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天命五年正月至六年六月

關燈
還 ○天命六年四月 夏四月。

    千申朔。

    上谕諸貝勒曰、國君與貝勒、聽斷國事、皆知以至公為貴。

    至於己之所行、或有明知其非、猶強以為是、盍亦如聽斷國事、以非者為非、是者為是也。

    惟能處以至公、絕無私念、乃為天所佑、天果佑之、必昌其子孫、綿其福祿降以神智之嗣、甯有神智之嗣、或緻失德者乎若獲罪於天、則所生之子、必昏庸者流、以昏庸而繼大業不緻敗亡者、未之有也 ○上谕諸貝勒曰、朕聞之、君克承庥、良士彙集。

    父多善行、賢子誕生。

    良士集、則君心豫。

    賢子生、則家道昌。

    朕着為訓誡、爾等敬識之。

    凡人處世之道、以公為貴。

    與其皇皇求利、不若求此至公之心。

    朕惟至公存心、故由愚而智、由小而大、由約而豐。

    蒙上天眷命俾主一國。

    可見至公之心、良足貴也。

    凡賢良之人、其才略所着猶可及也、其至公之心乃不可及。

    若斯人者、或為帝王、或為神聖、天必不虛生之也。

    為君者、能以至公之心、克勤於國、俾其安輯、則天錫丕基、能永享矣。

    苟或不然天未有不更易者。

    爾等思之、爾於民庶之上、置以長、仆隸之上、亦置以長、若所置之人不能統馭其下、爾等甯不更易之乎。

    故人之公勤者、天擇而命之、俾為國君。

    國君擇而命之俾為大臣。

    其義一也。

    今後子孫、能公誠存心、勤勞治政、則必荷天佑、天之所佑、誰能敗之。

    朕聽國家之事、是非臧否、準以至公、未有溺嗜好、徇貨利而妄斷者。

    其行兵出獵、一切軍國重務、必身親其勞、罔敢暇逸。

    朕荷天眷佑良以此也今後子孫若遇勞苦之事憚為勞苦、不加策勵、如之何其可哉 ○上谕諸貝勒曰、從古以來、國君與貝勒、未有以衣食竭盡而敗亡者、惟所行恣縱、至於敗亡耳。

    後世子孫、於生殺予奪、不可不慎。

    凡人陷於罪者、務詳鞫焉。

    傥遇勳舊子孫、應死者贖。

    應罰者免。

    應懲治者、則戒饬而寬釋之。

    至諸貝勒、凡有議論、諸臣勿随聲附和。

    當以非為非、以是為是、直言匡正之。

    蓋我國家有此基業、締造維艱、當争奪之時、如山中熊虎、互相噬搏、而盜賊充斥、如豺狼之遍野、又有同氣相殘、群争交鬥、朕收服此輩、備曆勞瘁。

    天地鑒我大公之心、俾衆國歸附、強者服、亂者定耳。

    後世子孫尚其善守之哉。

    又曰、凡人雖貴材力勇猛、而言詞則以遜讓為尚機智之人、遇敵而後出其計。

    武健之士、臨陣而後施其勇。

    不然。

    雖有智勇、何所用之 ○上谕諸貝勒曰、人當困約之時。

    皆有智慧、皆能良善。

    若富厚逸樂遂變易其心焉。

    朕訓誡之辭、後世子孫、愚者視此書為泛常、則亦已矣、若聰睿者視之、必如對祖父而見其心、服膺而不敢忘也。

    若果守茲訓誡、崇尚公道、敬承基業、勿緻堕廢、庶永為國主矣。

    苟不遵訓誡、棄公道、貴财貨、未有不及於亂者。

    凡身危業敗、國以喪亡、皆由心之弗善也。

    昊天眷佑、國政修舉、皆由心之克善也。

    蓋強敵可禦、而天命難違、惟勉持公誠、以俟天命可也 ○丙子。

    後妃諸皇子至遼陽、及諸臣眷屬皆遷至、於是诏谕各城堡、安撫百姓 ○天命六年五月 五月。

    壬寅朔。

    上谕侍臣曰、凡遇應死應笞應罰之罪、必追論其功。

    如系勤勞有功之人、則當死者贖、當罰者免、當笞者戒饬而釋之。

    人之功罪、宜令相準亦有功雖多而小、功雖少而大者、更不可不辨。

    其由武功授職者、必行間獲罪、乃革其官、或他事獲罪、勿議革、俾自贖。

    其不由武功、以他途授職者、有罪則視其輕重、或議降、或議革焉○上谕侍臣曰、聰明才智之人、又能忠誠、則居是國也、如日月昭回、衆皆仰焉。

    若居心不善、雖衆何益。

    猶繁星然、無光耀耳。

    凡宅心公忠、自求多福者、雖孑然孤立、亦能超群。

    蓋人有令德、其名必彰。

    不獨本國重之、即他國亦愛慕焉。

    縱有不善之人、能改過不吝、則賢者亦莫不稱許之矣 ○上谕侍臣曰、人之善者、雖履艱危而心不移。

    金之良者、雖經煅煉而色不變。

    良金與善人無異也。

    善人宅志公忠、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誠有利也。

    若存不善之念者、以非分獲利、可雲利乎。

    雖處事偶合、亦幸耳。

    傥善人已定之謀、使不善者與聞、一言偾事、譬之終歲勤動、樹藝黍稷、壞於一朝之冰雹也。

    讵不惜哉○上谕侍臣曰、人果優於智慧、雖無力、亦有力矣、縱有勍敵、焉能勝之。

    夫優於智慧之人、預大謀、決大事、能言衆人所不能言、及聞賢哲之言、即能會悟、如是則群賢莫不稱許之。

    使若人者、遭逢令主、将庶事修舉、進於至治無難矣 ○上谕貝勒諸臣曰、凡人溺於非僻、不自省改、猶大廈将傾而坐其中、懸崖欲崩而立其下也。

    爾貝勒諸臣若驕恣不遜、則自喪其德。

    過失不改、則自辱其身。

    陵侍從、虐仆隸、則祿不保。

    不善如此、必無告以善言者。

    即已有一言之善、人且不聽、欲求賢哲之助、何可得耶。

    縱令得之、亦必不能受其善言、而敬識不忘。

    如此、則禍患必叢集其身矣 ○天命六年六月 六月。

    辛未朔 ○甲申。

    左總兵官一等大臣、巴圖魯額亦都卒。

    年六十。

    額亦都、起自卑微、鼓勇殚力、凡攻城略地、皆奮身先登、多立功績上特以族妹妻之、拔為一等大臣。

    祭墓之時、上親臨焉、恸哭者三、始回宮 大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實錄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