也,呈牛者亦死也。
’奮大怒,下雄獄,将大治之,會司隸辟雄都官從事,數年為黃門侍郎。
奮為侍中,同省相避不相見。
武帝聞之,給雄酒禮,使詣奮解,雄乃奉诏。
(孫盛《晉陽秋》《世說注》三。
案,今《晉書》作向雄與劉毅事,《世說》作向雄與劉淮事,唯王隐書與此同。
)(編者﹕此條乃孫盛議論,但未必為其《晉陽秋》文;湯球每輯入)P.107泰始五年春帝正月。
(原注﹕見上)泰始六年春帝正月。
(原注﹕見上)〔六年冬,谯周卒。
〕诏曰﹕“朕甚悼之,賜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十五萬。
”周息熙上言,周臨終囑熙曰﹕“久抱疾,未曾朝見。
若國恩賜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
當還舊墓,道險行難,預作輕棺。
”殡斂畢,上還所賜。
诏曰﹕“還衣服,給棺直。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四十二)P.108〔十二月,吳孫秀降。
〕賜雲母車。
(孫盛《晉陽秋》《禦覽》808)P.108〔妻秀以姨妹蒯氏。
〕蒯氏,襄陽人,祖良,吏部尚書;父鈞,南洋太守。
(《世說惑溺第三十五》)泰始七年春帝正月。
(原注﹕見上)〔三月,裴秀薨。
〕裴秀有風操,十餘歲,時人為之語曰﹕“後進領袖有裴秀”。
(孫盛《晉陽秋》《文選》卷38《為蕭揚州作薦士表》注引)P.109泰始八年春帝正月。
(原注﹕見上)吳拔西陵,羊祜救之不及,歸自江陵。
務修德信以懷吳人。
吳陸抗與羊祜推僑、劄之好。
抗嘗遺祜酒,祜飲之不疑。
抗有疾,祜饋之藥,抗亦推心服之,于時以為華元、子反複見于今。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五十八,《類聚》81,《禦覽》430)P.109祜不附權貴,攻江陵以軍閥将斬王戎。
王夷甫父○,有簡書,将免官,夷甫年十七,見所繼從舅羊祜,申陳事壯,辭甚俊偉。
祜不然之,夷甫拂衣而起。
祜謂賓客曰﹕“此人必将以盛名處當世大位,然敗俗傷化者,必此人也。
”(孫盛《晉陽秋》《世說識鑒第七》注)P.110〔庾純父老,不告供養,賈充劾免官。
〕孫盛論雲:若乃冢宰大臣,不以家事辭王事,折小全大。
自非此族,固宜盡陟岵之恩,若匹夫之志或不可奪,縱未裁抑者,孝子之心何得忍而不言!純未嘗告,誠非也。
(孫盛《晉陽秋》《通典》68)P.110泰始九年春帝正月。
(原注﹕見上)〔鄭袤薨。
〕袤字材叔,泰子。
泰與華歆、荀攸善。
見袤曰﹕“鄭公業(原注﹕泰字)為不亡矣。
”初為臨淄侯文學,稍遷至光祿大夫。
泰始七年以袤為司空,固辭不受,終于家。
子默字思玄。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十六)P.111泰始十年春帝正月。
(原注﹕見上)〔四月,荀顗薨。
〕荀顗字景倩,幼為妹夫陳群所異,博學洽聞,意思慎際。
司馬宣王見顗,奇之曰﹕“荀令君之子也,近見袁侃,亦曜卿之子也。
”擢拜散騎侍郎。
顗佐命晉室,位至太尉,封臨淮康公,嘗難鐘會“易無互體”。
見稱于世。
(原注顗弟粲,《三國志注》十)P.112荀粲字奉倩,常曰﹕“婦人有才智不足論,自宜以色為主。
”骠騎将軍曹洪女有美色,粲于是聘焉,容服帷帳甚麗,專房宴寝。
曆數年後,婦偶病亡未殡,傅嘏往唁。
粲不哭,神傷曰﹕“佳人難再得,痛悼不已,歲餘亦亡。
”(孫盛《晉陽秋》《禦覽》380)P.113粲亡時年二十九,性簡貴實,不能與常人交接,所交者皆一時俊傑。
至葬夕赴者裁十餘人,皆同時名士也。
哭之感動路人。
(孫盛《晉陽秋》《禦覽》554,《白帖》)P.113荀粲曰﹕“立象以盡意,非通乎象外者也,系辭以盡言,非言乎系表者也。
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蘊而不出矣。
”(孫盛《晉陽秋》《丹鉛總錄史籍類》)P.113〔以山濤為吏部尚書。
〕濤雅素恢達,度量宏遠,心存事外而與時俯仰,嘗與阮籍、嵇康諸人着忘言之契。
至于群子屯蹇于世,濤獨保浩然之度。
(孫盛《晉陽秋》《世說賢媛第十九》注)P.113〔濤薦紹為秘書丞,紹應命。
而王裒三征七辟皆不就。
〕王裒母性畏雷,及母死,每雷震辄就墓側,啟曰﹕“裒在此、裒在此。
”(孫盛《晉陽秋》《類聚》1)P.114阮鹹行己多違禮度,濤舉為吏部郎,世祖不許。
(孫盛《晉陽秋》《世說賞譽第八》注)P.114杜預造河橋于富平津,所謂造舟為梁也。
(孫盛《晉陽秋》《水經注》5,《初學記》6)P.114鹹甯元年春帝正月。
(原注﹕見上)八月丁酉,大風折大社樹,有青氣出焉。
此青祥也,占曰﹕“東莞當有帝者”。
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