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原對他說:“以後是計算機的時代,要是你能學到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幫我的忙。
” 那時候,桐原繼續從事計算機遊戲程序的郵購,而且頗有斬獲,友彥也幫他開發程序。
桐原所說的“幫忙”,指的大概是發展自己的事業。
對此,友彥曾對桐原說,既然有這種想法,你不如自己去念。
桐原的數理科成績比起他毫不遜色。
那時桐原露出一個臉部糾結的笑容。
“要是有閑錢去上大學,我還用得着做這種生意嗎?” 友彥這才知道桐原不打算繼續升學。
他下定決心學會電子和計算機的知識,與其渾渾噩噩地面對将來,不如以幫助他人為目的來決定,這樣升學更有意義。
更何況,他還欠桐原一份人情,無論花多少年都必須償還。
高二夏天的那件事,至今仍在他心裡留下深沉的創傷。
基于這樣的理由,友彥決定凡是專業課,都盡可能認真上課。
令人驚訝的,是他在課堂上整理的筆記,桐原看得極其認真,為了解筆記的内容,身旁還堆着專業書籍。
桐原雖從未上過信和大學半堂課,但他無疑是最了解上課内容的人。
桐原最近對一樣東西很感興趣,那就是借記卡、信用卡等磁卡。
友彥甫進大學不久便開始接觸磁卡。
友彥在學校看到某種設備,能夠讀取、改寫輸入于磁帶上的數據,叫編碼器。
聽友彥提起編碼器,桐原眼睛為之一亮,說:“那麼隻要用那個,就可以複制借記卡了。
” “也許可以,”友彥回答,“可是做了也沒有意義,使用借記卡時,還要密碼,所以卡即使丢了也不必擔心,不是嗎?” “密碼……”桐原似乎陷入了沉思。
過了兩三個星期,桐原把一個錄音機大小的紙箱搬進制作個人電腦程序的辦公室,箱子裡裝的就是編碼器,有插入磁卡的地方,也有顯示磁帶内容的面闆。
“虧你弄得到這種東西。
”聽友彥這麼說,桐原隻是微微聳肩,笑了笑。
拿到這台二手編碼器不久,桐原僞造了一張借記卡。
友彥并不知道原卡的持有人是誰,因為那張卡停留在桐原手邊隻有幾個小時。
桐原似乎用那張僞卡分兩次提了二十幾萬元。
驚人的是他竟然從磁卡記載的數據中破解了密碼。
然而,這當中自有玄機。
事實上,在取得編碼器前,桐原便已經成功解讀了磁卡的模式。
但沒有特殊機器,如何破解?桐原曾經實際操演給友彥看,那真令人跌破眼鏡。
他準備了顆粒極細的磁粉,撒在卡片的磁條上。
不一會兒,友彥“啊”地叫出聲來——磁條上浮現出細細的條紋。
“其實很像摩斯密碼,”桐原說,“我在事先知道密碼的卡片上重複這麼做,就看出模式了。
接下來就反向操作,就算不知道密碼,隻要讓模式浮現出來,就可以破解。
” “那隻要在随便撿到、偷到的借記卡上撒上磁粉……” “就可以用了。
” “真是……”友彥想不出該說什麼。
可能是他的樣子很好笑,桐原難得地露出發自心底的愉快笑容。
“很可笑吧!這哪裡安全了?銀行職員常叮咛我們要把存折和印鑒分開保管,可借記卡這種東西,等于把保險箱和鑰匙放在一起。
” “他們真的認為這樣不會出問題?” “應該有人知道這東西其實相當危險,可要縮手也來不及了,隻好閉嘴,心裡肯定在擔心會出事。
”桐原又發出笑聲。
但是,桐原并沒有立刻運用這項秘密技術。
除了忙于本行,制作個人電腦程序,更重要的是要拿到别人的卡并沒有那麼簡單,所以隻在弄到那台編碼器後,複制了那張來路不明的卡。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都沒有提起卡片的事。
然而,到了今年,桐原說:“仔細想想,根本不必拿到别人的借記卡。
”當時,他們正在狹窄的辦公室内,隔着舊餐桌面對面喝速溶咖啡。
“什麼意思?”友彥問。
“簡單地說,需要現在還在使用的賬号,不是密碼。
想一想,這真是理所當然。
” “我聽不懂。
” 桐原往椅子上一靠,雙腳擡到餐桌上,順手拿起一張名片:“假設這是卡,把它放進機器,機器就會讀出磁條上的各項數據,其中一項就是賬号和密碼。
當然, 機器不知道插入卡片的是不是本人。
為判斷這一點,才會叫你輸入密碼。
隻要有人按下磁條上記錄的那個号碼,機器就會确認,按要求把錢吐出來。
你想,如果拿一 張磁條上什麼數據都沒有的空白卡,在上面輸好賬号等必要數據,再随便輸一組密碼進去,會有什麼結果?” “啊?” “這樣做出來的卡片當然跟真的不同,因為密碼不同。
但是,機器對此沒有判斷能力,機器隻會确認磁條上記錄的号碼和提款人輸入的号碼是否一緻。
” “那,要是知道真正賬号……” “要做多少張假卡都沒問題,雖然是假的,卻真的可以取錢。
”桐原揚起了嘴角。
友彥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他明白,桐原所言絕非空談。
後來,兩人便開始僞造銀行卡。
首先,他們重新分析卡片上記錄的暗碼,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則,依序是起始符号、用戶代碼、認證代碼、密碼和銀行代碼。
其次,他們撿回許多丢棄在銀行垃圾筒裡的明細表,依照找出來的規則,把賬号和任意選取的密碼變換成七十六位的數字與羅馬字母。
接下來,便是以編碼器将這一串數字與代号輸入磁條,貼在塑料卡片上,便大功告成。
友彥成功領出現金的空白卡片,便是他們的第一号成品。
他們從撿回來的好幾張明細表中,選出餘額最多的一個賬戶。
這是桐原的意見,因為這樣相對不易被發現,友彥也有同感。
這無疑是違法行為,友彥卻沒有罪惡感。
原因之一或許是制造僞卡的過程實在太像電玩了,而完全看不見遭竊對象也是一個緣故。
但是,他腦中深深記着桐原經常挂在嘴邊的一番話,那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撿别人丢的東西不還,跟偷别人随意放置的東西,并沒有什麼差别。
有錯的難道不是把裝了錢的包随便放的人嗎?這個社會上,讓别人有機可乘的人注定要吃虧。
” 每次聽到這番話,友彥在心驚膽戰的同時,總是會感到一陣全身毛發直豎的快感。
3 第四堂課一結束,友彥立刻前往辦公室。
說是辦公室,其實也沒有招牌,隻是由舊大樓的其中一戶充數。
對友彥而言,這地方有着種種回憶。
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如此頻繁地在此出入。
來到三。
四室門前,他取出鑰匙開門。
一進門就是廚房,桐原面向流理台坐着。
“很早嘛。
”他轉身向友彥說。
“一下課就來了。
”友彥邊脫鞋邊回答,“立食面店客滿,進不去。
” 流理台上放着個人電腦,是NEC的PC8001,綠色畫面上排列着文字:“今日晴,您好,我是山田太郎……” “文字處理系統?”友彥站在桐原身後問。
“對,芯片和軟件送到了。
” 桐原雙手靈巧地敲擊鍵盤,他敲的是字母鍵,但畫面顯示的卻是日文平假名。
按了UMA,出現的是“ラギ”。
接着,桐原按了空格鍵。
于是,連接計算機的磁 盤驅動器便發出咔嗒的聲響,畫面右下角出現了“馬”與“午”的漢字,上面各自編有1與2的号碼。
桐原按下數字鍵1,硬盤再度發出聲響,“ラギ”的平假名便 變成漢字“馬”。
接着他輸入“レガ”,以同樣的方式變換成“鹿”這個漢字,這才總算完成了“馬鹿”(笨蛋)這個詞。
前後用時将近十秒。
友彥忍不住苦笑。
“用手寫絕對更快。
” “這種方式是把系統輸入磁盤,每次變換再調出來,當然很花時間。
如果把整個系統輸入内存,速度就會快上好幾倍,不過,這台電腦頂多隻能這樣。
話說回來,磁盤還是很厲害。
” “以後會是磁盤的天下嗎?” “當然。
” 友彥點點頭,視線轉向磁盤驅動器。
過去,讀寫程序大部分是以卡帶作為媒介,但實在太費時,容量也小。
若改用磁盤,速度和記憶容量都不可同日而語。
“問題在軟件。
”桐原冒出一句。
友彥再度點頭,拿起放在桌上的五點二五英寸磁盤。
桐原在想什麼,他了然于心。
他們經營電腦遊戲程序的郵購時,得到的反響非常驚人。
有一天,彙款單突然 如雪片般寄到,全是訂購遊戲軟件的錢。
桐原斷定“絕對會大賣”的預測,果然成真。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銷售狀況極佳,可以說大賺了一筆。
但是走到後來,便逐 漸遭遇瓶頸。
一方面是競争對手增加,最大的原因在于著作權。
過去,像“太空侵略者”等當紅軟件的盜版,都可光明正大地刊登廣告售賣,但最近有迹象顯示,無 法再如此随心所欲了,因為政府開始針對複制軟件展開取締行動。
事實上,已經有好幾家公司遭到控告,友彥他們的“公司”也收到了警告函。
桐原對此的預測是:“如果打官司,他們大概會判定複制的程序違法。
”最好的證明是一九八。
年美國修正著作權法,明文規定:“程序為書寫者個人學術思想的創造性表現,為著作物”。
若複制程序不得公開售賣,要在這條路上生存,隻有自行開發程序。
但是,友彥既無資金,也無技術。
“對了,這個給你。
”桐原突然想起似的這麼說,從口袋裡拿出信封。
友彥接過信封一看,裡面裝了八張萬元鈔票。
“今天的報酬,你的那份。
” 友彥丢掉信封,把鈔票塞進牛仔褲口袋。
“那個,以後要怎麼辦?” “什
” 那時候,桐原繼續從事計算機遊戲程序的郵購,而且頗有斬獲,友彥也幫他開發程序。
桐原所說的“幫忙”,指的大概是發展自己的事業。
對此,友彥曾對桐原說,既然有這種想法,你不如自己去念。
桐原的數理科成績比起他毫不遜色。
那時桐原露出一個臉部糾結的笑容。
“要是有閑錢去上大學,我還用得着做這種生意嗎?” 友彥這才知道桐原不打算繼續升學。
他下定決心學會電子和計算機的知識,與其渾渾噩噩地面對将來,不如以幫助他人為目的來決定,這樣升學更有意義。
更何況,他還欠桐原一份人情,無論花多少年都必須償還。
高二夏天的那件事,至今仍在他心裡留下深沉的創傷。
基于這樣的理由,友彥決定凡是專業課,都盡可能認真上課。
令人驚訝的,是他在課堂上整理的筆記,桐原看得極其認真,為了解筆記的内容,身旁還堆着專業書籍。
桐原雖從未上過信和大學半堂課,但他無疑是最了解上課内容的人。
桐原最近對一樣東西很感興趣,那就是借記卡、信用卡等磁卡。
友彥甫進大學不久便開始接觸磁卡。
友彥在學校看到某種設備,能夠讀取、改寫輸入于磁帶上的數據,叫編碼器。
聽友彥提起編碼器,桐原眼睛為之一亮,說:“那麼隻要用那個,就可以複制借記卡了。
” “也許可以,”友彥回答,“可是做了也沒有意義,使用借記卡時,還要密碼,所以卡即使丢了也不必擔心,不是嗎?” “密碼……”桐原似乎陷入了沉思。
過了兩三個星期,桐原把一個錄音機大小的紙箱搬進制作個人電腦程序的辦公室,箱子裡裝的就是編碼器,有插入磁卡的地方,也有顯示磁帶内容的面闆。
“虧你弄得到這種東西。
”聽友彥這麼說,桐原隻是微微聳肩,笑了笑。
拿到這台二手編碼器不久,桐原僞造了一張借記卡。
友彥并不知道原卡的持有人是誰,因為那張卡停留在桐原手邊隻有幾個小時。
桐原似乎用那張僞卡分兩次提了二十幾萬元。
驚人的是他竟然從磁卡記載的數據中破解了密碼。
然而,這當中自有玄機。
事實上,在取得編碼器前,桐原便已經成功解讀了磁卡的模式。
但沒有特殊機器,如何破解?桐原曾經實際操演給友彥看,那真令人跌破眼鏡。
他準備了顆粒極細的磁粉,撒在卡片的磁條上。
不一會兒,友彥“啊”地叫出聲來——磁條上浮現出細細的條紋。
“其實很像摩斯密碼,”桐原說,“我在事先知道密碼的卡片上重複這麼做,就看出模式了。
接下來就反向操作,就算不知道密碼,隻要讓模式浮現出來,就可以破解。
” “那隻要在随便撿到、偷到的借記卡上撒上磁粉……” “就可以用了。
” “真是……”友彥想不出該說什麼。
可能是他的樣子很好笑,桐原難得地露出發自心底的愉快笑容。
“很可笑吧!這哪裡安全了?銀行職員常叮咛我們要把存折和印鑒分開保管,可借記卡這種東西,等于把保險箱和鑰匙放在一起。
” “他們真的認為這樣不會出問題?” “應該有人知道這東西其實相當危險,可要縮手也來不及了,隻好閉嘴,心裡肯定在擔心會出事。
”桐原又發出笑聲。
但是,桐原并沒有立刻運用這項秘密技術。
除了忙于本行,制作個人電腦程序,更重要的是要拿到别人的卡并沒有那麼簡單,所以隻在弄到那台編碼器後,複制了那張來路不明的卡。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都沒有提起卡片的事。
然而,到了今年,桐原說:“仔細想想,根本不必拿到别人的借記卡。
”當時,他們正在狹窄的辦公室内,隔着舊餐桌面對面喝速溶咖啡。
“什麼意思?”友彥問。
“簡單地說,需要現在還在使用的賬号,不是密碼。
想一想,這真是理所當然。
” “我聽不懂。
” 桐原往椅子上一靠,雙腳擡到餐桌上,順手拿起一張名片:“假設這是卡,把它放進機器,機器就會讀出磁條上的各項數據,其中一項就是賬号和密碼。
當然, 機器不知道插入卡片的是不是本人。
為判斷這一點,才會叫你輸入密碼。
隻要有人按下磁條上記錄的那個号碼,機器就會确認,按要求把錢吐出來。
你想,如果拿一 張磁條上什麼數據都沒有的空白卡,在上面輸好賬号等必要數據,再随便輸一組密碼進去,會有什麼結果?” “啊?” “這樣做出來的卡片當然跟真的不同,因為密碼不同。
但是,機器對此沒有判斷能力,機器隻會确認磁條上記錄的号碼和提款人輸入的号碼是否一緻。
” “那,要是知道真正賬号……” “要做多少張假卡都沒問題,雖然是假的,卻真的可以取錢。
”桐原揚起了嘴角。
友彥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他明白,桐原所言絕非空談。
後來,兩人便開始僞造銀行卡。
首先,他們重新分析卡片上記錄的暗碼,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則,依序是起始符号、用戶代碼、認證代碼、密碼和銀行代碼。
其次,他們撿回許多丢棄在銀行垃圾筒裡的明細表,依照找出來的規則,把賬号和任意選取的密碼變換成七十六位的數字與羅馬字母。
接下來,便是以編碼器将這一串數字與代号輸入磁條,貼在塑料卡片上,便大功告成。
友彥成功領出現金的空白卡片,便是他們的第一号成品。
他們從撿回來的好幾張明細表中,選出餘額最多的一個賬戶。
這是桐原的意見,因為這樣相對不易被發現,友彥也有同感。
這無疑是違法行為,友彥卻沒有罪惡感。
原因之一或許是制造僞卡的過程實在太像電玩了,而完全看不見遭竊對象也是一個緣故。
但是,他腦中深深記着桐原經常挂在嘴邊的一番話,那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撿别人丢的東西不還,跟偷别人随意放置的東西,并沒有什麼差别。
有錯的難道不是把裝了錢的包随便放的人嗎?這個社會上,讓别人有機可乘的人注定要吃虧。
” 每次聽到這番話,友彥在心驚膽戰的同時,總是會感到一陣全身毛發直豎的快感。
3 第四堂課一結束,友彥立刻前往辦公室。
說是辦公室,其實也沒有招牌,隻是由舊大樓的其中一戶充數。
對友彥而言,這地方有着種種回憶。
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如此頻繁地在此出入。
來到三。
四室門前,他取出鑰匙開門。
一進門就是廚房,桐原面向流理台坐着。
“很早嘛。
”他轉身向友彥說。
“一下課就來了。
”友彥邊脫鞋邊回答,“立食面店客滿,進不去。
” 流理台上放着個人電腦,是NEC的PC8001,綠色畫面上排列着文字:“今日晴,您好,我是山田太郎……” “文字處理系統?”友彥站在桐原身後問。
“對,芯片和軟件送到了。
” 桐原雙手靈巧地敲擊鍵盤,他敲的是字母鍵,但畫面顯示的卻是日文平假名。
按了UMA,出現的是“ラギ”。
接着,桐原按了空格鍵。
于是,連接計算機的磁 盤驅動器便發出咔嗒的聲響,畫面右下角出現了“馬”與“午”的漢字,上面各自編有1與2的号碼。
桐原按下數字鍵1,硬盤再度發出聲響,“ラギ”的平假名便 變成漢字“馬”。
接着他輸入“レガ”,以同樣的方式變換成“鹿”這個漢字,這才總算完成了“馬鹿”(笨蛋)這個詞。
前後用時将近十秒。
友彥忍不住苦笑。
“用手寫絕對更快。
” “這種方式是把系統輸入磁盤,每次變換再調出來,當然很花時間。
如果把整個系統輸入内存,速度就會快上好幾倍,不過,這台電腦頂多隻能這樣。
話說回來,磁盤還是很厲害。
” “以後會是磁盤的天下嗎?” “當然。
” 友彥點點頭,視線轉向磁盤驅動器。
過去,讀寫程序大部分是以卡帶作為媒介,但實在太費時,容量也小。
若改用磁盤,速度和記憶容量都不可同日而語。
“問題在軟件。
”桐原冒出一句。
友彥再度點頭,拿起放在桌上的五點二五英寸磁盤。
桐原在想什麼,他了然于心。
他們經營電腦遊戲程序的郵購時,得到的反響非常驚人。
有一天,彙款單突然 如雪片般寄到,全是訂購遊戲軟件的錢。
桐原斷定“絕對會大賣”的預測,果然成真。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銷售狀況極佳,可以說大賺了一筆。
但是走到後來,便逐 漸遭遇瓶頸。
一方面是競争對手增加,最大的原因在于著作權。
過去,像“太空侵略者”等當紅軟件的盜版,都可光明正大地刊登廣告售賣,但最近有迹象顯示,無 法再如此随心所欲了,因為政府開始針對複制軟件展開取締行動。
事實上,已經有好幾家公司遭到控告,友彥他們的“公司”也收到了警告函。
桐原對此的預測是:“如果打官司,他們大概會判定複制的程序違法。
”最好的證明是一九八。
年美國修正著作權法,明文規定:“程序為書寫者個人學術思想的創造性表現,為著作物”。
若複制程序不得公開售賣,要在這條路上生存,隻有自行開發程序。
但是,友彥既無資金,也無技術。
“對了,這個給你。
”桐原突然想起似的這麼說,從口袋裡拿出信封。
友彥接過信封一看,裡面裝了八張萬元鈔票。
“今天的報酬,你的那份。
” 友彥丢掉信封,把鈔票塞進牛仔褲口袋。
“那個,以後要怎麼辦?” “什